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科普二十】解析歷史上的經典雙颱風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颱風科普二十】解析歷史上的經典雙颱風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10:31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近一個世紀前,時任日本氣象廳臺長的藤原博士,花費近10年的時間,進行了一系列水工試驗。他發現當兩個水漩渦接近時,其運動軌跡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在大氣中依然適用。

  颱風就是海洋上龐大的大氣漩渦,在兩個颱風同時出現時,會互相影響,相互牽絆著前行。藤原發現的理論恰巧可以運用在颱風中。因此,這種雙颱風效應也被稱作藤原效應。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張玲告訴記者,當兩個颱風距離大於1800公裡時,並不會直接影響。就好比蝴蝶效應一樣,颱風自身的旋轉對整個風場產生幹擾,從而相互影響。當兩個颱風距離1500公裡以內,兩者產生直接影響。在通常情況下,雙颱風會沿著颱風中心連線中點逆時針旋轉。

  不過,這些相互影響比起大氣環流對颱風的引導,效果並沒有那麼明顯。張玲打了個比方,雙颱風就好比兩個在人流中的人相互拉扯,無論他們的力量、距離如何變化,他倆的大方向還是跟著人流前進,只在微觀上受到對方影響。

  通過實踐,氣象學家發現雙颱風效應可以千變萬化:可以是其中一颱風完全支配另一個的移動方向,或兩個颱風互相排開,或一個跟隨一個移動,或一個吞併另一個,也可能兩個颱風不發生雙颱風效應。記者在張玲的幫助下,找到一些雙颱風相互影響的經典案例。

  互旋

  2009年第8號颱風「莫拉克」依然讓臺灣居民記憶猶新。在「莫拉克」中遭受滅頂之災的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罹難人數約380人。截至當年8月25日18時,全臺灣在此次風災中的遇難死亡人數461人,失蹤192人。

  然而在莫拉克靠近臺灣之時,2009年第7號熱帶風暴「天鵝」於8月5日6時20分在廣東臺山沿海登陸。它的路徑異常複雜。在「光臨」了廣東之後,繼續向西移動,進入北部灣以後,又繞海南西部沿海盤旋幾乎將近一圈,才依依不捨地減弱消失。

  與「莫拉克」的「洶湧」相比,「天鵝」登陸前後「舉止優雅」。在登陸廣東之後,盤桓在粵西停留48小時才進入北部灣;正是由於在這裡獲得孟加拉灣源源不斷的水汽,又在此停留,帶來延綿降水。

  為何「天鵝」忽然西行?除了大氣環流的引導,雙颱風效應也發揮了作用。張玲說,這是一種雙颱風典型的互旋效應。就好像兩個人手拉著手,以手為圓心,逆時針轉圈一樣。

  「莫拉克」是兩個颱風中位置偏東的一個,受到大氣環流等大背景的影響以及「天鵝」逆時針旋轉的作用力,產生向西北方向的合力,從而轉向移動。同時,「天鵝」這個偏西的颱風,受到的引導氣流則為西偏南方向轉偏東方向。這樣看起來,「天鵝」和「莫拉克」就有圍繞中線點連線相互旋轉的趨勢。

  強吞弱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弱的颱風就有可能被強大的颱風吞併。

  2006年8月10日17時25分,第8號超強颱風「桑美」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馬站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60米/秒,堪稱登陸中國的颱風之王。

  在「桑美」形成時,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還有兩個熱帶氣旋「瑪利亞」和「寶霞」。因為他們互相間隔僅1000公裡左右,極有可能發生雙颱風效應。

  通常來說,較強的颱風有可能讓距離較近的弱颱風發生大轉向且強度減弱。但當時,才出生的「桑美」所處的大氣環境很好,海溫與大氣環流的配合恰到好處,使它茁壯成長,不受限於強大的「瑪利亞」而減弱,直到後期「瑪利亞」遠離。逐漸強壯的「桑美」卻限制了「寶霞」,「寶霞」在「桑美」的影響下轉向西南偏西方向靠近臺灣。

