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開發全球首款基於機器學習的智能巡航控制技術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現代汽車開發全球首款基於機器學習的智能巡航控制技術

智車科技 發表於 2020-12-02 10:37:30

現代汽車集團宣布開發了全球首款基於機器學習的智能巡航控制技術,可識別和分析駕駛模式,打造定製的自動駕駛體驗。

基於機器學習的智能巡航控制

對於駕駛愛好者來說,將制動和加速控制權轉讓給諸如自適應巡航控制之類的駕駛輔助系統可能會感到有些放鬆,但也可能會感到有些機械,因為目前人工智慧在汽車上的應用還並不完善,自適應巡航系統往往會出現反應遲鈍、跑偏或者比較小心翼翼的跟車以及加速過快等問題,讓一些系統變得很雞肋。

為了給AI帶來一些人的直覺,現代汽車透露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巡航控制系統,該技術可以研究方向盤後面人的駕駛方式,然後在機器學習的幫助下模仿他們的習慣。

現代汽車稱該新系統為SCC-ML,即基於機器學習的智能巡航控制系統,它是該公司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的一部分。

它稱SCC-ML是第一個結合人工智慧的巡航控制技術。它通過使用傳感器,攝像頭和車載計算機來監視駕駛員的模式和習慣,從而發揮作用。這可能包括其典型的跟隨距離和加速度。然後,通過機器學習算法運行數據,以模仿其駕駛風格。

智能巡航控制(SCC)支持基本的自動駕駛功能和ADAS核心技術,在以駕駛員選定的速度行駛時,可以保持與前方車輛的距離。SCC- ML將AI和智能巡航控制集成到一個系統中,可以學習駕駛員的駕駛模式和習慣。通過機器學習,智能巡航控制系統採用與駕駛員相同的模式,進行自動駕駛。

為了操作智能巡航控制,駕駛員需要手動調整駕駛模式,如與前車的距離和加速度。如果沒有機器學習技術,就無法對設置進行細微調整,從而適應駕駛員的個人偏好。例如,在高速、中速和低速環境中,即使是同一個駕駛員也可能根據不同的環境,採取不同的加速度,但卻無法進行細緻的微調。因此,當智能巡航控制啟用時,並且車輛的操作方式與駕駛員所希望的不同時,他們會感覺到差異,而不願使用該技術,因為這會讓他們感到焦慮和不安。

現代汽車集團研發的SCC-ML的工作原理為:首先,前置攝像頭、雷達等傳感器不斷獲取駕駛信息,並將其發送到中央計算機。然後,計算機從收集的信息中提取相關細節,從而識別駕駛員的駕駛模式。該過程使用了機器學習算法。

駕駛模式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與前車的距離、加速(加速的速度)和響應(對駕駛條件的響應速度)。此外,還考慮了駕駛條件和速度。例如,在市區慢速行駛時,與前車保持較短距離,在快車道行駛時,與前車保持較遠距離。針對這些不同的情況,SCC-ML進行分析,區分上萬種模式,開發出靈活的智能巡航控制技術,適應所有駕駛員的駕駛模式。

駕駛模式信息與傳感器會定期更新,反映駕駛員的最新駕駛風格。此外,SCC-ML經過專門編程,避免學習不安全的駕駛模式,增加了可靠性和安全性。未來的高速公路駕駛輔助系統將具備自動變道輔助功能,意味著SCC-ML可達到L2.5自動駕駛。

ADAS功能的焦慮

目前新款的智能車都配備了很多駕駛輔助功能,成為銷售時的賣點之一,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並沒有為駕駛員分擔駕駛壓力,反而讓人覺得很焦慮。

這家韓國汽車製造商表示,其技術是針對顧客的焦慮而開發的,這種焦慮是由於客戶在駕駛方式與巡航控制模式下的行為之間存在差異時引起的。它說這導致根本不願使用該功能。

現代汽車集團副總裁Woongjun Jang說:「新的SCC-ML改進了先前ADAS技術的智能性,從而大大提高了半自動功能的實用性。」 「現代汽車集團將繼續致力於創新AI技術的開發工作,在自動駕駛領域引領行業。」

系統可靠性

據了解,目前該系統還並沒有在實車上引用,不過這種基於機器學習算法的調效方法也未必完全可靠。建立一個機器學習模型需要在大量的例子上訓練它,然後在一堆它還沒有見過的類似的例子上測試它。當模型通過測試時,就完成了。

