愛因斯坦:我們如何神話?

2021-01-1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帶你走近愛因斯坦,從充滿好奇的小男孩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普朗克獎章得主。

真實的愛因斯坦究竟是怎樣的?跟隨他成長的腳步,深入了解天才的一生。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沒有比他更加令人耳熟能詳的科學家了,他絕對是科學界的一位天才。僅僅在1905年一年內(「愛因斯坦奇蹟年」)他刷新了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他堅定地攀登著科學的高峰,腦海中充滿著各種奇思妙想,有時甚至忽略了他的朋友,妻子甚至是他的孩子。這些只是愛因斯坦個性的一部分,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深埋在他心底。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在驅使鼓舞著他呢?

科學界孤獨的天才

童年及學校

大學生涯和「三級技術員」

私下的愛因斯坦----異想天開之人

科學界孤獨的天才

當查理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在洛杉磯首映時,卓別林一邊問候著他的客人愛因斯坦,一邊看著遠處朝愛因斯坦歡呼著的人群。

1931年1月30日這天,記者偶然聽到了他們兩人的對話:「他們為我喝彩,是因為每個人都能看懂我的作品,而對您,則是因為無人可以理解您的智慧。」即使對愛因斯坦本人來說這也是個未解之謎。他承認,他曾經捫心自問,為何人人都喜愛他,但卻無人理解他的理論。

毋庸置疑,在愛因斯坦事業的巔峰時刻,周圍的人們都震驚於他的出現,卻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他。自二十世紀30年代起,愛因斯坦就成為了媒體競相追逐的超級巨星。無論他出現在哪裡,在哪裡進行演講,總是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

其實,只有很少一部分他的同事,主要是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能夠跟上他思維的節奏。因此,愛因斯坦也背負著許多天才們享有的那份孤獨。「我生活在孤獨的世界中,在年輕時它是令人痛苦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卻又令人回味無窮。」在他的自傳《愛因斯坦晚年文集》中他這樣說道。

愛因斯坦自嘲地稱自己為「獨行者」。於孤獨和寂靜中,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與幻想中。他總是帶著筆記本,以便記錄下腦海中靈光一現的點點滴滴。

愛因斯坦也很喜歡坐在熱鬧的人群中。他精心地維持著與他人的友誼且與很多人保持通信。在談話中,他總能找到那些容易把人逗樂的話題,而他也很清楚它們所帶來的效果。

1930年12月10日愛因斯坦在他的旅行日記中寫道:「記者們喜歡提出他們精心挑選的愚蠢問題,我所回應的一些蹩腳的笑話卻會被他們奉若珍寶。」這一切究竟是如何開始的?在愛因斯坦成名之前,他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圖解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孤獨中思索

童年及學校

1879年3月14日大約中午十一點半時分,人們聽見烏爾姆班霍夫街B135傳出一個嬰兒的第一聲哭喊。這小傢伙是赫爾曼和保琳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兒子,而他將成為科學界一顆耀眼的明珠,他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他的家族是猶太后裔,已經數代居住於德國施瓦本地區。在他家裡,他們並不做禱告,他的父母也不去猶太教堂,而且也不嚴格遵守猶太教的飲食教規。

愛因斯坦的母親受過良好的教育,會彈奏鋼琴,愛因斯坦正是從她那兒繼承了音樂上的天賦。他的父親是一個商人,與表兄合夥做床墊生意。父母以放養式的教育模式培養愛因斯坦和她的妹妹瑪雅,全然不似其他家庭家長獨斷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父母傳遞給孩子們的是安全感。一旦孩子在某方面展現出天賦,他們就會全力地支持。他們想把孩子們教育成獨立自主且心胸寬廣的人。

年幼的阿爾伯特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他的獨特性。當大家在街道上玩耍時,阿爾伯特常常一個人站在一旁,陶醉於他自己的幻想。四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了他一個指南針,他立刻就被奇妙的指針所吸引了,就仿佛冥冥之中一隻無形的大手總是將它撥向同一個方向。

圖解:四歲的愛因斯坦,成長中的天才

他後來寫道:「在那表象之下一定隱藏著什麼秘密!」在愛因斯坦十二歲時,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著亞歷山大·馮·洪堡所著的《宇宙》。 想要去探知這些神秘莫測,卻又令人驚嘆不已的奇妙世界的強烈好奇心推動著他往後一生的探索。

並非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愛因斯坦不是一個壞學生。自1880年開始,他們一家就居住在慕尼黑。小學時期,小阿爾伯特是他們班級最出色的。從1888年到1894年,愛因斯坦就讀於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在那裡,雖然愛因斯坦像是個局外人,但他的成績仍在優良之間,在所有的自然科學學科和拉丁語,他都得到了優,而希臘語則是良。

