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軍功計算制度:士兵如何統計自己的軍功?為何會出現殺良冒功

2020-12-04 貓眼觀史

其實中國古代,一開始並沒有職業軍人出現,而且戰爭也打得有些奇怪,像春秋時期很多的戰爭,都是一些貴族們之間的遊戲,甚至還出現了類似約架這樣的事情。而後來戰國時期,戰爭開始變得更加頻繁,軍事制度也出現了很多變化,比如就出現了像魏武卒這樣的專業軍隊,對於軍人的要求也開始越來越高,鐵器的使用,更是把戰爭抬到了新的高度,那麼對於古代的士兵來說,他們其實並不願意去打仗,最早士兵就是農民,拿著武器上了戰場就成兵了。

軍隊最早的晉升制度

這些人很多家裡都有產業,沒幾個人願意打仗,但戰爭也算有一個好處,就是有一些人可以拿命搏來軍功,這就讓自己能在仕途上有更大的突破。以軍功激勵戰士殺敵,這是很早就倡導的事情,像孫武等人都非常注重對於將士的獎賞,有功就賞,有過必罰,這是一支軍隊能保證戰鬥力的主要準則。

隨著秦國開始實行商鞅變法,軍功制度開始變得更加完善,商鞅打破了原來的貴族壟斷,為了鼓勵軍隊作戰,他就開始在國內實行二十等爵制度,無論你是什麼身份的人,要想在軍隊裡面得到高官,就需要靠著軍功晉身。

這樣的話,一般的士兵也可以靠著軍功起家,無論出身好不好,只要你能在戰場上得到一些軍功,就能獲得相應的賞賜與官爵。這就大大激勵了將士的積極性,以往他們打仗都是為了上面人打,自己再怎麼賣命,也沒有辦法讓自己得到什麼賞賜,這麼打下去,沒幾個人願意太賣命,秦軍的戰鬥力也一直提不上來。

可隨著變法的推行,軍隊有了很大的變化,大家都開始在戰場上拼命,秦軍也成為戰國最令人膽寒的軍隊,每個人到了戰場上都跟惡魔一樣。秦國的軍功變法,也被歷朝歷代沿襲改良,古代有很多的名將,像白起、霍去病這些人,都是靠著軍功一路達到後來的高度。

那麼對於古代的士兵們來說,他們到底該如何計算軍功呢?

不可能戰場上一直盯著每個士兵的情況,也不可能單單聽士兵說自己殺了多少人。這就催生了軍功計算的制度,古代主要是用兩種方法計算軍功。

頭顱

首先是靠著首級,這就是敵人的頭顱,我們經常在史書中,看到一些戰爭裡面就記載某個將領去打仗,最後斬首多少人,這就是一種主要的統計方式,在戰爭中殺死敵人,把敵人的頭顱割下來,然後拿著對方的頭去記功,在我們現代人聽起來,這確實是非常驚悚的事情,因為很多士兵是持續作戰,可能就一路帶著人頭去打,騎馬的把人頭捆在馬上,步兵可能腰間掛著自己斬獲的人頭,這個場面確實讓人感到不適,可不要忘了這是戰場,戰場上是不存在什麼人性的,任何噁心殘酷的事情都屬於常規操作。

況且這些當兵的去打仗,不就是為了能賣命搏一些賞賜嗎?像秦漢這些制度,你得軍功不僅能得到宅邸田產的賞賜,還能不斷在軍隊裡面升官,這樣的誘惑,對於沒有辦法靠著讀書走仕途的人來說,那是相當大的。

重賞之下,大家命都可以不要,誰還會在意這些東西。可人頭是比較大的,要是殺的人多了,那掛在腰間也掛不下,每個人不可能隨身帶著那麼多。

割耳

因此另外一種計算戰功的方式就得到大家的喜愛,那就是割耳,相比頭顱來說,耳朵要更便捷易於攜帶,因此在戰鬥中就能儘量不去影響士兵殺敵,很多士兵殺了之前的敵人之後,又要緊接著去殺後面的,割頭顱的話,往往要費很多的時間,割耳朵的話,就要省不少的時間,這對士兵來說,作戰的效率就能比之前更高一些了。

