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後,97%孩子當不了精英:孩子的夢想中,藏著扎心的真相

2021-01-15 新東方家庭教育學堂

作者:主創團·蜜桃

5歲的孩子能幹什麼?

是坐在幼兒園學習知識?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還是纏著父母的大腿,想去探索遠方的世界?

最近,來自四川成都的5歲男孩楊哲睿出名了!

他因為發現了恐龍足跡,而成為了國內年齡最小的恐龍足跡發現者。

請點擊楊哲睿在巴中通江發現的恐龍足跡

據報導,楊哲睿的外公家在巴中通江。今年國慶節前夕,外公跟睿睿開玩笑說,通江老家有「怪腳印」。睿睿很好奇,就讓爸爸媽媽假期帶他回去看看。

回到了通江朝陽村,睿睿的外公和爸爸媽媽一起,帶著他來到了有「怪腳印」的地方。那個地方平時很少人去,地面長滿了雜草、苔蘚。他們一起清理,終於看到了那些大大的「怪腳印」,外公把這些腳印稱為「雞腳腳。」

但是睿睿卻告訴外公,這是獸腳類恐龍的腳印,並讓媽媽發照片給中國地質大學的刑立達副教授。

睿睿告訴外公這是獸腳類恐龍的腳印

刑立達看到照片,覺得是恐龍的足跡。

隨後帶著團隊到實地進行了考察,證實了睿睿的發現。邢立達發微博說,「關鍵詞:五歲,發現恐龍足跡,還說出獸腳類……後繼有人了」,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刑立達和楊哲睿在發現足跡現場合影

其實,楊哲睿能發現恐龍足跡並不是偶然的。媽媽說他從小就喜歡看科普類的繪本故事,發現他對恐龍很感興趣,就給他報了刑立達線上的科普課程。

所以,當他到了實地看到腳印之後,才能作出判斷,並第一時間向老師求助確認。

消息一出,網友們都紛紛為睿睿的父母點讚。

「爸爸媽媽和外公特意陪著孩子去這個地方還幫忙清理打掃巖石,這樣尊重、保護孩子的求知慾的家長好棒呀。」

其實,每個孩子天生都有著敏銳的觀察力,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如果孩子能得到父母的支持,那他會更容易獲得成功。

洛克說,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極微小,小到幾乎察覺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就要在這些小事上花心思、下功夫。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昨晚帶孩子散步,聽到一對父子對話。

兒子問父親「月亮上是否有兔子」,父親很不耐煩地敷衍兒子「一天天腦子裡在想什麼呀,不好好學習!」

那一刻,我看不到小孩的臉,卻可以想見他的難過和沮喪。

父親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好奇心,是一顆夢想的種子,在父母用愛支持的澆灌下,終究有一天會開出美麗的花。

在《少年說》第三季裡,有個初二的男生元聖勳,4歲時因為第一次坐飛機而愛上了飛行,立志要當一名飛行員。從那次以後,只要他看到頭頂有飛機飛過,都會抬頭仰望很久。

初二男生元聖勳說起4歲時樹立的夢想

而他的爸爸都會摸著他的頭,告訴他這架飛機是什麼型號。他的爸爸並不是航天專業的人士,但是卻細心地呵護了一顆嚮往藍天的心。

正是有了爸爸的支持,元聖勳在小學6年級的時候找到了「組織」,他結交到了一群愛好飛行的朋友們,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多關於航空的知識。

元聖勳利用課餘的時間,到機場去拍飛機,還自己學習航天飛行的教材,用電腦飛行模擬器練習飛行,寫了滿滿一本的飛機筆記,就是要把每一次飛行做到完美和完全。

這一切,都是元聖勳自己去探索的。被保護和激發的好奇心,竟然會給孩子帶來如此大的內驅力。

有時候,想要孩子優秀,父母只需要在看到孩子的好奇心時,認可和保護而已。

在現場,主持人李銳想考考元聖勳。李銳描述了幾個飛機飛行的動作,元聖勳立刻就能答出這是「眼鏡蛇機動」,這是「落葉飛」,他還能回答出什麼是殲十的矢量發動驗證機。這讓大家都直呼「專業!」

