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通知——原子力顯微技術系列課程

2021-02-15 天大微納測試

        應精儀系微納測試團隊邀請,掃描探針技術領域國際知名專家蘇全民(Chanmin Su)博士將於4月18號~20號在我院講授原子力顯微技術系列課程。安排如下:

地點:17樓東配樓402會議室

時間和課程內容

   4月18日14:00~16:00 

   專題一、原子力顯微鏡的物理原理

 (原子力作用尺度、近遠場相互作用及檢測原理)

   4月19日14:00~16:00

   專題二、原子力顯微鏡的工程原理

 (反饋迴路、納米定位掃描裝置及測量系統)

   4月20日14:00~16:00

   專題三、原子力顯微鏡的應用

 (理化特性檢測、關聯成像、納米加工與製造)

報告人簡介

       蘇全民博士1988年在中科院固體物理所獲得博士學位,隨後赴德國Juelich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1991年~2000年相繼在美國馬裡蘭大學和Raytheon公司任職,2000年加盟Bruker公司(原Veeco)原子力顯微鏡部,並於2005年起出任技術總監和高級技術總監,2017年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蘇全民博士是掃描探針領域的世界知名專家,多次在重要國際會議做特邀報告並擔任分會主席,發表論文70餘篇,擁有44項美國授權專利,是Peakforce Tapping等主流檢測模式的發明人。他曾領導開發多項產品,其中兩項榮獲R&D 100、MicroscopyToday 「Best Product」 等獎勵。

