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萬年前巨型「老鼠」遺骸現身馬達加斯加島,曾與恐龍一起奔跑

2021-01-16 網易

2020-12-20 12:50:01 來源: 譯眼看世界

舉報

  科學家們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哺乳動物族譜中缺失的一環——6600萬年前與恐龍一起生活的「瘋狂野獸」遺骸。這種奇怪的動物與老鼠同科,但看起來有點像獾,有著與任何已知哺乳動物不同的巨型身材、三個巨大的前毒牙和剃刀般鋒利的爪子。它被命名為Adalatherium,在馬達加斯加語和希臘語中意思是「瘋狂野獸」。來看《都市報》12月18日消息。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聯合首席作者大衛·克勞斯博士說:「根據人類目前已知的所有現存和滅絕哺乳動物的骨骼解剖結構,很難想像它們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它扭曲甚至打破了許多規則。」南半球發現的恐龍滅絕之前的哺乳動物中,「瘋狂野獸」化石保存得最完整。

  一份詳細的重建報告顯示:這隻「瘋狂野獸」長3英尺(91·44 釐米)長,重7磅(3·175千克)重,有一條短而粗的尾巴。與現代獾的相似之處僅限於外表。前牙的掃描結果證明它是食草動物。

  

  「瘋狂野獸」的骨架非常奇怪,後肢強壯,呈伸展姿勢,就像今天的鱷魚一樣。為短跑而生的強健前腿藏在身體下面。前牙類似兔子,而後牙則獨一無二。脊柱中的骨頭比其他動物都多,鼻子上有一個奇怪的缺口。肌肉發達的後腿和腳上長著大爪子,表明「瘋狂野獸」很善於刨地。前腿相對較弱——與擅長奔跑的哺乳動物類似。四肢情況表明這種動物介於現存哺乳動物和其古老祖先之間。

  

  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瘋狂野獸」是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老鼠的「巨型」親戚,屬於一種已經滅絕的類群,叫做岡瓦納類群。它們出現在南部超大陸岡瓦納——現在的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印度次大陸和阿拉伯半島。在此之前的化石記錄中,它們只有少量的牙齒和顎骨碎片。

  

  「 瘋狂野獸」生活的時期,馬達加斯加是一個與非洲和印度分離超過1.5億年和2000萬年的島嶼。霍夫曼博士說:」馬達加斯加島獨特的生物群讓科學家們著迷了幾個世紀,因為它與世界其他地區隔離開來。在南半球早期哺乳動物進化的謎團中,「瘋狂野獸」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其他大部分物種至今仍未找到。

  

