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吳徵鎰誕辰一百周年: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新聞—科學網

2021-01-21 科學網

吳徵鎰

■呂春朝

從事植物科學研究七十餘載,吳徵鎰立足雲南,放眼世界,為中國植物學的創新發展和中國植物學走向世界作出了傑出貢獻。

過區系關,編植物志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開啟各類的自然資源考察。如何研究中國植物、開發利用植物資源呢?吳徵鎰認為首先要過「區系關」。所謂過「區系關」,就是要把中國本土生長著多少種植物的家底搞清楚。

就這樣,吳徵鎰親自參與各種植物考察,起於源頭,行於其間。那時,國家百廢待興,專業人才稀少。他領導的考察隊來了七位復旦大學生物系高等植物專業1954年畢業的女生,吳徵鎰見到她們,脫口而出「Fudanmiltiflora」,給她們定了個植物學名。考察隊裡這位年輕的「老專家」的詼諧和幽默,讓復旦七姐妹的佳話在考察隊中傳開了。

考察中,「任務帶學科」,弄清環境,摸清植物家底,積累資料。1954~1958年,吳徵鎰每年有半年時間是在野外工作。他既是領導者,又是實踐者,擴大了地域眼界,增添了學科閱歷。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是中國植物學發展的頭等大事。1959年《中國植物志》啟動時,吳徵鎰任編委,1973年任副主編,1987年,接任主編,直至2004年,《中國植物志》80卷126冊全部出版。《中國植物志》被稱為三代植物學家集體結晶,是20世紀世界植物學界卷冊最多的「巨著」,也是一把開啟中國植物資源寶庫的鑰匙。而吳徵鎰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作出了特殊貢獻。

其一,1939~1948年,「十年磨一劍」,製成中國植物卡片3萬多張,每張卡片記載著植物學名、參考文獻和標本照片,這批卡片成為編志的重要基礎資料。其二,對中國植物有「如數家珍」之功,被譽為「活字典」。他領銜做一些大科、難科編研,提攜後學,做出示範。其三,他聯合《動物志》《孢子植物志》發出呼籲,爭取國家對編志工作和人才培養給予長期穩定支持,編志步入「快車道」。

在他主編生涯的17年裡,吳徵鎰領導完成了《中國植物志》三分之二以上卷冊的編研和出版。2004年,《中國植物志》全部出版。此時,吳徵鎰的感悟:「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他選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之法,做「黃楝樹彈琴,苦中作樂」之事。

1988年,吳徵鎰代表《中國植物志》編委會與美國科學院院士Peter Raven籤訂《中國植物志》英文和修訂版合作協議,擔任中方主編。2013年,Flora of China共25卷全部出版,這標誌著中國植物學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大大提高我國植物學研究在國際上的水平和地位。

高屋建瓴,前瞻部署

在國家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綜合考察中,吳徵鎰和一些專家發現,有的地區生態環境和原生植被遭到破壞、部分野生物種生存受到威脅,他們意識到這種負面影響發展起來對國家生態環境和生物物種保護極其不利。

1956年10月,時任中科院副院長的竺可楨主持華南熱帶資源小組討論會,吳徵鎰在會議上作總結髮言時,提出「建議國家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意見。1958年9月,吳徵鎰和壽振黃向雲南省提出建立24個自然保護區規劃和方案的建議,得到雲南省採納。雲南先行一步,「植物王國」的種質資源得到及時有效保護。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家面臨著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挑戰。1999年,吳徵鎰呈書時任總理朱鎔基,提出「建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建議,朱總理及時批示進行可行性研究。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國西南野生生物資源種質資源庫於2009年通過國家驗收。截止2015年底,共收集保存包括植物種子、植物離體材料、DNA、動物細胞系、微生物菌株等各類種質資源23568種、197084份(株)。其中,野生植物種子9129種(佔我國野生植物物種30%以上)、67869份,野生動物遺傳資源6435份。