而後,愛因斯坦第一次感受到了不公與嫉妒。由於當時日漸激烈的反猶太主義思潮,他的父母移民義大利米蘭,年輕的愛因斯坦由於正值高考前夕,不得不被一個人留在了慕尼黑。

圖解:14歲時的愛因斯坦

因此人們並不感到意外,愛因斯坦後來將慕尼黑描述成一個「反猶太主義的馬蜂窩」,特別是他當時的班主任在聖誕節前夕粗暴地將他辱罵了一通,稱他將一事無成,應當儘早離開學校,他的存在就讓人厭惡,侵蝕著「教育體系」,損害了班級的聲譽。

於是,15歲的愛因斯坦憤然離開慕尼黑,乘坐火車抵達了米蘭。之後於1896年9月在瑞士阿勞中學畢業。他的高考成績仍然極其優異。在他當時的法語作文中他就寫道,他想要成為一個物理學教授。

大學和「三級技術員」

1896年10月愛因斯坦正式註冊成為蘇黎世聯邦專科學校的一名學生,主修數學及自然科學的專科教師科目。17年之後,他在這裡正式成為了物理學教授,而那時學校也改名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愛因斯坦非常勤奮且目標明確。在1900年7月28日他21歲那年從該校畢業。畢業以後,儘管他有驚人的天賦和優良的成績,他仍舊沒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這樣的現實讓愛因斯坦十分灰心喪氣,他的父親在他不知情的狀況下寫信給萊比錫的著名化學家威廉·奧斯特瓦爾德:「我的兒子對於他現在的無業狀況非常的沮喪,沉淪於揮之不去的夢魘,或許他將和他所渴望的事業漸行漸遠。」

也正是威廉·奧斯特瓦爾德在9年之後提名這個他素未謀面的大學生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直到兩年以後,也就是1902年7月23日,愛因斯坦才被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僱傭,成為了一名三級研究員。終於,他有了自己穩定的收入,開始有時間去深入探究腦海中的那些奇思妙想。

圖解:愛因斯坦在瑞士專利局

事實上,之後的幾年,直到愛因斯坦的奇蹟年1905年,他的研究為他改變整個物理學界,乃至自然科學界的偉大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每天八小時的工作後,愛因斯坦繼續著他的研究。

他目標明確地步步邁進,熱衷於各種思維實驗,翱翔在寬廣無垠的想像世界中。他自稱直覺是他各種靈感的源泉。愛因斯坦的老師是想像力。在每一項對現代物理學有著極大價值的理論背後,都有一個如夢如幻的世界。這些世界也是打開他理論及思想大門的鑰匙,人們才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他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

1905年,愛因斯坦在蘇黎世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1906年1月15日起,他成為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博士。接下來的一切發生的飛快。他先被晉升為二級技術員,兩年之後成為了大學編外講師,而最終於1909年10月15日在蘇黎世成為一名物理學教授。

成為教授並在布拉格短暫的任教期後,1914年4月1日馬克斯·普朗克將愛因斯坦請回柏林。愛因斯坦當選普魯士科學院院士,達到了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高峰。

私下的愛因斯坦----異想天開之人

演奏小提琴,小型的家庭音樂,讀讀書,以及一些靈巧性訓練,這些活動成為了這位科學巨匠業餘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是在柏林,也包括他之後在普林斯頓的生活。這些活動讓他得以放鬆自己,也給了他充足的時間展開他的幻想或是集中精神。

圖解:演奏小提琴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並非足不出戶,相反他熱愛大自然,喜歡揚帆遠航。他對於帆船和水上遊覽的喜愛起始於1896年他在蘇黎世的時候。那時他只有17歲,還無法購買一艘屬於他自己的帆船。這個夢想18年後在柏林實現了。

1922年11月在一次日本的旅行中,他意外的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通知,因他早年間對「光電效應」的研究而得獎。

愛因斯坦解釋了為何射嚮導電金屬板的光能夠在金屬板上產生電流。今天,光電效應是光柵以及雷射技術的基礎,在每一個CD或者DVD播放機中都有應用。

在愛因斯坦50歲那年,1929年,他富裕的朋友贈送給他一艘舒適的遊艇「海豚號」。他常常親暱地稱其為「小胖墩」。這艘船是用大量的桃花心木專門定製建造的。

整整四個夏天的時光,愛因斯坦都享受著安逸的田園生活,泛舟于波茨坦邊的卡普斯。他經常一整天都待在水上,遠離塵世的喧囂,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他居住在柏林時期,泛舟湖上才能讓他享受片刻的安寧,遠離當時德國政治局勢的動蕩。

