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世紀彗星」讓天文界大失所望?

2021-01-09 騰訊網

1974年,當科胡特克彗星顯現在夜空中,在其消失在視線之前引起了一陣騷動。

圖解:這張科胡特克彗星的有色圖像是由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卡塔裡娜實驗室於1974年1月11日拍攝 (圖源:NASA)

在最近的節假日期間,除了做了一些家務,我無意中發現了46年前的舊物:一張1973年的聖誕賀卡, 紀念即將到來、被認為會成為一生僅一次景象的——一顆閃耀的彗星,科胡特克彗星(C/1973 E1)。

我看著這張卡片,輕輕嘆了口氣。

對於特定年紀的一些人來說,「科胡特克」這個名字總是與那個從未曾出現的天象奇觀聯繫在一起。人們把它稱為「世紀彗星」,用這個名字談論了它好幾個月,而這顆彗星跟人們的期待根本搭不上邊。正如我一個一起觀星的夥伴後來評論的那樣:「它是僅有的幾顆帶著導火線到來的彗星之一;它是顆比例大得不可思議的炸彈。」

圖解:一張來自1973年12月的聖誕賀卡,紀念即將到來的科胡特克彗星。該彗星被預計會成為一顆亮得驚人的天體,但結果以令人失望收場;它比預測的亮度要黯淡得多。卡的內頁寫著:「願這顆疾速遠道而來的特別的星,帶給你一整年的和平、幸福和快樂!」

預期過高

1973年3月7日,在德國的漢堡天文臺,天文學家魯伯斯·科胡特克在整理小行星觀測底片時,成為了一顆彗星的發現者,這顆彗星因此被命名為科胡特克彗星。當這顆彗星第一次被觀測到時,它距離太陽大概4.65億英裡(約合7.48億公裡),靠近木星的軌道外側(靠近木星本身)同時,這也是發現彗星時的距離之最。當時,它與太陽的距離還太遠,所以還不算特別的亮。人們推測,彗星在這種距離就有如此異常的亮度,那麼,當它繼續靠近太陽就會變得更加的亮。但接下來,異常的亮度並沒有出現,人們只發覺到這顆彗星的異常。最初,人們預測,在11月初清晨的天空中,科胡特克彗星就可以用肉眼觀測了。在感恩節前後它將達到二等星的亮度(和北極星亮度接近)。

而在12月中旬,這顆彗星的亮度將達到-2星等的亮度,這幾乎同木星一樣亮了!到12月28日,科胡特克彗星將達到近日點,這是它距離太陽最近的一個點,只有1320萬英裡(2120萬公裡)那麼遠。人們估計,它的亮度將攀升到耀眼的-10星等——如此之亮,以至於人們在白天只要伸出手擋住太陽,就可以用肉眼看到這顆彗星。然後到1974年1月,人們預測,這顆彗星將拖著閃亮的長彗尾,轉而出現在夜晚的天空中,成為一道壯觀的天象。即使在燈火通明的大城市也可以一目了然。然後,這顆彗星將以極快的速度回到遙遠的太空中去。彗星將漸漸消失,最終在二月中旬,肉眼將不再可見。

彗星熱潮

圖解:變化中的科胡特克彗星的概念圖,基於天空實驗室3號(Skylab 3)的太空人愛德華·G·吉布森的描述和草圖繪成。

對一顆如此明亮的彗星的預期在主流媒體上掀起了一股熱潮。到1973年盛夏,每個人都知道年底保證會上演的神奇天空秀了。人們做好了去夜空較暗的地點觀測它的遊覽計劃。具有標誌性的遊輪伊莉莎白二世女王號甚至在1973年12月安排了特別的「科胡特克彗星三日遊」,屆時會開到大西洋上尋找彗星。各種彗星周邊產品也開始發售:T恤,帽子,書記,徽章,是的,還有許多的節日賀卡。

唯一的問題是什麼呢?這顆彗星確實變亮了...但比預期的速度要慢得多。

到了11月末,該彗星勉強能用肉眼看到,而到了12月,它的亮度比預計的要黯淡50到100倍。無數人日出前起身,尋找驚人的奇觀,卻什麼也沒看到。就連遊輪也遇上了壞運氣:頭頂烏雲籠罩,海面風大浪急。科胡特克博士本人就在船上,他本來應該就「他的」彗星發表一段演講,卻因為暈船而取消了計劃。

