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籍裡的真相:嫦娥是誰?

2020-12-01 新華網客戶端

  當代畫家丁筱芳筆下的嫦娥

  左圖及上圖:除了嫦娥,月兔也是月餅盒包裝上的經典元素

  左圖及上圖:除了嫦娥,月兔也是月餅盒包裝上的經典元素

  右圖:清代畫家改琦 《嫦娥獻壽》

  江隱龍

  中秋節是中國最重要的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恰值三秋之半,月滿天心,人們習慣在伴著月色品嘗圓圓的月餅,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詩句中感受著天上人間兩團圓。不過,關於月亮的神話故事,卻並不那麼「團圓」。傳說,上古時代有一女子因偷吃了丈夫的不死藥而飛升至月宮,從此無法與家人相間。後來人們便在八月十五將圓月般的點心置於庭院,以寄託這位女子對家人的思念,年年如是,遂成中秋節。

  這位女子,便是嫦娥;而這一段故事,則成了李商隱的名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中國神話中,月宮裡除了嫦娥外,還有玉兔、蟾蜍、不死桂樹,和那常年砍桂樹的吳剛,這幾個形象,構成了很多人對月亮最初的意向。不過這故事細究之下卻容易讓人感到困惑:陪伴嫦娥的,為何會是蟾蜍與兔子這樣奇怪的組合?吳剛與嫦娥似乎都是因為受到懲罰而被流放至月宮的,那為什麼月宮又遍布瓊樓玉宇?《西遊記》中的嫦娥不止一位,豬八戒在當天篷元帥時調戲的只是「眾嫦娥」中的霓裳仙子,這又是怎樣一回事?

  答案,隱藏在嫦娥謎一般的身世裡。

  嫦娥為后羿之妻一說,最早見於《淮南子·覽冥訓》

  拋開引文,在 《歸藏易》出土之前,最早完整記錄 「嫦娥奔月」之事的是 《淮南子·覽冥訓》: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這裡聊聊數語,已經將嫦娥的身世說出了大概: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偷的不死藥則來自於西王母。後來「竊以奔月」的情節得到了細化,演變成后羿的弟弟逢蒙欲盜不死藥,嫦娥不得已將不死藥吞服,最終飛升入月。這個版本的情節框架沒有變,只是嫦娥不是 「竊」而是 「護」,其飛升入月的情節也因此多了一絲悲壯。

  《淮南子》成書於西漢,東漢高誘為之作注又補上一段: 「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至唐代,徐堅所撰 《初學記》中又引用了一段古本 《淮南子》: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嫦娥、姮娥實為一人。劉安編 《淮南子》諱漢文帝劉恆之名而將 「恆」改作 「嫦」,後人則混用之。不過有趣的事情來了: 《淮南子》只說了嫦娥奔月,高誘則明確嫦娥奔月之後變成了月精,月精可以視為月神、月靈,但其形態不明;而到了徐堅手中,嫦娥的形態也已經確定,那就是蟾蜍。什麼?美麗的嫦娥居然變成了蟾蜍?徐堅這一說從何而來?

  其實,嫦娥化身蟾蜍之說古已有之。東漢張衡 《靈憲》中有如下記載: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在這裡,天文學家張衡連月精都未提及,直接在嫦娥與蟾蜍之間劃上了等號。不過,張衡這一論斷的確讓不少後人困惑,元代白珽在雜記 《湛淵靜語》中但感慨「後漢張衡……雲常娥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尤可笑也」。或許白珽倒也不是覺得張衡 「可笑」,只是覺得嫦娥小姐姐居然變成了蟾蜍這一說法太難以接受了吧。

  問題出來了:自古美人配英雄,嫦娥即是后羿之妻,容顏想必頗為出眾,這樣的女子是如何與蟾蜍聯繫起來的呢?難道是因為嫦娥竊藥而被人所不齒,因而入月宮之後變成了醜陋的蟾蜍——正如 《格林童話》中青蛙王子的故事一般?這倒未必。在中國傳統中,月亮自古便與蟾蜍相關, 《淮南子》中便有 「月照天下,蝕於蟾諸」、 「日中有峻鳥而月中有蟾蜍」之句,高誘注云 「蟾蜍,月中蛤蟆,食月,故曰食於蟾蜍」,由此可見月中蟾蜍的典故自古有之,而且與日中峻鳥相對,並無貶損之意。事實上,蟾蜍在古人心中反而極具神性,古代的肉芝便雅稱為 「萬歲蟾蜍」,嫦娥既已飛升入月,又擁有了不死之身,那與蟾蜍的形象真是再吻合不過了。