當時是愛因斯坦在德國科學領域事業的巔峰時期。1929年7月28日德國物理學會授予愛因斯坦和普朗克(愛因斯坦稱他為「德高望重的大師」)普朗克獎章。恰恰是在50年前,21歲的普朗克在慕尼黑獲得了他的博士學位。

也是在這一天,愛因斯坦在前往物理系的途中不得不經過數千名吶喊怪叫的納粹主義大學生。這天被當時的政府和國家總統稱為「哀傷之日」,因為十年前德國的談判代表在凡爾賽宮籤署了「凡爾賽條約」。

愛因斯坦事後寫下,他從未忘記過這天。對他來說,他在柏林的時光也隨之而去。由於不斷上升的反猶太情緒,最終愛因斯坦離開德國,流亡美國。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Heinz Greuling- Lexe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孤獨的天才?
    這兩個故事的流傳告訴我們,看來似乎總與神話背道而馳的科學以及科學家卻極有可能成為神話的主角。當然,這並不令人感到奇怪,因為已有的歷史證明:越是頂級牛人越可能成為神話,並且這個神話還會在口口相傳或書面流傳中實現版本升級。
  • 《追捕祝融星》| 愛因斯坦如何摧毀了一顆行星
    他還以羅馬神話中火神的名字(Vulcan)為之命名(對應中文譯名即「祝融星」)。此後,人們開始瘋狂地尋找這顆行星,但除了一位鄉間業餘天文學家聲稱目擊了它之外,沒人能再次證實它的存在。1915 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體系構建完成,首先解決的問題就是解釋水星軌道的擾動現象。
  • 愛因斯坦是如何不小心證明「龜派氣功」的現實可能性的
    比如古代神話中的行雲布雨,現在看來就是人工降雨;比如千裡眼順風耳,望遠鏡、電話、監聽技術,衛星信號,遠程視頻都可以解釋,現在更牛的相關理論是量子糾纏,無論你在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只要進行過糾纏,那任何信息都可以瞬時在宇宙的另一端獲得;比如中國古代的煉丹術或者西方的鍊金術,現在已經證明只要有足夠的條件,任何元素都可以轉化或者衰變成另一種元素(比如鈾衰變成鉛),不同的元素也可以鏈合成一種新的元素
  • 諾貝爾獎官方公布愛因斯坦成績單!我們被騙了N年
    愛因斯坦數學不好的聲音。諾貝爾在一則推文中寫道:"與廣泛流傳的神話相反,愛因斯坦在高中時擅長數學。愛因斯坦在17歲時被頒發了這張證書。在分數中,6=最高分,1=最低分。這張照片是在1896年他獲得OTD成績的同一天拍攝的。
  • 宇宙起源景象,與中國神話傳說情節相似,我們究竟從何而來?
    筆者:三體-小遙包括愛因斯坦和牛頓在內的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都認為,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雖然我們無法了解其中的具體原由,但是根據科技發展的相關趨勢,未來人類可能更加接近探索宇宙的目標,我們甚至還會控制整個星系。
  • 古書曾記載穿越事件,愛因斯坦蟲洞理論將證實,真相就在我們身邊
    說起時空穿梭,很多人都夢寐以求能進行一次,從而改變某些事情,但是我們都知道歷史是不可逆的,否則就會出現外祖父悖論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即使是穿梭時空,也有可能回到過去,但是什麼都做不了,又或者是只能去到未來,而過去是一道無法邁進的檻。
  • 我們該如何理解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我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世界上,就意味著冒著生命危險離開世界。所以別人眼中的我,是別人的。我自己眼中的我,才是真正的我。我們來不及做很多事,更來不及去後悔。但我乘著來得及的時候,寫今天這篇文章。該文是關於如何理解愛氏質能方程的內容。寫這一篇文章,當然是因為它和前面的很多章節是有密切聯繫的。
  • 我們該如何理解愛因斯坦場方程
    具體說,任何兩個一定大小的同類量,不論測量的單位如何,它們的相對大小永遠不變,即它們的比值對任何單位都必須是個定值。同類量相對大小對於單位的不變性是度量的根本原則。違反這一原則,量度將沒有任何意義。根據這個原則,可以導出以下的重要結論:在確定的單位制中,所有物理量的量綱都具有基本量量綱的冪次積形式。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對此的解釋是:根據一般的理由,我堅信絕對運動是不存在的,而我所考慮的問題僅僅是這種情況如何能夠同電動力學的知識協調起來。」愛因斯坦在很多場合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不論是從愛因斯坦的思想發展和論文內容來看,還是就他的人品和為人來看,他的話都是可信的。
  • 愛因斯坦智慧的大門是如何開啟的,我們的孩子又能得到什麼啟示?
    思考中的愛因斯坦第二件事發生在愛因斯坦12歲那年,他的當工程師的叔叔經常輔導他做數學題。有一天,叔叔畫了個直角三角形,並告訴他,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是幾何中著名的勾股定理。叔叔讓他試著證明這條定理。