看到孩子在臺上自信的表現和對飛行的熱愛,臺下的爸爸臉上一直掛著自豪的笑容,並對孩子說,會一直全力支持他。

孩子聽到爸爸的話,笑得非常的開心。在鏡頭裡,孩子眼裡有光,爸爸眼裡有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求知慾,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裡沒有求知慾,哪裡便沒有學校。

在家庭這所學校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保護和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幫他們找到夢想,是父母需要做好的一件事情。

父母需要支持孩子

林語堂說,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咱們心底,使咱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現實。

這句話放在網紅耿帥身上特別合適。

耿帥是保定的一個小夥子,因為拍攝一些自己創造發明的小視頻,在短視頻平臺挺火,抖音上有粉絲400多萬。

耿帥一條抖音視頻獲贊13萬+

如果是個富二代,喜歡就玩,開心就樂,倒也沒什麼。可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耿帥從小就對家裡的電器感興趣,經常偷偷地拆了家裡的鐘表和收音機,一旦被母親發現就是一頓訓斥。

長大後,耿帥也出去打過工,因為對手工創造念念不忘,於是選擇回村弄起了他喜歡的東西。

但是,無論是母親還是村裡人,對他無一不是嘲笑和反對。他為了說服母親,特意為她發明了不鏽鋼錢包和不鏽鋼掃帚,母親卻直言「不是沒用,是真沒用。」

耿帥的母親不支持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菲爾貝恩說過:「孩子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的時候,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不好的」。

「沒用」這個標籤,從小就貼在耿帥身上,直到今天。

有一回,耿帥發明了一枚不鏽鋼錢包,錢包摺疊起來重得像秤砣,那是送給母親的,這樣她的錢包就「再也不會磨爛了」。

有人看了這視頻,覺得很有趣,笑著跟耿帥母親談論,但她覺得這是嘲笑,回家罵了耿帥一頓:「錢包不會磨爛了,褲子呢?每天不務正業,就是個當小工的命,以後給別人提鞋都不配。」

別看短視頻裡他一本正經的沙雕,感覺性格挺開朗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他是個不善言辭,甚至是有些不自信的人,極度渴望被鼓勵。

所以他很在乎網友們的評價,有人喜歡他,就很高興,哪怕被網友笑他的發明是「無用良品」,看到能博得大家一笑,他也覺得挺滿足。

不被家人支持的夢想,儘管實現了,始終帶著缺失和遺憾。也許耿帥最希望刷到的一條好評,是來自媽媽的「你有用」。

鼓勵孩子的夢想

說起夢想,很多人會認為孩子的夢想總是不太靠譜的。

馬雲在一次演講上說,有父母問他,孩子夢想很多,怎麼辦?馬雲說,有夢想總比沒有夢想好。

對啊,孩子的夢想也許會不切實際,但是,在父母的鼓勵、引導之下,夢想有可能成為理想,而理想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眾所周知,阿姆斯特朗是登月第一人。這個偉大的理想,也許只是他兒時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

6歲那年,阿姆斯特朗天真地對媽媽說,「我要到月球上去。」媽媽說,「好啊,只是你別忘了從月球上回來,回家吃晚飯。」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看似一句玩笑話,對阿姆斯特朗來說卻是極大的鼓勵。面對兒子的異想天開,媽媽沒有嘲笑和打擊,而是給了他一個希望。

當他漸漸長大,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而變得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的時候,夢想就變成他願意為之奮鬥的崇高理想了。

33年後,當他從月球返回地球時,記者問:「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話是什麼?」阿姆斯特朗說:「我想對媽媽說,兒子從月球回來了,我會準時回家吃晚飯。」