種質資源庫構建了種質資源基因組學研究平臺,深入研究利用種質資源大有可能。種質資源庫基於種質資源庫的中國植物DNA條形碼計劃,聯合國內22個科研院所和大學的60個研究團隊,完成了中國種子植物75科141屬1757種6286個樣本的DNA條形碼比較研究,提出ITS作為種子植物核心條形碼新標準。國際同行發表專題評論認為「該項研究代表了將DNA序列納入植物物種水平分類和鑑定的重要一步」。

吳徵鎰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和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議,更是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育作出前瞻性、戰略性的貢獻。

上下探索,自主創新

吳徵鎰認為在弄清國家植物家底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弄清中國植物的來龍去脈問題,即中國植物區系的起源、發生和演化問題。這正是他22歲時給自己立下的宏圖大願:立足雲南,放眼中國和世界植物,研究植物的時空發展規律和中國植物區系發生發展變化規律。

1964年,吳徵鎰在北京科學討論會上發表「中國植物區系的熱帶親緣」,標誌著中國植物區系地理學全面、系統工作的開端。

1996年,吳徵鎰提出東亞植物區(Asiatic Floristic Kingdom)作為一個獨立植物區的觀點,與泛北極植物區、古熱帶植物區等六大陸地植物區系區並列。這一陸地植物區系分區新觀點(東亞植物區)的提出是對世界植物區系分區系統的重大突破。在世界植物區系的背景上,分析了我國350多科、3300多屬、3萬多種植物的系統發展和區系地理分化,從而推測被子植物可能起源於兩億年前的侏羅紀。

1998年,通過對中國種子植物已知3300個屬的分布格局研究,創造性地將其劃分為15大分布區類型和31個變型,並在進化的背景上,分析了每個分布區類型形成發展的過程和歷史淵源,揭示了中國植物的分布規律及其在世界植物區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對植物分布現象及規律最全面和完整的分析。

吳徵鎰創立生物「三維律動演化」概念,提出被子植物 「多系—多期—多域」起源理論,這是東方人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立足東亞,放眼世界提出的被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新理論。

此外,吳徵鎰提出關於中國植物區系研究的一系列創新觀點,形成了完整的學術體系和研究方法,標誌著他的植物區系思想體系的完善和中國植物區系地理學派的形成。

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還完成了四部自主創新的學術專著,系統總結對國內外實地考察而得的感性認識,並上升到理性探索和思考,在世界植物區系大背景下,對中國植物區系的分布特點、起源、演化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吳徵鎰從立志立題,確立科研思路開始,經過殫精竭慮、百折不撓的努力,在上下求索中不斷向著求真的方向推進,為實現人生理想和追求,奉獻自己的一生。

《中國科學報》 (2016-07-01 第2版 人物)