然而根據最近谷歌的研究人員指出,這樣的機器學習標準太低了。訓練過程可以產生許多不同的全部通過測試的模型,但是這些模型會有一些小差異,取決於諸如在培訓開始之前隨機值的神經網絡中的節點、訓練數據、被選中或者代表的方式、培訓運行的數量等等。如果這些微小的、隨機的差異不影響模型在測試中的表現,它們通常會被忽視。但事實證明,在現實世界中,它們會導致巨大的表現差異。

所以,現代這種基於機器學習的智能巡航技術仍需要被進一步拷證。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基於機器視覺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
    為了使汽車駕駛操作簡單、安全、舒適,把人從繁重枯燥的汽車駕駛中解脫出來,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究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開展了積極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汽車的自動駕駛發麵,一個前提性的問題就是路況識別和車輛、障礙物的距離、速度檢測,解決了這個問題才可能去控制汽車的駕駛。而機器視覺技術融合三維測量和圖像識別技術於一身。  目前,機器視覺在智慧機器人領域的研究熱火朝天:Klaus Fleischer等人提出的基於機器視覺的城外公路基礎設施固定對象的檢測與跟蹤;D.
  • 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01控制科學的發展路線控制科學是一門研究機器、生命、社會中控制和通訊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研究動態系統在變化的環境條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狀態或穩定狀態的科學。按照控制學科的發展歷程,可分為萌芽期,古典控制,現代控制和智能控制四個階段。
  • 機器視覺和智能圖像處理技術之間的關係
    一般認為機器視覺「是通過光學裝置和非接觸傳感器自動地接受和處理一個真實場景的圖像,通過分析圖像獲得所需信息或用於控制機器運動的裝置」,可以看出智能圖像處理技術在機器視覺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智能圖像處理是指一類基於計算機的自適應於各種應用場合的圖像處理和分析技術,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理論和技術領域,但同時又是機器視覺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撐。
  • 全球首款!清華大學李駿院士團隊成功研製陸空兩棲自主駕駛飛車
    該車輛全稱為旋翼式陸空兩棲智能飛行車輛,是全球首款集成智能駕駛功能的純電動旋翼式無人駕駛飛行車輛。圖片來源:清華大學該車輛基於空間融合感知系統,通過空間感知場、空間複合規劃、陸空平滑切換等技術,實現了陸空結合、自主規劃、自由切換的新型駕駛模式。
  • 包為民: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首先,梳理了我國運載火箭「從無到有」、「從有到全」的發展歷程,提出了航天智能技術從太空飛行器的可靠性做起,太空飛行器的可靠性從航天智能控制做起,航天智能控制從「會學習」的火箭做起。圍繞航天智能控制技術如何使運載火箭「會學習」的發展架構,進一步探索了「邊飛邊學」和「終身學習」智能控制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現狀,支撐我國「會學習」運載火箭高可靠、智能化的發展。
  • 張立華:突破全息直覺理論,打造機器智能引擎
    「當前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所能解決的問題往往需要具有大量可以借鑑學習的訓練集,同時要求所獲取的信息是完備的,而在複雜的真實應用環境中,採集到的數據往往包含大量噪聲與不確定性,且僅包含環境的局部信息,導致了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應用的局限性。
  • AI的未來不只是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座艙、AR導航,開車就像打遊戲
    在AI即將席捲科技界之前,你是否好奇究竟汽車AI會是什麼樣子?什麼是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 深度學習技術和卷積神經網絡(CNN)讓機器視覺識別更智能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深度學習技術(DL)和卷積神經網絡技術(CNN)領域的人工智慧(AI)被引入到機器視覺圖像處理系統的應用中來,從而幫助機器學習和機器檢測缺陷更加高效,使機器視覺識別的過程更加精確。也讓使用這些技術的企業可以從智能化中獲得更高的生產經營效益。
  • 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太空科普』
    隨著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快速發展,先進空間國家紛紛在自己的宇航計劃中增大了對智能自主控制技術方面的投入力度,航天控制系統正在逐步走向智能化。通過智能控制技術提高火箭性能,增強火箭主動適應及自主決策能力,利用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賦能火箭「會學習」,將具有重要理論與工程應用價值。