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它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著名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出身、智力、學歷都差不多的年輕人。

這群人中,27%的人沒有理想和生活目標;60%的人有點想法,目標模糊;10%的人有目標和短期規劃;3%的人有明確的理想和清晰的長期規劃。

25年後,那3%的人幾乎都成為了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大部分成為了中產階層;60%的人,幾乎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而那27%的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所以,你還會覺得孩子的夢想都遙不可及嗎?5歲的楊哲睿在父母鼓勵式的教育下,是有可能成為研究恐龍的科學家的。

父母該如何支持孩子

前幾天,閨蜜找我傾訴。兒子四年級,中秋節家庭聚會,長輩們問孩子長大後想當什麼,孩子說想打遊戲當主播。閨蜜說當時差點被氣暈。

為了安慰閨蜜,我告訴她,曾有人對95後的孩子做過職業調查,超過50%的孩子都想當網紅。

「那我該怎麼辦?不想打擊他,但是也不能支持他這個夢想吧?」閨蜜苦惱地說。

其實,面對孩子與家長相差甚遠的目標和理想,家長不妨這樣做。

父母先要肯定孩子。有夢想的孩子,是有上進心和追求的表現,這是好事。

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夢想背後需要付出什麼努力。

我特意約了閨蜜帶孩子出來見面。

我問他:「我很好奇你為什麼想當遊戲主播?」孩子說:「因為遊戲主播打遊戲都很厲害,還能賺很多錢。」「那你知道怎樣才能當遊戲主播嗎?」我繼續問。孩子就開始思考並回答說:「要遊戲打得好才行。」「那遊戲打得好,需要具備什麼要求呀?」「懂得戰術、懂得合作、還要反應快。」孩子回答道。

在這樣引導和陪伴下,孩子長大後,一定能有自己清晰準確地判斷和選擇。

當孩子想嘗試一項新活動時,比起否定和阻攔,父母不妨給一點相信和鼓勵;

當孩子感到孤單無助時,比起冷酷的嘲笑和指責,父母不妨給一些陪伴和聆聽;

當孩子大膽說出他當夢想時,比起懷疑和否定,父母不妨給一些支持和引導。

海倫凱勒說,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到陰影。父母要做孩子心裡的一道光,用支持的雙手,託舉起孩子的夢想,當孩子奮力起飛的那一刻,就已經是一種成功。

本文作者:蜜桃,80後二胎媽媽。在孩子們的引導下,走進了親子教育領域,立志做一名成長型的媽媽,培養成長型的孩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相關焦點

