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就可能喪命!地球將迎致命「溼球溫度」,印度多國或成重災區

2020-12-04 中國氣象愛好者

在今年,北半球多地遭遇了致命的熱浪襲擊,從美國中西部到歐洲、亞洲南部和東部也熱得非比尋常。事實上,殺手級的熱浪天氣正在變得越來越頻繁,這是全球氣候變暖下的必然,這是科學家們已經預見的事實。

然而近日,一些氣候學家指出,大多數地球氣候預測遺漏了一個主要因素:溼度,這個條件雖然常常被人們忽略,但是它並不可輕視。溼度這個因素可能加劇熱浪的影響,放大全球變暖對於人類的危害。一項新的全球研究項目指出,在未來幾十年裡,高溫度和高溼度同時存在將導致數億人的痛苦。

這項發現是由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得出的,專家利用全球氣候模型,預測未來氣候環境中溼度的變化。他們用「溼球溫度」來描述這個溼度和溫度結合下的溫度,溼球溫度在氣象學上往往是用覆蓋著被水浸透的紗布的傳統溫度計測量出來的,它不直接對應空氣溫度,它的溫度相當於氣溫減去水分蒸髮帶走的熱量最終得到的溫度。

當溼球溫度在29攝氏度以上,就可能對人的身體造成危害,當溼球溫度達到32攝氏度以上時,人可能無法開展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可能會導致人因熱而死亡。在目前,這樣的溫度在地球上並不多見。

科學家們認為,雖然目前這種程度溫度很少見,但是在未來幾十年內就可能不是了。在美國東南部,在21世紀70年代以後,29度以上的溼球溫度可能每年都要出現25 - 40天。除了美國而外,可能受到致命溼球溫度影響的地區還包括亞馬遜地區、非洲中部和西部,中東地區、南亞的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以及和中國東部等。

根據測算,在世界範圍內,上億人可能都會受到致命溼球溫度的影響。本次研究的第一作者Ethan Coffel表示,他們在討論中發現,很多地方的人們可能從未經歷過這種致命天氣。但是在本世紀中後期,他們不得不去應對危險的高溼球溫度的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受高溼球溫度影響最嚴重地區,可能是人口稠密的印度東北部。研究中指出,中東和印度的一些地區溼球溫度可能會在本世紀末高達35°C,這就意味著於人類的皮膚溫度相近,人類無法再通過汗液蒸發散熱,理論上說,這種溫度下如果沒有人工冷卻,人在數小時內會因過熱而死亡。

在溼球溫度達到過超過32℃時,很多人便已經會崩潰,這可能導致上述的幾個大可能出現致命溫度的地區可能面臨著災難,數億人可能因此要面對死亡威脅,較為落後的亞馬遜和南亞可能最為嚴重,人暴露在空氣中就可能喪生。