  • 包為民院士: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01、控制科學的發展路線  控制科學是一門研究機器、生命、社會中控制和通訊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研究動態系統在變化的環境條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狀態或穩定狀態的科學。按照控制學科的發展歷程,可分為萌芽期,古典控制,現代控制和智能控制四個階段[1]。
  • 全球首款人工智慧字體阿里漢儀智能黑體亮相2018UCAN大會
    全球首款人工智慧字體阿里漢儀智能黑體亮相2018UCAN大會 4月21日,阿里巴巴2018UCAN大會在杭州雲棲小鎮如期舉行,來自國內外的13位大咖以及30位特邀講師就達摩院,新零售,智能,設計師轉型等領域進行了分享
  • ACC自適應巡航技術到底有什麼優缺點?
    [ZOL汽車電子]|巡航分為定速巡航和自適應巡航定速巡航  顧名思義,定速巡航是汽車以一定的速度巡航,不需要駕駛員進行操作(踩油門),巡航需要一定的速度才能進入(這個可以標定,比如有些車車速大於50才能進入)。
  • 中科院首款主打極低比特技術的人工智慧晶片QNPU原型亮相 獲得眾多...
    打開APP 中科院首款主打極低比特技術的人工智慧晶片QNPU原型亮相 獲得眾多專業人士的肯定和讚揚 發表於 2019-05-29 16:52:39
  • 現代汽車集團全明星陣容參展進博會 全方位展示智能移動出行戰略
    在世界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當口,面對新四化浪潮愈演愈烈的潮流趨勢,現代·起亞汽車秉承共享、合作發展理念,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充分展示新能源領域領先實力、量產車品質、高性能技術等豐碩成果、強化企業品牌在中國市場影響力的同時,將與全球範圍內相關優秀企業實現更緊密的交流,共同推動中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 機器視覺深圳創科籤約XToolsCRM
    機器視覺的快速崛起亞馬遜無人機、特斯拉、appwatch為代表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微軟小冰、智能家居、智慧機器人客服、人工智慧測謊儀、遠程診療、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學習化妝app……智能正在包圍著我們。
  • 華為發布全球首款5G汽車通訊硬體;華人團隊突破CAR-T療法瓶頸
    華為發布全球首款5G汽車通訊硬體,下半年逐步商用4月22日,在上海車展上,華為推出了全球汽車行業的首款5G通訊硬體,最近一系列的大動作,表明華為越來越希望成為汽車行業的重要供應商對此,華為表示,這款名為MH5000的模塊基於今年1月推出的Banlong 5000 5G晶片開發出來的,作為未來智能汽車的重要通訊產品,這個5G汽車模塊將會推動汽車行業進入5G時代,同時也幫助華為在汽車領域實現5G網絡技術的商業化。
  • 當模型預測控制遇見機器人學習
    喻超深藍學院作者簡介:作者喻超,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在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基於機器學習的模型預測控制技術,及其在車輛動力學、自動駕駛規劃和控制領域的應用,碩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擁有8年電動汽車控制系統開發工作經驗,曾擔任上汽通用汽車電氣化控制架構開發經理,美國通用汽車高級控制系統工程師
  • 上汽輕卡攜智能物流車EC500i、第六代躍進H500出席2020全球智慧...
    眾多熱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車型齊集亮相,觀眾在參觀展會的同時能夠全方位親身體驗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優越性能,並可直接與主機廠互動,充分了解和感受新能源+智能科技的樂趣。自動駕駛演示體驗和測試部分,通過現場展示安全輔助駕駛、無人駕駛等技術,展示車與人、車、路、交通設施、遠程後臺等智能信息的交換與共享,從而推廣普及汽車前沿科技。
  • 全球首款搭載5G模組防爆AR智能頭盔,搭載北鬥定位和高性能國產AI晶片
    打開APP 全球首款搭載5G模組防爆AR智能頭盔,搭載北鬥定位和高性能國產AI晶片 映維網 發表於 2020-11-30 16:18:40
  • 未來仍可期 | 復盤現代摩比斯2020技術研發與創新瞬間
    2020年,是充滿轉折的一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經歷了大洗禮、大變革。2020年,也是充滿跨越的一年,現代摩比斯人及時調整戰略方針,契合全新市場需求點,把服務質量提到最高,把技術創造力發揮到了無限。接下來,讓我們復盤現代摩比斯過去一年的高光時刻,一起感受現代摩比斯技術成長的重要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