  所以,嫦娥最早與月精、蟾蜍可謂 「三位一體」,人即是月,月即是蟾,並沒有任何區別。

  「嫦娥奔月」的最原始版本,由《歸藏易·歸妹》所勾勒

  然而,關於嫦娥的身世之謎,依然沒有完全解開。 《淮南子》諸書只提到了嫦娥飛升前是后羿之妻,那什麼樣的女子才能嫁給后羿這樣的英雄呢?

  上文已述,最早完整記錄 「嫦娥奔月」之事的是 《淮南子》——但有個前提:拋開引文。也就是說,在一些古籍中提及了關於 「嫦娥奔月」更古老的出處,這一出處便是 《歸藏易》。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記載: 「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恆娥奔月。」這裡的 「歸藏」指的就是上古卦書 《歸藏易》,與劉勰同時代的蕭統在其 《文選》中也兩度引用 《歸藏易》為 「嫦娥奔月」這一典故作注,分別是 《祭顏光祿文》中的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為月精」一句及 《月賦》中的 「昔嫦娥以不死藥奔月」一句。因為 《歸藏易》失傳已久,所以後人只能通過這些引文來推測 「嫦娥奔月」的古本,直到……秦簡《歸藏易·歸妹》於1993年出土為止。

  《歸藏易·歸妹》僅存兩支殘簡,但卻在萬幸中勾勒出了 「嫦娥奔月」最原始的版本:「昔者恆我竊毋死之……奔月,而攴佔……」

  這兩枚殘簡只有十三個字,但信息量太大了——嫦娥原名恆我,竊藥、奔月之事也均成立,但這些故事與后羿沒有絲毫關係,更重要的是,恆我性別不明,未必就是女子,祂只是竊藥奔月而已。而 「恆我」二字幾乎就是這一神話故事的濃縮:使我永恆。由此看來,恆我很可能是為了講述這一故事而強為之命名的「主角」,這一故事的重點不在於 「恆我」其人,而在於 「恆我」其事。

  《說文》云: 「恆,常也。」同義相代,再加上避尊者諱等因素, 「恆我」演變成 「常我」也便順理成章,兩漢的 《淮南子》、 《靈憲》中,竊藥奔月的主角變成了嫦娥與姮娥就不足為奇了。在這裡,恆我從性別不明者 「性轉」成了女子,而且被明確為后羿之妻子,嫦娥的形象也豐滿了起來。

  不過,從 「恆我」到 「嫦娥」的演變很可能還隱藏著另一重身世:嫦娥的原型,很可能吸收了另一位神靈的故事,那就是常羲。

  常羲是太古神靈帝俊之妻, 《山海經·東經》提到:「有女子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這裡的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也即眾月之母,與月亮有著天然的聯繫。羲、儀、娥三字古音相同,畢沅注 《呂氏春秋》提出 「『尚儀』即 『常儀』,古讀 『儀』為 『何』,後世遂有 『嫦娥』之鄙雲」,明確將嫦娥的「前世」認定為常羲。以此而論,常羲與羲和亦是同一位神祗,那常羲便不僅是十二個月亮的母親,同時還是十個太陽的母親了。

  常羲浴月,嫦娥奔月;常羲生月十二,嫦娥之夫后羿射九日,而十日同為常羲之子。更有甚者,據 《山海經·海內經》所載,后羿還是帝俊的臣屬……將這些故事拼接到一起,后羿殺了首領帝俊的九個兒子還 「強搶」了他的夫人常羲——也就是嫦娥,那最後嫦娥竊不死藥飛升入月宮,倒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

  到了《西遊記》,嫦娥已幻化成了月宮眾仙

  《歸藏易》 《山海經》 《淮南子》等一系列古籍不甚明了地勾勒出了嫦娥的身世,同時也指出了嫦娥與蟾蜍本為一體,但故事依然沒有結束,因為月宮傳說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及的 「萌寵」,那就是搗藥的玉兔。的確,嫦娥竊藥飛升,身無它物;日後被罰至月宮伐樹的吳剛也並沒有攜帶小動物……那玉兔是怎麼來的?

