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總體了解
「物理怪怪怪」的這篇文章針對的是使用滬粵版物理的學校,針對於八年級第一次月考內容的解釋。這本教材小編的學校也在使用,不能說不好,但唯獨讓人困惑的是近幾年小編對月考試題的研究發現,最後的大題,總是要出現計算題的,有時讓一些學生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所以小編也就這樣的考試形式,做一個細緻的講解,希望對你的月考成績能有幫助!
我們知道,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的物理第一次月考的範圍是從第1章第一節希望你喜愛物理到第二章第4節讓聲音為人類服務的內容。縱觀前兩章的內容出現的計算題有:
1.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
2.採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實驗誤差
3.回聲定位測量長度
4.利用聲速測量路程
八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到物理這一學科,在前兩章主要是建立科學探究的概念和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探究,對於物理求解公式還沒有接觸,肯定會想到用小學的數學思想求解應用題的方法來解答物理計算題,難免會掉進陷阱,求解方法,求解過程不規範導致的失分現象。下面小編就針對這些問題逐一破解!!!
02例題探究
探究一.測量長度的幾種特殊方法
對於無法直接測量的長度,需要採用特殊方法。
1.化曲為直法(棉線法)
測量曲線長度時,可讓無伸縮性的棉線與曲線完全重合,作好兩端的記號,然後把線輕輕拉直,用刻度尺測量出長度,就等於曲線的長度。
2.累積法:
對於無法直接測量的微小量的長度,可以把數個相同的微小量疊放在一起測量,再將測量結果除以被測量的個數,就可得到一個微小量的長度。
3.滾輪法:
用已知周長的滾輪在待測的較長的直線或曲線上滾動,記下滾動的圈數,則被測路段的長度等於圈數乘以周長,例如測量池塘的周長,某段道路的長度等。
4.截取法(化整為零):
被測物體的長度很大時,可先測出其中一小段,然後找出它們之間的倍數關係,從而算出物體的總長度。
5.替代法:
例1:當一個物體的長度無法直接測量時,可用與它長度相等的物體來代替。
某同學用以下的步驟和方法測算物理課本內每張紙的厚度。
A.將從封面開始到書上編碼第10頁的紙疊緊;
B.用刻度尺量出這疊紙的總厚度L;
C.算出每張紙的厚度D=L/10
請指出該同學以上做法中的三個錯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個典型的用累積法測量紙張厚度的實驗探究題,我們通讀整體過之後會發現在ABC三項當中每一項都存在著一個錯誤,所以需要我們平常要有生活的積累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才能對本體有個更直觀的認識,做到答對題目。顯現出現的三處錯誤分別是:① 認為封面與內頁厚度相同;②選用頁數太少,不便測量;③將紙的頁數當成張數。
例2:王紅測量一本書的厚度是0.60cm,共計80張紙,則這本書的厚度是多少釐米?合多少微米?
【解析】此題考查用累計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計算和單位換算的,具體解題步驟如下:
例3:測量不規則物體面積的方法有割補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並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S1;
②數出不規則物體所佔的方格數n(佔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捨去);
③計算物體面積S=__________。
(2) 如圖所示是小芳同學在方格紙上站立時描下的左腳鞋底貼地部分的輪廓,其中每個方格的面積為6.0平方釐米,則小芳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時,鞋底貼地部分的面積是多少?(請寫出簡要的計算過程和結果,只寫出結果不給分)
【解析】此題採用割補法、方格法測量不規則物體面積,就是利用方格測量面積的方法,每一小方格的面積是固定的,採用過半進一,不過半捨去的方法,求算出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具體求算的過程如下:
探究二.採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實驗誤差
例4:同學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45cm、2.46cm、2.46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
A.2.5 cm B.2.457cm C.2.45cm D.2.46cm
【解析】此題採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實驗誤差,對於記錄的實驗數據不僅要記錄準確值,還要記錄估計值,最後註明單位。我們把這3個數相加再除以3,求得的值為2.457cm,根據刻度值記錄數據的規範性要求,我們要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記錄到小數點後兩位,記錄的結果應為2.46cm,故選D。
例5: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均勻的米尺測得一張小桌面的邊長為0.500m,後來把該米尺跟標準米尺校對,發現此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3 m,則這張小桌面的實際邊長約為( )
A.0.502m B.0.50l5m C.0.500m D.無法判斷
【解析】這是選擇題中的最後一題,稍微有些難度,錯誤率也很高,這是由於刻度尺不準確而導致的實驗誤差,我們要根據刻度尺刻度的規律糾正誤差,有很多學生無從下手,那我們就來具體講解一下:
該同學用此米尺測得一張小桌面的邊長為0.500m,可知該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為1cm。
由題意知,發現長度為1m的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3 m,則每一1cm的實際長度為1.003cm,小桌面的邊長測量值為0.500m=50.0cm,則實際值為:L=1.003×50cm≈50.2cm=0.502m,故選A。
探究三:回聲定位測量長度
例6:被譽為「亞洲第一井」的科學鑽井工程是一口設計直徑為156mm、深5000m用於地下科學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進行中測量鑽井深度,從井口向下發射平均速度為340m/s的超聲波,20s後接收到回波,則井的實際深度為多少?
【解析】回聲測距的原理:s=vt,其中t為從發聲到聽到回聲時間的一半。此題的解題步驟為:
探究四:利用聲速測量路程
例7:在汽車行駛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車以12m/s的速度行駛,汽車鳴笛後2s司機聽到回聲,問聽到回聲時,汽車距離山崖多遠?(20℃時聲速是340m/s)
【解析】根據題意聲音在2s內傳播的路程加上汽車在2s內行駛的路程的和的一半即為鳴笛時到高山的距離,鳴笛時到高山的距離減去汽車行駛的路程就為聽到回聲時,車與前面高山的距離。解題步驟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