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花兒
本文由知子花家庭教育原創首發
小時候,我們都有著五花八門的夢想:
有的說:「我要當警察,把所有的壞人都抓起來。」
有的說:「我要當醫生,每天給病人打針。」
有的說:「我要當太空人,去太空裡找黑洞。」
還有的說我要當超人,我要當公主,我要當騎士······
近日,青島的一名小學生就把自己的夢想寫信告訴了外交部,說自己想要當一名外交官。
收到這封信後,外交部的幾位知名發言人親自給回了信:「這個志向很棒!」
網友看到這樣的回覆,紛紛化身檸檬精表示羨慕,酸味兒都溢出了屏幕。
不得不說,外交的回信,的確讓人羨慕,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這封信一定能鼓舞小朋友向夢想邁進。
雖然前路迷茫,不知未來能否成為一名外交官實現夢想,但是,只這一份肯定與鼓勵,也足以助她勇敢地邁過以後的荊棘之路。
可見,大人對待孩子夢想的態度,對孩子尤其重要。
但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有父母會充分尊重、支持孩子的夢想。
否定孩子的「夢」,只會適得其反
《當幸福來敲門》影片中的爸爸告訴孩子: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就算是我也一樣,別人辦不到,就會說你也辦不到,只要有夢想,就要去追求,你想要什麼就要努力去追求。」
可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孩子不願去追求,不夠努力,而是連他們最親近的父母,都否認他們的追求方向。
《尋夢環遊記》中的米格喜歡音樂,但他的家人希望他能繼承祖傳的製鞋手藝,於是嚴令禁止他玩音樂。
米格因此不敢在家中高唱、彈吉他,想去參加亡靈節才藝展示,被要求不準出門。
連心愛的吉他也被奶奶毫不留情地摔碎。
於是他開始掙脫家人的懷抱、逃離那個名義上的「家」。
父母對孩子夢想的否定,不僅是孩子成長道路的絆腳石,還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叛逆。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曾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周國平說:「當孩子編織美麗的夢想時,不要用你眼中的現實去糾正他。」
即使他們的夢想不切實際,至少孩子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發展方向。
深以為然。
但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夢想嗤之以鼻,告訴他們現實有多殘酷,你需要聽我的,才不會走彎路,但這樣做,往往會使孩子迷失個人方向。
所以,就算你沒有足夠看好孩子的夢想,也不要輕易去打擊,給孩子留一份空間和自由,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夢」是孩子努力的動力
心理學認為,夢想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和生活願望相結合併指向未來的想像,很多創造性的想法源於個人的夢想。
也就是說,夢想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性,能使孩子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兒童心理學家還認為,夢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
為了趨近理想化形象,孩子會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排除萬難,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因此,尊重且鼓勵孩子追求個人夢想,是推動孩子走向人生巔峰的絕佳手段。
即使孩子最終沒有達到目標,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頗多。
科比退役時寫的詩《親愛的籃球》,後被製作成動畫,催淚無數。
詩中對他最愛的籃球,有這樣的心裡獨白:「你要我付出努力,我卻獻上我的心。」
少時的一個夢想,讓他傾盡所有熱愛,為了打好籃球,他孜孜不倦,從不氣餒。
因為籃球,讓他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
他的夢想,從來不是說說而已,哪怕一身傷病苦痛,也要活出自己。
年少的理想啊,從不是清晨醒來就忘記的夢。
如果夢想還得到了父母的理解,父母的鼓勵,父母的支持,那麼孩子們的夢想,真的有可能變成現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守夢人」
有夢想的孩子,眼裡是有光的。
每個父母,都應做孩子的守夢人,為孩子的追夢之路保駕護航。
1、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中餐廳》中,張亮曾聊到自己的育兒觀:才藝培養是需要重視的,但不需要給孩子報太多的班,家長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不要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有的父母常常強迫孩子繼承所謂的「祖傳」,說那是精神的延續,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用來傳承精神的工具,他們需要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夢想。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中國父母們常是苟且地活著,夢想不在,但他們卻將實現自己夢想的希望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既會成為孩子生命的重擔,也導致孩子自己的夢想被壓抑被扼殺,不得不帶著巨大不情願去被迫追逐父母的夢想,或自毀與此作對。」
所以,不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到下一代的身上,是每位家長都要有的思想。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我們不該成為他們追夢路上的絆腳石。
2、肯定孩子的夢想,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記得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小侄女談到自己想要當英語老師的夢想時,很是興奮。
但是小侄女的英語成績並不好,有次英語考試只考了60分,回家飯也沒吃,心情低落得很。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很排斥英語。
於是,我們就想著鼓勵一下孩子,我們告訴小侄女當一名英語老師是很偉大的事,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一樣,你能有這樣的夢想,家人們都感到很驕傲。
此後,我們時不時地和孩子一起談論彼此的夢想,對孩子的想法給予肯定。
被肯定的小侄女重新拾起了信心,學習英語的熱情逐日升高,升初中後,不僅英語成績提升了很多,還當上了班級的英語課代表。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夢想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努力的方向,實現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夢想才會有動力,從而朝著更完美更強大的自己奔跑。
3、給孩子創造實現夢想的條件,做孩子最強大的後盾
達爾文7歲那年,喜歡研究動植物,搜集了許多風乾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蟲,並在家裡做幾種簡單的化學實驗。
上學後,他常常利用課間採集植物,為此,還被校長當眾訓斥:如果還玩這些玩意兒,就把你趕出學校。
他的父親知道此事後,不但沒有責罵他,還支持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不會影響功課就行。
後來,父親看見兒子的興趣很足,便把院子裡的一間小棚騰出來,讓他做化學實驗,並對他說:「你要善於並敢於想像,只有大膽想像,你才能有所發現。」
因為父親的言語鼓勵和行為支持,讓達爾文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一直為自己的夢想堅持和努力,以至於後來寫出了《進化論》,影響了整個人類。
睿智的家長不僅懂得鼓勵孩子進行創造,還會在孩子創造過程中,給予創造條件,為孩子的夢想添磚加瓦,使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天馬行空,遊刃有餘。
作家畢淑敏說:「尊重孩子的夢想,讓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童年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代,童年的夢想是孩子一生的光。
所以,當孩子對你說出他們看似幼稚的夢想時,請告訴他們:
「親愛的孩子,我尊重你的夢想,不管世俗的眼光,無懼道路的曲折,只要你下定決心,就請用心堅守,用力追尋吧!爸爸媽媽會永遠支持你的,做你最強大的後盾!」
每個父母都應是孩子的守夢人,呵護孩子的夢想,點亮的就是孩子成長路上最亮的一盞燈。
共勉。
— END —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花兒,一名行走在路上的90後;編輯:小花老師;知子花家庭教育(ID:zhizihuajy),17年專注於家庭教育,20000家庭的選擇。關注我,了解更多教子方法。
點亮「在看」,告訴我你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