通常是斬下對方的左耳,然後利用這些耳朵來計算自己的軍功,這也是很常見的事情。不過計算軍功不僅僅是要算這些殺敵的人數,還要計算自己本方隊伍的傷亡情況,像秦就有一些規定,比如一個隊伍要是損傷超過一定的人,那麼殺夠了數也沒有辦法計算軍功。

否則只要殺了敵人就能得到軍功,那麼一個國家再有錢,也不夠賞賜這些人的。當然,不同的時期有著不一樣的規定,像外族的軍隊,也有著一些特殊計算軍功的方式,像鼻子,耳朵,甚至是頭髮這些部位,都有可能成為計算軍功的東西。那麼這些軍功的計算方法,是否存在著一些問題呢?

這是肯定的,首先古代虛報軍功的情況是比較嚴重的,畢竟任何時候都有一些投機的人,他們就在戰場上動了一些歪腦筋,比如在打仗的時候,他們會想辦法虛報軍功,或者是搶別人落下的東西,或者是打仗結束後,與領兵的一起虛報戰功,反正像人頭這些東西,不太可能專門送到中央去挨個算,肯定都是將領們負責統計好了之後,然後再給這些士兵報功,這就存在著不少的操作空間,很多將領也因此獲得了不少的好處。

其實軍隊裡面的團體情況比較嚴重,像一些戰將,他們也要計算軍功,他們就有一支專門的親兵衛隊,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親信,打仗的時候就抱團在一起輔助將領殺敵,他們也負責幫助將領割頭割耳,方便統計功勞,這樣的話,虛報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為何會出現殺良冒功?

自古以來,虛報軍功的問題一直沒有辦法解決,人的貪婪是無法遏制的,況且這些上了戰場的亡命徒,各個都想要得到更多的賞賜,沒人會嫌自己官小。之後,很多士兵就會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來,比如殺良冒功,這就更無法遏制了,因為古代計算軍功的水準相當有限,按照頭顱耳朵計算,反正都是人頭和人的耳朵,割下來之後處理一下,你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敵方士兵的,你也不能隨便認為這不應該計算。

因此不少的士兵功勞都有一些水分,在古代的戰爭裡面,很多的戰爭都伴隨著殺害平民這樣的事情,除了嶽家軍這幾個特例外,很多軍隊的手腳都不乾淨,統帥雖然治軍嚴格,可他們也明白,你不給這些士兵足夠的利益,沒有幾個人願意為你賣命,因此很多人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像安祿山這樣的人,為了拉攏軍隊更是不斷製造這類的事件。

而戚繼光帶兵的時候,甚至還出現了士兵為了能得到軍功,就把自己戰友的耳朵割下來。這樣沒下限的事情也是能出現的,為了應對這些事情,古代就有嚴格的軍法,像殺良冒功,虛報軍功這樣的事情,一旦被查出來,那麼就會遭到軍法的嚴懲,最重的甚至可能被殺頭。可這麼嚴格規定,一樣沒有辦法遏制這類的現象,畢竟人的貪心是壓制不住的,該有人做還是有人做。

那麼還有另外一種計算軍功的方法,這就比較簡單了,那就是你加入敢死隊。像古代很多攻城的軍隊,都需要有打頭陣的,還有兩軍對壘,也會有一些敢死隊出現,他們充當炮灰,這類的軍隊計算軍功就簡單了,只要加入就能得到賞賜,你死了家裡人有豐厚賞賜,活下來的就真賺到了。雖然這種部隊幾乎沒有幾個人可能會活著,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多人都會去嘗試,也有一些囚犯為了脫罪,也不得不加入這種亡命的隊伍,想辦法洗清自己的罪孽。