  或許在人類看來「瘋狂野獸」的體型特徵非常奇怪,令人難以理解。可仔細想想要在馬達加斯加的叢林中生存,「弱肉強食」,夠強壯,才能生存下去。

  圖片來源:都市報、網絡

  本文選題:momo2000

  本文編輯:星雲之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巨型象鳥一萬年前就曾被人類屠宰,馬達加斯加島人類出現證據提前
    最近,科學家通過對馬達加斯加島上的遺蹟進行發掘,發現更新的證據,表明人類出現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時間比此前認為的還要早6000年。那些早期遷移至島上的移民捕獲了大量不會飛的鳥類,比如馬達加斯加象鳥。這些鳥類曾一度出現在非洲東南部島嶼地區。
  • 盤點令人驚嘆的巨型史前動物:吃恐龍的巨蛙
    1、馬達加斯加島發現魔鬼蛙  來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克勞斯等人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一種巨蛙化石,這種巨蛙重約4.5公斤,40.6釐米長。科學家給這種奇特的遠古巨蛙起名「魔鬼蛙」。他們推斷這種巨蛙生活在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後期,和恐龍同時代。科學家認為它甚至能吞食剛孵出來的小恐龍。世界現存最大蛙類是西非「巨蛙」,約3公斤重。
  • 馬達加斯加巨蛙身披重甲 可能曾吃過小恐龍(圖)
    馬達加斯加「魔鬼蛙」 曾吃小恐龍  國際在線專稿:現今世界上大多數青蛙都是以蝸牛、蚊蟲等小動物為食。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根據對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發現的一種巨型青蛙化石的研究發現,這種蛙類卻很可能把小恐龍當美餐。
  • 巨型恐龍遺骸出土:恐龍時代有人類?它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近日古生物學家周一(9日)宣布,最近在阿根廷西部一處遺址,發掘出一具巨型恐龍遺骸,其生長年代距今約2億年。這次發現或將巨型恐龍出現的時間,由侏羅紀推前約2000萬年至三疊紀。按其骸骨推斷,該恐龍仍未到成年,若完全長大,可能長到約8至10米長、重約10噸,相當約2至3隻非洲大象的重量。被恐龍統治的時代有人類嗎?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的時代,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 6600萬年前發生了什麼?天空中的巨型企鵝,放棄飛行改學遊泳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如果您曾經在電視或者電影中看過寒冷的極地冬天一大群企鵝擠在一起的畫面,你就會明白,對於這些標誌性的鳥類來說,現在的生活是相當殘酷的。甚至我們可以猜想,它可能站在此前發現的巨型企鵝身旁。今年8月的新聞報導,研究人員在紐西蘭北坎特伯雷懷帕拉發現的化石表明,世界上曾經存在高近1.6米重70到80公斤的巨型企鵝。現在這種鳥類,以不能在天空中飛翔而聞名,它們在經歷了6600萬年前的滅絕事件後,不得不在在很短的時間內經歷了迅速的變化來適應周遭惡化的環境。
  • 6600萬年前巨型猛禽高3米被稱為「地獄雞」(圖)
    原標題:6600萬年前巨型猛禽高3米被稱為「地獄雞」(圖)   這種動物站起來10英尺高,因長著雞一樣的頭冠、羽毛翅膀、長爪、極具攻擊力的嘴和一條強有力的尾巴,被稱為「地獄雞」  研究人員把這3部分化石拼湊在一起,發現這些分開的骨骼剛好形成一副近乎完整的恐龍骨架
  • 歷來七種最大動物 秘魯巨型企鵝有1米5高(組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我們都知道恐龍的個頭很大,但不一定知道公牛一般大的老鼠、比人還高的海洋蠍子、皮球一樣大的巨型蛙、小個子成人一般大的企鵝、酷似地懶一般的有袋動物和15米多長且比現代大白鯊還要重30多倍的鯊魚。這些巨型動物都曾存在過,只是出現的時期和地方不同。
  • 化石群專欄:馬達加斯加·恐龍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的東方,因其獨特的生態環境被稱為「世界第八大洲」。早在白堊紀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島嶼,並且足以養活大型恐龍。獨立的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島面積58.7萬平方公裡,與非洲只隔著一條幾百公裡寬的海峽。與大陸的生物群落截然不同。
  • 盤點令人驚嘆的巨型史前生物:遠古海洋蠍子比人高
    盤點令人驚嘆的巨型史前生物:遠古海洋蠍子比人高【科技訊】2月10日消息,世界上總有些巨大無比的生物,雖然他們多已滅絕,但遺留在地殼中的巨大化石,他們的體型令人驚嘆,讓人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下面就為大家盤點數種體型巨大的史前生物。
  • 6600萬年前那一天,恐龍的倒黴事不僅僅是滅絕...
    身形矯健的迅猛龍在追逐著老鼠大小的哺乳動物和蜥蜴。成群結隊的三角龍在河邊徜徉覓食,遠處躲藏在樹林裡的霸王龍則在預備一場奇襲。 但那個幾周前就出現在天上,仿佛一顆迷你太陽的奇怪球體,這天卻大得遮天蔽日,它的光芒籠罩了整個東南天空。 毫無預兆地,無聲的黃色光芒閃過,讓所有原本忙碌的生物都愣在原地。
