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領域應該合作 俄航天員考慮搭乘中國飛船「上天」

2020-12-05 環球時報

「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這是俄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1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明的立場。他同時強調,俄羅斯不會參與美國的月球計劃,「俄羅斯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

俄塔社14日稱,羅戈津13日接受《共青團真理》電臺採訪時稱,「我們已準備好乘坐中國和美國的航天飛船飛向太空。中國和美國人可能也準備搭乘我們的飛船,這是正常的,在載人航天領域一直都應該合作。」他同時強調,俄羅斯正積極與中國夥伴討論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包括聯合建設月球科學站。「今天早上,我與中國航天局局長張克儉通了電話。我們同意開始第一步,確定月球科學站的輪廓和意義。當然,這座月球科學站可以向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參與者開放。近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俄方尊重中國的成就。」

羅戈津同時表示,俄羅斯不願意參加美國探月計劃,因為它更像是一個政治項目。他說:「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計劃類似於北約性質,即美國主導一切,其他參與方都應幫助並掏錢,這偏離了國際空間站合作期間形成的協作和相互支持原則。在航天領域,美國不僅在排擠俄羅斯和中國,而且也在擠壓歐洲夥伴,試圖壟斷市場。」

(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哪國航天員將第一個搭乘中國飛船?俄已訂艙位 還進入月球基地
    中國探月飛船蓄勢待發 「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這是俄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1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明的立場。他同時強調,俄羅斯不會參與美國的月球計劃,「俄羅斯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
  • 中國航天大獲好評!俄太空人或第一個搭乘中國飛船,還聯合建基地
    目前中國建設空間站的步伐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預計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而我國秉著合作共贏的態度,也十分歡迎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這也令人好奇,未來哪國太空人將會第一個搭乘中國飛船呢?這個答案已經明了,目前俄羅斯已經自告奮勇表達該意願。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毋庸置疑,中美俄堪稱世界航天俱樂部三大巨頭。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羅戈津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為什麼要搭乘中美的飛船探索太空呢?原因有這麼兩個。一是,中美的飛船有其獨特優勢。神舟系列飛船已經進行過多次載人飛行,這證明它非常穩定。就拿神舟六號來說,它是一款多功能任務型飛船。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毋庸置疑,中美俄堪稱世界航天俱樂部三大巨頭。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羅戈津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
  • 中俄航天準備展開強強聯合,俄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
    【引言: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14日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稱,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羅戈津在《共青團真理報》的廣播直播中稱,「我們已準備好乘坐美國和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向太空。中國人可能也準備好搭乘我們的飛船,美國人也會繼續乘坐『聯盟號』飛船。
  • 載人「龍」飛船上天,拜登川普慶賀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隨即歡呼「開啟了載人航天的新時代」,這不僅是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而且還讓美國在太空梭退役後真正獲得自由往返太空的能力。航天員頗有來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這次發射曾因糟糕的天氣及太空飛行器封閉問題導致延誤。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火箭在美國佛羅裡達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約3分鐘後,火箭一二級確認分離。
  • 中國航天讓俄羅斯折服:俄高官提議撇開美國,中俄合作探索月球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近日,俄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俄方尊重中國的成就。羅戈津在《共青團真理報》的廣播直播中稱,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坐中國和美國的航天飛船飛向太空。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圓滿成功,再來盤點一下國外載人飛船的情況
    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不斷突破,會有更多的載人飛船投入運行,推動世界載人航天事業進一步跨越發展。載人飛船是人類進入太空的重要工具,在載人航天活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當前,國外僅有俄羅斯「聯盟MS」一型飛船處於服役狀態,俄、美等國均依靠該飛船實現地面與國際空間站的往返。
  • 追溯中國載人航天史
    中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1970年7月14日,「東方紅一號」發射後不久,科學家就上報了關於發展載人航天的報告。1971年4月,代號為「714工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啟動。當時的人們,給中國規劃中的宇宙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暫停。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長徵五號B型火箭首次(遙一)發射,中國新型載人飛船首次正式發射演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有著舉足輕重意義的&34;!一、為什麼需要新火箭、新飛船?1992年9月21日,中國啟動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著名的&34;。按照計劃,該工程可分為&34;、&34;和&34;三個階段。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經過了近30年發展,整個工程已經歷了兩型火箭(長徵2F和長徵7號)、11艘神舟載人飛船、1艘天舟貨運飛船、兩批航天員和兩個天宮目標飛行器/空間實驗室的巨大成功。中國以極低的成本、最高效率地利用有限任務次數,完成了天宮空間站建站的全部準備,可謂是人類航天史上的奇蹟。
  • 俄航天局長:俄太空人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稱,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羅戈津在《共青團真理報》的廣播直播中稱,「我們已準備好乘坐美國和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向太空。
  • 「太空巴士」的競逐,航天大國爭相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
    5月5日,隨著一聲巨響,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騰空而起。約488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豔亮相引發了航天界的高度關注。隨著載人登月、載人深空探測熱潮的再度興起,各航天大國或航天強國均認識到現有的載人飛船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需儘快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因此,中美俄等國均在大力研製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並取得了相當進展,一些型號初步具備應用飛行能力。若此次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整個任務順利完成,意味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製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俄航天集團公布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原因,聯盟MS-11將於12月3日升空
    俄羅斯航天集團載人航天計劃執行主任謝爾蓋·克裡卡廖夫31日表示,10月11日俄載人飛船發射失敗的原因,是負責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發生故障,導致運載火箭的助推器未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左為正常情況下的助推器分離,右為此次發射分離畫面鑑於上述航天發射事故的原因已經查明,克裡卡廖夫宣布,編號為「聯盟MS-11」的載人飛船將在12月3日升空,把來自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的3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10月11日乘坐「聯盟MS-10」飛船未進入太空的俄太空人奧夫奇寧和美國太空人黑格不在其列
  • 楊利偉介紹中國載人航天進展:第三批航天員開始初選
    IT之家12月18日消息 在16日舉行的復旦科技創新論壇上,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向大家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情況。楊利偉首先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任務的發展歷程,隨後介紹我國空間站研製的最新進展。
  • 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60年代:中國航天人決定研製一種三組火箭作為運載工具,將自己的衛星送上天就在中國航天人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1961年4月,蘇聯「東方」號運載火箭頂著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騰空而起,太空人加加林上天了。6月3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星際航行座談會》。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總設計師王永志說。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國力,遵照「863」高技術研究發展的指導思想,中國航天專家們一致同意從研製飛船起步,開始發展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同時考慮到我國在運載火箭和應用衛星方面已擁有相當堅實的技術基礎和豐富的研製經驗,以及有可能借鑑國外研製載人飛船的的經驗,我國可一步到位研製第3代飛船,即多人3艙式載人飛船。
  • 「載人龍」攜帶4名航天員升空,正式開啟商業載人飛行任務
    北京時間今天早上8時27分,美國SpaceX 公司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使用獵鷹9火箭,成功將搭乘有4名航天員的載人龍飛船(Crew-1任務)發射升空,前往距離地面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標誌著該飛船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也是自太空梭退役後,第一個獲得美國宇航局認證、可定期搭載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新型飛船
  •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  1. 載人航天的開始  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中科院和七機部第八研究院同一時期提出了關於中國載人航天的相關設想即曙光一號計劃,所屬項目名稱為714工程 ,計劃在1973年送兩名太空人進行航天發射,但是由於當時國內經濟能力的不足的因素導致計劃最終流產,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最初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