相關焦點

  • 出門即喪命?致命「溼球溫度」或降臨地球,專家:人只能活數小時
    目前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可能又經歷了一個人類觀測史上最熱的7月。英國氣候學家湯姆·馬修斯近日則發出警告稱,在越來越頻繁的高溫天氣下,人體正「接近熱量極限」。當溼球溫度達到攝氏35度時,人體將失去調節自身溫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幾個小時!在我國,炎熱天氣其實有不同的模式,有的炎熱天氣是又炎熱又乾燥,而有的炎熱天氣是又炎熱又潮溼。
  • 戶外6小時即喪命!致命溼球溫度或將重創我國華北
    這項研究認為,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可能將在本世紀後期變得不再宜居,原因是過分炎熱,研究人員更提出了相當驚人的說法:華北平原的熱浪可能會變得非常危險,以至於在戶外待上數小時就可能導致人死亡。同理,人體通過汗水蒸發來保持內部溫度平衡,而當環境溼球溫度高到某個值時,人體就不能通過出汗來維持體溫,進而導致死亡。
  • 致命的「溼球溫度」將改變人類生活
    當溫度上升時,汗珠從毛孔滲出並蒸發,釋放出的能量可以冷卻皮膚,防止身體過熱。這種自冷機制幫助人類在地球上每一個溼熱的角落生存,但它仍然有理論上的上限:當氣溫太高、太潮溼時,物理定律將阻止汗液冷卻皮膚。當被溼毛巾包裹的燈泡溫度計(一種測量熱量和溼度的方法,被稱為「溼球溫度」)讀數為35攝氏度或95華氏度時,往往意味著環境已達到人類「自冷機制」的極限。
  • 「溼球溫度」到底是啥?
    當溼球溫度達到35℃,人體將失去調節自身溫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幾個小時!什麼「溼球溫度」?人類已經熱到極限了嗎? NOAA的數據稱,今年6月,是140年來(從1880年NOAA開始記錄溫度算起)最熱的6月。7月以來,南方的高溫也一輪接著一輪。7月21日後,更是迎來了今年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晴熱高溫天。歐洲也遭遇「世紀高溫」,英法德等多國高溫破紀錄。
  • 「溼球溫度」達到35℃,人只能活幾小時,人體「熱量極限」是什麼
    溼球溫度」達到35℃時,人體將失去調節自身溫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幾個小時。有好奇的朋友問華子,什麼是「溼球溫度」,人體在「接近熱量極限」時,會發生什麼?一、「幹球溫度」與「溼球溫度」「溼球溫度」是相對於「幹球溫度」的概念,「幹球溫度」很好理解,就是空氣中的真實溫度,用一個普通的溫度計就可以直接測出,我們每天聽到天氣預報中所說的氣溫就是指當日的「幹球溫度」。
  • 幹球溫度,溼球溫度、黑球溫度的區別
  • 幹球溫度、露點溫度和溼球溫度,總算明白了!
    作用然而,絕熱加溼器並非溼實用裝置,所以一般都用乾濕球溫度計讀出溼球溫度,以近似代替熱力學溼球溫度。 代替絕熱加溼器的實用裝置是乾濕球溫度計。這種儀器是由兩支溫度計或由兩個其他的溫度敏感元件所組成。其中一支的感溫包裹上脫脂棉紗布,紗布的下端浸入盛有蒸餾水的玻璃小杯中,在毛細作用下紗布經常處於潤滑狀態,將此溫度計稱為溼球溫計。
  • 地球要變火球?又一「致命臨界值」被突破,文明毀滅徵兆已現?
    報導稱,溼球溫度(TW)是對熱度和溼度的度量,可通過一個被溼布料包裹的溫度計測得。當溼球溫度超過35攝氏度這一臨界值後,身體就無法通過出汗來降溫,但低於這一臨界值的溫度也可能是致命的。就像2003年歐洲熱浪那樣,當時的溼球溫度沒有超過28攝氏度,但造成數千人死亡。
  • 正確理解幹球溫度 露點溫度和溼球溫度
    溼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溼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也稱熱力學溼球溫度。溼球溫度是標定空氣相對溼度的一種手段。溼球溫度難以用簡短的文字給出嚴謹確切的定義。
  • 再升溫8度,地球將不再是適宜生活的星球,如何阻止地球升溫?
    如果地球升溫 7 度,在赤道和熱帶地區,尤其是高溼度的悶熱地方,人體根本無法正常散熱,只需幾個小時,就會因為內外交迫的高溫而出現嚴重問題。如果升溫 11 或 12 度,以現今的全球人口分布來說,將有一半的人會在高溫下出現危險。地球可能變得這麼熱嗎?
  • 露點溫度、溼球溫度和溫度
    比較露點和溼球溫度可以發現,露點溫度約束條件是水汽和氣壓不變,而溼球溫度水汽可以變化。對同一氣塊而言,露點溫度≤溼球溫度≤溫度,當相對溼度為100%,三者值一致。2、露點溫度和溼球溫度表徵溫度還是溼度?
  • 溼球溫度和露點溫度的區別
    溼球溫度和露點溫度的區別   定義上   溼球溫度是指在定壓絕熱的情況下,空氣與水直接接觸,達到穩定熱溼平衡時的絕熱飽和溫度。   焓溼圖上   溼球溫度是沿著等焓線與100%溼度線交叉的溫度,其中一個用途是能反應噴水處理後的溫度
  • 氣溫、地面(表)溫度、幹球溫度、溼球溫度、露點溫度別傻傻分不清
    草原狼環評QQ2565093301   微信cf13789568852氣溫、地面(表)溫度、幹球溫度、溼球溫度、露點溫度別傻傻分不清 1、氣溫:氣溫指的是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裡測得的溫度。測溫必須在比較空曠的地方完成,溫度表高於地面1.5米,而且放在百葉箱中,避免了太陽直射。
  • 【HVAC】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溼球溫度的選用
    中美兩國的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溼球溫度  中美兩國溼球溫度定義對比  在確定夏季空調室外狀態點時,設計中都是依據夏季空調室外計算幹球溫度和溼球溫度2個狀態參數,然後確定相對溼度、露點溫度等其他參數。存在一些差異本屬可以理解的情況,但中美兩國對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溼球溫度的定義不同(見表3),卻屬於本質上的差異。表3 中美兩國對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溼球溫度的不同定義
  • 地球正在被炙烤,人類又將何去何從?
    自然變冷一旦終止,二氧化碳引起的升溫就將顯現。 到21世紀初,地球平均溫度將超過近1000年來的極值。 事實的確如他所言,自1976年起,地球開始變暖,一直持續到今天。調查預測,2016~2035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升高0.3~0.7℃,2081~2100年將升高0.3~4.8℃。 升溫的情況一直持續,會出現什麼後果呢?
  • 科普:當溼球溫度達到35℃,人體將失去調節自身溫度的能力,會很快死亡
    英國氣候學家湯姆·馬修斯25日發表文章稱:當空氣溫度超過35℃時身體靠出汗保持核心溫度在安全水平當溼球溫度達到35℃🔥>人體將失去調節自身溼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幾小時,很快就會死亡ps:溼球溫度:當前環境僅通過蒸發水分所能達到的最低溫度。
  • 數據確認:湖南遭遇窒息級「溼球溫度」
    對於我國南方地區來說,這段時間的高溫天氣十分頑固,從8月21日上午10點的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我國南方地區的晴空區範圍仍然相當廣闊,這意味著又是一天的大範圍高溫要開始了,而在這當中,晴朗的重慶湖北湖南江西仍可能是今天的高溫中心。
  • 科學家:為何「潮溼」氣候比乾旱更致命?
    根據外媒《The Gardian》的報導,近期的科學研究顯示,能威脅人類生存的極端高溫已經發生了;此外,「潮溼」的氣候乾旱更致命。根據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資料,從1979到2017年,致命高溫與溼度的發生次數成長了兩倍,強度也增強。例如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區域,這些致命天氣就發生了數十次;而波斯灣沿岸是極端天氣最嚴重的區域,有14次超過人類的生存極限。
  • 研究:杜拜極端溼熱可致命 2100年恐不再宜居
    參考消息網10月28日報導 港媒稱,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加,波斯灣地區在本世紀末前將在某些時候出現過於溼熱的氣溫,超出人體極限,不適合人類居住,包括杜拜、阿布達比和伊朗南部等。有關情況出現的時間較之前估計早近100年。
  • 正確理解幹球溫度
    溼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 溼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也稱熱力學溼球溫度。溼球溫度是標定空氣相對溼度的一種手段。 溼球溫度難以用簡短的文字給出嚴謹確切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