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級毒株耐藥性瘧疾可能導致數千人死亡

2021-01-20 寮國快訊

人們擔心,如果這種致命病毒傳播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可能會導致數千人死亡,每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近50萬人死於瘧疾。 


( 請確保不被蚊蟲叮咬並預防瘧疾)



英國科學家發現新的母瘧蚊攜帶的瘧疾寄生蟲變種,該變種具有耐藥性。這種超級毒株瘧疾正在亞洲傳播,一旦傳播到非洲將造成數千人死亡。


研究人員收集了東亞地區2007-2018年染病人員的寄生蟲樣本,並將研究發現刊登在Lancer期刊上。

 

 全球抗擊瘧疾的鬥爭依賴於青蒿素和哌喹的綜合使用。據研究人員介紹截止到2013年,在柬埔寨西部接受治療的46%的患者中,這些藥物未能清除瘧疾感染。寄生蟲樣本的DNA分析顯示,這種瘧疾耐藥菌株已經蔓延到柬埔寨、寮國、泰國和越南,蔓延趨勢日趨嚴重,一線治療迫切需要採用其他方案。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7年全球死於瘧疾的人數為43.5萬人,其中非洲死亡人數達到40.3萬人。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柬埔寨、寮國、泰國東北部和越南的1673份樣本的基因組,其中在1615個病例中均發現了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瘧疾菌株寄生蟲。



2009年之前,僅在柬埔寨西部發現了這種超級菌株寄生蟲,但到2017年,在所有被調查的國家中這種菌株寄生蟲樣本超過了50%。在泰國東北部、越南,80%以上的病例中出現了超級耐藥性瘧疾寄生蟲。現在寮國、泰國、越南KEL1/PLA1瘧疾病毒肆虐,迫切需要採取革命性行動來要對超級瘧疾病毒。


過去十年寮國在消除瘧疾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發病病例穩定下降,感染人數從2014年高峰期的5萬例將至2018年的9000例,發病率降低了90%。美國為寮國政府提供了190多萬美元抗擊瘧疾,為寮國百姓提供蚊帳、診斷測試、抗病治療等。佔巴塞省瘧疾發病率較高。 


據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87個國家共出現了2.19億起瘧疾病例。每年因瘧疾死亡的人數約為43.5萬人,多數為5歲以下兒童。

