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你想受人尊重,就得做到一言九鼎。」言下之意就是:你必須做到「一言九鼎」,才能受人尊重。但其實這是不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言九鼎本意是指一句話就有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只有被敬重、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到一言九鼎。一個不被尊重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謂人微言輕就是這個道理。同樣,經常有人把「一言九鼎」當做是誠信的代名詞,這其實也是不合適的。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薦」出自同一個典故。相傳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手下有一門客名叫毛遂,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因此而聲名大振。平原君曾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其本意是誇獎毛遂的口才好。可引申為形容某人德高望重,說話有分量,管用。但並不是表示誠信、守信用,也不能用於自己,不然就變成自吹自擂了。
相傳大禹治水,把華夏大地劃分為九州,名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以九州之銅鑄九鼎,並將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各自鐫刻於九鼎之身,故而九鼎以州為名,分別為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
大禹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於是九鼎,就變成了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春秋時期的楚莊王熊旅和戰國時期的秦武王嬴蕩,都曾經問鼎中原,表面上問的是鼎的重量,其實是在窺視周王室,意欲取而代之。不同的是,楚莊王成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而秦武王則不幸因舉鼎受傷,不治身亡。想來,秀肌肉不如秀智商。
一個人如果能擔得起「一言九鼎」的稱讚,那一定是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