但那之後,隨著科胡特克在12月28日繞過太陽,它突然間變得特別地明亮,給人們以希望,認為它會彌補其在清晨天空中令人遺憾的表現,而會在黃昏時展現更棒的景觀。

最棒的觀測點在太空

圖註:科胡特克彗星的光暈,由捕捉萊曼-α光線的攝像機攝於空天實驗室。

到目前為止,科胡特克彗星最棒的景觀是三個人在離地球272英裡(438km)的軌道上看到的:NASA的太空人傑拉爾德·卡爾、威廉·波格和愛德華·吉布森,天空實驗室3號的太空人。

吉布森在1974年10月的天空和望遠鏡雜誌(Sky & Telescope)中說到:「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幅非常優美和驚豔的景象。在1973年12月29號,在彗星經過近日點一天後,指令長卡爾和我正在執行檢查遮陽板的艙外任務。這時候,這顆彗星第一次被我們在日落中看到。那真是令人驚嘆的景象。這顆彗星非常地亮而且還有一顆不同尋常的朝向太陽的彗尾。大體上來說這顆彗星是非常明亮的黃色。」

但顯而易見的是,科胡特克在它掃過太陽的時候持續揮霍著它身上的物質,放出了比預測多的氣體和塵埃。不幸的是,這種揮霍非常短命。僅僅在一周後,這顆彗星就迅速變暗了。到最後,這顆彗星已經和其他普通的星星一樣亮了。「它變得越來越黯淡了。」吉布森說到。

圖解:1974年1月11日到1月20日,科胡特克彗星外觀的變化。照片拍攝於彗星研究聯合天文臺

一切本該更好才是

當然,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在期待,在1974年1月的頭兩個星期,看到類似夜空中一處光點的景象。美國幽默作家阿特·布赫瓦爾德當時撰寫一個諷刺專欄,專欄的稿子在許多報紙上發表。這位專欄作家聯繫了虛構的「環球恆星公司」,投訴這顆彗星為欺詐。「我得到保證說會有一場閃耀奪目的大秀,天體的光亮會充斥夜空,像有百萬顆月亮那麼亮,」布赫瓦爾德寫道,對此虛構的公司回應道,「您的彗星已經被召回。它的彗尾有問題,上色也很糟糕。」

到了1月中旬,想找到這顆彗星已經需要用上雙筒望遠鏡或者天文望遠鏡了。

吉布森也寫道:「像我們從天空實驗室觀察到科胡特克彗星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我們唯一的遺憾是地面的所有人都沒法在它靠近近日點時,像我們這樣清楚地看到它。」

最後,科胡特克彗星被冠以「世紀的隕落」的標籤,或者簡稱「科『覆』特克彗星」,天文學以公關的慘痛失敗收尾,又由於他們這次失敗太過慘痛,主流媒體很明確,在未來避開任何關於彗星這個話題的報導。這確實很不幸,因為就在兩年後,另一顆彗星維斯特彗星(C/1975V1)在1976年3月初的一個黎明前,上演了一場盛大的奇觀,閃耀的光輝在短暫的時間裡蓋過了初升的日光,並且生出不止一個彗尾。但是這件事情在報紙上只佔據了有限的篇幅,廣播和電視則完全忽略了它。

圖解:大概這是20世紀出現的最美麗的彗星之一了。維斯特彗星是1975年11月理察.維斯特在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的。在那時,圖像面板上只有一個幾乎看不到的模糊的斑點。它在1976年2月末在太陽系掃過了1800萬英裡(2900萬千米),並且在白天它的光芒曾經曇花一現,肉眼足以看到。在返回外太空的途中,它的核心碎成四塊。這些碎片可能在556,000年內回歸。

到底發生了什麼?

