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颱風+雙藤原效應,歷史首次卻根本帶不走高溫!大boss下周末才到!

2021-02-14 財經961

點擊☝☝☝藍字「財經961」,我們一起再出發!

◆綜合:福州氣象(ID:FuzhouMeteorology)、海峽導報(ID:hxdbwx)、中央氣象臺、海峽都市報(ID:haixiadushibao)、中國氣象愛好者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雖然這幾天出門的時候

我能用跑的不用走

哪裡沒太陽就往哪裡躲

但是還是曬得爹媽都認不出了!

這不稀奇,讓人意外的是

昨天下午小編才說了5、6號兩個颱風生成

到現在已經變成了4個颱風

就在今天下午3點半左右今年第8號颱風桑卡生成!

西北太平洋不太平啊

一口氣生出4個颱風

我們一天天地等風來,

卻又擔心它會「亂來」

懊惱啊!

來自@中國氣象愛好者的消息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這是1994年以來首次「四颱風共舞」。

歷史罕見哦~

更少見的是,這四個颱風分成兩組,5號颱風奧鹿、6號颱風玫瑰一組,7號颱風洛克和8號颱風一組,這兩組颱風都離的特別近。除了接受副熱帶高壓引導外,它們還會互相牽制、互打互繞。因為這個現象是日本科學家藤原博士發現的,所以氣象上管這個叫「藤原效應」,也可以說是「雙颱風效應」。

歷史上西北太平洋雙颱風很多,雙颱風藤原效應也非常多,譬如2013年東海兩個熱帶低壓互相繞,2016年颱風獅子山和多個颱風互旋。但同時出現兩對雙颱風,而且兩對雙颱風都有藤原效應的,有歷史記錄以來從未有過。


這麼多颱風,該降溫了吧?

氮素

4、5號颱風不登陸

對我們沒有半毛錢影響!

晚一步出生的7、8號颱風

卻是不安分子!

今天上午

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最新預報:

今明兩天

7、8號颱風將突襲登陸

直撲我國沿海!!!

預計8號颱風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會在海南三亞至瓊海一帶沿海登陸,but,離福建太遠,颱風太弱,對福建基本沒有影響,只是閩南地區或有小陣雨,但強度弱!

這些颱風裡居然一個能打高溫的也沒有

別急!

最大的大boss來了!

請看圖

為大家圈紅

就是這個藏在雙颱風背後的傢伙!


根據@中國氣象愛好者:能直接單挑高溫的只有菲律賓以東的颱風胚胎99w了。目前它隱藏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的這個颱風胚胎,現在非常低調,偷偷摸摸的不知道在醞釀些什麼~預計它未來會向臺灣以東洋面靠近,強度也不斷增強,可能會在下周末影響福建

首先,99w環流龐大,水汽豐富,有單挑高溫的能力;其次,華東副熱帶高壓和暖池副熱帶高壓共同組成「7」字型,有可能引導它在華東登陸。

因此,華東地區的高溫有可能因它告一段落!

99w的衛星雲圖可見,它體型龐大,且有強勁西南季風水汽輸入

NCEP集合預報於22日20時計算得到的99W未來48小時生成概率

不過

需要告訴大家的是

對於這個隱藏大BOSS

目前預報的不確定性還比較大

後期路徑變數較大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上文提到的「奧鹿」在原地長時間打轉加強,

它後期可能與北上的99W產生雙颱風互旋效應,

進而影響99W的路徑。

氣象部門會進一步關注並及時發布最新消息!

而在此之前

福建的小夥伴們

酷熱不會緩解

請繼續接受高!溫!烘!烤!

耐心烤過下周

8月雖然氣溫還是居高

但起碼有

雨雨雨雨雨雨雨啊!