  不幸的是,「寶霞」受到「桑美」限制,顯得「營養不良」,自身力量偏弱,在登陸後,減弱非常迅速。此時「寶霞」與「桑美」相隔不過1000公裡,「寶霞」的殘餘雲系在「桑美」的旋轉下,被捲走。兩者逐步形成了一個環流,「寶霞」被「吃」掉了。

  不過張玲認為,「吃」是媒體非常吸引眼球的說法。畢竟,吞併發生在「寶霞」逐步減弱消失的過程中。

  在張玲的記憶中,吞併的案例並不是特別多。「不過,吞併是有可能的。從能量的角度上說,在1000公裡這種相對較小的範圍內,同時存在兩個強颱風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颱風一強一弱,強者就很有可能把弱者卷進自身的環流中。」

  複雜路徑

  1991年第19號颱風「納德」是颱風中的一朵奇葩。其路徑飄忽不定,包括4次大轉彎、2次增強,並在17天內2次登陸我國。

  在西北太平洋面上生成後,「納德」一路向西進入南海,卻又突然掉頭駛回太平洋,然後折返直奔臺灣。在臺灣南部登陸後,它繼續朝著廣東和福建交界處逼近,在靠近沿海時轉而南下,馳騁了相當長的一段路程又沿著近乎原路的路徑返回,最終登陸汕頭附近,後因地形因素逐漸消散。

  路徑複雜,與雙颱風效應密切有關,「納德」曾先後受到兩個熱帶氣旋的影響。在生成之初,由於受到位於東邊的熱帶風暴「路加」的強大外圍環流影響,加上太靠近陸地,「納德」的增強十分緩慢。在「路加」遠離後,由於環流形勢調整,引導氣流發生變化,已經進入南海的「納德」再次轉向進入呂宋海峽。其後,它在臺灣南端的恆春半島登陸,並迅速減弱。造成其減弱的主因除了臺灣的高山外,還有當時位於「納德」東南方的颱風「梅莉」。「梅莉」逐漸接近,其外圍環流風場不一致,使得摩擦增強。正是由於「梅莉」的牽引及高壓的南下,「納德」90°掉頭,開始了向南行進的路線。看起來這兩個颱風互相排斥而漸行漸遠。

  說到互斥,張玲認為,有種情況也會導致颱風看起來是互斥的。即藤原效應結束後的兩個颱風,東邊的颱風由於距離副高很近,在副高西側偏南氣流引導下快速向偏北方向移去,而西颱風由於離副高較遠,引導氣流弱,移速較慢,或轉受其他系統影響開始走自己的路,從雲圖上看起來就像是兩個颱風分開了一樣,例如2011年的颱風「海馬」和颱風「米雷」。

  雙颱風相互作用研究尚難定量

  雙颱風在西北太平洋上除了上演互旋、互斥、吞併,還有其他競爭與合作的形式。例如,強大的一方並沒有「吃掉」弱小的一方,弱小的氣旋可能跟隨強大颱風的步伐。再比如,強大的颱風「撕裂」弱小颱風,使弱颱風無法維持自身完整,被拉伸成帶狀。這些有趣的現象,使得雙颱風效應一直是國內外氣象工作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有研究發現,並不是所有的雙颱風都一定上演雙颱風效應。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專家曾搜集了從1956年至1975年西太平洋的92對雙颱風個例,研究了雙颱風相互旋轉、相互靠近的現象。他發現從相互作用對兩個颱風移動路徑的影響上看,約有三分之一的個例影響不明顯。而對有影響的個例,其中約42%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是二者的移速有變化,移向變化並不明顯。

  其他科學家也使用不同的方法對雙颱風效應進行研究。例如,使用數值模式對雙颱風效應進行模擬,通過改變颱風的強度與距離,分析其相互影響所改變的路徑及強度。

  不過,到目前為止,國內對雙颱風效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階段。其機理以及定量的研究有很大不確定性。