  • 22年追蹤13個娃,日本紀錄片曝光殘酷真相:什麼樣的孩子沒有夢想
    這部影片的製作人通過長達56年的追蹤,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進行了每隔7年一次的特殊採訪,以此來了解他們的人生軌跡。由於影片非常直觀地呈現了家庭教育、自身性格以及外部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及改變,該影片還被網友稱為英國最偉大的記錄片之一。
  • 「媽媽,長大後我想當太空人」:尊重孩子的夢想,是孩子最大的成長動力
    但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有父母會充分尊重、支持孩子的夢想。 因此,尊重且鼓勵孩子追求個人夢想,是推動孩子走向人生巔峰的絕佳手段。 即使孩子最終沒有達到目標,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頗多。 科比退役時寫的詩《親愛的籃球》,後被製作成動畫,催淚無數。
  • 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給孩子看看
    2月25日,南京市第九中學開學典禮上,校長張恆柱以一篇《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主題演講引發了學生、家長的共鳴,迅速在網絡上走紅,有網友跟評:" 觸到痛點的好文。"  開學前兩天,偶遇一位來校為孩子充飯卡的高二同學家長,短暫的交流中得知孩子是個手機控,因為手機,父子關係疏離,家庭戰爭不斷,他言談中的憤慨與嘆息能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位父親的無奈與無助,我安慰了他一會兒,並提了一些建議,但送別家長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位教育人,我明白這個問題困擾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孩子
  • 20年後,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現在開始做好規劃
    充滿魔幻的2020年走進了尾聲,相信每個人都在默默地做著2020的總結和2021的規劃。失去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嚮往著什麼?想逃離什麼?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孩子,在新的一年,我們能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有力量、有能力,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和不可知。體質內?體質外?國際化?
  • 孩子出生3天離奇死亡 35年後知情人爆真相:婆婆送人了
    35年前,18歲的李桂英在成都產下了一名男嬰,三天後被告知男嬰搶救無效死亡。然而在護工陳樹芳臨終之後,向貴成夫妻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謊言。按照陳樹芳的說法,孩子出生後,向貴成的母親堅決反對兩人要這個孩子,偷偷將孩子送人,並告訴兩人孩子已死亡。  時隔35年,當年「被死亡」的兒子,可能還在世間。兩人開始了尋子之旅。
  • 比爾蓋茨透露真相:為什麼我們有錢人,都不讓孩子玩遊戲?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甚至從中衍生出來很多職業,而電子遊戲正是其中之一。但是家長有沒有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沉迷在電子遊戲中,如果是成年人的話,那麼他的工作多半比較清閒,如果是孩子的話,那麼他們的家庭條件一定不會太好,因為遊戲只是有錢人給窮人設計的消遣工具罷了。
  • 畫作隨嫦娥五號登月,麥當勞為孩子點亮夢想
    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麥當勞2020年"點亮夢想"活動圓滿收官,同時,"月球畫展"的序幕也順利拉開。最後,所有的畫作都聚集到了夢想晶片中,陪伴著嫦娥五號登陸月球,完成本次月面採樣返回任務。   麥當勞認為,孩子的夢想是可貴的,其中往往會蘊含著改變世界的力量。在活動中,"點亮夢想"也吸引了各路大咖參與探討"如何面對孩子夢想"。
  • 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故事是「假的」?該!但要說對「時間」
    但母親再次無情的揭穿了真相,這讓女兒很難過,帶著哭腔的控訴:"壞媽媽!我討厭你!我再也不要跟你講話了。"之後,她又不死心的給自己的父親打電話,問:"爸爸,媽媽告訴我說童話都是假的,我不相信,你說呢?"孩子的心智也會成熟,萬有一天突然發現現實與童話中的差別,會不會一時之間接受不了,所以與其讓他長大後自己撞個頭破血流,不如現在就告訴孩子真相,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其實並不用如此緊張,因為孩子們的童話世界,是很單純的,並沒有我們大人所想的那麼複雜。大人們已然習慣在冰硬的世界行走,卻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小孩。童話,是一場會長大的美好。
  • 孩子通過夢想卡等方式表達新學期願望
    2013年09月03日 01:35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別具一格的暑假作業,新奇有趣的開學典禮……  昨天是各個中小學正式上課的第一天,學生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學期的開始