  • 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魔鬼蛙,真的會吃恐龍嗎
    史前時代確實存在著可以吞食恐龍幼崽的巨蛙,這種巨蛙長相類似大型蟾蜍,自從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發現了這種史前巨蛙的化石後,古生物學家將其命名地獄蟾蜍,它還有一個被人們熟知的名字:魔鬼蛙。
  • 美國發現巨蛙化石 魔鬼蛙竟能吞食恐龍
    11月27日消息,來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克勞斯等人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一種巨蛙化石,這種巨蛙重約4.5公斤,40.6釐米長。
  • 江西6600萬年前恐龍化石或為竊蛋龍 特徵與鳥類相似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王鶴瑾)據中新社消息,江西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發現一具恐龍化石骨骼。據測量,該化石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初步判斷為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但它的年齡大小、是否具有科研價值等詳細信息還需進一步鑑定。目前,整塊化石由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進行保護、鑑定。
  •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Credit: Raul Martin / Dr Nick Longrich)(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網:英媒稱,英國研究人員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揭示
  • 遠古巨人遺骸重現泰國PP島 可能是巨猿後代(圖)
    「野人」腳印模型和人腳大小的對比  6月2日泰國有報導稱,PP島驚現「巨人」遺骸——  在世界各個民族傳說中,巨人幾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泰國PP島驚現「巨人」遺骸「印度洋海嘯讓遠古巨人浮出水面,在泰國PP島發現身高3.1米的遠古巨人遺骸!」6月2日,泰國《旅行導報》在顯著位置報導了這一「重大發現」。  PP島是泰國的旅遊勝地,位於布吉島與泰國本土之間,屬於南部的喀比省。由於近年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布吉島度假,使不少嚮往寧靜假期的人選擇鄰近布吉的PP島。
  • 揭秘史前恐怖動物:魔鬼蛙竟能吃恐龍
    ,但不一定知道公牛一般大的老鼠、比人還高的海洋蠍子、皮球一樣大的巨型蛙、小個子成人一般大的企鵝、酷似地懶一般的有袋動物和15米多長且比現代大白鯊還要重30多倍的鯊魚。這些巨型動物都曾存在過,只是出現的時期和地方不同。1、哥倫比亞煤礦發現最大的蛇化石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數學模型推測,這種遠古巨蛇身至少長13米,體重能達到1.135噸。目前,綠水蚺(Green anaconda)是世界上最重的蛇類,但體重也不過250公斤。
  • 科學家發現一個6800萬年前的軟殼蛋!或是海怪物種!
    據消息稱,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個6800萬年前的蛋被科學家證實,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軟殼蛋,也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二大蛋,和足球一般大小,科學傑初步猜測它可能屬於一種生活在現在南極洲恐龍時代的爬行動物海怪——摩薩龍。
  • 在阿根廷發現了25米長的恐龍化石,距今七千萬年
    首席古生物學家費爾南多·諾瓦斯表示,它是地球上最後的巨型恐龍之一,它長25米(82英尺),是食草動物,長頸,有四條腿。這是一種常見的動物,因為我們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骨頭,除了「Nullotitan Glaciaris」,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更小但仍然很大的恐龍,長13英尺(4米)。
  • 人類首次見到恐龍真實形態 琥珀標本保存9900萬年前恐龍遺骸
    人類首次見到恐龍真實形態 琥珀標本保存9900萬年前恐龍遺骸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真的恐龍究竟長什麼樣?從來只能從化石中尋找蛛絲馬跡來推斷的古生物學家,這次被一塊琥珀震驚了:它封存了一段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尾巴,它背面覆蓋慄棕色羽毛,腹面羽毛則色近蒼白——這是迄今為止,科學家見過的最「新鮮」、最接近於生前狀態的恐龍,它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件被發現保存在琥珀中的恐龍標本。12月9日凌晨,《細胞》出版集團旗下的生物學著名刊物《當代生物學》發表了這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