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戈津:俄正考慮研發類似於暴風雪號那樣的太空梭代替聯盟飛船

2020-08-13 隔壁老Cui

隨著美國在2011年退役全部太空梭後,人類航天史,關於太空梭的那一頁就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隨後相對便宜的一次性載人飛船接替了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的工作。

從美國的太空梭退役後,到載人龍飛船首飛前的幾年時間裡,中國的神舟飛船和俄羅斯的聯盟飛船是世界唯二可載人的天地往返工具。

今年8月初,據多家俄媒報導:俄羅斯考慮將研製一種有翼的太空梭來接替現役聯盟飛船的工作。

羅戈津表示:「如果我們需要替換聯盟—MS來維護軌道站,因為鷹飛船(俄羅斯在研的載人飛船—雄鷹號)的使用對於這些目的而言將是昂貴的,因此我們需要製造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具有完全不同配置的飛船——具有在跑道上著陸能力的類似暴風雪型的飛船。我將這項任務下達給我的工程師。能源火箭集團和其他團隊目前將提出此類航天技術方案」。

太空梭

「暴風雪號」太空梭是人類目前最大的太空梭,前蘇聯共設計建造了5架「暴風雪號」太空梭用於開展飛行活動,截止該計劃因沒有資金而被迫結束時,只有一架暴風雪號太空梭成功進行飛行任務,有的則是還沒建成。

前蘇聯僅開發暴風雪號太空梭系統本身就花費了30億盧布。整個工程的開銷超過了200億。暴風雪號計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蘇聯的瓦解。

成功完成首次飛行的那架太空梭代號11F35K1。它長36米、高16米、翼展24米、起飛重量1050噸、著陸時重量820噸。機身「頭部」有一個容積70立方米的乘員艙,可搭載10名航天員。直徑4.7米、長18.3米的貨艙可以將30噸的貨物送上近地軌道,並將20噸的貨物帶地球。這架太空梭的設計使用壽命為100次。

現在最先進且已經完成首飛任務的載人飛船,最多只能載7人。專門的貨運飛船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也不到「暴風雪號」太空梭的一半,目前載人飛船返回艙的設計使用壽命最多是10次,而分離後的軌道艙則不能繼續用於載人的發射任務。

太空梭可以極大的提高人類近地軌道的運輸能力。但是由於太空梭的開銷過大、對於航天員的安全保障也不如載人飛船(比如,在發射時發生危險,航天員無法逃生。)……總之,太空梭已經成為了歷史。

而俄羅斯似乎要再續一續太空梭的歷史。


那麼你覺得俄羅斯計劃研製的新款太空梭其整體設計應該是一架「史前巨獸」,還是因為俄羅斯出於成本考慮,建造了一架「暴風雪號」的縮小版,運輸能力和現在的載人飛船類似,只不過該太空飛行器的重複使用性能得到了成倍的提升?