人們所有的激動情緒的根源都圍繞著科胡特克彗星被發現時的反常亮度,這暗示它是一個大得不同尋常且活躍的天體。自那之後,我們所知道的是科胡特克彗星,這顆新發現的彗星,其運行軌道為拋物線軌道——也就是說,這顆彗星在此之前從未近距離經過太陽。並且,它的表面很可能覆蓋著很多揮發性物質,如:冷凍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這些冰在遠離太陽的地方蒸發後,會使這顆遙遠的彗星的亮度在短期內暴漲,而在人們的心中升起不切實的期待。

在這些年裡,還發生了數次失敗的預測。除了科胡特克彗星之外,在2013年感恩節時,ISON彗星(C/2012 S1)在飛掠太陽時分解。在1990春天,被宣傳為潛在的「巨大彗星」的Austin彗星(C/1989 X1)其亮度也從沒超過五星等——一顆裸眼勉強可見的彗星。

圖解:2013年11月15日,菲律賓天文學家約翰.納賽爾在他坐落在碧瑤城的「星塵天文臺」中拍下了令人震驚的彗星圖像。(ISON彗星,官方命名C/2012S1)

還有1940年的聖誕季,坎寧安彗星(C/1940 R2)被預計將成為一個蔚為壯觀的景象。就像此後在1973年發現的科胡特克衛星,在聖誕季出現的明亮彗星總會招致公眾的大規模關注。許多人向當時的天文學家詢問最佳的觀測時間和天文攝影的方法。哈佛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甚至收到一封來自好萊塢派拉蒙製片人Cecil B. De Mille的電報,這篇電報後來被刊登在知名雜誌《天空與望遠鏡》上,信的內容能讓人了解到人們最期待的是什麼:「我們對你們關於坎寧安彗星將會在聖誕季划過夜空的報告很感興趣,這讓我想起了另外一顆出現在聖誕的明星,預示了基督教的誕生、和平以及對人類的善意。我門想要為《女王們的女王》拍下這顆彗星,這是一部關於聖母瑪利亞(拿撒勒的瑪利亞)的銀幕劇。我們想要了解你們關於拍攝這顆彗星可能性的相關觀點。請給我拍一封電報,相關費用將由我們承擔。

但坎寧安彗星像科胡特克彗星一樣是新發現的彗星,在它被發現之後不久,它一開始暴增的亮度,變亮的速度不知怎麼慢了下來。到了聖誕節,這顆彗星的實際亮度只有預測的百分之一了——另一次失敗的預測!

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我們不能武斷的肯定所有的新彗星都會熄火。阿倫特-羅蘭彗星(C/1956 R1)也是一顆新發現的彗星,它在1957年春天展現了驚人的景觀。所以即使是一顆新的彗星也有可能演變成一顆壯觀的天體。我們永遠不能真正確定這一點。

