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徜徉在學術圈的,最近幾乎每天吃瓜吃到撐
大前天,笑看青年明星學者楊輝教授,從打死不認到致歉承認抄襲;前天,捧腮對著本科畢業生 14 篇 SCI 的小老弟犯花痴;昨天,驚嘆小學生拼爹研究癌症獲獎。
今天,又感慨天大、廈大倆碩士「買畢業論文」……
這件事,大家或多或少應該都聽說過了,這裡就只簡單介紹一下。
「買論文」事件的來龍去脈
前幾日,有媒體報導,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 2018 屆碩士畢業生——劉宇宸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 J2EE 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與同年畢業的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學生——林鯉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 J2EE 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出現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的結構及內容雷同或高度相似,多個段落一字不差。
對此,涉事兩碩士所屬大學分別對該事件發布了通報。
筆者手欠去搜了這篇論文,發現劉宇宸是在職碩士,她的這篇論文有兩位指導老師,emmmn,兩位指導老師都沒發現問題麼?
且她在致謝裡居然還寫「導師耐心的一遍遍的指導」(「的」也用錯了),要真是一遍遍地指導,一遍遍地修改,還能改得兩篇論文一模一樣,那二位可真是不可多得的緣分……
對於此事,大家怎麼看?
估摸著大家都有所了解,現在論文代寫很猖狂,誰的朋友圈裡沒有幾個論文中介呢?普刊、核心期刊、SCI 期刊已經明碼標價,中介組織槍手代寫,槍手拿部分,中介拿抽成,早已形成了產業鏈。
新聞裡的兩位研究生,很大機率是遇到某位無節操的槍手一文兩賣了……
由此事引發的思考
很多年前,村裡出了一個大學生,整個村的人都倍感驕傲;近些年,大學生普遍增多,已經提升到以培養出研究生為榮。
名校、高學歷帶來的的光環,一度讓人們帶著欣賞與羨慕的眼光看待碩博士這樣的群體,但「學術造假」的字眼卻使人們的這一看法幻滅。
筆者不禁感慨:他們拿了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
他們對自己不負責,連畢業論文都是買來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家培養研究生的門檻。取消學位證,既是對他們「造假」的懲罰,也是對廣大研究生的警戒。
1. 在該接受磨難的年紀選擇了安逸,生活會回饋給你更多的磨難
我們常說,現在不願吃學習的苦,將來就得吃生活的苦。在當今社會,沒有學歷的人幾乎是沒有競爭力的,因為學歷就是準入門檻。
這兩名碩士研究生,為什麼會去「造假」呢?因為他們選擇了安逸,只需要出一筆錢,讓別人去寫去吃苦,自己只管安逸就好。
2. 保持優秀,它會讓你擁有人生的選擇權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有要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在學生時期,唯有好好學習,我們才有更多的選擇權,這句話不止適用於九年義務教育,同樣適用於大學與研究生教育。
相應地,當我們進入社會後,有能力加持的你,會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餑餑」,可以站在優勢地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習,保持優秀的原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3. 該怎樣度過研究生生涯呢
以上的道理我們都懂,那麼,究竟該怎樣度過研究生生涯呢?
絕大部分人的研究生是自己考來的,回想起複習考研的那段時光,很多人都會感慨,畢竟,辛辛苦苦的備考真的不容易。,一旦考上,很多人便失去了方向,包括筆者在內,在剛開始研究生學習時都會感到迷茫。
這時候,我們就要搞清楚研究生與本科的區別。
本科生是學校的「臉」,研究生是學校的「裡」。本科期間讓你學習散漫,研究生期間讓你學習自律。其實,研究生是工作前的三年實習期。
儘快適應「研究生」這一身份後,我們就要在方方面面有所規劃。
(1)學習方面
所有的課程幾乎都是在研一集中上完的,特別是研一上學期。所以,研一主要以學習為主。還是那句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要覺得自己考上研就不學習了。
同時,從入校開始著手論文寫作,在研一下學期,課業壓力減小的時候,可以集中時間整一篇綜述發出來。積極點的同學,研究生複試一結束,回家就拿著導師給的題目開始看文獻了。
先別管網絡上很多人呼籲「不以論文為唯一評定標準」,最起碼大家畢業後的一段時間,論文還是相當重要的,雖然這麼說有點扎心……
試問,研究生三年都踏踏實實地看文獻,多練手寫論文,畢業論文還需要去買嗎?
其次,除了課業學習之外,多看一些專業相關的書籍、論文。這時候看的東西就不要考慮有用沒用的那種功利性問題了,畢竟很難說將來工作能怎麼樣,既然到了研究生這一階段,多學一些專業內的東西,總是沒錯。
這裡插播一條筆者的經驗,學校的圖書館和資料庫,你剛入學可能覺得很正常,但畢業之後數據非常貴,一定要珍惜!請盡情地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用,多查一些中外文資料,儘可能多的保存資料!
此外,研一伊始,就要做好規劃:
將來是讀博?工作?國考?省考?還是去醫院?企業?學校?早早的鋪設好自己的路,才能朝著目標不斷地努力下去。
即使計劃會因為各種情況有所改變,但是確定了大方向,自己也是在不斷前進著的,這樣不至於畢業前還對自己的未來懵懂無知。
(2)生活方面
首先,不要玻璃心。
研究生期間註定會碰到各種鬧心的事,無論是自己學習和科研上的事情,還是導師安排的亂七八糟的事,比如去整理材料、接待來訪的專家學者、和行政財務扯皮等等。
放一百八十個心,不是針對你,大家肯定被有意或無意地為難過,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有玻璃心,否則難受的只能是自己。無論是批評還是指責,笑笑就過去,別太當回事。
其次,保護自己。
不論是對導師,還是同一個課題組的人,都儘量不要完全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尤其是負面的情緒和言論,多聽聽別人怎麼說,少說點自己的想法。因為,難免保不齊別人就把你說的某些言論添油加醋地捅出去。
再者,不要相信大餅。
很多非導師的老師、師兄師姐,喜歡給人畫大餅,比如假模假式地對你說:這個實驗你幫我做了,回頭論文給你掛名。
尤其是組裡有多個研究生時,還會有人爭著去吃大餅。
研一小白一聽,哇,這麼好!居然給我掛名!開心的不得了,屁顛屁顛的給別人打雜。最後,論文會不會掛你先不說,事實是,論文這個東西,只要不是第一作者,其他的都沒什麼用。
筆者就傻乎乎地吃了一年大餅,消化不良後,才悟出真理。聽咱的,下次再有人給你畫餅把人當傻子,直接 funny mud pee 甩他臉上。
小 結
怎樣過好研究生生活這個問題,千人千個看法,很難幾句話說清楚,無論怎樣,還是要自己去體會。把研究生當份工作,不要看名字裡有一個「生」,也不要看還在上課,說白了那就是「崗前培訓」。
在研究生生涯中,「人」的成分要比本科大的多,不要求研究生人情練達,但是基本的情況要能看得清楚。人活在這世上最應該學習的事——學會做人!
一旦被認定為「不誠實」,為了防止被騙,不會再有人願意與你打交道,你在這世上就會變得孤立無援。
做事是可以後天學習培養的,而人的品質這個根基如果爛掉的話,遲早會走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