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北半球多地遭遇了致命的熱浪襲擊,從美國中西部到歐洲、亞洲南部和東部也熱得非比尋常。事實上,殺手級的熱浪天氣正在變得越來越頻繁,這是全球氣候變暖下的必然,這是科學家們已經預見的事實。
然而近日,一些氣候學家指出,大多數地球氣候預測遺漏了一個主要因素:溼度,這個條件雖然常常被人們忽略,但是它並不可輕視。溼度這個因素可能加劇熱浪的影響,放大全球變暖對於人類的危害。一項新的全球研究項目指出,在未來幾十年裡,高溫度和高溼度同時存在將導致數億人的痛苦。
這項發現是由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得出的,專家利用全球氣候模型,預測未來氣候環境中溼度的變化。他們用「溼球溫度」來描述這個溼度和溫度結合下的溫度,溼球溫度在氣象學上往往是用覆蓋著被水浸透的紗布的傳統溫度計測量出來的,它不直接對應空氣溫度,它的溫度相當於氣溫減去水分蒸髮帶走的熱量最終得到的溫度。
當溼球溫度在29攝氏度以上,就可能對人的身體造成危害,當溼球溫度達到32攝氏度以上時,人可能無法開展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可能會導致人因熱而死亡。在目前,這樣的溫度在地球上並不多見。
科學家們認為,雖然目前這種程度溫度很少見,但是在未來幾十年內就可能不是了。在美國東南部,在21世紀70年代以後,29度以上的溼球溫度可能每年都要出現25 - 40天。除了美國而外,可能受到致命溼球溫度影響的地區還包括亞馬遜地區、非洲中部和西部,中東地區、南亞的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以及和中國東部等。
根據測算,在世界範圍內,上億人可能都會受到致命溼球溫度的影響。本次研究的第一作者Ethan Coffel表示,他們在討論中發現,很多地方的人們可能從未經歷過這種致命天氣。但是在本世紀中後期,他們不得不去應對危險的高溼球溫度的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受高溼球溫度影響最嚴重地區,可能是人口稠密的印度東北部。研究中指出,中東和印度的一些地區溼球溫度可能會在本世紀末高達35°C,這就意味著於人類的皮膚溫度相近,人類無法再通過汗液蒸發散熱,理論上說,這種溫度下如果沒有人工冷卻,人在數小時內會因過熱而死亡。
在溼球溫度達到過超過32℃時,很多人便已經會崩潰,這可能導致上述的幾個大可能出現致命溫度的地區可能面臨著災難,數億人可能因此要面對死亡威脅,較為落後的亞馬遜和南亞可能最為嚴重,人暴露在空氣中就可能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