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落酸受體研究獲新進展

2021-01-13 科學網

 

美國範安德爾(Van Andel)研究所結構科學部實驗室徐華強(H. Eric Xu)教授,加州大學植物遺傳生態學系朱健康教授等多國科學家聯手在11月6日的《自然》(Nature)在線版上發表ABA受體研究新成果文章「A gate–latch–lock mechanism for hormone signalling by abscisic acid receptors」。

 

參與研究的還包括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李家洋院士等,文章通訊作者是美國Van Andel研究所結構科學部實驗室H. Eric Xu(徐華強)教授。

 

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植物中最為重要的激素之一,它與種子休眠、根系發育、葉子枯萎、抗旱反應和其它的生理過程都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由於脫落酸能引發的下遊反應過多,包括激酶、磷酸酶、G蛋白、泛素通路中的蛋白等等都參與了ABA信號的調控,因此從ABA被發現半個世紀以來一直不清楚ABA的受體是什麼。

 

過去幾年陸續有一些關於ABA受體的發現報導,但其具體功能尚有所爭議。今年四月底,Science發表兩個獨立研究組的最新成果,發現一類被命名為PYR/PYL或是RCAR的蛋白為ABA受體。這類蛋白可以在體內外結合ABA,之後會結合下遊的蛋白磷酸酶PP2C並抑制其磷酸酶活性,然而其中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並且由於之前關於ABA受體的諸多爭議,PYL蛋白是否為真正的ABA受體也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在這種背景下,結構生物學研究變得至關重要。

 

徐華強教授等通過結構比較和生化分析,確認了PYL2–ABA–PP2C複合物的晶體結構,以及分析了該複合物對ABA信號通路的啟動和關閉的分子結構機制。

 