  • 如何像愛因斯坦那樣加倍提升自己的腦力?
    甚至愛因斯坦也無法在之後的學術生涯中複製自己的突破。然而,這並沒有削減這樣一個事實,即使用愛因斯坦的創造性策略可以使我們更有影響力,更成功。 好的,讓我們一起潛心研究修正過的愛因斯坦奇蹟年的歷史,澄清事實。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所以,在其他物理學家還在試圖通過對牛頓力學這套框架的修修補補來解釋各種新實驗的時候,愛因斯坦早已堅信「不存在絕對運動」了。於是,他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協調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而不是試圖用牛頓力學去解釋一切。看懂了這點,我們才能明白愛因斯坦的那些神來之筆,那些似乎是從天而降的天才想法是怎麼來的。
  • 愛因斯坦仍未解釋的難題:時間能回退嗎?我們應如何理解時間?
    但是,我們要測量的到底是什麼? 時間是存在於身體上的東西, 還是僅僅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起初答案似乎很明顯 ,當然時間是存在的。 它不斷地在我們周圍展開, 很難想像沒有它的宇宙。 但是由於愛因斯坦, 我們對時間的理解變得越來越複雜。
  • 量子力學是如何拯救愛因斯坦的自由意志的?
    然而,地球上的每個空氣分子都有一個確定的位置,我們可以建立模型來做出這個假設,並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天氣的有用信息。1934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厭倦了量子力學。尼爾斯·玻爾和維爾納·海森堡關於量子波函數不確定性原理等奇異概念的理論席捲了整個物理世界。就愛因斯坦而言,量子力學要成為宇宙的「完整」理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話說世界系列:20世紀的神話,愛因斯坦
    最後勝出的既不是政壇明星,也是文體明星,而是一位一貫深居簡出的物理學家,這個人就是艾伯特·愛因斯坦。特立獨行的少年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國小城烏姆的一個猶太家庭。他的父親和叔父合作經營著一間電器工廠,算得上當時的高技術企業,這使愛因斯坦從小耳濡目染,深深地迷戀於自然科學。他尤其喜愛並擅長數學與物理。
  • 為什麼愛因斯坦不會被忘記
    這次展覽展出的愛因斯坦被授予的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獎章,就引起了我的共鳴。獎章中央的圖案描繪的是科學女神揭開神話女神伊西斯的面紗,伊西斯也是自然女神,代表大自然的規律,總是遮掩著一層神秘和朦朧的面紗,等待著科學的發現。圖案周圍則是一段拉丁文:「發明使生活更加美好。」這表達了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 愛因斯坦的經歷告訴我們生活中應該怎麼做
    愛因斯坦早年的生活給了我們一些線索,讓我們知道他將來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他從來不是那種為了證明自己才智而主導談話的人。即使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也不怎麼說話。據說他直到3點才開始講話——關於這一點,有一些相互矛盾的說法。然而,沒有什麼矛盾的是,他花了比一般孩子更長的時間來說話。
  • 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我們的一樣
    愛因斯坦留給我們的財富,除了那些著名的理論和公式,還有他的大腦。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這裡要出場的主人公,就是家喻戶曉,如雷貫耳的愛因斯坦。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那麼,愛因斯坦究竟是如何平定牛頓和麥克斯韋的戰爭的?他又是如何回答「麥克斯韋方程組是否滿足相對性原理?所以說,麥可遜-莫雷實驗雖然對愛因斯坦沒有什麼直接的影響,但卻有這種間接的影響。所以,我們想要搞明白洛倫茲是如何影響愛因斯坦的,就得先搞清楚麥可遜-莫雷實驗是怎麼回事。
  • 愛因斯坦證明「上帝」存在的故事
    不管怎樣,文中愛因斯坦的邏輯和論證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值得玩味。在現實中,愛因斯坦經常把「上帝」掛在嘴邊,他稱上帝為「老頭子」。在量子力學興起之時,他曾經犯了一個錯誤,他當時反對量子力學的一些重要發現,並且說了一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會擲骰子。」結果量子力學的發展,證明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反對是錯的。但這與「上帝」擲不擲骰子沒有什麼關係,「上帝會不會擲骰子」是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