  答案有些撲朔迷離:從諸多傳統神話的蛛絲馬跡來看……這隻月兔很可能也是嫦娥幻化出的另一個形態。

  線索來源於屈原的代表作之一 《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為何,而顧菟在腹?」這兩個問題,前者好解釋:月亮有什麼德行,竟然能死而復生?而後者中的 「顧菟」二字就讓人疑惑了: 「菟」是指 「兔」麼?如果是,那是否意味著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流傳著月中有兔的傳說了?

  不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兔與月之間的確有著不可名狀的聯繫。古人認為兔子 「望月而孕」,西晉張華 《博物志》中說 「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宋代何籧 《春渚紀聞》中說 「野人或雲兔無雄者,望月而孕」,宋代羅願在 《爾雅翼》中解釋得更為詳細: 「說者以為天下之兔,皆雌。惟顧兔為雄,故皆望之以稟氣……古稱善顧,顧則雄顧雌,如 『顧菟』之類。」

  天下免皆為雌兔,唯月亮上有一隻雄兔,也即顧菟。地上雌兔望月受孕就能生出兔寶寶——這一浪漫的傳說影響之大,以至於元朝時兔子已經成為未婚先孕的女子的代稱。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麼?當然不是。 「顧菟」二字究竟是不是指望月受孕的雌兔,向來有不同意見,最有代表性的是聞一多在《天問釋天》裡的解釋, 「顧菟」實為 「蟾蜍」的音轉, 「以語音訛變之理推之,蓋蟾蜍之 『蜍』與 『兔』音近易混 , 『蟾蜍』變為 『蟾兔』,於是一名折為二物,而兩設蟾蜍與兔之說生焉。」

  然而無論是 「望月受孕說」還是 「蟾蜍音轉說」,依然沒有解釋一個問題:玉兔好好的為什麼搗起了藥?它搗的又是什麼藥?

  答案在西王母身上。后羿求不死藥於西王母,西王母所居住的崑崙,正是薈萃了 「不死樹」、 「飲之不死」的 「丹水」、 「登之不死」的 「涼風之山」的神奇之地。神奇的是,在漢代石刻畫像中,西王母的身邊又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個形象:一隻搗著不死藥的兔子……

  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蟾蜍與玉兔本為一物,後兩者分別累積了各自的傳說體系,最終成就了月宮中的蟾蜍與玉兔。蟾蜍即是玉兔,玉兔即是嫦娥,嫦娥即是月精,同時還是日月之母羲和與常羲……

  嫦娥以一人之力扮演了這麼多角色,堪稱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的百變天后。

  然而,身兼數職的嫦娥似乎還有些意猶未盡。 《西遊記》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陰歸正會靈元」分明寫道: 「大聖見了不勝欣喜,踏雲光向前引導,那太陰君領著眾姮娥仙子,帶著玉兔兒,徑轉天竺國界……」

  經過了幾千年流變,到了明朝,嫦娥已經幻化出了一整個月宮的組成人員,分別是主首的太陰星君,包括恆娥仙子、素娥仙子、霓裳仙子在內的眾仙妹,以及廣寒宮搗玄霜仙藥之玉兔。太陰星君為道家月神,金代長筌子 《洞淵集》中言 「月者,太陰之精」,嫦娥即為月精,那將嫦娥理解為太陰星君似無不可;而霓裳仙子,正是豬八戒調戲之後被貶入凡間的那位仙妹。

  如果這一切推論都成立,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月宮上除了吳剛之外的看有神靈與動物,都是嫦娥一個人的化身,也就是說,這位女神以一人之力,組建了整個月宮組織……