最後,對科胡特克彗星的預測是基於它與「一般彗星」的對比所獲的信息做出的。

問題是,顯然並不存在所謂的「一般彗星」。

如果拿一句諺語來結束這篇文章的話,我想留給你一句經常被彗星專家弗雷德·L·惠普爾博士引用的的話:「如果你必須打賭,那就賭馬,而不是彗星。」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space-Joe Rao-朝夕,三維彈球,。,Balabalabala,質子教授,阿拉善,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Clark Xuan,Anka haiite,葉螢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古人把彗星看成「災星」,為何它又被稱為掃把星?
    我們知道,彗星是一種天體, 它進入太陽系時,亮度和形狀會隨著與太陽距離的變化而變化,通常明亮耀眼,拖著一條長長的 「尾巴」。然而,中西方的民間文化,對彗星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在西方,彗星被看作是死亡、罪惡的象徵,中國民間則將彗星稱為「掃把星」。
  • 彗星是什麼,為何成為了「掃把星」?
    那麼,彗星為何會有「掃把星」這樣一個意味著不祥的稱號呢? 這還要從古人對彗星的發現與記錄說起。《黃帝佔》就說:「彗星出北鬥,長可八九尺,天下更政易王。」 當象徵人君之象的北鬥受到彗星侵犯時,就相當於更嚴重的災害將降臨。所以彗星犯北鬥,天下就要易主。
  • 永恆的經典,20年前世紀彗星「海爾-波普」,震驚世界!
    你見過彗星嗎?我想見到過的朋友,如今應該大都三十而立了。因為,上一次北半球出現在城市裡能用肉眼輕易看到的彗星,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那顆彗星,叫「海爾-波普」,它吸引了全世界人的關注。圖為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飛掠埃及金字塔的上空。
  • 罕見彗星造訪太陽系
    7月15日至23日間,日落後Neowise彗星的位置。圖片來源 美國航空航天局 一個「千年不遇」的驚喜擺在天文愛好者面前:名為「Neowise」的彗星6800年來首次造訪太陽系,人們或許有機會裸眼觀測到這一盛景。 據《今日美國》報報導,Neowise是本世紀為數不多的能用肉眼看到的彗星之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認為,這個太陽系「入侵者」是2020年天文界的「大熱門」。
  • 歷史上的今天1976年3月21日本世紀最漂亮的彗星——威斯特彗星離開...
    歷史上的今天1976年3月21日本世紀最漂亮的彗星——威斯特彗星離開地球 2013-09-02 15:4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天文學家說,世紀大彗星阿特拉斯可能已經解體了
    【ALENG 自媒體】4月9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在遙遠的古代,彗星總是與災難聯繫在一起,被認為是不祥之兆,但是對於今天的地球人類來說,親眼目睹一顆彗星划過夜空,實在是非常難得的天文盛況。根據天文學家的統計,大約每隔10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肉眼可見的彗星,但是在過去的10多年間,我們卻沒有看到這樣的景象出現,不過,一個好消息是,再過兩周時間,我們將有希望看到一個這樣的彗星:不僅肉眼可見,而且很可能會成為很多人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天文事件,因為這個被稱為阿特拉斯的彗星亮度非常之大,將會比金星還要亮,堪稱世紀大彗星。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闢謠稱彗星撞地球是危言聳聽
    「俄羅斯天文學者發布的關於『彗星撞地球』的消息不可信」。昨天,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系聯合發表聲明,對這一說法進行闢謠,並表示「國際天文界對此不予理睬」。  俄羅斯《真理報》日前報導,該國天文學者尼古拉·費多羅夫斯基觀測到一顆可疑的彗星,通過「計算」發現其衝著地球而來,並得出結論———「按照目前的軌道和速度,它將可能在今年10月底撞上地球。」  「該學者沒有提供理論上需要的一些數據,所以他的說法不可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研究室原首席研究員李廣宇表示,「極有可能是這位學者的計算發生了錯誤,以致引起了誤會。」
  • 挪威百年包裹開封大失所望 只有信件收據和旗幟
    包裹裡面的東西令人大失所望。  挪威「百年包裹」開封大失所望  如果給100年後的人留一個包裹,你會放些什麼?挪威一個小鎮24日打開一個百年前的包裹,結果有些令人失望。這個「時間膠囊」內並沒有珍貴的歷史文物、珠寶或石油股票,只有一捆信件、幾面旗幟和一些收據。
  • ATLAS彗星已神秘碎裂,天鵝彗星突現南天區,亮度遠超預期!
    萬眾期待的ATLAS彗星,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於四月初神秘破裂了,結果讓準備在五月底觀看超級亮彗星的同好們實在大失所望,不過無需惋惜,因為又有一顆天鵝彗星突顯南天區,而且亮度表現已經超出預料!新彗星SWAN的離子尾C / 2020 F8(天鵝彗星)這顆彗星的發現時間正是ATLAS彗星破裂的前夕3月25日,發現者是太陽日球層觀測衛星SOHO,但真正發現時間卻是在十幾天後的