相關焦點

  • 吳徵鎰: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新聞—科學網
    6月20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學家吳徵鎰在昆明逝世,享年97歲。 「原本山川,極命草木。」這句話語出西漢時著名的辭賦家枚乘的《七發》,意思是:陳說山川之本源,盡名草木之所出。這是昆明植物所的奠基銘,也是中國植物學者的畢生追求。
  • 吳徵鎰院士的植物人生(下)
    「原本山川,極命草木」,吳徵鎰親筆書寫的8個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塊石碑上。這8個字也成為了他一生的寫照。1958年,吳徵鎰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辭去了在北京擔任的所有職務,攜妻兒舉家遷往雲南昆明,籌建昆明植物研究所。選擇回到雲南,對吳徵鎰來說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折。
  • 德語研究學者紀念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
    日前,德語文學研究學者在京集會,紀念德國著名反法西斯女作家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安娜·西格斯一九○○年出生於德國的一位猶太藝術商之家,代表作是創作於一九四二年的《第七個十字架》。該作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的殘忍性,激起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法西斯主義的仇恨和鬥爭決心。
  • 趙忠賢院士:紀念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材料人註:2020年10月10日是我國低溫物理與低溫技術研究的開創者之一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材料人平臺將推送兩篇紀念文章,以下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院士撰寫的《撰寫大百科全書「洪朝生」條目二三事--紀念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決定出版第一部「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卷由錢三強先生負責。1982或83年的一天,錢臨照先生派人送來一張親筆籤字的紙條,讓我去他家一趟。原來是讓我寫大百科全書「洪朝生」條目。
  • 紀念徐光憲院士誕辰一百周年
    2020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教授誕辰100周年,《中國科學:化學》邀請蘭州大學校長、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嚴純華教授擔任特約編輯,組織徐先生的學生以及在實驗室學習工作過的同仁撰文
  • 歷史上的今天19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在京隆重...
    歷史上的今天19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2013-08-15 12:4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雙語】劍橋紀念DNA之母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誕辰一百周年
    科學家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的妹妹說,她姐姐如果還活著,會對其誕辰100年後人們紀念她的方式感到「完全驚奇」。 She is best known for her pioneering work which guided Francis Crick and James Watson to unlock DNA's secrets.
  •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4年12月27日09:48 人民網蘭州12月27日電(高增硌)12月26日晚,由中共會寧縣委宣傳部、
  • 中國植物活詞典吳徵鎰逝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科院資深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著名植物學家吳徵鎰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6月20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7歲。  吳徵鎰於2008年1月8日獲得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 蔣振江 攝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周建琳)5月31日是世界公認的傑出女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相關紀念活動今天在吳健雄的故鄉——江蘇太倉市隆重舉行。此次紀念活動由蘇州市政府、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聯合主辦,太倉市政府承辦。
  • 西北農林科大紀念趙洪璋院士誕辰100周年—新聞—科學網
    6月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農業高科技示範區隆重召開座談會,紀念我國小麥育種界一代宗師和科學巨匠
  • ...國醫大師何任誕辰一百周年紀念畫冊首發,浙中醫大兩所新研究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金聰偉何任(1921年-2012年)1月15日,首屆國醫大師何任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在浙江中醫藥大學舉行。今年適逢何任先生百年誕辰。作為我國著名的中醫教育家、理論家、臨床家,何任一生博採眾術,懸壺濟世,理論建樹豐碩,學術影響深遠。
  •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2020-1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滕大春誕辰 110 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河北大學舉行—新聞—科學網
    滕大春是新中國「外國教育史」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當代著名外國教育史學家和比較教育學家。1909年生於北京通縣,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教育系,其後曾在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安徽省教育廳和四川國立編譯館任職。1947年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留學,1950年回國後長期擔任河北大學教授,1986年起任我國首個外國教育史博士點博士生導師直至2002年病逝。
  • 谷歌Doodle紀念Nicolas Steno374歲誕辰
    實際上,谷歌Doodle通過這樣特殊的表現形式,是為了紀念「地層學之父」Nicolas Steno的374周年誕辰。(點擊這裡查看更多谷歌Doodle) 谷歌紀念「地層學之父」Nicolas Steno的374周年誕辰Doodle  大多數網友都不知道知名的Steno's Law(史坦諾定律)到底是什麼,對Steno's Law(史坦諾定律)的定義者Nicolas
  • 紀念徐光憲院士誕辰100周年研討會在上虞舉行
    2020-11-08 15:57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朱勝鈞 攝
  • 蔡尚思故鄉辦展紀念其110周年誕辰
    蔡尚思故鄉辦展紀念其110周年誕辰 2016-01-08 00:22:3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泉州1月7日電 (廖靜 張圓圓 李宏圖)連日來,以「永不畢業,長葆青春」為主題的紀念蔡尚思誕辰
  •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2018-12-21 03:17:30 2018年12月21日 03:17 來源:北京晨報 參與互動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
  • 廈門大學隆重紀念已故前校長薩本棟百年誕辰
    東方網7月25日消息:昨日是中國卓越物理學家、國際著名電機工程專家、傑出教育家、廈門大學前校長薩本棟教授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廈門大學舉行系列紀念活動,深切緬懷這位已故校長的業績和感人風範。
  • 太倉紀念吳健雄誕辰100周年
    今年是著名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百年誕辰。5月30日,江蘇太倉隆重舉行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部分兩院院士,國內外高校知名教授學者,吳健雄的母校東南大學、南京大學代表,以及吳健雄的親屬代表近500人出席了紀念大會。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太倉瀏河鎮。1929年吳健雄以蘇州女師第一名的成績獲準保送國立中央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