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們在想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是要先了解,只有在了解的基礎上,我們才有原動力去堅持做一件事。只有我們了解了我們眼球的基本結構時,對我們自己的眼球及工作原理有了一定了解之後才能更好的知道去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下面科普下眼球的基礎知識:
(一)眼球主要組成部分:
人眼是球形的,故稱眼球,位於眼眶內,直徑約為24mm.眼球的形態是眼屈光的基礎,成正圓形者多為正視眼,前後徑大於橫徑者就成為近視眼,相反,橫徑大於前後徑者就成為遠視眼。
眼球的璧分為三層,分別稱為纖維膜、葡萄膜、視網膜。
1、外層為纖維膜:它是保持眼睛球形的維護層(眼球的外殼),前1/6是半圓形的,並且透明,稱為角膜。
為了透明,角膜上沒有血管。角膜中間厚度只有0.6毫米,周邊稍厚,為1毫米左右,直徑為10毫米。角膜有弧形彎曲,其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約為7.8毫米。光線由空氣直接射入角膜,空氣和角膜兩者密度很大,故該界面的屈光度最大,有4300多度。眼球的總屈光度才5864度,這一界面造成的屈光度佔總屈光度的73.33%,近年來眼科醫生在角膜上做手術,力求改變角膜表面曲率,使眼球的屈光狀態得到調整,以矯正近視眼。
角膜後面就是佔外層5/6的鞏膜,是眼球壁的最外一層,是結締組織(結締組織分布廣泛,形態多樣。如纖維性的肌腱、韌帶、筋膜;流體狀的血液;固體狀的軟骨和骨等。在機體內,結締組織主要起支持、連接、營養、保護等多種功能。)由緻密的膠原和彈力纖維構成,其結構堅韌,不透明,質地堅硬呈磁白色,俗稱的眼白。血管很少,前面與角膜,後面與視神經硬膜鞘相連。
鞏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和結膜覆蓋。鞏膜包括表層鞏膜、鞏膜實質、和棕黑層。表層鞏膜血管豐富,易形成變態反應性病灶,鞏膜深層則血管及神經很少,不易患病。
眼球外膜的後面六分之五,是白色堅韌的鞏膜,有保護作用。鞏膜是有一定彈性的眼睛是個球體,鞏膜失去彈性變硬人的眼睛就容易變形,變形出現的普遍問題是青少年近視。
而且要有很好的營養和充足的鈣。(老年人的老花眼也一樣,也是鞏膜變硬眼球變形引起的,如果你從中年開始補鈣,眼睛就不會花得很早)。
2、中層稱葡萄膜,因血管多,又稱血管層,從前向後一次為虹膜、睫狀體、脈絡膜。
(1)虹膜:位於睫狀體前,有色素,不同人種含的色素不同人種含的色素不同,黃種人為棕黑色,稱黑眼珠;白種人為藍色,稱藍眼珠。虹膜中間有一個圓形孔洞,成為瞳孔。虹膜內有瞳孔括約肌和瞳孔散大肌,光線由瞳孔進入眼內,散大肌和括約肌調節入眼光量,光強時瞳孔縮小,光線弱時瞳孔散大。中樞神經通過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支配,控制瞳孔的大小。
(2)睫狀肌體:睫狀體前面與虹膜相連,在正常狀態下,它藏在鞏膜內,從眼前看不見它,它的主要作用有:(1)分泌房水,維持眼內壓,營養眼內組織。(2)通過睫狀肌收縮改變晶狀體的屈光度來實現調節眼的作用。
(3)脈絡膜:脈絡膜與睫狀體後面相連,分布與眼球的後半部,富含血管和色素,其作用相當於照相機的暗箱,使入眼光線只能通過瞳孔清晰的成像於視網膜,同時供給視網膜營養。
3、內層為視網膜,由無數視細胞組成。視網膜的中心有一個小凹陷稱黃斑中心凹,是白天視力最敏感的地方。視網膜如同照相機底板,物體的影像落在視網膜上產生一些列的光學反應,形成視神經的衝動,沿視神經傳導至大腦皮質的枕葉視覺中樞,就成了意識中的視覺感知。
(二)眼球內的剖析
眼球內充滿透明物質,使眼球保持一定張力,保證光的通過和曲折。眼球內容物由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與角膜一起構成眼的屈光系統。
1、房水
由睫狀體分泌產生,從後房經過瞳孔流入前房,由前房角的小梁網、許氏管進入鞏膜靜脈竇,再經睫前靜脈匯入眼靜脈。房水的主要功能是營養臨近組織和維持眼內壓。
2、晶狀體
它是雙凸面的透明體(凸透鏡)富有彈性,位於虹膜後面,玻璃體前面,為眼球屈光間質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屈光力為+20D(D=屈光度),約佔整個眼球屈光力的1/3,晶狀體分前後兩面,兩面相連的邊緣稱為赤道部,有許多睫狀體懸韌帶附著。晶狀體靠自身的彈性回縮而變凸,眼球屈光力增加,使眼球能夠看清近物;當看遠物時,睫狀肌放鬆,懸韌帶拉緊,晶狀體變平,眼球屈光力變小,使眼能看清遠物。故晶鑽體就像照相機的變焦鏡頭一樣,使遠近物體均能看清。
3、玻璃體
為無色透明的凝膠體,充滿晶狀體後面的眼球腔內。它除能透過光線外,主要起支撐視網膜和維持眼內壓的作用。
PS:如果想生動形象的做一個了解,建議自己上網購買眼球模型,然後對著這裡,一個部位一個部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