  「雙颱風好比在流水中前進的船,兩條船自身的作用力與不同的流水速度會形成不同的合力。」張玲說。雙颱風的路徑與兩者距離、強度以及大氣環流、海溫等背景場都有關,這就不難理解,雙颱風效應為何有如此大的不確定性,雙颱風路徑預報更加困難。如同在物理學中做力的合成題時,在存在什麼方向的力、力的大小都很難準確估計的情況下,很難準確斷定合力的大小與方向。

  張玲坦言,在預報中,只能把雙颱風效應當作參考因素之一。「拿今年『天秤』舉例,預報員提前預估到它在穿過臺灣進入南海東北部後將會移動緩慢,出現迴旋路徑,但迴旋的範圍有多大,更靠近臺灣還是廣東,很難準確判斷。」

  張玲認為,很多關於雙颱風的理論研究尚需實際預報的實踐與檢驗。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新聞

  精彩熱圖

相關焦點

  • 艾妮莎生成,雙颱風海上共舞:10月颱風個數已追平歷史記錄
    艾妮莎生成,雙颱風海上共舞:10月颱風個數已追平歷史記錄 2020-10-30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颱風來了!10月颱風個數平歷史紀錄!對廣州的影響是……
    北方有冷空氣繼續「光顧」 南方的海面上也並不平靜 今年第19號和20號颱風「天鵝」「艾莎尼」 分別於昨天早晨和夜間生成 雙颱風海上共舞
  • 歷史首次:四颱風+雙藤原,2017年西北太平洋第一個颱風活躍期很不簡單
    34小時內生成4個颱風,將颱風生成數量從偏少一下子拉成偏多,歷史少見。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這是1994年以來首次「四颱風共舞」。更為少見的是,這四個颱風分成兩組,5號颱風奧鹿、6號颱風玫瑰一組,7號颱風洛克和8號颱風一組,這兩組颱風都離的特別近。除了接受副熱帶高壓引導外,它們還會互相牽制、互打互繞。因為這個現象是日本科學家藤原博士發現的,所以氣象上管這個叫「藤原效應」,也可以說是「雙颱風效應」。
  • 【颱風科普十三】颱風為什麼產生在熱帶海洋上?
    【颱風科普十三】颱風為什麼產生在熱帶海洋上? 來源:SRC-575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8日10:39   熱帶的海洋是颱風的老家,颱風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比較高的海洋溫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 浙江天氣網颱風專題全方位提供颱風資訊
    隨著今年第9號颱風「蘇拉」、第10號強熱帶風暴「達維」雙颱風來襲,浙江天氣網颱風專題再次成為廣大網民了解颱風最新資訊的第一選擇。浙江省氣象局通過浙江天氣網颱風專題對公眾提供颱風各類重要資訊,包括:颱風「蘇拉」和強熱帶風暴「達維」實時的定位、最大風力、中心氣壓、風圈半徑、衛星雲圖、雷達圖、浙江省降水溫度圖等實況信息;浙江省氣象臺製作發布的颱風動態、颱風消息、颱風警報、颱風緊急警報,以及颱風路徑預報圖、海區風力預報圖、1小時定量降水客觀預報、3小時定量降水客觀預報;同時,對比分析歷史颱風資料庫,整理提取了1972年
  • 歷史上被除名的颱風
    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颱風(熱帶風暴)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我國就有六、七個之多。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為了避免名稱混亂,有關國家和地區舉行專門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 快訊:雙颱風已生成 本月還將生成多個颱風
    昨天的七夕之夜  你以為自己是這樣  而事實的真相是這樣  冷冷的狗糧往我臉上胡亂地拍  連颱風都組成cp攜手來襲  不僅是今年組cp  去年也是結伴而行  有眼尖微博網友@城九建發現:  右圖左下角單身狗雲團表達了對奧麥斯和康森的不滿  問七夕為什麼經常出現雙颱風?
  • 【颱風科普第一彈】
    #科學科普#【颱風科普第一彈】颱風(Typhoon),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
  •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1 形成機制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
  • 颱風為什麼被除名 歷史上被除名的颱風有哪些
