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結合NFkB的寡核苷酸可以抑制小鼠炎症性腸病

2020-11-28 生物谷

    研究者在4月的《腸》(Gut  2007;56:524-533.)雜誌上報告,結合核因子κB  (NFkB)的一種寡核苷酸的直接傳送可改善小鼠炎性腸病(IBD),並恢復組織內環境穩定。  

    美國Intermune公司的Rolf  O.  Ehrhardt博士及其同事指出,NFkB是IBD的一種主要轉錄調節物。研究組合成了一種專門結合NFkB並阻斷相關炎症遞質的寡核苷酸。由於這種寡核苷酸的穩定性和化學作用,不需要使用病毒被膜輔助傳送。  

    在結腸炎小鼠模型中,這種寡核苷酸的腸內使用可導致疾病嚴重性呈劑量依賴性減輕和正常體重的較快速恢復。這種治療還引起結腸病理學減輕和幾種促炎症標誌物組織水平降低,包括TNF-α、白介素6和白介素1b。研究組還發現,黏膜上皮和平滑肌細胞層細胞增生快速恢復至正常。  

    根據這些發現,Ehrhardt博士總結說,這種藥物不但能夠成功地抑制炎症,而且還支持黏膜修復機制,後者對於黏膜內環境穩定的維持十分重要。

原始出處:

Gut 2007;56:524-533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on-viral delivery of nuclear factor-B decoy ameliorates murin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restores tissue homeostasis

Christopher G De Vry, Srinivasa Prasad, Laszlo Komuves, Carlos Lorenzana, Christi Parham, Tina Le, Sarvesh Adda, Jennifer Hoffman, Nicole Kahoud, Radhika Garlapati, Radha Shyamsundar, Kim Mai, Jie Zhang, Tony Muchamuel, Maya Dajee, Brian Schryver, Leslie M McEvoy and Rolf O Ehrhardt

Department of Research, Corgentech, Inc, South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Correspondence to:
Dr R O Ehrhardt
Clinical Science, Intermune, Inc, 3280 Bayshore Blvd, Brisbane, CA 94005, USA; rehrhardt@intermune.com

Background: Nuclear factor-B (NF-B) is a key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a locally administered "non-viral" nuclear factor-B decoy (NFBD) in multiple experimental models of IBD.

Methods: A fully phosphorothioated decoy oligonucleotide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that specifically binds NF-B and block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regulated by this transcription factor without the help of viral envelope-assisted delivery was develop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FBD were studied in the trinitrobenzene sulphonic acid, oxazolone and dextran sodium sulphate induced colitis models.

Results: Intracolonic administration of NFBD results in the delivery of NFBD to inflammatory cells and a reduction of NF-B heterodimers. In the T helper cell 1-driven trinitrobenzene sulphonic acid-induced colitis model, mice receiving NFBD treatment exhibit a dose-dependent reduction in disease severity and a more rapid recovery to normal body weight, similar to a clinically relevant dose of budesonid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rroborated by considerable reductions in colitis pathology and tissue levels of several pro-inflammatory markers, including tumour necrosis factor , interleukin 6, interleukin 1ß and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NFBD also mitigates disease activity in the T helper cell 2-like oxazolone colitis and epithelial injury-related acute dextran sodium sulphate colitis models. Interestingly, restoration of tissue homeostasis is observed in NFBD-treated animals with the rapid re-emergence of functional goblet cells and a return to normal patterns of cell proliferation in the mucosal epithelium and smooth muscle cell layers.

Conclusions: These data support the potential use of "naked" NFBD as a cross-functional therapeutic in IBD, and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it can facilitate the restoration of colon homeostasis and function.


