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首次:四颱風+雙藤原,2017年西北太平洋第一個颱風活躍期很不簡單

2021-02-14 中國氣象愛好者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可點擊右上角的 …,分享這篇文章

在我們上篇文章「2017年第一個颱風活躍季到了」發出之後,西北太平洋在短短34小時內生成4個颱風,將颱風生成數量從偏少一下子拉成偏多,歷史少見。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這是1994年以來首次「四颱風共舞」。

更為少見的是,這四個颱風分成兩組,5號颱風奧鹿、6號颱風玫瑰一組,7號颱風洛克和8號颱風一組,這兩組颱風都離的特別近。除了接受副熱帶高壓引導外,它們還會互相牽制、互打互繞。因為這個現象是日本科學家藤原博士發現的,所以氣象上管這個叫「藤原效應」,也可以說是「雙颱風效應」。

歷史上西北太平洋雙颱風很多,雙颱風藤原效應也非常多,譬如2013年東海兩個熱帶低壓互相繞,再比如2016年颱風獅子山和多個颱風互旋,走出一條奇異路徑。但同時出現兩對雙颱風,而且兩對雙颱風都有藤原效應的,有歷史記錄以來從未有過。

2013年藤原效應示意圖

其中,7號颱風、8號颱風藤原的效果是:讓7號颱風洛克走的更偏西,有可能直接登陸珠三角;讓8號颱風走的更慢,影響海南的時間變長。

受藤原效應影響,洛克在7月22日晚7-10點走的比預期更西

而5號、6號颱風本來就在兩個高壓的肉夾饃模式裡動彈不得,藤原效應將讓它們的路徑更加複雜,成為一團不可預報的亂麻。

而長期看來,5號颱風、6號颱風在日本以東的長期滯留,將使得這一片海域的水溫降低,間接影響西風帶槽脊分布,從某種程度上有利於後期颱風登陸我國,為華東高溫的減弱創造條件。當然,這是後話了。

1、自動查詢天氣:我們和中國天氣網合作,提供回復城市名查詢功能,目前提具體到地級市和縣。譬如要查詢赤峰天氣,請在文本框中輸入「赤峰」,點擊發送即可;亦可輸入「赤峰天氣」。

2、合作、約稿、授權:由於微信後臺的收件箱已被自動查詢天氣的消息淹沒,小編來不及查看,若有合作、約稿方面的需求,可通過「留言」功能或新浪微博的私信功能和小編取得聯繫,感謝各位的支持和配合。

