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川
來源 | 品牌頭版
年輕人的世界裡,或許都有過一杯「香飄飄奶茶」。
作為初代奶茶網紅品牌,香飄飄憑藉差異化的品牌定位與深入人心的廣告打入了年輕人市場,也促進了這款杯裝奶茶在奶茶界的異軍突起。
但不知從何時起,香飄飄似乎消失在大眾的視線之中。一年賣出十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中國銷售量最高的奶茶,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挑戰者,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奶茶種類,它越來越乏力。
當「新中式茶飲」成為茶飲賽道的主旋律,香飄飄的「品牌故事」如何繼續?
以「杯裝奶茶」差異化定位搶佔市場
以洗腦式廣告攻佔消費者心智
從2000年左右開始,隨著中國成功加入WTO,在城市的街頭逐漸出現了來自臺灣、香港的奶茶鋪。通過時尚商圈的引領,奶茶逐漸成為青少年相互追逐的時尚飲品,顧客已經開始廣泛接受這種新形態飲料。
也就是說,奶茶消費市場已經被教育成熟,然而,當時並沒有「可攜式速溶奶茶」這個細分小品類。香飄飄通過前期系統、深入的分析,抓住時機在品類上進行創新,首次提出「杯裝奶茶」新概念。
隨後,香飄飄通過佔據杯裝奶茶的本質屬性——「香」,藉助街邊奶茶鋪的先導教育,利用心智力量來推動杯裝奶茶品類的發展與壯大。
就這樣,從2005年衝進市場,香飄飄在三年內銷售額就突破了5億,奶茶風暴迅速從校園席捲到更大的消費人群,2010,香飄飄成為領導品牌。
其實,香飄飄之所以成為奶茶市場的領導品牌,除了差異化的品牌定位之外,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其高強度的品牌營銷能力。
2004年,香飄飄奶茶問世,選擇了溫州、湖州、無錫、蘇州四個城市作為突破點,2005年,香飄飄奶茶在湖南衛視砸下3000萬做廣告,一時間,訂單蜂擁而至,短時間內香飄飄帳面資金已達到5000多萬。
當時為了混個臉熟,香飄飄的廣告語是:「香飄飄奶茶,奶茶香飄飄」。這個廣告語不斷重複強行灌進消費者耳朵裡,就像「腦白金」一樣的洗腦。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在多年的競爭中,被香飄飄打敗的品牌包括但不限於喜之郎旗下的優樂美奶茶、大好大集團旗下的香約奶茶和聯合利華旗下的立頓奶茶。
隨後,香飄飄奶茶從消費者、市場、競爭者等不同角度出發,升級廣告語,步步深入消費者心智。
從「奶茶就要香飄飄」,到「香飄飄奶茶,杯裝奶茶開創者,連續八年銷量領先」,再到深入消費者腦海的「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通過這一系列宣傳,在眾多同質化品牌中脫穎而出。
香飄飄,突然不「香」了
然而,近年來,「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的香飄飄,在茶飲的賽道上,有些跑不動了。
「一年賣出10億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的輝煌已經遠去,如今,高管離職、創始人家族成員紛紛質押股權的「醜聞」不斷,營收下滑,利潤虧損等問題接踵而至...2020年剛開頭,香飄飄就跌了個跟頭——迎來了上市以來的第一次虧損。
那麼,香飄飄為什麼突然不「香」了?
1.競品滿地開花,消費者需求升級
去中心化的今天,各類網紅茶飲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香飄飄的「茶粉+杯子」不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現制茶飲門店數量已近50萬家,並以豐富多元的口味、五花八門的命名以及年輕有趣的營銷,推出「茶底+果汁+水果+奶蓋」的高顏值主打產品,迅速搶佔了年輕消費者的心。
它們為消費者提供了精緻的消費場景、質量過關的原材料……從方方面面上碾壓香飄飄。
而邁入老齡化的香飄飄,難以追上競品和消費者的腳步。於是,當喜茶、奈雪和茶顏悅色等網紅品牌贏得消費者的一句「真香」,口味單一的香飄飄迅速被拋棄。
2.死守杯裝奶茶,產品單一
很長一段時間,香飄飄旗下的產品線都極為單一。
時隔多年,香飄飄終於記住了「產品為王」這條最為質樸的營銷信條,推出Meco和蘭芳園兩大子品牌,這兩款定位高端奶茶的即飲產品填補了香飄飄在定位上的空白。
然而,浪子的這次回頭卻很難幫助它以勢如破竹的姿態攻佔市場,此時的茶飲市場,早已是另一片天地。
「精緻消費」成為了後浪們的消費標籤,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慢下來體會「小火慢燉」式的人間煙火,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消費方式。
為了迎合年輕人,香飄飄斥巨資邀請鍾漢良、陳偉霆、王俊凱等明星代言,但這筆錢卻沒有花在刀刃上。杯裝奶茶,早已不是主流年輕人的目標消費品。
3.消費理性回歸,奶茶的安全性和營養性遭到質疑
2010年,奶茶市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期,全國各大食品品牌紛紛加入瓜分奶茶市場的陣營。
奶茶熱源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初期階段,在那個國門剛打開的年代,人們對一切外來潮流抱有極大的消費熱情。