    颱風為什麼被除名  颱風為什麼被除名:當某個颱風造成了重大損失,將從這個名單上除名,以用來單獨保留。  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颱風(熱帶風暴)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我國就有六、七個之多。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
  • 【颱風科普十】颱風帶來的好處
    【颱風科普十】颱風帶來的好處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7日16:54
  • 雙颱風效應
    雙颱風效應(又稱藤原效應)是指兩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颱風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
  • 【颱風科普十一】關於颱風的命名
    【颱風科普十一】關於颱風的命名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7日16:57   人們談「風」而色變,但有個奇怪的現象是,每個颱風與熱帶風暴都有個好聽的名字
  • 雙颱風共舞!「天鵝」升級為超強颱風!深圳天氣將……
    雙颱風共舞!「天鵝」升級為超強颱風!這次是CP組合——「天鵝」和「艾莎尼」雙颱風來襲!最近太平洋上依舊是風起雲湧18號颱風「莫拉菲」剛登陸消散19號颱風「天鵝」和20號颱風「艾莎尼」就在10月29日同日生成
  • 溫州歷史上的大颱風
    鳳凰:(2014年第16號強熱帶風暴):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鳳凰」一名是由香港提供,即當地勝景鳳凰山。受颱風鳳凰影響,永嘉縣41省道、坦五線等多處公路發生山體塌方、滑坡現象,造成道路通行受阻。
  • 【颱風科普二十一】秋颱風有什麼特點?
    【颱風科普二十一】秋颱風有什麼特點? 來源:中國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25日10:52   一般而言,七八月份是颱風生成的旺季,這段時間颱風偏少,會使全年颱風偏少。但是颱風不只是夏天的產物,秋天台風生成的消息也會不斷傳來。
  • 歷史上登陸浙江颱風排行榜 哪個颱風最強影響最大
    @weatherman_信欣:【颱風紅色預警 利奇馬或成登陸浙江颱風前五強】今晨中央氣象臺發布了最高級別的颱風紅色預警,利奇馬將於10日凌晨到上午在浙江象山到蒼南一帶沿海登陸,最大可能在浙江台州到樂清一帶沿海登陸(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14-16級,45-52米/秒)!這將是1949年以來登陸浙江颱風第三~第五強!請高度重視!
  • 超強颱風「利奇馬」打破多項歷史記錄!
    今天,中國氣象局針對超強颱風「利奇馬」的影響評估出爐!它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No.1登陸強度歷史上全國排名第五、浙江第三「利奇馬」在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五,在登陸浙江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三。
  • 雙颱風酷炫高清流場圖 換個角度看颱風
    颱風路徑圖疊加水汽圖。今晨05時水汽圖顯示,隨著雙颱風靠近,海南、浙江水汽豐富。圖中顏色代表水汽含量,顏色越暖表示水汽越豐富。換個角度看雙颱風圖為雙颱風流場圖,右上為颱風「泰利」,左下為「杜蘇芮」。圖中線條代表風力,顏色越暖說明風力越大。圖中可見,目前「泰利」中心風力強於「杜蘇芮」。換個角度看雙颱風圖為雙颱風流場圖,右上為颱風「泰利」,左下為「杜蘇芮」。
  • 雙颱風最新消息!|雙颱風|颱風|熱帶低壓|體感溫度|雷陣雨
    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剛停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又分別出現了新的颱風胚胎!而且很快就要官宣了?颱風胚胎醞釀中昨天上午8時颱風胚胎94W中心位置大致位於菲律賓東部洋面上其中心最低氣壓1007百帕中心最大風速15kt(相當於7.72米/秒)8月7日雙颱風胚胎合影今天北京時間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