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普通人與水銀一生無涉,這是為什麼?

2020-12-06 哈哈聊文化

本文乃作者哈哈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水銀作為液態存在的金屬,有著閃爍靈動的氣質,一直很神秘。司馬遷的《史記》裡寫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葬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墓中也是「傾水銀為池」,帝王之陵使用如此多的水銀,目的很明顯:防腐、更好地保存自己的遺體。

晉代葛洪《抱樸子·金丹》中說:「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丹砂(硫化汞)加熱可成水銀,這種神奇的轉換,很早的時候就受到了熱情的關注。在古代煉丹師的眼裡,水銀如同維雄共體、陰陽諧生。

司馬遷雕像

但是,僅憑那幾個得道高人,在深山老林裡再怎麼折騰,燒丹煉藥,硃砂變水銀,可有幾個真能見識水銀的人?

普通人與水銀一生無涉,但對《金瓶梅》中的西門慶來說卻大不一。水銀,得到這種金屬要經過繁複的過程。秦始皇陵中模擬出了江河大海,如此巨量水銀是哪兒來的?

西門慶畫像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秦代的巴都有個寡婦名叫「清」,長期壟斷丹砂開採的生意。《史記·貨殖列傳》註:「徐廣日:涪陵出丹。」涪陵,位於今重慶市彭水縣。

《吳越春秋》載:「闔廬死,葬於國西北,名虎丘,穿土為川,積壤為丘,發五都之士十萬人,共治千裡,使象鏈土,冢池四周,水深丈餘,槨三重,傾水銀為池,池廣六十步,……」古代丹砂,除了用作書寫、繪畫和化妝的顏料外,主要用途是用於醫藥或提煉水銀。

重慶市彭水縣

長期和水銀接觸的人,除了帝王的遺體,就那些天天想成神仙的煉丹師。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有個「葛氏療年少氣充面生包瘡方」。這個藥方裡將「胡粉、水銀、臘月豬脂和熟,研令水銀消散,向暝以粉面,曉拭去」,專治青春痘。

水銀在《金瓶梅》中出現了三次,其中一次在第16回,李瓶兒氣死老公花子虛後,急著要嫁西門慶。此時,西門慶已將花家的房宅買下。兩家原是隔壁,他正準備打通院牆,把兩家並為一個花園。李瓶兒前身不淨,不僅與老公公有一腿,還瞞著自己的老公貯積一批財富。

水銀

她得知西門慶家裡的工程等銀子用,就說:「奴這床後茶葉箱內,還藏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蠟,兩罐子水銀,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來,替我賣了銀子,湊著你蓋房子使。你若不嫌奴醜陋,到家好歹對大娘說,奴情願只要與娘們做個姊妹,隨問把我做第幾個的也罷。」這些貨一共賣了三百八十兩銀子,「李瓶兒只留下一百八十兩盤纏,其餘都付與西門慶收了,湊著蓋房」

沉香是自古從東南亞進口的奢侈品,主要用於薰香及製藥,胡椒也是從東南亞進口的,用途也是製藥。

胡椒

南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白蠟》說:「白蠟之價,比黃蠟常高數倍也。」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一·蜜蠟》也記:「蠟乃蜜脾底也,取蜜後煉過,濾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黃者俗名黃蠟,煎煉極淨色白者為白蠟……」李瓶兒的這些東西多數是藥材,可獨獨這水銀,沒那麼簡單。

《漢武帝內傳》記:「封君達,隴西人。初服黃連五十餘年,入鳥舉山,服水銀百餘年,還鄉裡,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號『青牛道士』。」

水銀

這是服水銀成仙的逸事,古代歷史中服水銀得道這類的例子多的是。水銀不單是中藥原材料,還被當成了成仙成神的大丹啊。

唐代有兩位得道高人寒山、拾得,被後人稱為「和合二仙」。寒山隱居天台山,為後人留下真訣:「長生還丹取成大丹,不可不知爐鼎。」「餘覽古賢真旨,眾真歌訣,不離真妙之鉛汞。」不過,水銀,真的有這麼神嗎?

