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範安德爾(Van Andel)研究所結構科學部實驗室徐華強(H. Eric Xu)教授,加州大學植物遺傳生態學系朱健康教授等多國科學家聯手在11月6日的《自然》(Nature)在線版上發表ABA受體研究新成果文章「A gate–latch–lock mechanism for hormone signalling by abscisic acid receptors」。
參與研究的還包括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李家洋院士等,文章通訊作者是美國Van Andel研究所結構科學部實驗室H. Eric Xu(徐華強)教授。
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植物中最為重要的激素之一,它與種子休眠、根系發育、葉子枯萎、抗旱反應和其它的生理過程都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由於脫落酸能引發的下遊反應過多,包括激酶、磷酸酶、G蛋白、泛素通路中的蛋白等等都參與了ABA信號的調控,因此從ABA被發現半個世紀以來一直不清楚ABA的受體是什麼。
過去幾年陸續有一些關於ABA受體的發現報導,但其具體功能尚有所爭議。今年四月底,Science發表兩個獨立研究組的最新成果,發現一類被命名為PYR/PYL或是RCAR的蛋白為ABA受體。這類蛋白可以在體內外結合ABA,之後會結合下遊的蛋白磷酸酶PP2C並抑制其磷酸酶活性,然而其中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並且由於之前關於ABA受體的諸多爭議,PYL蛋白是否為真正的ABA受體也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在這種背景下,結構生物學研究變得至關重要。
徐華強教授等通過結構比較和生化分析,確認了PYL2–ABA–PP2C複合物的晶體結構,以及分析了該複合物對ABA信號通路的啟動和關閉的分子結構機制。
徐華強(H. Eric Xu),美國Van Andel研究所結構科學部實驗室負責人,傑出研究組長(PI)。《核受體信號》、《分子內分泌學》編委,美國化學協會、分子內分泌學協會會員,VARI蛋白質組學與質譜監督委員會主席,獲得GSK傑出研究獎。(來源:生物通 小茜)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