參考文獻《商君書》

相關焦點

  • 五本軍事小說,主角異界穿越,大戰開始軍功飆升,戰爭亂世揚國威
    山下的士兵們祈禱著不要被標中,因為被這種羅馬重型標槍扎中,非死即重傷,威力了得。但他們身邊還是有隊友倒了下去。不過,馬其頓士兵們心裡有底,同時他們不畏敵人重標槍的打擊。他們一面把盾牌舉的高過頭頂抵擋,一面握緊長槍給敵人正面施壓。輕步兵緊跟在後,隨時準備衝到前面突擊敵人側。
  • 宋朝皇帝為何動不動就「賞」?這就是治國的「小心機」
    只要獎勵有軍功的士兵,這些人才會有打仗的動力,才會真正把自己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因此計算軍功來發放獎勵的制度,在宋朝一直是最主要的軍功獎勵制度。
  • 一將功成萬骨枯!長平之戰40萬趙軍變亡魂,誰的罪過?
    01商鞅「二十等爵」的軍功制度「功在殺人多」這種踩在累累白骨上來換取功與名的現象,在支持尤其是法家學派商鞅提出"利出於地"、"名出於戰",即鼓勵人們立戰功,在「商鞅變法」之際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不論出身和門第,一律按照軍功接受賞賜;斬殺的敵人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打一次勝仗
  • 是戰功還是殺良冒功?因一場驚天大案,明孝宗怒罵三大內閣輔臣
    案情再次翻轉,張玉祥等人確實有軍功。明孝宗下了最終的審理結果:張斌張洪父子無罪,還追封其功,吳一貫、楊玉斷案失實,被降五級,王獻臣不察妄奏被貶職,寧舉、錢承德等均被降二級。此案前後一共審理了將近一年半時間,其判處結果兩次翻轉,也算是弘治朝末期的一大奇案了。
  • 20歲便擔任一郡最高軍事長官,威震胡虜,卻一生未立軍功
    且每逢有大型猛獸出現,李廣總是第一個衝上去,或射殺之,或格殺之,或生擒之,勇往直前,毫無畏色。或許只有在這個時候,他狂熱蠢動的心才能稍稍得到釋放吧!漢文帝時期,是上林苑動物們最悲慘的時代,只因一位精力過剩而又無從發洩的少年猛男,錯將皇家動物園當成了烽火連天的戰場。而每當看到車上堆積如山的獵物,漢文帝也忍不住惋惜的慨嘆道:「惜乎,子不遇時!
  • 一場合法的「屠城」,古代戰爭的殘酷性
    其實作者完全能理解那些士兵,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下一秒還能不能活著。屠城,這個今天來看非常陌生的詞語,在古代戰爭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從趙國的四十萬大軍被活埋到太平天國運動,從項羽的鹹陽之亂到南京大屠殺,幾乎每一次戰爭都伴隨著屠城。
  • 如果給秦始皇一個地球儀,再告訴他秦國的範圍,結果會怎麼樣?
    並且我們也知道秦國推崇的是法家思想,不斷徵戰是法家理念的內在需求,通過攻打敵國來不斷使得自己變強。相信秦始皇在得知世界格局後,會開疆拓土,繼續自己的永無窮盡的徵服。 那麼在秦國的百姓要想富貴,而那時的富貴就得要實質性的土地,而土地是需要國家進行分配,獲得土地的途徑在商鞅變法的「軍功爵制」就有明確的規定,通過軍功來獲得土地。商鞅變法下有二十級的軍功爵位,是為了獎勵軍功、鼓勵殺敵求勝的軍功爵祿制度,一級是公士,及時最普通的公士都可享有歲俸約五十石,同時另有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
  • 如果給秦始皇一個地球儀,嬴政得知世界格局,會有什麼可能發生?
    並且我們也知道秦國推崇的是法家思想,不斷徵戰是法家理念的內在需求,通過攻打敵國來不斷使得自己變強。相信秦始皇在得知世界格局後,會開疆拓土,繼續自己的永無窮盡的徵服。並且商鞅還規定了,凡是從軍者不論出身,只以所立軍功的大小為唯一標準。制度還規定一人獲軍功全家受益,若父親戰死沙場他未來得及接受的功勞還可以記在他的兒子身上。秦國的皇室貴族一樣也要遵循這一制度,並且宗室規定未立軍功者不得爵位、不入祖籍。秦國在商鞅變法完全變為了一個為戰爭而生的國家,秦國就是一個「戰爭機器」。
