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海豔的小屋,今天海豔給大家帶來的是山藥塑料套管的栽培技術,山藥的種植方法也多樣化,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的是其中的一種,希望可以為大家出一份小小的力量,同時也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山藥的常見種植方式易發生毛狀、表皮粗糙、曲度不均和分散化現象,嚴重影響了山藥的產量和商品性。採用套管栽培山藥,不僅可以解決上述問題,提高其商品性,而且可以大大減少山藥的危害。同時具有產量高、質量好、省力、省時、易收穫、一次投資多用等優點。
主要栽培技術
選用產量高、抗病性好、形狀好、表皮特徵好的長柱山藥品種,塊莖長度在1米以上。常用品種有:徐州植物山藥、細毛長山藥、嘉祥長山藥等。
種植前準備有土地選擇: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1米以下的砂質壤土作為耕地。
可選套管:套管為塑料材質,橫截面為半圓形,管道直徑為6-7cm。一個套管配有兩個卡箍和一個管頭。管頭以大約90度的角度彎曲,大的是喇叭形的,管道直徑為20-23釐米,小的可以和外殼對接。選用和採購時,規格要統一,套管尺寸和厚度要均勻,內表面光滑,質量好。
堵頭加工塑料套管:用手鋸將套管鋸成1米長的段,然後縱向切割一刀把管子分成兩半,然後在距埠20釐米處將塑料管的一端斜切割到埠,並將埠切割成馬蹄形。然後從塑料管的另一端到中間,用手鑽或電鑽鑽孔。孔的直徑為1釐米,距離為3釐米。每排有6個孔,共鑽4排。塑料外殼可連續使用6至8年。
榆挖溝埋套管:通常在4月份土壤解凍後,挖溝,溝寬約30釐米,深50-70釐米,間距60釐米。開挖應分層回填。填好溝底,以30釐米的距離均勻擺動塑料套管。將切口一端向上,然後回填層厚15釐米。穩定時,塑料套按60度的坡度成排排列,上端均勻。然後回填土層10-15釐米,填半熟土不要踩踏,然後每畝施用4000公斤優質有機肥,將有機肥與土壤混合,再用熟土把山藥溝填平。
虞整畦做標記:每兩行山藥做一個平坦的邊界,邊界寬度為14-1英尺郾5米。在做畦前,每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充分分解深翻後整平畦面。標記邊框末端和塑料套的線條,以便於使用。
播種時查找塑料套管
為了製備山藥種薯,首先用山藥豆製備山藥種薯一次,然後將山藥段連續三年左右作為種薯,有效地防止了山藥種薯的降解。利用秋季採收的零籽地上莖按株距3釐米播種,次年秋季可採收20-30釐米長的山藥塊莖,整個塊莖可作種薯。於山藥段子是採收山藥時塊基頂部有芽的部位,它長20釐米,重約50克。播種前先把傷口擦乾,使之合身,然後分層存放。儲存時注意防凍。
適期播種選種:用零餘子製成的種薯,色澤鮮豔,頂端芽飽滿,塊莖粗壯,腫瘤稀疏,根系稀少,無病蟲害,無腐爛,無凍害,重約150克。薯蕷的直徑應大於3釐米,長度應為15-20釐米。
催芽:播種前15-20天,將山藥的分層段取出,放入25-28℃、培沙3-5cm的環境中加速發芽。在加速發芽時,可採用陽畦或小拱棚。不管是陽畦還是小拱棚都要使其始終密閉保溫。當山藥芽從沙中冒出來時,就可以播種了。
播種期:山藥不耐霜凍,最好在霜凍結束時播種。山東該地區通常在4月中旬播種。
播種:首先用鋤頭沿著標記線挖溝,找到塑料套管,然後澆水。浸水後,將種薯插入試管內,試管開口約3-5釐米。先將溼土覆蓋在種薯上,再覆蓋幹土。將水浸泡在幹種薯後,將種薯種植在幹土中,最後將溝渠用土覆平,使其平整。
種植後管理 中耕:中耕不僅能保持土壤水分,還能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山藥的採掘。播種後中耕1~2次,淺耕2~3次,以防開挖後雜草滋生。中耕時,靠近植物的地方應淺,遠離植物的地方應深。隨著作物的生長,中耕時宜遠離作物。搭架:當山藥莖長到30釐米時,長期以來,我們應該建造一個高度為1郾5-2米的鋸齒形框架,並且要堅固以防被風吹倒。為了及時將藤本引種上架,一般不應摘除側枝,但應及時摘除備用種子,因為備用種子過多會影響山藥塊莖的膨大。
水分:當山藥莖長到1米左右時,第一次澆水。不要過早澆水,否則會延緩根系生長。水量應小,不能淹沒,7~10天後,第二次澆水可使水量增大。澆水後最好保持土壤乾燥溼潤。當主藤到達頂部,側藤開始出現在植物底部時,保持土壤溼潤。
追肥:一般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澆水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追肥含尿素10公斤。第二次施用硫酸鉀複合肥是在零餘種擴種初期進行的,每畝施用30公斤硫酸鉀複合肥。第三次追肥在摘穗初期進行,每畝覆施硫酸鉀複合肥20kg。
適時收穫:10月,當嫩葉枯死時,收穫。收割時,先拆下支架和莖蔓,從薯溝側挖至塑料套管完全露出,將種薯和塑料套管一起拆下,打開塑料套管,取出種薯。管式收穫比常規收穫更省時、省力。從管內抽出的山藥表面光滑均勻,提高了山藥的商品性,在各個市場上都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