  這實在是了不得。

相關焦點

  • 雁翅樓店周末舉辦「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展」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為讓公眾更直觀地了解中華古籍,感受傳統典籍文化,深入理解古籍重要的文化意義,適逢「4·23世界讀書日」,中國書店將在雁翅樓店舉辦「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展」,展覽時間為23日、24日,每日9時至17時30分。
  • 存在超15億年,月球飛船殘骸是誰留下的,嫦娥四號能否查出真相?
    存在超15億年,月球飛船殘骸是誰留下的,嫦娥四號能否查出真相?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存在超15億年,月球飛船殘骸是誰留下的
  • 崇正18春拍古籍 | 黃晦聞外孫李華鍾教授舊藏
    本次拍賣專輯裡涉及的物理學家,大部分也都曾參加了這次學術討論會,都與李華鐘有學術上、和日常生活上的往來。粒子物理成為他們的紐帶,此後,他們詩詞唱和,李華鍾及同是廣州籍的院士冼鼎昌,編輯了收錄這些物理學家詩詞往來作品的《粒子詩鈔》,成為世界華裔物理學界的一段佳話。 那一輩的科學家,國學底子深厚,可謂是文理兼通的一代。
  • 中國古籍中竟發現月亮的離奇記載,結果證實正確無誤!
    今日,月球研究有了新發現,中國古籍中竟然發現關於月球的離奇記載,但卻一一證實是正確的,對此NASA科學家更是回應:這不可能!目前,各國科學家對月球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從開始認為月球上存在生命,到最後完全否決,因為研究後發現月球上並沒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因此,科學家們也就放棄了繼續探索月球存在生命看法,不過在中國古籍中卻有著關於月球的離奇記載,證明月球上存在過生命,這一記載讓人們感到費解,其中主要有兩點:
  • 如果時光倒流,即將選擇人生方向的你,會選擇成為古籍修復師嗎?
    #古籍修復#古籍,古代書籍的簡稱,主要指書寫或印刷於1912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它是流轉在時間裡的智慧結晶,是延續文明根脈的重要載體,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由於紙的性質本身,自然、人為等因素,會造成古籍出現蟲蛀、鼠啃、酸化、油汙、撕裂等各種破損情況,這時就要使用修復技術對古籍進行修補。古籍修復技術這項技藝雖然在中國傳承了上千年,但時至今日依然很少有人了解,歸根結底,這是一個極需要定力和耐心的活兒。整個修復工序極其複雜的,首先要拍照存檔,記錄下古籍現存的種種病害,制定相應的修複方案。
  • 月球背面藏有二戰轟炸機,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裡告訴你真相
    網上流傳的月球背面轟炸機照片 要想解開這張照片的真相,最好的辦法就是登陸月球背面進行實地考察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背面 因為這一天是中國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的日子,隨著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中國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嫦娥四號也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在登陸月球背面之後進行長時間的科研和巡視
  • 西遊記裡涇河龍王打賭被殺的真相是什麼?幕後黑手是誰?
    西遊記裡涇河龍王打賭被殺的真相是什麼?幕後黑手是誰?《西遊記》涇河龍王之死,其實是一個陰謀,這個陰謀的策劃者就是佛教的觀音,涇河龍王打賭的對象袁守誠,就是觀音所化。為什麼姜子認為涇河龍王之死,是觀音策劃的陰謀?
  • 月球背面真藏著二戰轟炸機?嫦娥四號揭開真相,令人無語至極!
    嫦娥四號探測器是去年的1月3號被發射到月球背面。雖然嫦娥四號在月球的背面就如同龜速一般行走。但是嫦娥四號也還是找到了有關於月球背面的真相。雖然沒有被月光照射到,月球的背面卻並不存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因此,當時流傳出來的那張照片肯定是ps無疑了。
  • 比《山海經》更離奇的3本中國古籍,竟記載了外星人、UFO和月球
    其實,中國古籍早在幾千年前就有飛碟和外星人的記載。例如在正史《竹書紀年》、《史記》和《資治通鑑》等古籍中,在《山海經》和《搜神記》等神話故事類的古籍中,以及古代地方志中,都記載了外星人和飛碟的目擊事件。
  • 平陰:珍貴古籍罩上了「鐵布衫」
    近日,平陰縣圖書館一批珍貴的古籍罩上了「鐵布衫」。省市古籍保護專家小心的為這些古籍一一裝上了新做好的保護函套,這意味著平陰的古籍保護工作又進了一步。今年8月,縣委書記楊旭東同志到圖書館調研,察看了古籍保護工作,專門協調批覆專項古籍保護資金,要求好好保護這一獨特文化資源,繼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新時代的易學古籍資料庫建設
