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鹿」—45年來最長壽颱風

2020-12-02 中國天氣

颱風的「平均壽命」約5天,而它從生成到取消編號,歷經了18天零6小時,成為西北太平洋歷史上最為「長壽」的颱風之一;颱風通常誕生於海溫較高的北緯15°至25°洋面,它卻生成於北緯27.5°,本是「先天不足」卻成為今年颱風季中首個達到強颱風級的颱風——它就是今年第5號颱風「奧鹿」。(註:颱風「壽命」有兩種計算方法,一是以編號起止時間,二是強度維持在熱帶風暴級以上的時間。本文選用後者)

「奧鹿」為韓國命名,意為「狍鹿」。狍鹿,俗稱「狍子」,是一種體小如羊的鹿科動物。風如其名,「奧鹿」生來瘦弱。這與其先天條件有關。

7月21日8時,「奧鹿」誕生於日本東南方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北緯27.5° 東經158.3°)。16天後,比它晚誕生的6號至11號颱風先後香消玉殞,身世幾起幾伏的「奧鹿」才剛剛找到「登陸密碼」。直至8月8日14時,它終於走完長達18天6小時的生命歷程。

正所謂:夜叉失色龍宮動,群臺鬧海戲不同。但看今朝風雲起,哪知他日嘆興榮。

第一回:玫瑰窮追欲鯨吞 奧鹿初生薄命胚

話說從今年4月起,北半球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的控制面積持續偏大。一般颱風誕生需滿足幾個條件:海溫高、高低空切變小、初始有擾動。而副高控制區域內盛行下沉氣流,這便不利於颱風生成。

往年進入盛夏,副高會逐漸北抬,給颱風胚胎的「溫床」——熱帶輻合帶留出空間。但今年進入7月後,副高的勢力依舊很大,直至7月中旬颱風生成個數較常年平均明顯偏少。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龐大的副高控制區漸呈分裂之勢。7月中旬,在副高間隙地帶,小的輻合帶陸續生成。從21日至28日,7天內竟有6個颱風生成!「奧鹿」與「玫瑰」、「洛克」和「桑卡」、「納沙」和「海棠」,兩兩形成雙颱風效應(即「藤原效應」),可謂前無古人。

在這個颱風的「大時代」中,「奧鹿」的體積、能量均不突出。它出生在北回歸線以北,海洋表面溫度只有27℃,遠遜於赤道附近 30℃左右的海溫;生成位置偏北,其很難獲取季風帶來的水汽補充。

更大的威脅在「奧鹿」東邊,同一天生成的第6號颱風「玫瑰」體型更大、環流更完整。當時多家數值預報模式認為「玫瑰」會吃掉「奧鹿」。狍子一出生,似乎就成為別人眼中的美味。

第二回:依藤原借力打力 小狍子扮豬吃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上回書說,「玫瑰」意圖鯨吞「奧鹿」。「玫瑰」生成後,歐洲中心等多家數值模式一度預測「玫瑰」將主導「玫瑰-奧鹿藤原」,並最終吞併「奧鹿」。

瘦小的「奧鹿」深諳「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之道。它緊貼西北太平洋副高,向西移動,靠近海溫更高的區域,以便壯大自己。從7月23日的衛星雲圖上可以明顯看出,雖然「玫瑰」體型更大,卻是「虛胖」;體積較小的「奧鹿」在強度上已與其相當。

7月23日, 「玫瑰」拍馬趕到。「奧鹿」避其鋒芒,利用「藤原效應」借力打力,急轉彎向東南方移動,施展「凌波微步」。所謂藤原效應,指的是兩個颱風互相靠近時,雙方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互作逆時針方向旋轉。這樣一來,「奧鹿」移入南面更溫暖的洋面上;「玫瑰」則行進至「奧鹿」逡巡過的較低海溫區域,強度增長受到限制。

23日至25日,「奧鹿」由強熱帶風暴級升至颱風級,「玫瑰」卻跌至熱帶低壓,頹勢顯露。26日,「奧鹿」吞併 「玫瑰」,完成逆襲。

第三回:雙臺鬥殃及池魚 大轉移狍子稱王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鹿玫大戰」正酣,26日,第9號颱風「納沙」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兩天後,第10號颱風「海棠」在其西側的南海北部海面上生成。「沙棠CP」相距不足1000公裡,開啟水汽爭奪賽;又在一天內兩個颱風登陸同一個縣,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最終,登陸後減弱的「海棠」與陸上的「納沙」殘餘纏綿合體。