相關焦點

  • 會議報導 l Park原子力顯微鏡公司的技術講座在廈門大學薩本棟微米...
    技術講座現場主講人張菲博士針對老師和同學在平時使用原子力顯微鏡中所遇到的技術問題進行了現場解答Park近期技術講座報導Park原子力顯微鏡張菲博士被PRICM會議組邀請在19日上午作了關於「原子力顯微鏡在二維材料的應用」的邀請報告。
  • 熱離子原子力顯微技術獲《今日顯微鏡學》頒發2017創新獎
    因此,要區分原子力顯微鏡掃描探針力電效應的來源,並不容易,這也給電化學應變原子力顯微技術數據分析帶來很大的挑戰。  深圳先進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室的研究人員,就利用電化學應變研發新型熱離子原子力顯微鏡,用以探測材料納米尺度局域電化學行為。科研人員通過微加工的方式,製備出熱探針,針尖有一個高電阻,通過電流可以實現局部高溫。
  • 中顯恆業參加2017先進功能材料與原子力顯微技術國際研討會
    近年來,各國研究者開始運用原子力顯微方法(AFM)在納米尺度調控和測量材料的多場物性,如鐵電疇的成像與翻轉、鋰離子的嵌入與析出,以及光電子的激發與複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由於表徵技術的挑戰以及分析方法的困難,人們對微觀局域多場效應的關注還不多,相關調控和測量仍處於襁褓之中。國際壓電原子力顯微技術暨納米尺度力電耦合高級研討會已有十餘年的歷史,每年在北美、歐洲和亞洲輪流舉行。
  • 聆聽納米電池的華美樂章: 熱離子原子力顯微技術
    兩個多世紀過去了,電池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可是依然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從行動裝置到電動汽車,到可再生能源的存儲,我們都需要更具威力的電池。其重要性,從下面這張漫畫就可以看出——電池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最根本的一個需求!
  • 沒有「異想」哪來「天開」|粒子|原子力|顯微|顯微鏡|探針_網易訂閱
    20世紀後期,迎來了多種新型高解析度顯微技術噴髮式發展的年代,縱觀這些發明,最先大多來自「離奇」的想法,某些看來不可能實現的事最終卻獲得了成功。  「異想天開」本是形容胡思亂想的貶義詞,而科學的發展卻證明了有「異想」才可能「天開」,獨特的思路有可能使奇蹟出現!
  • 布魯克發布原子力顯微鏡新品 號稱世界最快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當地時間2011年5月2日,布魯克(Bruker)發布了一款具有創新性和獨特外形的原子力顯微鏡新品——Dimension FastScanTM,該產品在不犧牲納米級解析度的前提下提高顯微鏡成像速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最佳納米級顯微圖像揭曉:量子森林等入選
    這些技術的始祖便是掃描隧道顯微技術,這項1986年的發明讓其發明者榮獲了諾貝爾獎。掃描隧道顯微技術使得電子探針可以通過一個物質上方,從而使科學家們得以看見高電子密度區域,並推斷單個原子和分子的位置。 為了紀念掃描隧道顯微技術發展25周年,科學家舉辦了一個名為SPMage07的國際競賽,展示迄今為止獲得的最佳掃描隧道顯微圖像。
  • 第八屆全國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計算技術 應用研討會(CTKMA8)及應用講座的通知
    和數值模擬技術在新材料的研究開發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材料熱力學、動力學、相場法、有限元以及由此發展起來組織模擬、工藝模擬、計算機輔助合金設計以及性能預報技術日益成為先進材料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必備的理論工具。
  • 試點學院李培寧教授暢談「近場光學顯微成像」
    9月16日晚上7:00,由光電信息國家試點學院主辦、學院大學生公共項目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承辦的第18期「光電學子創新、創業大講堂」系列專題講座順利舉行
  • 第二屆原子力顯微鏡網絡會議將召開,日程揭曉
    原子力顯微鏡利用微懸臂感受和放大懸臂上尖細探針與受測樣品原子之間的作用力,從而達到檢測的目的,具有原子級的解析度。技術歷史雖只有30餘年,但隨著更多納米科研人員對其不斷認知以及相關關聯等技術的豐富,AFM應用市場一直在不斷拓延。
  • 牛津儀器AR原子力部門與國家納米中心共建AFM實驗室
    儀器信息網訊 2016年1月15日上午,牛津儀器Asylum Research(AR)原子力部門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就雙方共建的「先進原子力顯微學聯合實驗室」舉行了掛牌儀式。
  • 2019年SPM會議圓滿舉辦,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亮相會場
    「中國掃描探針顯微術學術交流會(SPM2019)」在安徽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家樓隆重召開。SPM儀器產業發展戰略,協商成立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掃描探針顯微學分會和後續學術交流會事宜。同時,作為掃描探針顯微術相關科學儀器的研發企業,國儀量子總經理賀羽出席會議並作了「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研製與工程化」的專題報告。
  • 關於舉辦「2020年機械科技知識服務季」系列活動的通知
    關於舉辦「2020年機械科技知識服務季」系列活動的通知 2020-07-03 1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個小時 入門原子力顯微鏡測試
    暨掃描、透射、拉曼、xps、紅外、熱分析之後,材料人App再度開設測試課程——原子力顯微測試。
  • XRD系列講座第四期視頻回放:Jade數據處理原理與基本操作
    原標題:XRD系列講座第四期視頻回放:Jade數據處理原理與基本操作 本課程重點講授XRD技術的發展、測試、Jade軟體基本操作、以及圖譜定性分析,可作為初學者的科普入門課程,也可作為有志於從事該技術工作的專業人員的培訓課程。
  • 卓立漢光「名師講堂」系列專題會第二講即將開講!
    組織散射是光學顯微成像的一個挑戰!由於散射會影響高斯光束的聚焦狀態,甚至經過一定深度的散射介質後無法形成聚焦狀態,因此基於高斯光束的拉曼光譜成像技術對散射介質中的化學組分的光譜成像存在一定難度,具有自我修護特性的貝塞爾光束有可能為這一問題帶來解決方案。
  • 安東帕Tosca原子力顯微鏡的非接觸電學表徵
    安東帕Tosca系列原子力顯微鏡(AFM)以其優異的探測性能和簡捷高時效的操作流程,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成為顯微結構和物性分析的強大工具。這裡,我們將介紹安東帕Tosca原子力顯微鏡非接觸電學模式,即靜電力顯微鏡(EFM)和Kelvin 探針力顯微鏡(KPFM),並展示其在石墨烯功能特性的納米級表徵中的應用。
  • 【通知公告】校分析測試中心原子力顯微鏡(AFM)開放運行通知
    校分析測試中心原子力顯微鏡(AFM)開放運行通知 校分析測試中心是我校2016年設立的校級公共分析測試平臺,是獨立建制的二級單位,現中心於2017年12月14日完成了另一套設備——原子力顯微鏡(AFM)的調試安裝,近期已面向全校開放運行
  • 2012年布魯克原子力顯微鏡西安用戶研討會圓滿召開
    隨後布魯克納米表面儀器部中國區應用科學家仇登利博士何龍飛博士針對布魯克最新研發的自動優化全智能掃描模式、納米尺度定量機械性能測試模式、峰值力隧道電流顯微術、AFM-Raman聯用、針尖增強拉曼、AFM快速掃描技術、生物型快速掃描原子力顯微鏡等產品和技術進行了詳細而專業的講解,這些內容將加深廣大AFM用戶對原子力顯微鏡強大功能和廣泛用途的認識,大大提高用戶在儀器使用、操作、結果分析上的熟練掌握程度。
  • 北京2017年度雷射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召開
    大會旨在推動北京市及周邊省市雷射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的進步和發展,提高廣大相關工作者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上述學科在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的應用。  從1999年成立以來,德國JPK公司成立歷史雖然不足20年,但JPK近來的發展卻不可小覷,其原子力顯微鏡產品不僅在生命科學領域獲得廣泛好評,2016年還推出了世界首臺光鑷-原子力顯微鏡聯用儀OT-A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