相關焦點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目前,美中俄等多個國家都在研發新一代載人工具,選擇的方案都是飛船。 但開創過輝煌年代的太空梭,從未被遺忘,今天仍有兩款新型太空梭投入研發。航天專家認為,太空梭與飛船各有優勢,對於太空梭沒必要完全否定。但在載人深空探測年代,構造精煉的飛船,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 載人飛船和太空梭哪個好?我國為什麼不發展太空梭?
    眾所周知,目前的載人航天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載人飛船,俗稱宇宙飛船,目前我國和俄羅斯等都是使用的這一技術。另一種就是太空梭,目前掌握太空梭技術的只有美國一個。長久以來就有這麼一個疑問,載人飛船和太空梭哪個技術更先進?為什麼我們沒有選擇太空梭而是採用了載人飛船?
  • 暴風雪號太空梭
    1988年11月15日,前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發射升空~暴風雪號發射瞬間照片作者不詳暴風雪號(Буран)是前蘇聯暴風雪計劃中,唯一一架發射升空的太空梭,這架飛機的代號貌似是「11F35 K1」~而這架太空梭也只進行過這唯一的一次發射~1988年11月15日發射升空之後
  • 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都有了,太空梭還要嗎?
    而隨著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在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上實現應用,中國在未來還有沒有必要像當年的美國那樣搞太空梭,就成了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相比於太空梭,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明顯更加經濟,但是太空梭也有太空梭的好處。
  • 馬斯克龍飛船成功返回,俄航天局長:這種回收技術過時了
    德米特裡·羅戈津說這話是有底氣的,因為自從2011年美國宇航局太空梭退役後,美國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只能依靠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而美國宇航局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高昂的:每位太空人的「船票」高達8000萬美元。
  • NASA:「聯盟」號飛船將於10月送考察組成員赴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10日消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消息稱,俄羅斯計劃於10月發射的「聯盟MS-17」號宇宙飛船將創下運送考察組成員赴國際空間站的最快紀錄,飛行時長將略超3小時。© Sputnik / Sergei Mamontov俄航天集團:NASA放棄購買「聯盟」號艙位「聯盟-2.1a」運載火箭計劃於10月14日搭載「聯盟MS-17」號載人飛船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俄正研發核動力航天發動機 未來要將飛船送出太陽系
    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導據俄新社莫斯科7月13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在接受《共青團真理報》廣播電臺採訪時說,為了把重型飛船送到外太空,俄羅斯正在積極研製核動力航天發動機。他指出,利用傳統的化學燃料動力裝置——液氧煤油發動機或氫燃料發動機——無法飛到外太空。
  • 失去太空梭的十年,重新開啟太空之旅!
    冷戰結束後,太空梭的研發在經濟和政治雙重壓力下被按了暫停鍵。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只有當年美國最強盛時期才經營得起這5架太空梭,以現在的美國財力,也無力再支撐一個新的太空梭時代。太空梭退役之後,美國再也沒有理由像以前那樣「集中力量辦大事」。
  • 中國也有太空梭了?美媒:類似於美國X37B,可執行在軌轟炸任務
    自從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研發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獵鷹之後,國內外一片驚嘆聲,人們在感嘆這個私人公司有能力有技術的同時,忍不住要問,我國是否也有研發重複火箭或者重複使用飛船的能力呢?現在一則消息似乎給出了一個準確答案。據新華社6日消息稱,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該太空飛行器已經於6日成功返回著陸場。
  • 中國也有太空梭了?美媒:類似於美國X37B,可執行在軌轟炸任務
    自從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研發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獵鷹之後,國內外一片驚嘆聲,人們在感嘆這個私人公司有能力有技術的同時,忍不住要問,我國是否也有研發重複火箭或者重複使用飛船的能力呢?現在一則消息似乎給出了一個準確答案。
  • 中國載人飛船,美國龍飛船,俄羅斯聯盟飛船,到底哪家強?
    太空梭的時代已經結束,或者還沒有正式開始。現如今,中美俄三國都進入了載人飛船的時代,隨著美國「龍」飛船成功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載人航天領域再次進入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在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龍飛船和俄羅斯聯盟飛船的對比上,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
  • 載人航天領域應該合作 俄航天員考慮搭乘中國飛船「上天」
    「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這是俄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1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明的立場。他同時強調,俄羅斯不會參與美國的月球計劃,「俄羅斯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俄塔社14日稱,羅戈津13日接受《共青團真理》電臺採訪時稱,「我們已準備好乘坐中國和美國的航天飛船飛向太空。中國和美國人可能也準備搭乘我們的飛船,這是正常的,在載人航天領域一直都應該合作。」他同時強調,俄羅斯正積極與中國夥伴討論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包括聯合建設月球科學站。「今天早上,我與中國航天局局長張克儉通了電話。
  • 不必攜帶燃料:美國研發微波驅動太空梭
    北京時間7月2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不久之後的將來,新型太空梭或許將可以不必攜帶任何燃料就能發射升空進入軌道,其所需能源將通過微波的形式傳輸。這種革命性的的引擎技術日前已經通過了首次測試,結果證明其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用於飛船的發射。
  • 解密:中國為什麼不造太空梭而造載人飛船?
    新華網北京9月24日電(記者樊永強)目前人類研製發射成功並正在使用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共有3種:載人飛船、空間站和太空梭。其中,太空梭綜合運用了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和飛機技術,堪稱人類智慧的結晶。既然太空梭代表著世界航天技術的先進水平,以跨越追趕方式進行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何還要從載人飛船起步呢?
  • 中美都研發了新一代飛船,俄羅斯也沒閒著,新飛船將提前一年赴月
    傳統航天大國俄羅斯的載人航天方面技術十分先進,在美國太空梭於2011年3月停飛之後,國際空間站的人員往返任務便由俄羅斯代包了,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的太空人,都需要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和返回地面,直到今年5月30日美國載人龍飛船(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發製造
  • 俄媒:聯盟MS-10飛船逃生太空人順利出倉,感覺良好
    俄羅斯航天員阿列克謝·奧夫奇寧與美國太空人尼克·黑格俄羅斯「聯盟MS-10」飛船升空後發生故障,兩名太空人在啟動緊急逃生系統後,返回陸地降落在哈薩克斯坦境內。今日俄羅斯(RT)網站11日報導,目前,兩名逃生太空人已經順利出倉,而且均沒有受傷,感覺良好。
  • 新聞背景:中國為什麼不造太空梭而造載人飛船
    目前人類研製發射成功並正在使用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共有3種:載人飛船、空間站和太空梭。其中,太空梭綜合運用了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和飛機技術,堪稱人類智慧的結晶。既然太空梭代表著世界航天技術的先進水平,以跨越追趕方式進行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何還要從載人飛船起步呢?
  • 太空梭與飛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美國用飛機,而中國用飛船?
    其實單單只從太空梭和航天飛船到用途來看,太空梭的優勢更大一些,它不僅整個造型看起來比較的美觀輕盈從1961年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之後,隨後的探測器都是使用的載人飛船,一直到1981年美國第一艘太空梭成功發射,進入了太空梭的時代,因此來看航天飛船的成本會更高一些,太空梭使用起來會更加的方便,這是不是意味著美國的發展水平要比中國高很多呢?其實看近兩年的航天發展過程就可以看得出,中國使用航天飛船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 俄羅斯聯盟號系列(TMA)宇宙飛船簡介(圖)
    第2頁:聯盟號飛船的返回艙   資料圖片:2003年4月26日,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在哈薩克斯坦的巴克努爾發射成功。中新社發 Ic/cnsphoto 攝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升空   聯盟號(俄語:Союз)是前蘇聯研製的第三代載人飛船的名字。與之相對應的載人航天計劃稱為聯盟計劃。
  • 聯盟號飛船著陸 俄歐美3名太空人從空間站返回
    原標題:「聯盟MS-09」飛船著陸 3名太空人平安返回地球中新網12月20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9日,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消息稱,3名太空人乘坐「聯盟MS-09」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成功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在哈薩克斯坦草原上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