而「沙棠CP」與「奧鹿」命運也有牽連。吞併「玫瑰」時,曾不少數值模式預報預測,「奧鹿」可能順勢吃掉99°W——即後來的「納沙」。而受「海棠」影響,「納沙」西行,徹底斷了「奧鹿」的念想。「納沙」「海棠」強勢北上,像一擊重拳打在華東副高肋部,令其東退,進而壓迫「奧鹿」對流發展形勢,迫使其大幅度南下近850公裡。

吞併「玫瑰」後的「奧鹿」由於受到幹空氣侵入,強度從強颱風級直降強熱帶風暴級。但這次南下戰略轉移,也給了「奧鹿」生機。在這處溫暖的海域,「奧鹿」可以充分吸收季風水汽。7月31日,「奧鹿」再次加強,成為今年被中央氣象臺評定為強颱風級的首個颱風。此刻,晚於其出生的5個颱風均已消散,傻狍子正式加冕「風王」。

第四回:佯西去浪卷東海 真北上直奔扶桑

8月1日,「奧鹿」再次轉向西北方向移動,在重新整合了環流之後,結構完整,呈現出「大眼睛鹿」的萌態,衛星雲圖可見其標準、渾圓的「颱風眼」。

彼時,包括歐洲中心在內,幾家數值模式預報都將「奧鹿」的未來路徑向西調整,甚至有個別預報模式預測「奧鹿」有一路向西,直撲我國華東地區的可能性。

根據歷史資料,在日本以東洋面生成的颱風若向西北方向移動,關鍵一點在於能否克服西太平洋副高的阻攔,突破東經129°。但在此時,我國華東至日本海一帶的副高再度加強!

到了8月4日,「奧鹿」轉向東北的趨勢明顯。由於路途中結構受到一定破壞,強度也有所降低。5日,在黑潮暖洋流滋養下,「奧鹿」強度再度回升至強颱風級,最終於奄美海峽轉向,正式衝向日本四國地區。

「奧鹿」最終沒有靠近我國沿海,江浙滬地區卻受到「奧鹿」下沉氣流影響,迎來酷熱天氣;我國東海東部受到「奧鹿」環流影響,遭遇狂風巨浪。

第五回:風雖壽猶有竟時 狍風王魂歸海鄉

8月6日,第11號颱風「尼格」停編,終究沒能熬過今年颱風季名副其實的長者——「奧鹿」。

由於副高強盛,「奧鹿」實際路徑比數值模式預期的轉向點還要偏東。8月7日9時,它終於在日本四國島的室戶市登陸,登陸時強度為颱風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奧鹿」給日本多地帶來狂風暴雨。日本氣象廳透露,關東地區多地出現小時雨強達50至80毫米的強降雨。截至8月8日,和歌山縣、鹿兒島縣等地已有近40人因風災傷亡。

隨後,「奧鹿」繼續向東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8日早晨,他的強度已經降到了熱帶風暴級。此時,唯一的懸念就是它能否支撐到8月9日下午,從而打破有氣象記錄以來颱風的最長存活紀錄。

有氣象記錄以來生命史最長的熱帶氣旋是1994年在東北太平洋生成的颶風「約翰」,自其生成到消散,路徑總長達13000公裡,從東太平洋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西太平洋,再向東折返中太平洋,壽命達31天。而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颱風中,生命史最長的是1972年7月7日生成的3號颱風「麗塔」,它存活了19天,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唯一直接影響北京的颱風。

