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在2011年退役全部太空梭後,人類航天史,關於太空梭的那一頁就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隨後相對便宜的一次性載人飛船接替了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的工作。
從美國的太空梭退役後,到載人龍飛船首飛前的幾年時間裡,中國的神舟飛船和俄羅斯的聯盟飛船是世界唯二可載人的天地往返工具。
今年8月初,據多家俄媒報導:俄羅斯考慮將研製一種有翼的太空梭來接替現役聯盟飛船的工作。
羅戈津表示:「如果我們需要替換聯盟—MS來維護軌道站,因為鷹飛船(俄羅斯在研的載人飛船—雄鷹號)的使用對於這些目的而言將是昂貴的,因此我們需要製造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具有完全不同配置的飛船——具有在跑道上著陸能力的類似暴風雪型的飛船。我將這項任務下達給我的工程師。能源火箭集團和其他團隊目前將提出此類航天技術方案」。
「暴風雪號」太空梭是人類目前最大的太空梭,前蘇聯共設計建造了5架「暴風雪號」太空梭用於開展飛行活動,截止該計劃因沒有資金而被迫結束時,只有一架暴風雪號太空梭成功進行飛行任務,有的則是還沒建成。
前蘇聯僅開發暴風雪號太空梭系統本身就花費了30億盧布。整個工程的開銷超過了200億。暴風雪號計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蘇聯的瓦解。
成功完成首次飛行的那架太空梭代號11F35K1。它長36米、高16米、翼展24米、起飛重量1050噸、著陸時重量820噸。機身「頭部」有一個容積70立方米的乘員艙,可搭載10名航天員。直徑4.7米、長18.3米的貨艙可以將30噸的貨物送上近地軌道,並將20噸的貨物帶地球。這架太空梭的設計使用壽命為100次。
現在最先進且已經完成首飛任務的載人飛船,最多只能載7人。專門的貨運飛船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也不到「暴風雪號」太空梭的一半,目前載人飛船返回艙的設計使用壽命最多是10次,而分離後的軌道艙則不能繼續用於載人的發射任務。
太空梭可以極大的提高人類近地軌道的運輸能力。但是由於太空梭的開銷過大、對於航天員的安全保障也不如載人飛船(比如,在發射時發生危險,航天員無法逃生。)……總之,太空梭已經成為了歷史。
而俄羅斯似乎要再續一續太空梭的歷史。
那麼你覺得俄羅斯計劃研製的新款太空梭其整體設計應該是一架「史前巨獸」,還是因為俄羅斯出於成本考慮,建造了一架「暴風雪號」的縮小版,運輸能力和現在的載人飛船類似,只不過該太空飛行器的重複使用性能得到了成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