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人類更高級的文明現身了?距地1840光年,疑有戴森球結構

2020-09-24 資料片刻員

自人類誕生在地球上以來,已經過去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人類不斷進化和發展,最終創造了人類文明,而這個文明還將繼續發展。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人類不斷利用來自地球本身的資源,然而地球的資源再多也是有限的,所以隨著資源的逐漸匱乏,而人類對地球資源又十分依賴,所以一直以來都為此擔憂而困擾著。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通過太陽的核聚變獲得了一些靈感,科學家猜想,既然太陽能夠通過核聚變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那麼我們為何不創造一個類似太陽這樣的天體呢?於是就有科學家大膽提出了「戴森球」理論。

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個理論,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是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核聚變反應堆,當然啦,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創造出來,但是對於戴森球,人類不會因此而放棄的。

科學家不斷地觀測宇宙,一顆神秘的恆星進入了科學家的眼中,據了解這顆恆星距離地球大約1840光年,位於天秤座和天鵝座之間的塔比星。科學家發現,這顆塔比星會進行周期性的亮度驟降,如此奇異的現象,科學家無法解析。

塔比星的變化與其他橫向相比確實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有科學家猜想,這顆星球上該不會就是被戴森球包裹的恆星吧,若真如此,那麼也就說明塔比星文明將是比人類文明更為高級的存在了。

畢竟現階段,人類也只是提出了戴森球理論,而且以人類的實力還無法做出戴森球,如果有一個星球的文明已經做出了這一步,而且還成功了,不是比人類文明高級,還是什麼呢?根據戴森球理論,如果真的建造成功,那就說明會有源源不斷的資源輸出,如此能夠長期支持這個文明的發展,這是個很美好的建設構想。

當然啦,目前來說,這個塔比星還存在著很多疑點和爭議,而戴森球也不過是科學家的一個大膽的猜想,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人類能夠解開塔比星之謎,又或者能夠創造出一個戴森球,這未來誰說得清呢?敬請期待吧。

