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品第六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諸菩薩摩訶薩即欲思惟此三昧者。當云何思。】
賢護,若諸大菩薩想要思惟此三昧者,應該怎樣去思惟這個般舟三昧呢?
【賢護。彼諸菩薩欲思惟者。即應當作如是思惟。】
賢護菩薩,如果有菩薩想要思惟般舟三昧,應當按照如下的法則,「如是思惟」:
【如我世尊。今者現在天人眾中。宣說法要。】
「如我世尊」,如我釋迦牟尼佛,「今者現在天人眾中宣說法要」,就像我今天在你們這麼多眾生面前宣說般舟三昧的法要一樣。
【賢護。菩薩如是一心思惟。諸佛如來坐師子座。宣說正法。具足成就一切相好。最妙最極。殊特端嚴。樂觀無厭。如是觀察諸大人相。】
先從相上去觀察,相上去思惟。
【於一一相。應當至心。】
於每一個相上——諸大人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應當至心。
【即得明了。見諸如來應等正覺。既得見已。當先諮問不見頂相。既得問已。然後次第遍觀諸相。皆令明了。】
三十二相。這個是降伏你的妄想。因為你愛惜自己的身體,愛惜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以諸佛如來讓你去觀察,把每一相都給你弄到極至,讓你一一相次第遍觀,諸相皆令明了,就對諸佛如來的三十二相產生無上的信心,從而破你的身相。
【如是觀已。更復思惟。】
你這樣作了觀以後,如是作觀你每一個相——三十二相的每一相,都把自己的身體相破掉,把如來之相確立。
【諸佛如來眾相微妙。是為希有。】
諸佛如來,「眾相」,每一相都是微妙的,每一處都是微妙的,微妙之中還是微妙的,是甚是甚為稀有,稀世難有的微妙。
【願我未來還得如是具足成就諸妙相身。】
「願我未來」,就發願了。當對如來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深具信心的時候,你就完全討厭你,就能破你現在的身見。然後你就發個願:「願我未來還得如是具足成就諸妙相身」。
【願我未來亦得如是清淨禁戒具足威儀。】
這是講戒,就是不僅要成就諸妙相身,而且要清淨禁戒具足威儀。行住坐臥,威儀四方。
【願我未來亦得如是具足三昧。願我未來亦得如是具足智慧。願我未來亦得如是具足解脫。願我未來亦得如是解脫知見。願我未來成滿如是諸相身已。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成佛已。亦當如是處彼天人大眾之中。具足宣說如斯妙法。
菩薩如是具足觀察諸佛如來。乃至成就一切種已。復應更作如是思惟。】
先是相上的觀察和發願,然後更作如是思惟。
【是中何者是我。誰為我所法。誰能得成諸佛菩提。為身得耶。為心得耶。】
「是中何者是我」,何者是我呢?誰為我在說法呢?誰能得成諸佛菩提呢?是身上得的呢?還是心上得的呢?
【若身得者。是身頑騃。無覺無知。猶如草木石壁鏡像。然彼菩提無色無形。非像非相。不可見知。不可觸證。云何更以頑騃無知無見無識無所分別無作之身。得彼菩提。菩提如是既無形色。非相非像。不可見知。不可觸證。誰復於中而行證者。若心得者。是心無色。不可得見。】
這裡面到底是誰行的、誰證的呢?是心得的嗎?那麼心是無色的,不可得見的。
【是心無相。不可得知。】
心是無相的,不可得知的。
【此心如是同於幻化。】
幻化之心。
【然彼菩提亦爾。無色不可見。無相不可知。無漏無為。亦同幻化。云何可證。云何覺知。而言身心得菩提耶。彼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時。分明了了。見是身相不得菩提。亦知是心不得菩提。何以故。諸法無有以色證色。以心證心故。然彼於言說中知一切法。雖無色無形。無相無漏。無可睹見。無有證知。亦非無證。何以故。以一切諸如來身無有漏故。又諸如來身無漏故。心亦無漏。又諸如來心無漏故。色亦無漏。】
這是講的觀察品,觀察內在身和心關係的問題。
恭錄於《賢護經》學講記
釋迦牟尼佛說般舟三昧法門不受一切外道邪師所破壞
何為不退轉地菩薩?般舟三昧行證法門如何證得不退轉?
修行成功重點在功夫的相續,火候要到位,定力也自然增長
般舟三昧精進念佛具足一切、圓滿一切、普攝一切
苦痛關都沒有過,沒有任何修行次第,閉九十天的般舟關根本不可能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後查閱。感恩一切諸大善知識,感恩大眾,感恩一切。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