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感悟生活的意義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29 13:52:00 來源: 雲錦記

舉報

  

  車輪親吻大地,塵土飛揚青春。

  有人說自由騎行是一種分享,將看到的美景記錄下來,將感悟、心情上傳到朋友圈,讓家人朋友一起分享。雖然別人沒去,但有心的人也能從你的分享中感到快樂,就像也參與了一樣。

  此時我們也成為了別人的風景。

  

  從所在的地方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或是曾去過但不常去的地方,於是才能有不一樣的體驗,才不枯燥,能承受路上的風塵僕僕,是對前方的風景充滿期待。所以當周圍都去過之後就會想去更遠的地方去旅行。

  但是騎行不是簡略的用腿和自行車輪測量大地,然後讓你一路賞識美景。

  此時騎單車旅行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即便日常中有許多壓力也有一件事能定時釋放並保持你的健康.....

  

  有人會想:騎單車去旅行是不是很傻!確實,相對自駕遊騎行是比較辛苦,不方便的。但是騎單車去旅行是廉價旅行,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門檻很低。只要你心裡有想法就可以邁開大步出發,並且路上的感受跟坐車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尤其是到達目的地之後,呼吸空氣後心中那份滿足。

  在騎行的路上看到風景很美的地方,會忍不住停下拍幾張照片留念。沿途的風景,漸漸變化。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形形色色的事情。聽他們嘮嘮家常,把話過去期待未來。也會遇到各種小狀況,但也可以練練自己對待困難處理方式和應變能力,還有現代年輕人缺乏的毅力和韌性。