不要怕沒颱風,

怕的是來的颱風太熱情,

我們要的只是解暑送清涼,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歷史首次:四颱風+雙藤原,2017年西北太平洋第一個颱風活躍期很不簡單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這是1994年以來首次「四颱風共舞」。更為少見的是,這四個颱風分成兩組,5號颱風奧鹿、6號颱風玫瑰一組,7號颱風洛克和8號颱風一組,這兩組颱風都離的特別近。除了接受副熱帶高壓引導外,它們還會互相牽制、互打互繞。因為這個現象是日本科學家藤原博士發現的,所以氣象上管這個叫「藤原效應」,也可以說是「雙颱風效應」。
  • 【地理視頻】藤原效應(雙颱風效應)
    雙颱風效應(又稱藤原效應)是指兩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颱風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旋轉時正常一個走得快些,另一個走得慢些,有時也可能合二為一。
  • 雙颱風效應
    雙颱風效應(又稱藤原效應)是指兩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颱風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
  • 【颱風科普二十】解析歷史上的經典雙颱風
    颱風就是海洋上龐大的大氣漩渦,在兩個颱風同時出現時,會互相影響,相互牽絆著前行。藤原發現的理論恰巧可以運用在颱風中。因此,這種雙颱風效應也被稱作藤原效應。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張玲告訴記者,當兩個颱風距離大於1800公裡時,並不會直接影響。就好比蝴蝶效應一樣,颱風自身的旋轉對整個風場產生幹擾,從而相互影響。
  • 延伸閱讀 西北太平洋「三臺共舞」 快了解一下什麼是藤原效應
    目前海上是這麼個情況:根據浮標觀測,颱風中心附近海域有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區,今天15時左右臺灣海峽南口附近海域已經開始有大浪出現。預計未來24小時內,「蓮花」沿北-西北方向移動,移速10公裡/小時。那麼,什麼是藤原效應?
  • 剛剛過去的夏天台風鬧得兇?秋颱風才是真正「狠角色」
    據統計,1951年至2010年中心氣壓較低的前20個颱風中,秋颱風就有13個,佔65%。本報記者 付麗麗今年第16號颱風「琵琶」剛剛退去,第17號颱風「塔巴」就已生成並活躍起來。它雖未登陸我國,但也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對我國沿海地區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此前,今年第13號颱風「玲玲」襲擊韓國多地,導致20餘人傷亡。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雙颱風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雙颱風,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熱帶氣旋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但是熱帶氣旋亦為乾旱地區帶來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區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來自熱帶氣旋。
  • 「納沙」再遇雙颱風效應 浙江的高溫天氣真的要結束了
    今年颱風流行「雙打」 「納沙」與南海擾動攜手呼風喚雨當兩個颱風中心距離在1500公裡以內時,它們將產生互旋、互斥或者互相吞併的雙颱風效應。據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張玲介紹,7月21日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先後打破沉寂,34小時內生成的4個颱風,且均出現雙颱風效應。
  • 歷史首次:海神繞開日本,東北將迎颱風三連擊!南方高溫下周結束
    日本氣象廳認為,海神將繞開九州島,不登陸日本本土此前,東北已連遭巴威、美莎克颱風襲擊。此次海神來襲,將是1949年以來,東北首次在半個月內遭受三颱風連擊,其頻率之高、影響範圍之大為歷史僅有。而且,歷史上東北颱風多經過遼寧,這次三颱風都經過吉林省,都深度影響吉林、黑龍江,這是有確切歷史紀錄以來從未有過的。巴威、美莎克和海神路徑疊加。
  • 備戰2019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之雙颱風
    成因 雙颱風現象示意圖 藤原效應源於日本氣象學家藤原(Fujiwhara)博士於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渦旋實驗及觀測。他發現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互相沿著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呈氣旋性方向移動。兩個渦旋並有彼此接近及合併的趨勢。