參考資料:《中國文化》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陵地宮真有大量水銀麼?古代是如何提煉水銀的?
    談及秦始皇陵,總會有許多未解之謎,其中便包括地宮中浩如江海的水銀。與許多朋友一樣,初讀《史記》時,也曾被「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文字所震撼,並對古代如何獲取水銀而充滿了疑惑。比如,或許不少人都以為,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已然算是十分悠久了,甚至可以算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提鍊汞。殊不知,就目前的考古發掘情況來看,以水銀隨葬的現象,在春秋時已經比較常見了。而有文獻稱,相傳為吳王闔閭墓的虎丘,便曾挖有深達六尺的「池塘」,其中灌滿了水銀。在後世的墓葬中,也常見有以水銀防腐的現象,尤其是遼宋以後,也常見有在棺底使用水銀的情況,並曾記錄於正史之中。
  • 為什麼水銀會被用於溫度計?
    這是每一個密封的、裝有液體的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然而,如果像水這樣豐富且廉價的東西就能如此有效,為什麼我們堅持用如水銀這樣極其稀有還昂貴的東西呢?歷史在第一個溫度計發明後的幾個世紀,人類了解到了熱力學溫度。因此,最初溫度計定義了溫度。然而,第一個溫度計不是溫度測量器或熱量測量儀,而是測溫範圍器,僅僅表示溫度是高還是低。
  • 古代神奇金屬之水銀,你知道多少
    有一種金屬在古代,曾經被大量使用,鍊金、治病、從生到死都需要它,然後現在,我們越來越難看到它的蹤跡,這就是曾經無所不能的水銀。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神奇的金屬水銀,也就是汞。在古人看來,這是一種非常不可思議的東西,因為除了鐵大多數,包括金、銀等都能被汞溶解,乃至西方鍊金術士還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汞組成,所以製造和使用水銀的歷史,往往可以成為衡量古文明科學技術水平的標杆之一。我國作為文明古國,這方面的歷史相當悠久的,只有與埃及,早於希臘,戰國時期來用水銀給銅器、鐵器鍍金留下了許多漂亮的文物,歷史上最早迷戀水銀的人應該是秦始皇了。
  • 秦始皇陵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若人掉進水銀池會發生什麼?
    水銀又叫做汞。普通人很難接觸如此大量的水銀,更別說掉進水銀池。如果一個人不小心掉進水銀池,肯定不會被淹死,但是大概率會被毒死。 我國科學家曾經對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進行過地球物理勘探,發現秦始皇陵的封土中存在明顯的汞異常,這說明秦始皇地宮下面確實存在大量的水銀。由於地宮埋在30多米深的地下,且並沒有開封,究竟有多少水銀仍然是未解之謎。好在地宮中存在石質墓室,並且深埋地下,使得水銀不至於大量滲透至周邊地區。
  • 秦始皇陵真的有那麼多水銀?別懷疑,看山上石榴樹就知道了!
    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魁寶。不過,也正因秦始皇陵內奇珍異寶無數的原因,千百年來無數的人都在覬覦秦始皇陵中「寶藏」,不過兩千多年以來無人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主要的原因在於秦始皇陵除了有重重機關之外,還埋著大量的水銀,哪怕是在今天如果貿貿然打開秦始皇陵,便會引發重金屬中毒帶來生命危險,更別說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了!
  • 為什麼水銀能摧毀飛機?看鋁板遇到水銀的下場就知道!