隨著社會經濟、信息、文化的快速提升,一切令人衝動的物品終將回到理性消費的原點。2010年開始,媒體開始屢屢對奶茶的營養性和安全性提出質疑。
媒體的質疑充分暴露了香飄飄奶茶消費熱的短板,終究是一杯風味飲料。
4.外賣興起,「杯裝奶茶」的定位法則失了靈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隨著90後、00後成為消費主力軍,帶著年輕光環的外賣平臺開始興起。
外賣的流行,提供方便快捷以及多樣化美味的飲品,救活了從城市到鄉鎮遍地茶鋪,解決了到消費者手中最後一公裡的問題,這無疑是在遲暮的香飄飄傷口上撒鹽。
香飄飄的對手從「優樂美們」換成了街邊的奈雪、喜茶們,以及為顧客跑腿的美團和餓了麼。
然而,香飄飄連社會趨勢和變化下的消費痛點都沒找到,一味死守「杯裝奶茶」的定位,最終慘遭淘汰。
打贏了對手,輸給了時代。就像當年的柯達,僅僅把自己定位成膠捲,當照相數位化後,百年柯達也逃脫不了破產的命運。
在商業領域中有這麼一句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很明顯,這句話對於香飄飄來說,並未參透。
生存的環境在變,技術在升級,品牌創新既要保留固有屬性,還要結合新事物進行動態變化。
香飄飄之所以能被「綁上」中國杯裝奶茶開創者與領導者標籤,既離不開其區隔市場的差異化定位,更離不開其有效的廣告營銷策略。
不過與其在市場上的卓越表現不同的是,在滿地開花的新型茶飲品牌衝擊之下,香飄飄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顯然,香飄飄想要找到自身增長的「第二曲線」,續寫自己的品牌「故事」必須做出改變。而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改變」已經開始。
1.加碼產品品類開發,提升品牌多維競爭力
快消品領域尤其是飲料行業的更新換代十分迅猛,保持對市場的精準洞察,不斷打造新品類的產品,這是香飄飄奶茶實現二次增長的關鍵,也是未來能夠突破瓶頸的保證。
其實,近年來,香飄飄一直在嘗試多樣化發展策略。
香飄飄先是在3.5元的經典產品基礎上升級出「好料系列」,分別加入雪糯椰漿、芝士燕麥、藍莓、紅豆等不同配料。
之後在17年,為填補二三季度杯裝固體粉衝奶茶淡季對業績造成的季節性波動,香飄飄宣布進軍液體奶茶,推出「MECO」牛乳茶和「蘭芳園」絲襪奶茶,其中「蘭芳園」是經香港方面授權的老牌港式奶茶。
在去年,香飄飄又試水果汁市場,推出「MECO蜜谷」杯裝果汁茶,有金桔檸檬、泰式青檸、桃桃紅柚三種口味。
可以看出,香飄飄在不斷加強產品研發創新能力,推出符合市場大眾需求的新產品,也是想進一步擴大香飄飄的消費人群覆蓋範圍和市場空間。當然,果汁茶、絲襪奶茶等新品類的推出或許是香飄飄多樣化的起點,但絕對不是終點。
2.升級產品品質及口味,重新贏取消費者信任
其實,除了產品過於單一,市場同質化嚴重,香飄飄增長乏力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新式茶飲的衝擊和人們對飲品健康的觀念轉化。
比起追求口味的多樣,消費者現在更在意的是飲品的健康,很多新式茶飲品牌也越來越強調自己對品質的追求,這些品牌都放棄了對香精的使用,轉向了更優質的原材料,比如,喜茶、茶顏悅色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香飄飄必須從口味和品質上下功夫,遵從「用料新鮮,口感豐富、健康營養」等產品開發原則,以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重新贏得市場信任。
3.通過品牌聯名營銷,走近年輕人
品牌的跨界聯動,往往可以實現「1+1>2」的效果。
在跨界營銷方面,喜茶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專家。
兩年以來,喜茶和樂事、百雀羚、科顏氏、太平鳥、多芬、盒馬、東來順等一系列著名品牌聯名過,絕大部分都做的特別成功,相關話題閱讀量屢創新高。
今年來,喜茶每個月都會跟1-2個品牌合作,在社交媒體上和其他品牌的互動異常頻繁。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今年和茶顏悅色的那次合作,兩家合作的 300套聯名禮盒上線後,幾乎是瞬間銷售一空,雙方粉絲都「喜笑顏開」,可以說是一次比較成功的營銷了。
做營銷,就是力爭跟時代同步。這是條永不交互的平行線,有的贏在起點死在途中,有的半道劫殺輝煌一時,有的不斷順應趨勢自我革新,既跑贏了對手又成了常青樹。
結 語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
如今的香飄飄,有點像個有著外表光彩奪目,但底部已經漏水的大船。因為「喜新厭舊、追求更好」是消費本能,新舊動能隨時轉換,成為了領導者不代表你能佔據未來。
當年「一年賣出三億多杯,可繞地球一圈」的香飄飄為消費者津津樂道,如今面臨著滿地開花的競品、疫情影響、市場飽和、高管接連離職等一系列壓力的香飄飄,究竟能走多遠,仍令人不得而知。
在我看來,香飄飄被「刻舟求劍」式的僵化思維害了,居安思危,才能走得更遠!
註: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梅花網立場。
本文由品牌頭版授權梅花網,並經梅花網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