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脫落酸替代物分子機制

2021-01-11 科學網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生命學院兼職教授顏寧領導的研究組在9月的《生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同時發表兩篇研究論文「Functional Mechanism of the Abscisic Acid Agonist Pyrabactin」和「Single Amino Acid Alteration between Valine and Isoleucine Determines the Distinct Pyrabactin Selectivity by PYL1 and PYL2」,系統闡述了ABA分子功能類似物Pyrabactin選擇性作用於脫落酸受體的分子機制,為設計發展可施用於農業的ABA替代小分子提供了分子基礎。

 

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植物中最為重要的激素之一,它與植物生長發育和抗逆抗旱等生理過程都有極為密切的關係。2009年4月,美國和歐洲的兩個研究組獨立發現了一類被命名為PYR1/PYL/RCAR的蛋白可能為ABA受體。同年秋,顏寧教授的研究組和美國、日本、歐洲的其他四個研究組分別利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方法獨立證實了這類蛋白就是ABA受體,並且揭示了其作用分子機制。ABA受體的發現與結構生物學鑑定被Science雜誌評為2009年度十大突破之一。

 

由於ABA在保護植物對抗逆境中的重要作用,ABA在農業中應該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由於ABA的不穩定性以及合成ABA的高昂成本,需要開發ABA的功能類似分子以實現農業應用的可能。Pyrabactin是被報導的對PYL蛋白有選擇性的ABA類似物,但是pyrabacin的化學結構與ABA十分不同,其工作機制以及對PYL的選擇機理都不清楚。顏寧教授的研究組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又對小分子Pyrabactin對PYL蛋白的作用機制進行了詳細研究。在第一篇

