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20年會分論壇《大健康治理:影響力投資與公益的融合驅動》,以線下和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論壇邀請了清華大學國際生物經濟中心主任王宏廣做了發言。
王宏廣教授圍繞疫情後的世界變革、健康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對策建議做了深入的解析。他認為,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世界已形成多元化的政治格局,同時叢林外交重回歷史的舞臺;其次,全球經濟的下行趨勢還將持續,但製造業比例將回升,尤其是健康製造業處於風口期;再次,以延長人類健康時間與壽命的生物科技革命將加速來臨;最後,國際文化將由衝突變為包容,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將更加緊密。
王教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生命科學引領的新科技革命會提前到來。第一次工業革命用電氣化替代了人的體力,現在的信息化和正在發展的智能化節約了腦力,未來的生命化則是直接延長壽命。因此,健康產業是未來社會重點發展的核心產業。
王教授針對疫後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總結闡述:一,健康產業影響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據統計,我國有近4億人亞健康,3億人身患各種疾病,這都是健康產業服務的對象;二,健康產業影響國家的命運。健康權是國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國家改善民生的核心,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健康管理將成為剛需,健康產業的支柱作用不言而喻;三,健康產業將重回黃金時期。據數據統計,健康產業規模已近8萬億人民幣,國務院發文在2030年要實現16萬億元的產業規模。王教授認為,疫情之後防疫機構的重要性已凸顯出來,未來地方政府都需要加強相關機構的配套建設,做好突發疫情的應對工作。將這部分項目加入健康產業,他推測2030年該產業將達到20萬億元的規模。同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3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要增長3歲。一個是做到20萬億,一個是人均壽命漲3歲,這是整個健康產業的兩條目標主線,而增長速度快、受國家重視、競爭力強、老百姓需求大是健康產業重回黃金時代的綜合因素。
談到發展健康產業的策略,王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發展產業的核心是經濟,經濟的基礎是技術,技術的基礎是人才。沒有人才就沒有技術,沒有技術談不上新產業,談不上新產業就沒有高利潤。所以說,有沒有人才是關鍵,新產業的發展,取決於企業家和政府引進人才的政策力度、是不是真正重視人才。他呼籲,我國一定要有更多像華為這樣的企業,真正把某項技術做到國際的前列。因此,健康產業需要大醫院、大企業、大科學家,在科學家的背後需要企業與政府引進人才的大智慧。想實現這樣的戰略目標,還需要組建一個相關的基金,致力於推動人類健康共同體的形成。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蔡凌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