徐華強(H. Eric Xu),美國Van Andel研究所結構科學部實驗室負責人,傑出研究組長(PI)。《核受體信號》、《分子內分泌學》編委,美國化學協會、分子內分泌學協會會員,VARI蛋白質組學與質譜監督委員會主席,獲得GSK傑出研究獎。(來源:生物通 小茜)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JBC:揭示脫落酸替代小分子的功能及選擇性機理
    近期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生命學院兼職教授顏寧領導的研究組發表兩篇研究論文,系統闡述了ABA分子功能類似物Pyrabactin選擇性作用於脫落酸受體的分子機制,為設計發展可施用於農業的ABA替代小分子提供了分子基礎。這兩篇論文的電子版分別於6月16日和7月15日在線發表。
  • 研究揭示脫落酸替代物分子機制
    of the Abscisic Acid Agonist Pyrabactin」和「Single Amino Acid Alteration between Valine and Isoleucine Determines the Distinct Pyrabactin Selectivity by PYL1 and PYL2」,系統闡述了ABA分子功能類似物Pyrabactin選擇性作用於脫落酸受體的分子機制
  • 成都生物所脫落酸誘導植物抗病研究獲得進展
    成都生物所脫落酸誘導植物抗病研究獲得進展 2017-09-06 成都生物研究所 【字體: 小】 語音播報   脫落酸
  • 每日摘要:陸地植物脫落酸ABA受體蛋白起源(PNAS)
    在現存的陸地植物中,脫水耐受性依賴於植物激素脫落酸ABA介導的一個受體信號轉導通路,包含著一個PYL-PP2C-SnRK2模塊。早期分化出來的綠藻具有類似於陸地植物的脫水響應,但並不依賴於ABA;儘管ABA合成在藻類植物中廣泛存在,但並未檢測到ABA依賴性的響應,並且綠藻缺少一個ABA結合PYL同源物。這引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即ABA信號轉導如何在早期陸地植物中出現的。
  • JBC:科學家發現脫落酸信號轉導新機制
    脫落酸(Abscisic Acid),簡稱ABA,是植物體內最重要的植物激素分子之一,它具有控制、氣孔關閉、影響種子發芽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對於保護植物對抗逆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ABA受體的研究近年來獲得了廣泛關注。2009年4月,Science雜誌同期發表了兩個研究組的獨立成果,他們發現了同一家族蛋白PYR/PYL/RCAR(PYLs)是ABA的潛在受體。
  • 脫落酸誘導植物抗病研究獲得進展
    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S-ABA)是植物五大內源激素之一,在植物生長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報導表明,ABA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參與調節植物非生物逆境脅迫適應生理過程,被稱為植物「脅迫激素」。然而,有關ABA在抗病方面所起的作用仍存在爭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譚紅團隊田間試驗發現,使用低濃度外源S-ABA (以下簡稱ABA,2~4 mg/L)處理作物後,可提高多種作物的廣譜抗病特性。
  • 相關藥物研究獲進展或走出馬兜鈴酸陰影
    早在2000年國際上有人提出馬兜鈴酸腎病之時,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藥化學和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的王智民教授就注意到這一問題。他深知,明確中藥的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開展中藥的基礎研究以趨利避害是發展中醫藥必須要面對的一道難題。此後,他帶領科研團隊經過6年的摸索,針對含馬兜鈴酸的一些中藥進行了研究,相關研究已獲得了2007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一等獎。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9.22 星期二
    2、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研究獲進展聲學所提出新型水聲網絡移動節點接入協議4、地質地球所等提出印度-亞洲大陸碰撞新模型5、遺傳發育所在脫落酸受體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6、古脊椎所7萬年前Toba火山噴發事件研究獲進展
  • 綜述 | 植物中脫落酸(ABA)動態調節、信號及功能
    /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趙楊課題組題為「Abscisic acid dynamics, signaling and functions in plants」的綜述論文 ,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關於植物激素ABA的主要研究成果,重點討論了 ABA在代謝水平的動態調節、信號轉導以及對植物生理過程影響等方面的進展。
  • 植物激素—脫落酸
    (1)促進衰老、脫落植物器官脫落時會形成離層,例如葉片脫落時會在葉柄和莖之間形成離層。離層的形成是器官脫落的直接原因,而脫落酸能促進離層的形成,進而促進脫落。(2)抑制生長脫落酸可以抑制整株植物和離體器官的生長。還可以抑制種子萌芽。*脫落酸對生長的抑制是可逆的,去除脫落酸後,植物器官會正常生長。
  • 北林大杉木種子休眠研究獲新進展
    中國園林網11月14日消息:日前,北京林業大學在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為合理地人為控制種子休眠狀態提供了新思路,有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
  • 北京大學: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北京林業大學在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有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
  • 科學網—發現葉片是脫落酸合成的主要器官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發現葉片是脫落酸合成的主要器官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實驗植物學雜誌》上。 ABA影響植物的生理適應及生長發育過程,如水分脅迫、種子發育、休眠及其性別決定等。在水分脅迫下,葉片中的ABA會隨著水分含量的下調而迅速合成,主動關閉氣孔,減少水分散失,使植物免受嚴重的水分脅迫傷害。與葉片不同,花的壽命相對較短,並且幾乎沒有碳同化現象,但是仍然會發生水分蒸發,嚴重的水分虧缺會導致花的萎蔫,縮短花的壽命,降低傳粉效率。
  •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2019-04-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在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Rs)-小分子配體相互作用機制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作為Back Cover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 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劉萬生 盧銳 於維強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有機催化研究組徐傑研究員和路芳研究員帶領團隊在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合成新路線以生物質基粘康酸為原料,經與乙醇和乙烯發生連續的酯化反應、Diels-Alder反應以及脫氫反應,直接合成對苯二甲酸二乙酯。
  • 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研究取得新進展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有機催化研究組徐傑研究員和路芳研究員帶領團隊在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線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合成新路線以生物質基粘康酸為原料,經與乙醇和乙烯發生連續的酯化反應、Diels-Alder反應以及脫氫反應,直接合成對苯二甲酸二乙酯。
  • Nature:葉酸受體結構與功能的研究獲進展
    該項研究成功解決了葉酸受體極難表達、純化和結晶這一技術瓶頸,並成功解析了葉酸/葉酸受體FRα複合物晶體結構,系統闡述了葉酸與葉酸受體FRα的具體結合口袋及精確的相互作用位點。該項突破性的發現將為今後如何高效獲得靶向的抗癌藥物及其它相關藥物提供了精確模板和設計思路,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及應用價值。
  • PNAS|李來庚揭示脫落酸通過磷酸化NST1調節擬南芥次生細胞壁的形成機制
    某些特定類型的細胞在停止延伸後會沉積較厚的次生細胞壁(SCW),從而賦予這些專門化細胞以獨特的功能,例如機械支持,水和養分的長距離傳導,對生物脅迫的抵抗力,豆莢脫落和花粉釋放。SCW主要由纖維素,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組成。植物次生細胞壁(SCW)的沉積和木質化受季節因素和非生物脅迫的影響,這些響應可能涉及脫落酸(ABA)。但是,涉及的機制尚不清楚。
  • 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子發育團隊研究首次揭示了SAPK10-bZIP72-AOC通路介導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為改良水稻穗發芽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對於其他禾本科作物調節種子適宜的休眠程度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