JBC

論文中,研究小組解析了 Pyrabactin與受體PYL1的複合物結構,通過與之前解析的ABA結合狀態下PYL1複合物結構比較和生化實驗,總結出設計ABA類似物時重要功能基團的組織規律,這為設計ABA功能類似化學小分子並應用於農業生產提供了指導作用。在第二篇論文中,研究小組揭示了Pyrabactin分子選擇性作用PYLs蛋白家族中幾個蛋白的分子機制,他們得到Pyrabactin與受體PYL2的複合物結構,他們發現,非常令人驚訝的是僅僅由於一個胺基酸的變化(VAL to ILE)引起了PYL蛋白對Pyrabactin產生了不同的結合方式,從而決定了pyrabactin的選擇性。這項研究顯示了植物中PYL介導的ABA受體通路調控的複雜性。(來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JBC:揭示脫落酸替代小分子的功能及選擇性機理
    近期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生命學院兼職教授顏寧領導的研究組發表兩篇研究論文,系統闡述了ABA分子功能類似物Pyrabactin選擇性作用於脫落酸受體的分子機制,為設計發展可施用於農業的ABA替代小分子提供了分子基礎。這兩篇論文的電子版分別於6月16日和7月15日在線發表。
  • 李家洋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
    Mol Plant | 李家洋院士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來源 | Mol Plant解析水稻分櫱形成的分子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在水稻株型改良和品種設計方面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 SL)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通過抑制側芽伸長負調控水稻的分櫱數目。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另一種主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響應非生物和生物脅迫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能夠抑制種子萌發以及側枝的生長。
  • 茉莉酸協同脫落酸信號延遲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被雲南大學揭示
    Plant Cell | 雲南大學餘迪求團隊闡明植物激素茉莉酸協同脫落酸調控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例如,各種不利環境因子可誘導植物合成脫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 ABA)從而抑制種子萌發和萌發後生長發育。然而,植物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才有可能發育成正常的植株。
  • 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子發育團隊研究首次揭示了SAPK10-bZIP72-AOC通路介導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為改良水稻穗發芽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對於其他禾本科作物調節種子適宜的休眠程度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科技創新進展:揭示脫落酸與茉莉酸協同調控水稻種子萌發的新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子發育課題組在New 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題為「Abscisic acid promotes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via a 'SAPK10-bZIP72-AOC' pathway to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in rice (Oryza sativa)」的研究論文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揭示真核生物tRNA加工成熟分子機制研究方面...
  • 脫落酸受體研究獲新進展
    參與研究的還包括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李家洋院士等,文章通訊作者是美國Van Andel研究所結構科學部實驗室H. Eric Xu(徐華強)教授。 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植物中最為重要的激素之一,它與種子休眠、根系發育、葉子枯萎、抗旱反應和其它的生理過程都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 中國農大楊淑華/施怡婷團隊揭示脫落酸和細胞分裂素信號途徑拮抗...
    該研究發現脫落酸與細胞分裂素信號途徑相互拮抗的分子機制,揭示了植物激素平衡植物生長發育和抗逆性的機理。圖:SnRKs-ARRs互作拮抗調控植物抗乾旱能力在自然界中固著生長的植物會遭受各種逆境脅迫的傷害,植物進化出複雜而精細的機制抵禦逆境脅迫
  • PNAS|李來庚揭示脫落酸通過磷酸化NST1調節擬南芥次生細胞壁的形成機制
    某些特定類型的細胞在停止延伸後會沉積較厚的次生細胞壁(SCW),從而賦予這些專門化細胞以獨特的功能,例如機械支持,水和養分的長距離傳導,對生物脅迫的抵抗力,豆莢脫落和花粉釋放。SCW主要由纖維素,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組成。植物次生細胞壁(SCW)的沉積和木質化受季節因素和非生物脅迫的影響,這些響應可能涉及脫落酸(ABA)。但是,涉及的機制尚不清楚。
  • 浙中醫藥學院開國銀團隊揭示bZIP轉錄因子調控丹參中酚酸與丹參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
    ,該文以傳統中藥丹參為研究對象,首次揭示了脫落酸(ABA)響應的bZIP轉錄因子SmbZIP1正調控丹酚酸但負調控丹參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由於近年來野生丹參資源匱乏,人工種植丹參品質退化嚴重,如何提高丹參中活性成分酚酸類與丹參酮的含量成為中藥資源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而深入解析丹參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調控機制是開展丹參活性成分代謝工程的基礎。研究表明遺傳操縱轉錄因子能夠顯著促進植物中次級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研究通過對藜麥基因組的高質量組裝和鹽泡細胞的轉錄組分析,揭示了藜麥耐鹽和高營養價值的分子機制。  藜麥(Chenopodium quinoa)是源自美洲安第斯山脈的一種假穀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近年來,全球藜麥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其種子均衡的營養組成,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局選定的太空人食物。
  • Plant Physiology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揭示玉米乾旱冷害聯合脅迫的生理和分子機制
    ,乾旱緩解冷害造成損傷的光合生理、代謝及分子機制。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單一脅迫對作物造成的生長發育、生理及分子的調控機制,而有關作物對多種脅迫組成的聯合脅迫響應和適應的生理及分子機制知之甚少。本研究通過系統分析苗期玉米在單一乾旱、冷害以及二者聯合脅迫條件下的表型和光合生理差異,發現聯合脅迫條件下乾旱能夠明顯緩解冷害脅迫對玉米光合和生長等造成的損傷。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
  • Plant Cell | 雲南大學餘迪求團隊闡明植物激素茉莉酸協同脫落酸...
    例如,各種不利環境因子可誘導植物合成脫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 ABA)從而抑制種子萌發和萌發後生長發育。然而,植物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才有可能發育成正常的植株。前人研究表明,茉莉酸(Jasmonate, JA)是植物體內一類十分重要的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在一些作物及擬南芥中抑制種子萌發過程,然而相應的分子調控機理及信號傳導通路仍不清楚。  2020年10月6日,雲南大學餘迪求研究員團隊與美國密西根大學Gregg A.
  • 成都生物所脫落酸誘導植物抗病研究獲得進展
    成都生物所脫落酸誘導植物抗病研究獲得進展 2017-09-06 成都生物研究所 【字體:  為研究ABA誘導的抗病分子機制,成都生物所馬欣榮課題組以番茄為材料,整合轉錄組及microRNAs(miRNAs)組學分析外源ABA對番茄基因表達的作用。轉錄組分析顯示,外源低濃度的S-ABA (2 mg/L,7.58 μmol/L)噴施葉面,引起番茄葉片中大量基因對ABA產生響應。
  • 脫落酸誘導植物抗病研究獲得進展
    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S-ABA)是植物五大內源激素之一,在植物生長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報導表明,ABA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參與調節植物非生物逆境脅迫適應生理過程,被稱為植物「脅迫激素」。然而,有關ABA在抗病方面所起的作用仍存在爭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譚紅團隊田間試驗發現,使用低濃度外源S-ABA (以下簡稱ABA,2~4 mg/L)處理作物後,可提高多種作物的廣譜抗病特性。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SNL1和SNL2參與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2013年,研究人員發現SNL1能夠結合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19,調控組蛋白H3K9K18的乙醯化水平,影響基因轉錄。
  •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分子篩因其擇形選擇性被應用於多相催化與氣體分離等領域。研究表明,分子篩晶體內部擴散阻力和表面阻力是客體分子傳質阻力的兩個重要來源。目前,分子篩的傳質研究多聚焦於晶體內部的自擴散,而客體分子的表面擴散行為常被忽略。表面阻力與晶體表面特徵相關,很多過程中客體分子表面阻力被認為是分子篩傳質的主導因素。
  •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分子篩因其擇形選擇性被應用於多相催化與氣體分離等領域。研究表明,分子篩晶體內部擴散阻力和表面阻力是客體分子傳質阻力的兩個重要來源。目前,分子篩的傳質研究多聚焦於晶體內部的自擴散,而客體分子的表面擴散行為常被忽略。表面阻力與晶體表面特徵相關,很多過程中客體分子表面阻力被認為是分子篩傳質的主導因素。
  • 植物所揭示光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理---中國科學院
    植物所揭示光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理 2016-08-12 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赤黴素(GA)和脫落酸(ABA)是決定種子休眠與萌發的兩類主要植物激素,赤黴素抑制休眠、促進萌發,而脫落酸起到相反的作用。光是影響種子萌發的主要環境因子之一,紅光促進種子萌發,而遠紅光抑制萌發,並且二者的效應可以逆轉。植物光受體之一光敏色素B(phyB)在響應紅光/遠紅光調節種子萌發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phyB在種子休眠中的調控機理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