  騎行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日常生活中,因為思想不一致和家人爭吵,家人希望我們怎麼怎麼樣,而不是按著內心的想法生活,久而久之,家人之間不再坦誠,彼此無法得到認可。假如彼此認可,就會感受到每個人對不同生活的熱愛,也不至於到老了的那一天,感覺生命留有遺憾。彼此認可,得到家人支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會感受到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 色達天葬臺,感悟生命的意義,讓你更加珍惜生活
    碰巧有朋友在成都,於是他邀請我們去色達,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但是他告訴我們那裡有天葬臺,從那裡可以感悟到生命的意義,我們倆沒有猶豫,收拾好行李,就直奔成都。到成都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們就出發,因為看到朋友特別的悲傷,所以我們還是決定早點出去旅遊,轉移她的注意力。
  • 騎行會讓你聽力下降?|野獸騎行快報
    原標題:騎行會讓你聽力下降?|野獸騎行快報 騎行新聞 1.薩甘衝刺再勝! 2017環比荷盧賽第三賽段,薩甘衝刺擊敗了特恩斯(崔克-世家蘭鐸)和巴比爾(AG2R),第二次奪冠,這是薩甘職業生涯的第99場勝利。總成績薩甘上升至第3。
  • 法院文苑‖生活隨筆感悟——生命與美麗
    法院文苑‖生活隨筆感悟——生命與美麗 2020-06-06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大學生辦生命體驗活動:不同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當天,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的「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大學生們通過孕育體驗、老人體驗、殘障體驗、「死亡」體驗和遙寄思念環節,體驗模擬孕育、年邁、殘障和死亡等場景,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 105歲騎行破記錄 1小時騎行超過16英裡刷新高齡者騎行紀錄
    105歲騎行破記錄 1小時騎行超過16英裡刷新高齡者騎行紀錄時間:2017-01-06 14:57   來源:金羊網(廣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05歲騎行破記錄 1小時騎行超過16英裡刷新高齡者騎行紀錄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衛報》1月4日報導,一位105歲的法國老人日前完成了1小時內騎行超過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相信看完你會有所感悟!
    這個世俗社會以金錢來衡量人的成功,你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碌碌無為地過完一生,那樣你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了。想要活得不一樣,想要脫穎而出成為人上人,但是這世界上那麼多人,成功的人那麼少,這個概率小得讓人感到絕望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教育需要對生命的感悟
    教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對生命的感悟。只有學生真正懂得了對生命的尊重,他們才會理解生活的意義。也唯有如此,教育才有意義,才能稱之為教育。如果千篇一律地進行大同小異的複製,那麼AI產品在未來毋庸置疑將廣泛地代替人而存在。道理很簡單,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比比皆是。然而,不知出於什麼樣的動機,這樣的潛在的危險一再地被刻意忽略。
  • 幾款騎行的必備裝備 騎行小白必看
    近年來,騎行做為一種低碳環保健康的運動方式,騎行風在都市悄然興起。騎自行車是一項非常好的健身運動,然而不要光只是用力地騎,還要注意騎行裝備是否齊全。下面是幾款騎行的必備裝備,騎行小白必看。
  • 人生感悟丨那些無意義的小事,能讓生活鮮活起來
    人生感悟丨那些無意義的小事,能讓生活鮮活起來!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想幹有意義的事,有意義多好,起碼能讓自己覺得自己在努力,在拼搏,不是「一棵廢柴」。恨不得一天不是24個小時,而是48個小時,可以讓自己幹更多有意義的事。東臺覺得這種狀態,就好像一種心理上的依賴症,不如此,不足以使自己感到安全感,沒錯,這麼努力追求意義的我們,其實都是在追求安全感。
  • 《詩經》中的一首蜉蝣詩,讓人感悟生活的真諦
    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在《放言五首》中寫到:「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我們不能成為千年之松樹,但可以成為一日為榮的木槿花。在這有限的生命中,盡情感悟生命之美好。兒童時,感受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美好。
  • 北京騎行好去處,壩河兩岸暢快騎行,人少風景好還沒有機動車
    壩河生活在北京的朋友可能都聽過「西壩河」這個地名,沒錯,就是這個壩河。壩河的源頭是東北二環的護城河,自西向東流入溫榆河,全長21公裡,大部分流域在朝陽區。具體位置適合騎行的路段位於壩河下遊,從機場二高速的焦莊橋往東,一直到溫榆河畔。
  • 四年級上《古詩三首》:詩句表達哲理的理解,感悟細緻觀察的意義
    四年級上《古詩三首》:詩句表達哲理的理解,感悟細緻觀察的意義一、學習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古詩。藉助「注釋」,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詩歌意思,感受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體會詩人細緻觀察的功力。
  • 騎行改變生活 武漢specialized光谷店與眾多車友一起迎新年
    2021年的第一天,武漢specialized光谷店在店內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與眾多車友一起迎新年,衝向騎行新境界。其中,現場以武漢龍騎、武漢長鐵、江漢大學、三三車隊為代表的多支車隊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挑戰賽。
  • 帶兒子4年環湖騎行4大淡水湖,爸爸直言:帶孩子看世界是好的教育
    方文廣與方家珉事情是這樣的,小白和大家講講,方家珉的騎行生涯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會了騎自行車後,父子倆主要在小區裡騎。體育老師出身的方文廣經常帶兒子看一些體育新聞,有時候跟他說說環法國、環義大利自行車比賽。突然有一天吃晚飯的時候,方家珉抬頭問爸爸:「爸爸你什麼時候帶我去環湖騎行?」方家珉孩子這個突如其來的詢問讓方文廣有點懵。
  • 哈囉出行:與「藍朋友」一起騎行打卡 漫遊城市
    來源標題:哈囉出行:與「藍朋友」一起騎行打卡 漫遊城市 隨著國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哈囉單車等共享單車的普及,騎行出遊已作為一種簡便、經濟、環保的旅行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
  • 貼近生活的人生感悟,經典有個性,句句深刻!
    貼近生活的人生感悟,經典有個性,句句深刻!1:得不到的就順其自然好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結果,也不是所有的過程都沒有意義,你不需要為不值得的人難過,更不需要為不愛你的人委屈。2: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 特級教師王大績評高考語文:突出生活強調感悟
    語文就是一個母語,他上學12年,某中意義上來說,就是在準備高考。當然這個準備不是直接做一個題,就是他對生活的認識得到提高,它的思維能力得到加強。它的語文能力得到提高。我相信,見到這些試題的老師和同學,應該進一步的明白,他們也可以把他們的經驗告訴下一級的老師和同學。常規的複習方式是沒有必要的,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要做。現在你覺得做得很多都是無意義的。
  • 54年寫日記 記錄生活和感悟
    在這些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文字裡,記載著他從立志當兵到參加工作的成長曆程,也記載著他從家庭生活到情感世界的點點滴滴,其中的「家庭經濟日記」被當地文史部門評價為「這是中國普通家庭經濟生活變化的最真實記錄」,並收錄於遷安市志。
  • 84歲老太太騎行5000公裡遊西藏,撂下一句話:真掃興!雪山太矮了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見到西藏的美,由於這裡屬於高海拔地區,有很多習慣在平原生活的人,是接受不了這裡高原反應的。有些人對高原反應十分敏感,所以,第一次到西藏這裡來的人,都要提前做好準備,防止因為高原反應而發生呼吸不暢,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導致休克。不過,即便如此,每年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到西藏這裡來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