相關報導: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IBD應警惕美沙拉秦相關性肺病

炎性腸病治療進入生物製劑時代

免疫/炎症疾病、精神分裂症和乳癌治療藥的世界銷售額預測

Nature: 研究人員辨認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分子依據

相關焦點

  •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首頁 » 免疫學 »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IL23信號通路:炎症性腸病(IBD)治療的新靶標
  • 《Theranostics》——間充質幹細胞療法配合改善炎症性腸病
    最近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聯合可注射水凝膠在治療炎症性腸病中具有重要價值。 炎症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一種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是胃腸道中除惡變外最嚴重的疾病之一。IBD的發生可能與感染、免疫、遺傳、精神、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
  • 炎症性腸病系列講座第五期「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
    近年來,我國兒童炎症性腸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且炎症性腸病比較複雜,其診斷和治療均存在相應困難,不易治癒,且易反覆發作。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第八病區主任劉周陽醫生為大家講解「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如果有疑問或者觀看講座視頻可以文末留言或者私信。
  • 泛素化修飾異常的NLRP3炎症小體導致早發性炎症性腸病的新機制
    責編 | 酶美  早發炎症性腸病(VEOIBD)是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種嚴重形式,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其主要特徵為反覆出現的腸道炎症,易出現對糖皮質激素的依賴性或對TNF-α抗體的無效性。
  • Theranostics: 間充質幹細胞聯合可注射水凝膠,改善炎症性腸病
    正文  最近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聯合可注射水凝膠在治療炎症性腸病中具有重要價值。來源:Theranostics炎症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一種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是胃腸道中除惡變外最嚴重的疾病之一。
  • 真菌或與炎症性腸病發展有關_炎症性腸病_真菌_腸道微生態_醫脈通
    TNF-α單克隆抗體(以下簡稱單抗)在明顯改善難治性IBD患者的臨床症狀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真菌感染率。Tsiodras等的研究發現,TNF-α單抗的使用與IBD患者組織胞質菌病、念珠菌病及麴黴菌病的發生明顯相關,而真菌性肺炎則是最常見併發症。另外也有報導指出,硫唑嘌呤、環孢素和6-巰基嘌呤等免疫抑制劑,以及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易導致IBD患者卡氏肺囊蟲肺炎的發生。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 H3K27 三甲基轉移酶 EZH2 在炎症性腸病中
    過度炎症反應以及腸上皮細胞凋亡是導致炎症性腸病的主要原因。Anti-TNFa 抗體目前已在臨床上用於治療炎症性腸病。TNFa 信號通路一方面可以激活 NF-kb 而導致過度的炎症反應,但另一方面 NF-kb 信號的激活也會促進上皮細胞的存活。因此,TNFa 信號如何促進腸炎的發生發展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 炎症性腸病——處於臨床前的小分子藥物研究進展
    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 IBD)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 UC)和克羅恩病 (Crohn’s disease, CD),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當前研究普遍認為與遺傳基因、環境和免疫異常等因素有關:基因和環境因素誘導激活腸道免疫系統後,引發過度的炎症反應並持續進展
  • 10款獲FDA批准上市 超20款在臨床開發 寡核苷酸療法潛力如何?
    同樣地,含有髮夾結構的嚮導RNA分子也可以與外源引入的Cas9蛋白結合,並將其引導到特定的基因組DNA位點進行靶向基因編輯。寡核苷酸藥物的出現,使精準治療和個性化治療成為了可能 ,因為理論上它們可以選擇性地靶向任何基因,且具有最小的,或至少可預測的脫靶效應。
  • 10款獲得FDA批准上市,超20款在臨床開發,寡核苷酸療法潛力有多大?
    寡核苷酸可通過一系列過程來調節基因表達,包括基因沉默、剪接調節、非編碼RNA抑制、基因激活、基因編輯等等。因此,這類藥物具有治療多種疾病的潛力。 大多數寡核苷酸通過鹼基配對方式與同源目標分子相互作用。此外,核酸還可以通過形成三維二級結構與蛋白質相互作用,這一特性也被用於疾病治療藥物的開發。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近年來,我國兒童炎症性腸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且炎症性腸病比較複雜,其診斷和治療均存在相應困難,不易治癒,且易反覆發作。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第八病區主任劉周陽醫生為大家講解「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如果有疑問或者觀看講座視頻可以文末留言或者私信。
  • 王江濱:炎症性腸病與慢性肝臟疾病的關係及其管理策略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中日聯誼醫院近年來,由於炎症性腸病(IBD)發生率的增加,其已成為國內外消化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而且也在國內外消化病領域內引起廣泛重視。相關研究以及治療藥物的發展不僅大大推動了人們對IBD更深入認識,而且也推動了臨床診斷治療的進步。
  • 炎症性腸病是怎麼回事?提醒:這幾個治療方法,可調節腸道菌群
    其中成年人很容易出現的一類腸道疾病就是炎症性腸病,與飲食、遺傳和繼發感染等因素有關,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由於該組疾病與人們精神壓力、日常飲食有密切關聯,發病率較高,所以需要加強對炎症性腸病的醫學認識,保護胃腸健康。第一、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先天和後天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炎症性腸病,包括遺傳、病菌感染、吸菸、精神刺激、用藥不當和飲食失調等多個方面。
  • Nature:研究人員找到炎症性腸病的分子基礎
    最近,來自德國科隆大學和美因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義大利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她們的同事,最近破譯了引發慢性腸道炎症的分子學密碼.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網絡版,表明了一個在老鼠身上測試的單獨分子引發的腸道炎症和一些分子機理,它可以作為人類炎症性腸病的基礎.
  • 中國炎症性腸病新藥!武田全球唯一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Entyvio(安吉...
    安吉優®(注射用維得利珠單抗)是目前炎症性腸病(IBD)領域唯一的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其臨床數據表明能夠快速起效,並實現長期持久的臨床緩解和黏膜癒合,同時安全性好,是歐美國際指南推薦的一線生物製劑。安吉優®(注射用維得利珠單抗)被列入第一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獲得加快審評。
  • 功能基因組學的預測網絡模型識別炎症性腸病的調節因子
    題目英文:A functional genomics predictive network model identifies regulator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題目中文:功能基因組學的預測網絡模型識別炎症性腸病的調節因子
  • 萬國輝/徐安龍等發GUT:鑑定大腸癌強相關RNA結合蛋白
    Nature Communications——[12.121]① 小鼠結腸上皮細胞組成性表達Fam3D;② Fam3D KO小鼠自發性結腸炎和整體炎症增加【主編評語】腸道黏膜屏障的生理穩態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維持的,其損傷可導致炎症性腸病等發生
  • 於君等GUT發文:高膽固醇讓菌群變壞,如何一步步促肝癌?| 熱心腸日報
    High microbiota reactivity of adult human intestinal IgA requires somatic mutations07-08, doi: 10.1084/jem.20200275【主編評語】腸道是人體內漿細胞最多的地方,健康個體腸道的抗體主要是IgA亞型,而炎症性腸病患者同時產生高濃度的IgG。
  • FDA批准的寡核苷酸類藥物及在研反義寡核苷酸類藥物一覽
    寡核苷酸可以很容易地和它們的互補鏈結合,所以常用來作為探針確定DNA或RNA的結構;而其作為藥物候選應用的研究則始於大約30年前,包括了反義寡核苷酸(ASOs),核酸適配體(apatmers)及近15年來對各類siRNAs的研究。這期間,醫藥工業界開展了大量的臨床試驗。
  • 宏病毒組分析揭示炎症性腸病中的「暗物質」
    Whole-Virome Analysis Sheds Light on Viral Dark Matter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宏病毒組分析揭示炎症性腸病中的「暗物質」作者:Adam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