相關焦點

  • 「超級瘧疾」蔓延—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警告,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超級瘧疾」可能會進一步擴散傳播。 當然,這並非該地區這段時間迎來的唯一壞消息。研究人員表示,「超級瘧疾」還可能到達非洲——這裡是90%瘧疾死亡病例的發生地。這樣一來,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該研究組負責人Nicholas White督促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DAIAs解決了持續存在的巨大問題抗菌素耐藥性(AMR)——當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適應並進化以應對旨在殺死它們的現代化學物質,成為超級強大的「超級細菌」。與此同時,DAIAs還能刺激人體的免疫反應,使我們從一開始就不那麼容易受到超級細菌的影響。 在實驗室測試中,DAIAs被證明對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細菌有效,大腸桿菌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源,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越來越強。 DAIAs甚至針對泛耐藥細菌——這些細菌對市場上所有抗生素藥物都有耐藥性。
  • 抗生素耐藥性可能是對新冠肺炎的危險副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蔓延,其疫苗和抗病毒治療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減少因這種危險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死亡人數。生物製藥行業已迅速做出反應,至少有80個候選藥物正在開發中。幸運的是,我們最終將擁有一些抗擊這一新的全球威脅所需的工具。
  • "超級瘧疾"席捲東南亞 如何面對瘧原蟲抗藥性考驗
    另外如果美國國會通過了削減「總統瘧疾倡議」(President’s Malaria initiative,簡稱PMI)項目44%資金的計劃方案,這個旨在預防和治療瘧疾的項目將受到嚴重影響。據預測,光是「總統瘧疾倡議」經費削減這一項變化便能導致未來四年內因瘧疾而死亡的人數增加30萬之多。瘧疾一直是一個重大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
  • 我國科研人員研發出惡性瘧疾新型抑制劑
    據中科院網站1月9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劉青松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課題組合作研發出針對惡性瘧原蟲PfPI4K激酶的新型高活性、高選擇性的小分子抑制劑CHMFL-PI4K-127。
  • 我國科研人員研發出針對惡性瘧疾的新型激酶抑制劑
    據中科院網站1月9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劉青松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課題組合作研發出針對惡性瘧原蟲PfPI4K激酶的新型高活性、高選擇性的小分子抑制劑CHMFL-PI4K-127。相比較傳統的抗瘧疾藥物只能清除紅內期的瘧原蟲,該新型抑制劑不僅能夠同時清除紅內期以及潛伏肝內期瘧原蟲,而且能夠殺死多種臨床上耐藥的惡性瘧原蟲。
  • 新發現:細菌可通過 「空氣橋」傳播數千公裡
    北京時間3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傳統觀點認為,細菌的遷移是通過人類和動物攜帶者實現的,而一項新研究稱,這一觀點可能並不完整。該研究發現,有些微生物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數千公裡。
  • 「超級瘧疾」在東南亞蔓延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李雯)越南、泰國和英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上刊文說,令主流療法失效的「超級瘧疾」正在東南亞傳播,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和越南都已經出現疫情。研究人員警告,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超級瘧疾」可能會進一步擴散傳播。
  • 抗藥性超級瘧疾 肆虐東南亞
    (曼谷、河內24日訊) 一種「超級瘧疾」正在東南亞肆虐,並有迅速蔓延之勢。這種「超級瘧疾」恐怖之處在於抗藥性強,有研究員指,高達60%個案甚至無法醫治,對全球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泰國瑪希敦大學牛津熱帶醫學研究單位教授唐德羅表示,該種超級瘧疾2007年首先在柬埔寨被發現,至今已迅速蔓延至泰國、寮國、緬甸和越南等多個東南亞國家。唐德羅指,柬埔寨現時已轉用一種新藥物治療患者,但情況只可以維持一至兩年。他直言,這對人類構成嚴重威脅,並憂慮它將迅速蔓延至瘧疾重災區非洲。
  • 臨度科研|瘧原蟲「進化」,如何面對瘧原蟲耐藥性的考驗?
    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2018年全球累計超過2.28億例瘧疾病例,累計奪走了全球數千萬人的生命。1880年,法國醫生阿方斯·拉韋朗(Alphonse Laveran)首次發現瘧疾感染者的紅細胞中有寄生蟲,並提出了瘧原蟲就是導致瘧疾的病原體。
  • 「超級瘧疾」正在東南亞傳播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越南、泰國和英國研究人員說,令主流療法失效的「超級瘧疾」正在東南亞傳播,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超級瘧疾」可能會進一步擴散傳播。在越南,對青蒿素類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瘧疾病例已經佔到全部瘧疾病例的三分之一。在柬埔寨某些地區,這一比例更是接近60%。
  • Lancet Infect Dis:「超級瘧疾」在東南亞蔓延
    越南、泰國和英國研究人員在2017年10月的《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雜誌上刊文說,令主流療法失效的「超級瘧疾
  • 「超級瘧疾」在東南亞蔓延 主流療法對其失效
    傳染病》雜誌上刊文說,令主流療法失效的「超級瘧疾」正在東南亞傳播,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和越南都已經出現疫情。研究人員警告,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超級瘧疾」可能會進一步擴散傳播。  文章詳述了瘧原蟲是如何基因變異,從而對青蒿素、哌喹這些主流抗瘧藥產生抗藥性的。「超級瘧疾」最早於2007年在柬埔寨發現,隨後擴散到泰國、寮國、緬甸,如今越南南部也報告出現了「超級瘧疾」疫情。
  • 國內進入東南亞返程高峰 需預防「超級瘧疾」
    近期,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傳染病》刊文說,令主流療法失效的「超級瘧疾」正在東南亞傳播,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和越南都已經出現疫情。國慶中秋假已過,國內迎來東南亞返程高峰。江蘇常州檢驗檢疫局提醒,從東南亞國家回來的人員應關注「超級瘧疾」相關症狀。
  • 細菌耐藥性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這種新型抗生素能夠同NTP結合位點的必要殘基相互作用,在沒有失去RNA聚合酶活力和細菌活性時NTP結合位點並不會發生改變,對NTP結合位點的改變就能夠幹擾其同新型抗生素的結合,從而幹擾RNA聚合酶的活力,誘發細菌死亡,但並不會引起細菌產生耐藥性。
  • 新型抗生素或可解決細菌耐藥性
    這也是該新研究發現的叫做teixobactin的新型抗生素與眾不同的地方。 新設備iChip 產生teixobactin的細菌是一種無法在實驗室中培養的細菌。最讓人驚喜的是,這些病原菌無法對Teixobactin產生耐藥性。 Teixobactin表現出了比萬古黴素更好的抗菌效果。萬古黴素是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長期依賴的藥物。對感染MRSA的小鼠進行治療發現,Teixobactin以比萬古黴素更低的劑量讓被感染的小鼠達到了100%的存活率。除此之外,能夠導致肺結核的結核分枝桿菌也能夠被Teixobactin殺死。
  • 外媒解析:英國新冠變異毒株為何引發擔憂?
    據美聯社美國堪薩斯州託皮卡12月20日報導,英國和南非關於似乎更易傳播的新冠病毒毒株的報告正在引起恐慌,不過病毒專家說,目前尚不清楚情況是否屬實,也不清楚新的毒株會否影響疫苗的有效性,或會否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最近在英國發現的毒株為何令人擔憂?
  • 外媒:剛果(金)宣布伊波拉疫情結束 55人死亡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這一傳染病成了許多人最關心的事。以下是最嚴重的一些傳染性疾病,從伊波拉和登革熱到最近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非典SARS)、新冠病毒和寨卡病毒。1、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於2019年12月在中國武漢首次出現。儘管這種病毒剛剛被發現,但它已經在全世界迅速傳播。
  • 德研究揭示瘧原蟲對青蒿素的耐藥性機理
    青蒿素是繼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後最有效的抗瘧特效藥,尤其是對於腦型瘧疾和抗氯喹瘧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點,曾被世界衛生組織稱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青蒿素是現今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但有些瘧原蟲逐漸對它產生了耐藥性。德國研究人員近日表示,他們找到了惡性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耐藥性的機理,這一發現有助於未來改善針對瘧疾的藥物。
  • JNP:新型植物提取物或可強效抵禦HIV感染 藥效明顯強於傳統藥物齊...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這項研究發現是多個研究機構多年合作的結果,研究人員通過對機體健康有應用價值的多個天然產物進行篩選,最終發現了這種新型的抗柳葉爵床提取物通常來自於葉片、莖以及植物根部,此前研究人員在河內的菊芳國家公園收集到了這些植物,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數千種植物提取物來鑑別哪種提取物能夠有效抵禦HIV、結核病、瘧疾以及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