  • 圖記NEOWISE彗星
    彗星C/2020 F3(彗星NEOWISE或新智彗星)應該是時下天文界最火熱的一個目標了,由於在它之前的兩個具有大彗星潛質的彗星雙雙夭折,因此它也並未被大眾看好。但黑馬就是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脫韁而出的,當NEOWISE突然出現在夜空時,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並因為它與日俱增的亮度而變得狂熱起來。
  • 不是彗星、外星飛船,科學家:或是塵埃星
    只不過這些結論都不一致,主要可能就是推翻大多數科學家所說的這個「星際飛船」奧陌陌不是彗星奧陌陌可能是「塵兔」(「塵埃星」)這是天文界在說彗星它由位於太陽系外的一顆彗星核上吹出的塵埃形成,被太陽輻射推向太空,最終「流落」到太陽系,並短暫停留。
  • 2005天象彗星打頭陣(圖)
    2005天象彗星打頭陣(圖)   [第一課]彗星  麥克霍爾茲彗星此行的最重要一站就是地球。明天,它將飛抵距離地球最近的地方,離我們僅0.348個天文單位(約0.52億公裡)。上海啟明星聯盟的天文愛好者說,夜晚,站在佘山頂,用肉眼就能隱約看見麥克霍爾茲飄曳的身姿。專家預測,到了10日,彗星將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亮度約4等(等級越低,亮度越高)。
  • 不是彗星、外星飛船,科學家:或是塵埃星
    只不過這些結論都不一致,主要可能就是推翻大多數科學家所說的這個「星際飛船」奧陌陌不是彗星,而是其他的物體,而在9月,美國科學家家又發表出了新的結論,再次對奧陌陌添加了一個「新身份」,所以算是又變了。奧陌陌可能是「塵兔」(「塵埃星」)這是天文界在說彗星、外星人的飛船、小行星等之後的一個新說明,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這「塵兔」到底是什麼,在地球上,「塵兔」(dust bunnies)是指由靜電聚集在一起的一團塵土和碎屑,微風吹過,這些「塵兔」會在房間飄蕩。
  • 海爾·波普:這顆世紀顆彗星成就了他們共同的名字
    戲劇性的一幕是,位於新墨西哥州的艾倫·海爾也恰好在觀測M70,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現了這顆彗星。於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幾乎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收到了他們的獨立報告,並予以確認——這標誌著,這一天晚上,艾倫·海爾和託馬斯·波普共同揭開了一個壯麗畫面的序幕,他們的名字也永遠與這顆彗星聯繫在了一起。這顆彗星,就是著名的海爾-波普彗星。
  • 「天鵝彗星」C / 2020 F8,能否給人們帶來一場天空盛宴?
    不久之前被廣大天文愛好者看好的c2019y4彗星,人們一度根據它的變化預測到它的亮度有可能達到滿月的亮度,並預測它可能成為近20年來,本世紀最亮的彗星,屆時,整個北半球都可以用肉眼看到這顆「世紀之星」。大家對它充滿了期待,畢竟北半球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肉眼可觀測的彗星了。
  • ISON世紀彗星28日「撞日」 冰核或揭太陽系形成之謎
    ISON世紀彗星7) "← →"翻頁 當地時間2013年11月25日報導,目前ISON彗星正在向近日點移動
  • 一彗星神秘碎成30塊,哈勃記錄下全過程
    它又為何碎裂了呢?來自大熊座的「太陽」我們都害怕小行星撞擊地球,畢竟在6400萬年前,一枚小行星就曾洗牌了地球的自然界。因此在NASA的支持下,美國建立了行星地面撞擊最後警報系統,簡稱為ATLAS,用以尋找短期內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 碎成30塊,該彗星突然解體,疑「遭外星人攻擊」,哈勃記錄全過程
    它又為何碎裂了呢?來自大熊座的「太陽」我們都害怕小行星撞擊地球,畢竟在6400萬年前,一枚小行星就曾洗牌了地球的自然界。因此在NASA的支持下,美國建立了行星地面撞擊最後警報系統,簡稱為ATLAS,用以尋找短期內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 21世紀以來最亮彗星本月16日到達近地點,肉眼可觀!
    提到彗星即便是天文小白也能說出幾顆,比如婦孺皆知的哈雷彗星,被稱為二十世紀最美彗星的威斯特彗星,而在空間天氣領域,太陽觀測中經常飛入監測畫面的科魯茲族掠日彗星也是箇中翹楚。今天我們說到的堪稱到目前為止21世紀最亮的彗星,名叫46P/Wirtanen,這顆被天文學家卡爾·惠特楠(Carl Wirtanen)在1948年1月17日發現的彗星,這是一顆周期彗星,它繞著太陽,沿著軌道做周期飛行,近日點1.06AU,遠日點5.1AU,每5.4年一周,現在它又回來了,而且將在12月16日到達距離地球最近(1150公裡)的位置,不用說,這是觀測和拍攝它的最佳時機。
  • 2020年為何多災多難,這顆即將明亮的彗星預示著一切
    那麼2020年為何多災多難,可能於這顆即將明亮的彗星有關。提到彗星,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彗星基本上是由冰雪組成的,當它朝著太陽運動的時候,由於溫度越來越高,彗星會慢慢融化,形成我們所見的長長的尾巴。著名的哈雷彗星是第一個軌道可預測的彗星,它大約每76年環繞太陽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