中國氣象愛好者,有理有趣有溫度、有料有貨有逼格

本號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關注請加微信號:qxahz-tybbs或長按二維碼

晚安

相關焦點

  • 四颱風+雙藤原效應,歷史首次卻根本帶不走高溫!大boss下周末才到!
    這不稀奇,讓人意外的是昨天下午小編才說了5、6號兩個颱風生成到現在已經變成了4個颱風就在今天下午3點半左右今年第8號颱風桑卡生成!西北太平洋不太平啊一口氣生出4個颱風我們一天天地等風來,卻又擔心它會「亂來」懊惱啊!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2020-08-02 08:19:26 來源:瀟湘晨報  |  作者:佚名「胚胎」醞釀中,但自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和2號颱風「鸚鵡」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
  • 2018年颱風活躍季即將開始!我國最早受颱風影響的竟然是這裡
    從六一兒童節開始,季風槽將首次在西北太平洋出現,這也意味著2018年第一個颱風活躍期的到來。西南季風向東推進及西北太平洋颱風胚胎形成情況示意圖,中氣愛根據ECMWF數據製作由於這次西南季風爆發猛,因此季風槽中可能會產生多個漩渦,形成多個颱風胚胎混戰的局面,所以後面這些颱風胚胎會怎麼走、去哪裡,變數非常大。
  • 2018年第一個颱風已在路上了.
    5月29日下午,即將登陸緬甸的孟加拉灣1號低壓雲圖動畫,來自SSD從六一兒童節開始,季風槽將首次在西北太平洋出現,這也意味著2018年第一個颱風活躍期的到來西南季風向東推進及西北太平洋颱風胚胎形成情況示意圖,中氣愛根據ECMWF數據製作由於這次西南季風爆發猛,因此季風槽中可能會產生多個漩渦,形成多個颱風胚胎混戰的局面,所以後面這些颱風胚胎會怎麼走
  • 誰是風王——2017年颱風大盤點
    2018年的新年鐘聲即將敲響,西北太平洋的赤道洋面上仍不平靜。今年最後一個颱風活躍期正為這場大戲奏響最後的尾聲。  截至12月27日,西北太平洋上共生成27個颱風,這與常年平均生成颱風的個數基本吻合;常年平均有約7個颱風在我國登陸,今年登陸我國颱風的個數則是8個,較常年略偏多。而影響我國的8個颱風則存在登陸時間集中、登陸地點重疊,登陸後北上、西行影響範圍大等特徵。
  • 【颱風科普二十】解析歷史上的經典雙颱風
    【颱風科普二十】解析歷史上的經典雙颱風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10:31
  • 71年來颱風將首次在7月「缺席」,解密今年颱風為何不活躍
    7月無颱風歷史罕見中國氣象局介紹,截至7月29日,距離上一個颱風「鸚鵡」生成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經沉寂了超過40天,目前預計7月底之前颱風生成的可能性較小。如果月底前仍無颱風生成,今年將是1949年以來打破歷史記錄的首個7月「空臺」年份。
  • 26號颱風「啟德」即將生成,隆冬雙颱風正在醞釀,今年最後一個颱風活躍期要到了!
    日本氣象廳已經對96w發出烈風警報並指出,96w很可能在24小時內加強成為今年第26號颱風啟德,今年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颱風活躍期即將到來。隆冬12月,為啥還能出一個颱風活躍期?因為熱帶海洋上並不是隆冬,北方再冰天雪地,我國南海上的南沙群島還是穩定的二十八九度,更不用說比南沙群島更熱的菲律賓以東「暖池」。
  • 七月沒有颱風 過去71年的第一個大數據揭示了颱風「缺席」的原因
    自2020年5月12日1號颱風「黃蜂」和6月14日2號颱風「鸚鵡」形成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沒有再出現新的颱風。七月即將結束。目前,菲律賓附近正在醞釀許多熱帶擾動胚胎,但它們不太可能發展成颱風。這樣,今年7月會不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空站」?今年到目前為止抑制颱風活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後期颱風活動的趨勢是什麼?歷史罕見!
  • 雙颱風胚胎共舞!西太平洋進入活躍期,3號颱風聖帕要來了?
    正當我國的天氣格局開始變得激烈起來的時候,遙遠的海洋上似乎也不太平靜。3月18日,衛星雲圖記錄下了大洋洲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奇妙一幕——在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大堆雲團正沿著赤道對稱分布,仿佛是「颱風開會」。
  • 七月的颱風不會打破歷史記錄 大數據揭示了颱風「缺席」的原因
    自2020年5月12日1號颱風「黃蜂」和6月14日2號颱風「鸚鵡」形成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沒有再出現新的颱風。七月即將結束。目前,菲律賓附近正在醞釀許多熱帶擾動胚胎,但它們不太可能發展成颱風。這樣,今年7月會不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空站」?今年到目前為止抑制颱風活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後期颱風活動的趨勢是什麼?歷史罕見!
  • 71年來颱風7月首次「缺席」8月將進入颱風活躍期
    劃重點,晴熱高溫、雷陣雨、颱風,是主角。來源 視覺中國總結上個月的天氣,今年7月,相比往年來說,有點特殊——差了颱風。據省氣象部門消息,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省。1949年至2019年,七月份登陸浙江省的颱風數總共有13個。而今年7月,颱風首次「缺席」,是1949年以來71年來首個沒有編號颱風生成的七月份。
  • 中央氣象臺:南海熱帶低壓或加強為颱風 8月或將進入颱風活躍期
    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將進入颱風活躍期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而在剛剛過去的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沒有一個颱風生成,有氣象記錄以來少見。中央氣象臺預計,隨著大氣環流形勢的調整,8月份颱風活動將趨於活躍。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上的颱風活動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
  • 2017年的颱風之最,看看你知道幾個
    2017年已近尾聲。雖然種種跡象表明,12月還有最後一個颱風活躍期,但那幾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冬颱風,已經不能撼動2017年颱風季的大局了。截至11月30日,2017年西北太平洋共生成25個颱風,未來一個月還有可能生成1-2個,所以今年颱風總數是26-27個,簡直是教科書般的正常。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8月我國或將遭遇3個颱風
    雖說颱風「胚胎」醞釀中,但自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和2號颱風「鸚鵡」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了近年來颱風相關數據,告訴你今年7月「空臺」到底有多罕見,8月颱風是否會如期而至。
  • 2018年第一個颱風已經在路上了!降雨+降溫+大風······
    在這兩個海區,強勁的西南風將和副熱帶高壓南側的東風相遇,並「對撞追尾」,迅速地轉起來--用氣象術語說,西南季風和副高東風交匯的區域,正是颱風母體--季風槽。從六一兒童節開始,季風槽將首次在西北太平洋出現,這也意味著2018年第一個颱風活躍期的到來。
  • 延伸閱讀 西北太平洋「三臺共舞」 快了解一下什麼是藤原效應
    想必你已經聽說了,現在西北太平洋上很,熱,鬧。
  • 剛剛過去的夏天台風鬧得兇?秋颱風才是真正「狠角色」
    據統計,1951年至2010年中心氣壓較低的前20個颱風中,秋颱風就有13個,佔65%。本報記者 付麗麗今年第16號颱風「琵琶」剛剛退去,第17號颱風「塔巴」就已生成並活躍起來。它雖未登陸我國,但也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對我國沿海地區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此前,今年第13號颱風「玲玲」襲擊韓國多地,導致20餘人傷亡。
  • 12號颱風雲雀生成並趨向日本,今年第一個颱風活躍期進入尾聲
    預計,「雲雀」將向偏北方向移動,逐漸趨向於日本東部海面,很可能於本周日(29日)前後在日本東京都市圈附近登陸,因此本周末有前往日本中部的朋友需要特別注意這個「雲雀」颱風。由於西北太平洋自六月底以來已有多個颱風生成,海域內的能量已被嚴重透支,「雲雀」未來的巔峰強度預計只能短暫達到颱風級,登陸日本時的強度可能為強熱帶風暴級。
  • 7月份颱風「缺席」,或將打破71年歷史紀錄!
    上圖:目前位於中北太平洋的熱帶風暴「道格拉斯」,正在繼續減弱。圖為7月29日14時的衛星紅外監測圖像。(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預計自1949年有歷史記錄以來,今年將首次出現7月份無颱風生成的情況颱風的活動,是有顯著季節性特徵的。西北太平洋全年都有颱風活動,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