    與此同時,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又與國學網、首都師範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聯合承擔《中華易學全書》項目,以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典籍為基礎,整理易學典籍183種、1839卷,共3500餘萬字,並製作2000餘幅矢量易圖,被已故著名學者餘敦康先生譽為「《易藏》」。
  • 1991年日本河童事件真相,揭曉藏在日本瑞龍寺河童標本
    在1991年日本河童事件可是轟動一時,那麼1991年日本河童事件真相究竟如何呢?下面小編就來為你揭曉藏在日本瑞龍寺河童標本。一、1991年日本河童事件真相當年轟動一時的1991年日本河童事件真相究竟如何呢?首先還是來看看事情的發展經過,據說在1991年日本曾經發生過一起抓捕河童的河童熱,但是最後什麼收穫都沒有,也就不了了之了。
  • 古籍裝幀,古代書籍的裡子和面子,顯示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色彩
    古籍裝幀,古代書籍的裡子和面子,顯示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色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古籍裝幀。如今,讀者都很少能看到那些古籍了。古籍書大多在一些圖書館或私人藏書中保存著,一般人壓根就看不到,更不要說那些古籍善本了。那麼,什麼是古籍裝幀?古籍裝幀都有哪些?一般人可能都不太清楚。
  • 中國古籍記載的月球奧秘,現今竟被證實,讓人難以置信!
    基本人人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而且都還知道,月亮是可以到達的。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中國人會對月亮這麼有興趣,或許是因為,他們小的時候一直看見月亮,所以導致他們想了解月亮吧。兒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那個秀才看到此情此景,以為那個人也是在此遊玩的,所以就上前去問路,誰知道,那個人醒來了以後,張嘴就問秀才,你知道月亮其實是有7重元素合成的嗎?秀才直接就被問傻了。他呢裡知道這個啊,那個人接著說:月亮的表面凹凸不平,並且還需要維護,維護的人一共有八萬兩千人,而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 月球背面藏有二戰轟炸機?嫦娥4號給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嫦娥四號找出真相儘管人類作為地球上的主人,可以說是所有生物中實力最強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被人類所知。即使是到了現在,依然還有許多的未解之謎在困擾著人類,比如說金字塔的建成、瑪雅文明的消失和巴別通天塔之謎等等。就連是一些明明上一刻還在人們身邊的,而下一秒就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的事件也有發生,並且始終找不到答案。
  • 嫦娥攬月 夢圓中國
    誰養的兔子啊?」「是一個叫嫦娥的姑娘養的兔子呢。」「嫦娥?嫦娥是誰?」「嫦娥是一個仙女。」「嫦娥是仙女啊?」「對呀,嫦娥本來是地上的凡人,後來得道成仙,便飛到月亮上去了。」「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
  • 五星紅旗月球亮相,網友再次質疑美國國旗,嫦娥之父道破登月真相
    前言:最近有一振奮人心消息傳出,在經歷過長達19個小時工作之後,嫦娥5號已經正式完成月球土壤採樣,並且將等待時機返回地球。一旦嫦娥5號重新回歸地球,也意味著中國成為這44年來第1個從月球取回土壤,國家可見具有重大意義,也是中國航空航天史上發展裡程碑。
  • 古籍中記載了有關月球的離奇事件,現在已被證實,但卻無人敢信
    而我國古人關於月球的記載則非常的浪漫,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還有中秋拜月的習俗等等。拋卻這些浪漫的神話故事,在中國的古籍中也出現了一些關於月球的離奇故事。在唐代的《酉陽雜俎》這本書裡其中有一篇是《天呎》,其中就記載了月球人穿越到地球的故事。
  • 誰敢太歲頭上動土?圖解神秘"太歲"真相
    中國人一般都知道「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太歲」是何物。「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據專家介紹,太歲是一種黏菌,是介於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生物,既有原生物特點,也有真菌特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肉芝」,並稱其為「本經上品」。有專家認為,「太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古生物活體標本,是「人類和一切動物的祖先」。
  • 探秘圖書館古籍修復:蜂蜜、花椒、桂皮都是工具
    在遼寧省圖書館6樓特藏部的辦公室,穿著白大褂的崔錦蘭老師正在輕輕翻閱著紙頁發黃、褶皺不堪的善本《盛京賦》,桌子的左上角,整齊地擺放著一摞摞正待修復的古籍;右手邊放著古籍修復必不可少的幾個工具:鑷子、毛筆、糨糊和鉛錘。  兩年前,崔錦蘭老師開始從事古籍修復工作。用她自己的話說,古籍修復工作是一項「功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