8月8日14時,「奧鹿」進入日本佐渡島偏南海面後逐漸減弱為熱帶低壓;17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18天6小時的持續時間與1967年的22號颱風「歐珀」持平,並列歷史第二。「奧鹿」長期在海上徘徊而未登陸、前期結構相對完整,是其「長壽」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今年首個超強颱風「奧鹿」將形成 「海棠」福清登陸
    「納沙」CP合體走向衰弱後,真是應了一句老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颱風「奧鹿」成為 今年第一個強颱風,現在已有15級強度!並且,「奧鹿」還是西太2017年 第一個五級颱風! 相當深相當圓的奧鹿颱風眼  5號颱風奧鹿在哪兒?
  • 2017年的颱風之最,看看你知道幾個
    2017年西北太平洋颱風路徑圖(截至11月30日),中國氣象愛好者根據JTWC數據製作但是,數量正常不代表一切正常。今年的颱風,總體存在感很弱,但個性非常鮮明。我們今天要挑最鮮明的來說一說,那就是2017年的颱風之最,這裡面,有單個颱風的,也有整體的。
  • 誰是風王——2017年颱風大盤點
    最長壽颱風:第5號颱風「奧鹿」  這一榮譽毫無爭議屬於「奧鹿」。從生成到取消編號,「奧鹿」的生命軌跡歷經了18天零6小時。它甚至生生「熬死」了今年第6號至第11號颱風,而自身命運幾起幾浮,強度一度升至強颱風級,最終還強勢登陸日本四國島。
  • 2017年颱風最新消息:2017颱風命名表、颱風名字一覽
    最最最新版的颱風命名表(點擊查看大圖)表二為已經除名的颱風曾用名  2016年第26號颱風是26號颱風洛坦,因此2017年颱風名字排序從梅花開始,梅花-苗柏-南瑪都-塔拉斯-奧鹿-玫瑰-洛克-桑卡-納沙-海棠-尼格-榕樹-天鴿-帕卡-珊瑚-瑪娃-古超-泰利-杜蘇芮-卡努-蘇拉,以此類推。
  • 來了兩個颱風,可是···
    這種天氣還出來串門的簡直是生死之交何以解暑唯有空調wifi西瓜還有……颱風!是的颱風要來了!還是雙颱風!後面還跟著一連串颱風!但是…雙颱風生成 多「胚胎」蠢蠢欲動颱風組團來旅遊了!!!昨日上午,今年第5號颱風「奧鹿」生成昨日下午,第6號颱風」玫瑰「也跟來了「奧鹿」動態雲圖第5號颱風今年第5號颱風「奧鹿」(熱帶風暴級,英文名:Noru;名字來源:韓國;名字意義:狍鹿)於21日上午8點鐘在日本東南部洋面生成,其中心位於日本東京東南方約200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 科普閱讀:多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如2017年7月28日12時至30日0時的1705號颱風「奧鹿」、1709號颱風「納莎」和1710號颱風「海棠」。有記錄以來最為極端的是1960年8月23日6時至12時,西北太平洋上共有5個颱風。這一紀錄迄今為止還沒被打破。因此,總的來說,4~5個颱風甚至更多颱風同時存在的情況比較罕見。
  • 受颱風「海棠」影響,潮汕閃電+打雷+暴雨,場面太嚇人...
    >颱風奧鹿即將加強為 今年第一個強颱風、超強颱風 ↓↓↓5號颱風奧鹿在哪兒?就在下面右邊那個雲團它就是一度沉迷於「旋轉跳躍」的傻狍子萬萬沒想到10號颱風都快壽終正寢了5號颱風奧鹿卻迎來了「第二春」它的結構迅速好轉對流修補堪稱神奇
  • 歷史罕見,颱風「納沙」「海棠」雙雙登陸我國
    隨著6號颱風「玫瑰」、7號颱風「洛克」、8號「桑卡」的相繼離去,第九號颱風「納沙」終於在7月30日登錄我國福建沿海地區,給沿海地區帶去大風大雨的同時,也為南方高溫的緩解著實下了一份力,隨後颱風胚胎99W迅速成型發展成今年第10個颱風「海棠」,緊跟「納沙」的腳步同樣在福建沿海地區登錄。
  • 受颱風"海棠"影響,潮汕閃電+打雷+暴雨,場面太嚇人...
    >颱風奧鹿即將加強為 今年第一個強颱風、超強颱風 ↓↓↓5號颱風奧鹿在哪兒?就在下面右邊那個雲團它就是一度沉迷於「旋轉跳躍」的傻狍子萬萬沒想到10號颱風都快壽終正寢了5號颱風奧鹿卻迎來了「第二春」它的結構迅速好轉對流修補堪稱神奇
  • 年平均氣溫-16度,卻是最長壽的村莊,最低氣溫可達零下71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你可能知道世界最長壽的地方,你可能也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但你可能不知道還存在一個既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地方,又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它位於俄羅斯的北部。最低氣溫可達-71°C作為國人,我們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氣候,就算最冷的地方基本也就只能達到-20度左右,大部分國人去了有這個溫度的地方,基本是承受不了的,但卻有一個五百人生活的地方,年平均氣溫就已經達到了我國最冷的溫度,更令人驚訝的是最低氣溫達到-71°C,這是一個不敢想像的溫度,這樣的溫度人類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 剛剛過去的夏天台風鬧得兇?秋颱風才是真正「狠角色」