  • 孩子97%基因突變來自父親
    有共識的是:母親年齡越大,母嬰健康風險越大;而現在很流行的老夫少妻組合,是合情合理的——不知道哪裡傳來的說法兒是:爹老來得子,這仔是越發聰明的。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遺傳突變基因給他們的子女的風險越大。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28年追蹤13孩子,導演警告父母們:別期望太高,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如果有人問,父母最關心孩子什麼?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會回答,是孩子的性格、抗壓力、溝通能力,而是孩子會不會成為人中龍鳳,以及父母還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助力孩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精英。幾乎沒有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即使只是讓他們想像一下,30歲的自家孩子在茫茫人海中沒有任何辨識度,他們都是拒絕的。
  • 詞彙積累有新招,夢想巴士助力孩子高效積累英語單詞
    精選兒童主題繪本以及KET詞彙,同一主題的三種詞性卡片中,名詞選自兒童主題繪本的常用詞彙,形容詞、動詞選自KET詞彙;詞性豐富,學習形式新穎,有助於增強單詞學習的自信,輕鬆入門英語閱讀。神秘夢想巴士,帶你暢遊英語世界夢想巴士涵蓋宇宙、恐龍和童話三大主題,每個主題下包括名詞、形容和動詞三個類型的主題詞彙。
  • 第二屆「向夢想Say Yes」英語秀 點燃孩子心中的夢!
    駱家輝先生認為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是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他表示,自己非常想了解中國孩子的夢想,並鼓勵和幫助孩子努力實現。因此想通過外聯搭建的以釋放孩子天性、開闊國際化視野為宗旨的《向夢想SAY YES》英語秀平臺,培養孩子英語演講表現力及自信心,增加親子間互動及感情。《向夢想SAYYES》主辦方在每一屆的活動中,都會招募「夢想天使」們。
  • 點燃孩子航天夢想,現在啟程,一起暢遊「火星」!
    點燃孩子航天夢想,現在啟程,一起暢遊「火星」!要知道,能夠天天都玩遊戲,可是無數孩子的夢想啊!他們不積極參與才怪呢!對於的孩子,一個情景遊戲,就能幫助他們學會表達情緒、表達自己。
  • 《獅子王》重映看哭萬人:25年後,我終於讀懂了這21個生活真相!
    25年前看懂的是劇情,25年後讀懂的卻是人生......25年了。其中一條高贊評論這樣寫道:「25年前,父母陪我看獅子王;25年後,我帶孩子看獅子王。」曾經我沒看懂的真相,生活都教會了我,我也希望能教給孩子。
  • 《獅子王》重映看哭萬人:25年後,我終於讀懂了這21個生活真相
    其中一條高贊評論這樣寫道:25年前,父母陪我看獅子王;25年後,我帶孩子看獅子王。曾經我沒看懂的真相,生活都教會了我,我也希望能教給孩子。年少不懂獅子王,讀懂已是中年人。曾經,我們懵懵懂懂地看完了獅子王,知道有個勇敢堅強的小獅子叫辛巴。
  • 精英選拔制度下,「年齡偏斜分布」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就?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讓孩子更早讀書或者跳級麼?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項研究,這一研究提出這樣的結論—— 」年齡偏斜「在「精英選拔」機制中廣泛存在,而這一機制對孩子未來是否取得成功產生巨大影響。但有個有趣的問題是:這一影響很隱蔽,難於被家長和學校等認識和重視。下面我介紹下研究內容,讓大家多一個新的視角來思考年齡大小、精英選拔和成就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 ...實現夢想的秘訣是什麼?DaDa(噠噠英語):讓英語賦予孩子更多可能性
    助美團王興實現夢想的秘訣是什麼?DaDa(噠噠英語):讓英語賦予孩子更多可能性時間:2018-06-25 17:24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助美團王興實現夢想的秘訣是什麼?
  • 勵志與對夢想的堅持——《發光的孩子》導讀
    ‍解析: 這本書的主角讓·米切爾·巴斯奎特生於1960年,死於1988年,是二戰後美國塗鴉藝術家,新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不畫完一幅作品,他從不休息。 桌上、牆上的畫作不去推敲,但他對待作品的態度卻值得稱讚,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這也是每人的人生態度。兩側面窗戶透出的外面的世界,在藍天中,從光滿四射的太陽到皓月當空,從窗戶中埋頭伏案到人去樓空,小男孩成為了時間的朋友。
  • 《獅子王》重映看哭萬人:25年後,我們終於讀懂了這21個生活真相
    25年了。《獅子王》真獅版又將這個故事重映在我們眼前。很多人都說在影院裡看得淚流不止。其中一條高贊評論這樣寫道:「25年前,父母陪我看獅子王;25年後,我帶孩子看獅子王。」曾經我沒看懂的真相,生活都教會了我,我也希望能教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