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命高溫熱浪」將使華北平原不再宜居?專家這樣說
但即使在高排放情景下,也並不表明未來會出現「致命高溫熱浪」而使華北平原不再宜居。近期發表在《自然》子刊上的研究預測,2070年至2100年中國華北平原氣溫將多次邁過35℃門檻,且受氣候變化和農業灌溉影響,2070年至2100年,華北平原可能因為極端熱浪不宜居住。這件事引起公眾熱議。是否有科學依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閆宇平主任、石英博士、陸春暉博士對此進行了回應。
-
被低估的氣候災難:危險的極端溼熱天氣比預期早幾十年出現
溼熱是最被低估的局部氣候變化災難,過去科學家認為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極端溼熱天氣已開始出現,並日趨頻繁,提醒我們不得不早一些注意致命風險。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難以忍受的高溫和高溼天氣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出現,比預期提前了幾十年。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出現了數千次異常或前所未有的極端高溼熱。這種情況不僅會破壞經濟,甚至可能超過人類生存的生理極限。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氣溫2100年恐升高3℃
【環球時報記者 汪品植】據英國《獨立報》9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9日發布報告稱,儘管新冠疫情使得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但這種減排並不具持久性,如當前趨勢無法扭轉,預計到2100年,全球溫度仍將上升3.2℃左右。
-
科學家推測,未來50年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美國專家推測,到2050年,這種氣候將威脅到無法負擔空調費用的窮人的生活。根據他們的推測,在50年後,大多數年平均氣溫為負13攝氏度的地區將上升到20攝氏度。現在,中國南部,北非和地中海的人們生活在這種氣候中。這意味著上述地區的人們到那時可能會被「煮熟」。
-
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
《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發布——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如果2100年氣溫升溫5℃,地球會是怎樣?報告提出的關鍵研究成果顯示,儘管全球能源系統正在轉型,但如不採取緊急行動加快減排,人們恐面臨無法實現《巴黎協定》制定的到21世紀末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遠低於2℃目標的顯著風險。研究組成員、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滕飛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12個被選定研究的行業指標中,僅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等)這1個指標是在符合2℃排放路徑上發展。
-
2100年的德國氣候預測
2018年異常乾旱的夏季引起很多人的對氣候變化的討論。很多學者還收集了今年7月各種氣象異常乃至極端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未來幾年會發生哪些變化?
-
致命性高溫、高溼來襲 研究:極端天氣頻率與強度持續增加
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期刊的研究顯示,全球暖化的最糟狀況正在發生,極端潮溼和高溫將可能威脅人類的生存。溼熱比乾熱更危險,因為會影響人體自然的體溫調節系統——流汗。科學家們在亞洲、非洲、澳大利亞、南美和北美的部分地區,包括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幾個熱點,發現數千件前所未見的致命極端天氣事件。
-
隨著海平面不斷升高,2100年美國城市「幾乎每天」都將遭遇極端洪水
隨著海平面不斷升高,2100年美國城市「幾乎每天」都將遭遇極端洪水 Emma Chou • 2020-04-17 16:
-
香港天文臺:今年香港天氣溼熱極端 已破12項紀錄
香港天文臺:今年香港天氣溼熱極端 已破12項紀錄 2016-12-01 10:35: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面對極端氣候災難,我們該如何減少碳排放?
氣候變化說明在全球變暖的幾年中,極端天氣出現的越來越頻繁。 之前,澳大利亞智庫突破性國家氣候恢復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電影中的末日災難,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該智庫科學家認為,文明的死刑判決可能已經籤署。曾經的某年某日,當氣候變化可能意味著世界末日和我們的結束。 當然,雖然這只是一個預測,但最新的分析數據顯示,這種情況正在變得更加嚴重。
-
全球變暖使極端天氣頻發,科學家警告:高溫高溼天氣更有致命風險
2020年5月,已經有109個國家的氣象觀測站的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極值。「五一」期間鄭州更是爆出了40℃以上的高溫。我們一直在談氣候變暖,其實反常的高溫天氣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氣候變化。研究氣候變化的科研人員甚至發出過,「地球再過50年將出現近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天氣「這樣的警告。不過這並不是最致命的。
-
PNAS前沿:悲觀預測50年後全球氣候,35%的區域不再宜居
人類在氣候宜居帶生存了數千年 這項研究表明,數千年來,人類、農作物和牲畜都集中生活在狹窄的氣候條件範圍內,這是人類的氣候宜居帶。 圖5:當前與2070年的氣候宜居度,及其在不同區域的變化幅度 上圖中A和B分別是當前和預期50年後的全球宜居程度
-
研究表明:到2100年洪水可能造成全球損失20%的財富
儘管人們了解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全球變暖、冰川融化進而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但很少有研究關注個別極端洪水事件的影響。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將極端風暴期間全球海平面的數據與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海平面上升的預測結合在一起。
-
研究發現2100年世界上一半的海灘或將消失
據外媒報導,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或將導致世界上一半的沙灘消失。沙灘佔據了全球海岸線的三分之一以上,通常位於人口稠密的地區。但新的建築、海平面上升、颶風或颱風帶來的風暴潮都在侵蝕這些海岸線,威脅著人們的生活和基礎設施。
-
國際最新研究:到2100年海岸洪水或威脅20%全球GDP
中新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7月17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沿海地區遭極端巨浪侵蝕,海岸線步步緊逼居民區,居民住宅岌岌可危。
-
致命溼球溫度或將重創我國華北
毫無疑問這是極端天氣。但或許難以想像的是,如果這種天氣成為未來的新常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近日,一項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致命熱浪或給我國華北平原帶來重大危機!這項研究認為,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可能將在本世紀後期變得不再宜居,原因是過分炎熱,研究人員更提出了相當驚人的說法:華北平原的熱浪可能會變得非常危險,以至於在戶外待上數小時就可能導致人死亡。
-
2100年珊瑚消失
在近日於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2020年海洋科學會議上,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讓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全部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面臨嚴重挑戰。由於氣候變化和汙染,科學家預測,未來20年內,70%到90%的珊瑚礁或消失殆盡。一些組織試圖通過將實驗室裡生長的活珊瑚移植到瀕臨死亡的珊瑚礁上,來遏制珊瑚數量的下降。他們提出,新珊瑚將促進珊瑚礁的恢復,使其重回健康狀態。但新研究發現,到2100年,合適的珊瑚棲息地將所剩無幾。
-
科學家研究稱,到2100年,世界一半的沙灘將消失
研究人員周一警告說,到2100年,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可能會毀滅世界上一半的海灘。他們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報導說,即使人類減少了導致全球變暖的化石燃料的汙染,到那時地球上超過三分之一的沙質海岸線可能會消失,從而削弱大小國家的沿海旅遊業。
-
最新研究顯示: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
-
2100年,世界人口88億,23國人口減半,中國多少人?美、印呢?
小強財藝導讀:7月15日BBC報導,美國一項最新權威研究表明,全球生育率正面臨大面積下滑趨勢,到21世紀末,幾乎每個國家的人口都會減少,23國人口恐減半。據國際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最新刊登的文章稱,2100年全球人口大約為88億,預計到2064年會出現一個峰值97億。從國家層面來看,減半的23國中,包括中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