    為什麼水銀能摧毀飛機?看鋁板遇到水銀的下場就知道! 但是小夥伴們坐飛機的時候一定都被告知過不允許帶水銀上飛機,甚至溫度計都不行,這是為什麼呢?
  • 水銀為什麼不能帶上飛機?把水銀滴在鋁板上,有趣的現象發生了
    飛機上為什麼不能帶水銀?水銀在化學上也稱作汞,常溫常壓下以液態存在,相信小時候打碎過溫度計的人對他一定不會陌生。但是想要將一隻小小的水銀溫度計隨身帶上飛機,卻被航空局明令禁止。這是為什麼呢?二十世紀初,當第一架飛機飛上天空的時候,它的機身採用的還是質樸的木材、布料、鋼鐵等。
  • 女子生無鼻獨眼嬰 水銀中毒有這些危害
    在印尼的醫院,有一位孕婦生了一位讓醫生們都非常的驚訝的孩子,這位孩子一生出去就是沒有了鼻子,只有一個眼睛。在7個小時之後,孩子也非常遺憾的離開了。後來,我們得知原來這位懷孕的媽媽在懷孕的時候並沒有做過檢查,這位孩子一出生就是屬於畸形的,孩子因為沒有鼻子,醫生們只能給孩子通過嘴巴去供氧。
  • 鏡子的背面是水銀嗎?怎麼弄上去的?
    水銀是我們對汞的俗稱,它是一種化學元素,元素符號Hg,元素周期表中第80位,在常溫下是以液態形式出現的金屬(鎵和銫溫度在29.76 -- 28.44℃也呈液態),它的熔點很低為-38.83℃,沸點也只有356.73℃,顏色為銀白色,有劇毒,無氣味,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水銀列為致癌物質。
  • 古代究竟有一種刑罰叫「吞金」?為什麼人吞了金就會死?
    有人說這金子代表了黃金,也有人說這金子代表了金屬,甚至某些特殊金屬。實際上,只有理解了金子究竟指的是什麼,才能理解為什麼吞了金子就會死去?在很多人看來,吞金子指的是金子,那麼這個懲罰就有點奢侈了。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黃金都是比較值錢的,朝廷如果真的用這種刑罰去殺人,還是很浪費金錢的。並且黃金本身無毒,即使吃進肚子裡,對身體影響也不大。那麼,為什麼許多人認為吞了金子就會死去呢?
  • 為什麼一滴水銀就能摧毀飛機?將水銀滴在鋁板上,畫面太壯觀了
    為什麼一滴水銀就能摧毀飛機?將水銀滴在鋁板上,畫面太壯觀了在我們經常使用的體溫計裡面會含有水銀,它會受到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但是你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水銀,它的威力甚至可以摧毀一架飛機,為什麼一滴水銀就能摧毀飛機?
  • 為什麼坐飛機不讓帶水銀溫度計?看完水銀的威力,瞬間明白了!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生活中常用的水銀溫度計也是被限制攜帶的物品之一,大多數航班禁止隨身攜帶水銀溫度計,必須裝在保護盒內託運。這是為什麼呢?小小的溫度計能給飛機帶來什麼威脅呢?咱們先看一個國外的實驗。這是一塊鋁板,上面鑽了個半圓形的小孔因為小孔暴露在空氣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表面的鋁已經被氧化成「氧化鋁」,所以先用稀鹽酸分解掉氧化鋁倒掉鹽酸,把小孔擦乾淨滴上一滴水銀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鋁板竟然快速向上生長,像鋸末一樣!
  • 水銀為什麼不能帶上飛機?把水銀滴在鋁板上,有趣的現象發生了
    ,量完體溫後,我們需要用力地甩動體溫計,讓水銀回到水銀球內,鑑於水銀體溫計中汞的危害,許多國家都已對其採取了禁止措施,早在1992年,瑞典就已禁止銷售所有含水銀的醫療設備,水銀之所以不能帶上飛機,其實就是為了保證飛機的安全性,為什麼這麼說?
  • 秦始皇陵中究竟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坡上的石榴樹,就能知道