    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8年,夏季颱風生成個數815個,多於秋季生成個數792個,但是,秋季超強颱風個數222個,高於夏季的148個,秋季超強颱風佔比28.0%,高於夏季的18.2%。此外,颱風中心氣壓越低,颱風強度越強。據統計,1951年至2010年中心氣壓較低的前20個颱風中,秋颱風就有13個,佔65%。可見,秋颱風確實是「狠角色」!
  • 歷史首次:四颱風+雙藤原,2017年西北太平洋第一個颱風活躍期很不簡單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可點擊右上角的 …,分享這篇文章在我們上篇文章「2017年第一個颱風活躍季到了」發出之後,西北太平洋在短短
  • 颱風都有哪些名字是怎麼命名的?2017年颱風名字大全
    2017年第3號颱風南瑪都,英文名:Nanmadol,編號1703,名稱來源密克羅尼西亞,含義:一個著名的廢墟(Pohnpei語)。  2017年第4號颱風塔拉斯,英文名:Talas,編號1704,來源菲律賓,含義:銳利。
  • 颱風如何命名,2017年會出現哪些名字的颱風?
    颱風和颶風都是對於熱帶氣旋的不同說法,一般把出現在太平洋海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出現在印度洋或者大西洋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全球熱帶氣旋分布圖西北太平洋海域是受到颱風影響最大的地區,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每年都會有不少颱風登陸,有的甚至帶來巨大的危害,比如2006年的「桑美」颱風,嚴重影響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共造成了25億美元的巨大損失。因此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桑美」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神」替代。
  • 50年來最兇悍的5次颱風 (圖)
    月1日第12號颱風  災情1956年第12號颱風8月1日24時在象山縣門前塗登陸,當時颱風中心氣壓923百帕,風力12級,風速65米/秒,登陸後經過寧波、紹興、杭州進入安徽省寧國縣境內。  1961年10月4日第26號颱風  災情1961年第26號颱風10月4日8時在臨海縣杜橋鎮附近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960百帕,風力12級,風速50米/秒。颱風登陸後經寧波、紹興地區,穿過杭州灣和嘉興地區東部,然後進入上海市。  颱風襲擊時,沿海地區出現12級大風,颱風中心經過的內陸地區風力10~11級。
  • 2017颱風梅花最新路徑圖 2017年1號颱風梅花最新消息預測走勢
    【2017颱風梅花最新路徑圖 2017年1號颱風梅花最新消息預測走勢】今年的第一號颱風日前已經在太平洋形成。我們來看看第1號颱風「梅花」最新路徑圖,它將在菲律賓以東海域旋轉。2017颱風命名表  2017年第1號颱風梅花(英語:Muifa,國際編號:1701),「梅花」一名由中國澳門提供,梅花耐寒,代表中國人一種堅毅的精神;  2017年第2號颱風苗柏(英語:Merbok,國際編號:1702)來源於馬來西亞,名字意義:一種鳥的名字;  2017年第3號颱風南瑪都(英語:Nanmadol
  • 「納沙」再遇雙颱風效應 浙江的高溫天氣真的要結束了
    中國天氣網訊作為今年來實力最強的颱風,預計9號颱風「納沙」強度最強可達颱風級或強颱風級,29日登陸臺灣南部沿海,30日登陸福建中南部沿海。今年颱風流行「雙打」 「納沙」與南海擾動攜手呼風喚雨當兩個颱風中心距離在1500公裡以內時,它們將產生互旋、互斥或者互相吞併的雙颱風效應。據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張玲介紹,7月21日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先後打破沉寂,34小時內生成的4個颱風,且均出現雙颱風效應。
  • 最長壽的動物、最短命的動物
    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當然野生場合和人工飼養是不同的,前者的壽命短些.據記載,哥拉帕格斯群島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
  • 四颱風+雙藤原效應,歷史首次卻根本帶不走高溫!大boss下周末才到!
    更少見的是,這四個颱風分成兩組,5號颱風奧鹿、6號颱風玫瑰一組,7號颱風洛克和8號颱風一組,這兩組颱風都離的特別近。除了接受副熱帶高壓引導外,它們還會互相牽制、互打互繞。歷史上西北太平洋雙颱風很多,雙颱風藤原效應也非常多,譬如2013年東海兩個熱帶低壓互相繞,2016年颱風獅子山和多個颱風互旋。但同時出現兩對雙颱風,而且兩對雙颱風都有藤原效應的,有歷史記錄以來從未有過。這麼多颱風,該降溫了吧?
  • 2018年第四號颱風叫什麼名字?2018颱風命名表一覽
    中國澳門Jelawat傑拉華Sepat聖帕Nuri鸚鵡Melor茉莉Merbok苗柏馬來西亞Ewiniar艾雲尼Mun木恩Sinlaku森拉克Nepartak尼伯特Nanmadol南瑪都密克羅尼西亞Maliksi馬力斯Danas丹娜絲Hagupit黑格比Lupit盧碧Talas塔拉斯菲律賓Gaemi格美Nari百合Jangmi薔薇Mirinae銀河Noru奧鹿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