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哈哈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水銀作為液態存在的金屬,有著閃爍靈動的氣質,一直很神秘。司馬遷的《史記》裡寫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葬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墓中也是「傾水銀為池」,帝王之陵使用如此多的水銀,目的很明顯:防腐、更好地保存自己的遺體。
晉代葛洪《抱樸子·金丹》中說:「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丹砂(硫化汞)加熱可成水銀,這種神奇的轉換,很早的時候就受到了熱情的關注。在古代煉丹師的眼裡,水銀如同維雄共體、陰陽諧生。

但是,僅憑那幾個得道高人,在深山老林裡再怎麼折騰,燒丹煉藥,硃砂變水銀,可有幾個真能見識水銀的人?
普通人與水銀一生無涉,但對《金瓶梅》中的西門慶來說卻大不一。水銀,得到這種金屬要經過繁複的過程。秦始皇陵中模擬出了江河大海,如此巨量水銀是哪兒來的?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秦代的巴都有個寡婦名叫「清」,長期壟斷丹砂開採的生意。《史記·貨殖列傳》註:「徐廣日:涪陵出丹。」涪陵,位於今重慶市彭水縣。
《吳越春秋》載:「闔廬死,葬於國西北,名虎丘,穿土為川,積壤為丘,發五都之士十萬人,共治千裡,使象鏈土,冢池四周,水深丈餘,槨三重,傾水銀為池,池廣六十步,……」古代丹砂,除了用作書寫、繪畫和化妝的顏料外,主要用途是用於醫藥或提煉水銀。

長期和水銀接觸的人,除了帝王的遺體,就那些天天想成神仙的煉丹師。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有個「葛氏療年少氣充面生包瘡方」。這個藥方裡將「胡粉、水銀、臘月豬脂和熟,研令水銀消散,向暝以粉面,曉拭去」,專治青春痘。
水銀在《金瓶梅》中出現了三次,其中一次在第16回,李瓶兒氣死老公花子虛後,急著要嫁西門慶。此時,西門慶已將花家的房宅買下。兩家原是隔壁,他正準備打通院牆,把兩家並為一個花園。李瓶兒前身不淨,不僅與老公公有一腿,還瞞著自己的老公貯積一批財富。

她得知西門慶家裡的工程等銀子用,就說:「奴這床後茶葉箱內,還藏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蠟,兩罐子水銀,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來,替我賣了銀子,湊著你蓋房子使。你若不嫌奴醜陋,到家好歹對大娘說,奴情願只要與娘們做個姊妹,隨問把我做第幾個的也罷。」這些貨一共賣了三百八十兩銀子,「李瓶兒只留下一百八十兩盤纏,其餘都付與西門慶收了,湊著蓋房」。
沉香是自古從東南亞進口的奢侈品,主要用於薰香及製藥,胡椒也是從東南亞進口的,用途也是製藥。

南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白蠟》說:「白蠟之價,比黃蠟常高數倍也。」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一·蜜蠟》也記:「蠟乃蜜脾底也,取蜜後煉過,濾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黃者俗名黃蠟,煎煉極淨色白者為白蠟……」李瓶兒的這些東西多數是藥材,可獨獨這水銀,沒那麼簡單。
《漢武帝內傳》記:「封君達,隴西人。初服黃連五十餘年,入鳥舉山,服水銀百餘年,還鄉裡,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號『青牛道士』。」

這是服水銀成仙的逸事,古代歷史中服水銀得道這類的例子多的是。水銀不單是中藥原材料,還被當成了成仙成神的大丹啊。
唐代有兩位得道高人寒山、拾得,被後人稱為「和合二仙」。寒山隱居天台山,為後人留下真訣:「長生還丹取成大丹,不可不知爐鼎。」「餘覽古賢真旨,眾真歌訣,不離真妙之鉛汞。」不過,水銀,真的有這麼神嗎?
參考資料:《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