  • 颱風「電母」化身龍王!狂風暴雨肆虐瓊島!颱風玩上癮了?走一個來一個!後面還有~
    一樣的新聞 不一樣的視角颱風都玩上癮了?走一個,來一個,7號颱風「燦都」剛剛登陸北海道!8號颱風電母就在湛江近海形成!太平洋上那些颱風胚胎,可能是解救高溫的希望。太平洋上那一窩颱風胚胎,都屬於東宮(東宮什麼意思)按理說都沒法來中國的。但一多,就容易亂搞。用學術術語,颱風之間亂搞,叫「藤原效應」。
  • 華北平原將「吃颱風下沉」出現炎熱高溫,但隨後大降溫
    「吃下沉」,是受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的通俗說法。大家都知道,颱風是猛烈旋轉的氣旋,氣旋本體是上升氣流(颱風眼除外),外圍是下沉氣流。根據熱力學原理,下沉會導致增溫,所以和颱風本體的狂風暴雨降溫不同,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的地方一般無風無雨,炎熱異常。
  • 「奧鹿」—45年來最長壽颱風
    16天後,比它晚誕生的6號至11號颱風先後香消玉殞,身世幾起幾伏的「奧鹿」才剛剛找到「登陸密碼」。直至8月8日14時,它終於走完長達18天6小時的生命歷程。正所謂:夜叉失色龍宮動,群臺鬧海戲不同。但看今朝風雲起,哪知他日嘆興榮。
  • 颱風為什麼會打轉,難道是因為迷了路?
    由於打轉,它們的方向發生了多次改變,又在環境氣流的影響下被「牽著鼻子走」,進而造就了奇葩的「蛇皮走位」。會打轉的颱風在歷史上並非稀奇,在2018年登陸我國的34個颱風中,會打轉的颱風就出現了3個,即5號艾雲尼、14號雲雀和19號貝碧嘉。
  • 颱風最新動態:雙颱風「天鵝」「閃電「威力增強,21號或影響溫州
    另一颱風「艾莎尼」生成時也為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為Atsani,名字來源於泰國,意為閃電。「艾莎尼」雖然強度沒有升級,但其雲系覆蓋範圍要比「天鵝」廣,體積大,移動較為緩慢。    颱風「天鵝」、「閃電」路徑預測示意圖 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氣象局」昨凌晨2時發布今年第15號、16號輕度颱風「天鵝」、「閃電」,目前兩颱風都逐漸增強中
  • 2020年9月雙颱風最新消息路徑圖 9號北上更大颱風10號海神要爭風王...
    它將以超強颱風強度穿越東海,隨後在副熱帶急流驅動下,以極快的速度衝向韓國,最大可能於9月3日早晨在釜山以西登陸。2018年颱風飛燕過後的日本大阪機場  美莎克高速穿過韓國後,將在強盛的副高北脊引導、東北冷渦的藤原效應共同下,在日本海來個急轉彎,
  • 科普閱讀:多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對比分析,雙颱風、多颱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西北太平洋暖水水域範圍比其他海域更廣,海水溫度更高。太平洋佔四大洋總面積的49.8%,因此,廣闊的海域為多個颱風生成提供了大舞臺。而在大西洋、印度洋,由於海域面積有限,往往一個熱帶氣旋生成就已經佔據了大部分洋面,很難有空間再生成其他氣旋。
  • 「雙臺共舞」!10號颱風「海神」生成,廣西的高溫持續到……
    「雙臺共舞」!10號颱風「海神」生成,廣西的高溫持續到…… 2020-09-02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訪談專家解析「雙颱風」:生成為正常現象(圖)
    另外莫拉克目前的顯著特點則表現為其尺度比較大。  8月4日,香港受熱帶風暴「天鵝」影響,維港兩岸風雲變幻。當日,天文臺在上午11時15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張玲:  如果不包括「天鵝」和「莫拉克」在內,今年截止今天,在西北太平洋洋面和南海生成的颱風數較歷史同期偏少1.5個,但是對於登陸我國的颱風來講,則偏多了1.2個。從登陸颱風的強度來看,和歷史同期相比呈現偏弱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主要原因就是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比較偏東。
  • 颱風沙德爾今將轉中臺 周末極端降溫下探16度
    華夏經緯網10月22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沙德爾颱風持續發展,最快今天內轉中臺!喊了好幾天的「共伴效應」,影響接近尾聲;臺「中央氣象局」針對迎風面7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明(霜降)起降雨趨緩、各地轉幹。周末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清晨急速降溫,空曠地區有機會下探1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