  • 呂雉死後的呂家為何會被滅族?多大的冤讎?它的現實意義在哪裡
    一個有責任心,有格局的人總是會念念不忘他內心的憂慮和擔心。呂雉希望他所支持的小皇帝能夠安然長大,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夠善始善終,希望大漢江山能夠平穩過渡,然而,這麼多年來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讓她深知,大漢王朝雖然在她的強力控制下風平浪靜,但周圍卻都是如狼似虎的潛伏者。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她只能依靠自己一手扶持的娘家人。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ht18295188220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 秦始皇首次奪權遭慘敗:弟弟成蟜「叛秦」被誅,嫪毐因功升侯
    為上一舉兩得的事,一則還了寡婦清的人情,二則解決了趙姬的生理需求,自己可以脫身事外。趙姬得到嫪毐後,在十分滿足之下,產生了兩個意想不到的變化。一則趙姬想報復呂不韋,因為呂不韋拋棄了她;二則嫪毐有了野心,成王成侯是他的理想,他可不想僅僅做一個太后男寵。由於秦法限制,非軍功者,不得封侯,因此嫪毐要想封侯,必須要有軍功。
  • 手握大權,一心效忠清朝的嶽鍾琪,為何會被雍正帝判處斬監候?
    嶽鍾琪能夠被雍正皇帝欣賞,主要因為他的軍功。嶽鍾琪是武將,自然需要軍功確保地位。當嶽鍾琪能夠在戰場上取勝的時候,自然就會有更多的恩寵。而當嶽鍾琪在戰場上失利的時候,不僅沒有恩寵,甚至有可能遭致牢獄之災。雍正朝中後期,嶽鍾琪在戰場上接連失利,損失了不少兵力。1731年,嶽鍾琪大軍與噶爾丹策零發生遭遇,結果清軍損失6萬餘人,損失十幾位將軍。1732年嶽鍾琪大軍再一次敗給了準噶爾部。
  • 古代名將為啥都有「啤酒肚」?別再被8塊腹肌迷惑了,這才是真相
    可在古代,人們對於八塊腹肌並不痴迷,甚至還看不上一身肌肉,腰細臀翹的男人。縱觀古代那些戰功顯赫的將軍畫像,每個人都掛著「沉甸甸」的啤酒肚。現代人或許會有疑問,這些所向披靡的將軍為什麼會有啤酒肚?這樣的身材戰鬥力如何? 一、古代的將軍士兵為什麼有「啤酒肚」?
  • 古代政治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商鞅變法
    其目的在於建立5~10戶負有集體責任的準軍事組織(通過連坐法)、不再把未分家的家庭,而是將已被縮小的家庭作為稅收制度的基礎,為軍功創建爵位等級(這些等級預示著秦漢帝國的21等爵)、鼓勵墾荒和農業生產、把在戰爭中未立戰功的貴族家庭成員貶到平民百姓的地位,以及賞賜新的爵位等級佔有者們土地、奴婢(懶散的無所事事者都被淪為奴婢地位)和衣服。
  • 秦國律法嚴明,嫪毐對秦國並無重大功績,為何還會被封長信侯?
    嫪毐擁有的長信侯爵位是商鞅變法下,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中的最高級別的爵位,是屬於二十級的「徹候」級別(因避諱漢武帝劉徹的名諱,亦稱為「通侯」、「列侯」)。「二十等軍功爵制」是為了提高秦軍的戰鬥力和參與戰爭的積極性而生,也是為提升秦國的綜合國力和戰爭潛力而生。雖然士卒可以通過軍功獲得爵位,但普通的士卒終其一生也很難獲得頂級「列侯」爵位。
  • 大秦王朝為何巨鹿之戰就被打的土崩瓦解,曾經的百萬雄師哪去了?
    其中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大秦麾下的虎狼之師,可為何這支令六國諸侯膽寒的虎狼之師,卻抵擋不住項羽的攻勢,瞬間讓不可一世秦王朝土崩瓦解?在秦朝的制度下,在和平年代,農民從事農耕,一旦戰事爆發,這些農民都會成為戰場上的精兵,這一切都歸功於秦朝的軍功制度。據史料統計,秦朝加上各邊防的軍隊,其數量不下百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