    然而,已經被發掘的秦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叢葬坑,規模龐大、設計精巧,內藏金銀珠寶與文物無數的秦始皇陵,至今都沒有被發掘,歷經千年保存完好,陵寢地宮裡具體情況也都多出自於史料記載,這種情況實屬罕見,究竟是為什麼呢?
  • 汞汙染:為什麼要淘汰水銀溫度計和水銀血壓計?
    有多少人小時候對水銀的第一印象來自幻想中的秦陵地宮?機關遍布、長明燈永久不滅、還有水銀所造的江河湖海。然後,我們認識了溫度計,再到後來,我們接觸到了化學,認識了汞。湖泊內一些吸收無機汞的細菌,在代謝過程中將其轉變為甲基汞,這是一種「毒性更強」的化合物。甲基汞被浮遊生物食用後,正式進入食物鏈:它先後進入更高級的魚及以魚為食的海獺等高級動物。在這個生物富集過程中,甲基汞被不斷「放大」。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盟的一項數據顯示:1克汞經大氣傳播後,可能使一個101170平方米的湖泊中,所有的野生魚類汙染至不安全食用標準。
  • 水銀的歷史與功過
    「液體之銀」和「流動之銀」,這兩個詞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水銀的形象。   水銀存在於少數幾種礦石中,最為普遍的是一種紅磚色的辰砂,也叫硃砂、銀硃。它多分布在火山地區,特別是在靠近溫泉處。   水銀的流動特性、較大的比重,以及它銀亮的外表,曾使埃及、羅馬、中世紀的阿拉伯以及歐洲的一些古代鍊金術士們為之著迷。他們中許多人相信水銀是其他許多金屬的基礎,其他的金屬和礦物都是由它產生的。
  • 溫度計中的水銀 古人是怎麼提煉出來的呢
    在現代,我們最常見也最常用水銀就是溫度計,那麼古代是怎麼提煉水銀的?又有什麼作用?古代的道士很喜歡拿天然礦石燒煉,因為汞化合物熱穩定性不好,容易分解出金屬單質。一次又一次的燒練和分解使得古人就發現了水銀。
  • 秦始皇墓中的水銀,其實不是為了防盜,專家:這才是真實作用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裡的裡山北麓,北邊緊靠著像銀河般蜿蜒曲折的渭水,規模非常的壯大,氣勢也特別的雄偉,秦始皇這一陵墓被稱之為人間仙境。在古時候的陵墓中,秦始皇的陵墓絕對可以說是最為豪華的一座陵墓了,沒有之一這一說法。秦始皇這一生都在追求著能夠長生不老的辦法,但可惜的是他一直到死都沒有能夠找到這一種辦法,於是他便為自己建造了一個地下輝煌的王國,也就是他的陵墓。
  • 為什麼黃金不能與水銀接觸?老外親測,看得讓人肉疼!
    為什麼黃金不能與水銀接觸?老外親測,看得讓人肉疼!黃金有著極高的價值,在一些珠寶店中,經常會看到一些用黃金製作的首飾,不過這些黃金卻不能與水銀接觸,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老外親測,看得讓人肉疼!只見老外把一片金箔紙放在了一個容器中,然後將水銀慢慢地滴進金箔紙,一遇到水銀的金箔紙立即發生了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箔紙就像紙遇到了火一樣,迅速的收縮。最終直至消失不見,和水銀融為了一體,沒想到金箔紙在遇到水銀以後,竟然這麼脆弱,之所以會發生這種現象其實是因為在水銀中的汞物質碰到了黃金,黃金之所以會變顏色,主要是因為白銀附著在了黃金上。
  • 下學術結論要依據「利益無涉」原則
    比如納米技術還處在實驗室開發階段時,中國幾乎衣食住行卻都有了「納米產品」,出現速度之「快」、功效廣告之「神」,實在讓人生疑,這怎會不影響學術和科研的公信力?近年在社會科學領域,也冒出了「商業化學術」,比如當考古和古代名人行蹤遺蹟的考證同開發旅遊掛上鉤,問題就來了。許多「發現」和「認證」引發爭議,而拍案而起的那方也拿不出真憑實據,誰都能一眼看清那是在爭旅遊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