相關焦點

  • 比人類更高級文明已經出現?距地球1840光年,引科學家關注
    如今發展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資源問題,人們也一直在盡力改變,其中利用最多的就是太陽能,但是人類目前利用太陽能的方式比較落後,為此科學家提出一種使用太陽能源的高級方式:戴森球,那麼什麼是戴森球呢?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比人類更高級文明已經出現?距地球1840光年,引科學家緊張關注。
  • 比人類更高級文明出現了?距地球1840光年,引科學家緊張關注
    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百萬年,從原始部落時期開始,人類就開始仰望星空。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對於天空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各類資源也越來越緊張,畢竟地球上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想要供應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怎樣解決能源問題就成了關鍵。
  • 宇宙中存在2級文明?在1840光年外,疑似有人建造戴森球!
    宇宙中存在2級文明?在1840光年外,疑似有人建造戴森球!如果我們可以把整個太陽所有的能源全部佔為己用,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能源,從而讓文明有更新的發展呢?於是在戴森球這一概念就出現了。星際文明建立戴森球戴森認為在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星系當中,他們應該有能力利用整個恆星的能源,建造一個非常特殊的巨大結構,可以將恆星包裹起來,核心在散發能源的時候就不會繼續向外輻射了,而是受到戴森球的影響被儲存在內部,等到有需要的時候,直接從戴森球裡面獲取能量就可以了。但是這需要極為高度發達的文明。 在戴森球被提出之後,就有天文學家以戴森球為基礎,將星際文明進行了劃分。
  • 宇宙中存在2級文明?在1840光年外,疑似有人建造戴森球!
    其實人類所有財富的獲得都有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以消耗地球上的資源為基礎,金錢的獲得是進行了等價交換,而金錢所兌換的東西,都是由能源消耗所形成的,包括整個地球的建立和人類社會的形成,時時刻刻都需要資源的消耗,這時人類也發現地球上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這些資源被人類消耗殆盡之後,我們又該從哪裡獲取新的能源呢?
  • 1840光年外的塔比星疑似有Ⅱ型外星文明正在建造戴森球
    一句話人類製造任何物體都需要做功,做功就需要消耗能源。人類文明的進步本質上也表現為掌控和使用能源的進步。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將太陽用一個巨大的球狀結構包圍起來,使得太陽大部分輻射能量被截獲,只有這樣才能長期支持這個文明,使其發展到足夠的高度。
  • 1840光年外的塔比星疑似有Ⅱ型外星文明正在建造戴森球
    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將太陽用一個巨大的球狀結構包圍起來,使得太陽大部分輻射能量被截獲,只有這樣才能長期支持這個文明,使其發展到足夠的高度。至少人類現知的一切自然、人為的手段,都無法觸及Ⅱ型文明的一根毫毛。非凡的想像需要非凡的證據。人類天文學家也在根據「戴森球」理論和卡爾達舍夫等級尋找外星文明。這是因為Ⅱ型文明若能製造「戴森球」,不會僅僅對一個恆星進行戴森球化改造,極大的可能會對一個恆星集群進行能量殖民,所造成的的影響將會被人類觀測到。
  • 宇宙發現一個戴森球,距地球1000光年,可能存在高級文明
    宇宙發現一個戴森球,距地球1000光年,可能存在高級文明。科學家表示不要與以聯繫。如果被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 距地球1480光年,一顆疑似2級文明的戴森球恆星,這真的存在嗎?
    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來看,人們得知戴森球是巔峰2級文明的產物,現階段的人類距離2級文明,還遙遙無期,因此人類無法製造出如同戴森球這樣的宏偉建築,那麼,在這個無垠的宇宙中,是否存在戴森球?一個有能力製造戴森球的文明擁有怎樣的科技水平?
  • 戴森球有必要存在嗎?高級文明用不上,低級文明用不了
    但如果這顆變暗的星體牽扯到地外生命乃至高級文明的存在,你又是否會改變想法呢?,但建造戴森球的想法或許只是人類的一廂情願而已。而另一方面,建造戴森球所需要的材料實在太多了,即便是針對高級文明,僅靠戴森球來獲取能量也是「不划算」的。
  • 戴森球有必要存在嗎?高級文明用不上,低級文明用不了
    宇宙中的恆星數量多到數不完,即使是我們深處的銀河系,其恆星的數量就在1千億到4千億顆之間,就算有一兩顆星星突然變暗,也沒必要大驚小怪。但如果這顆變暗的星體牽扯到地外生命乃至高級文明的存在,你又是否會改變想法呢?
  • 宇宙或存在超過人類的高級文明,科學家發現了它,有點可疑!
    高級文明一直以來都困擾了人類很久,在茫茫的宇宙中,外星文明或許是存在的。在很早之前科學家對外星文明的猜測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並且對外星文明的存在也是深信不疑的,倘若外星文明是真實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證明他們的存在呢?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概率會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可是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一個呢?為了找到地外文明,我們發出了信號,還將人類的有關信息發送到了宇宙裡,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接到任何回應。在1500光年之外,有一個星系叫天鵝座,這裡有一顆叫做塔比星的恆星。這裡可能有我們正在尋找的外星文明,因為距離我們太遠了,所以我們只能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相對應的人類的野心也越來越膨脹。不甘心在地球上度過卑微的一生,於是把目光放在了星辰大海。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
  • 除了塔比星以外,還有一顆疑似存在戴森球的恆星,距離地球更近
    一個文明的等級越高,其需要的能量就越多,因此我們不難想像,當人類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地球上現有的資源就會滿足不了人類對能量的需求,這時人類必然會尋找更加強大的能量來源。就目前而言,我們人類所使用的能量來源幾乎全部來自於太陽,而實際上太陽輻射到地球的能量只僅佔其總能量(單位時間內)的大約22億分之1。由此可見,太陽就是非常好的能量來源,那麼未來的人類將會怎麼最大化地利用太陽的能量呢?對此,科學家提出了戴森球的概念。簡單地講,戴森球就是一個能將恆星包裹起來的巨型人造結構,高級文明可以利用它來採集恆星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能量。
  • 天鵝座KIC8462852塔比星有外星人文明建的戴森球結構嗎
    近日,又一則關於天鵝座被暱稱為「塔比星」的恆星亮度變化的新聞,點燃了大眾對於外星文明的熱情和期望。為什麼要說「又」呢?因為這顆距離我們1480光年的恆星已經是第二次進入外星人搜索活動的視野了。
  • 二級文明有可能已經出現,距地球約1500光年,人類是喜還是憂?
    當然,科學家們最期待的是發現外星文明,但是通過觀察和尋找類地行星,我們不能確定在一個星系或類地行星上會有智能文明。當科學家們對用這種方法發現外星文明沒有太大期望時,一個偉大的發現重新燃起了科學家們的希望。在用克卜勒望遠鏡尋找行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顆特殊的恆星」塔比星「,它位於天鵝座,離我們大約1500光年。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克卜勒通過改變恆星的亮度來尋找恆星。
  • 更多外星文明「戴森球」現身?閃爍恆星已達21顆,科學無法解釋
    通過這個方法,科學家們已經研究觀察了上千個恆星系,在這其中找到了許多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而在觀察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處有一個恆星名為「塔比星」(tabby star),許多人懷疑它是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之一。
  • 又一位科學家離世,曾提出「戴森球」理論,是尋找高級文明的關鍵
    作者:勵生 曾有人覺得,如果宇宙中存在高級文明的話,那麼他們為了自身能夠獲取能量發展,很有可能會研發出一種以獲取恆星能量的光能收集器,這個理論曾在20世紀60年代轟動一時,出自弗裡曼·戴森之口。
  • 更多「戴森球」現身?目前已達21個,科學無法解釋
    關於外星文明的問題一直經久不衰,從人類進入宇宙那刻起,對外星文明的探尋就一直是個嚴肅認真的科研課題,因為宇宙中天體的數量難以估計,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下,很難讓人覺得人類是其中的唯一。
  • 天鵝座KIC 8462852星是具有戴森球建造水平的地外文明嗎?
    在天文觀測日新月異的現代,所謂疑似戴森球結構已經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從2009年開始,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這顆恆星的光變周期很特異,那時起,克卜勒望遠鏡就一直跟蹤監測研究,至今有10個年頭了。這顆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質量約太陽的1.43倍,直徑約太陽的3.16倍,視星等為11.7,絕對星等為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