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扭傷 儘快冰敷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冷敷還是熱敷千萬別弄錯,否則會加重病情

  臨床中,醫生發現,在跌打扭傷後,一些患者因為錯誤的護理知識導致了病情加重,例如該熱敷時選擇了冷敷,該冷敷時選擇了熱敷。有的人以為只是身體皮外傷不加重視,導致埋下隱患,數年後舊患再次發作。發生急性扭傷或慢性損傷時,應該規避哪些常見錯誤?一起來聽聽骨科醫生怎麼說。

  案例:扭傷後塗藥油 次日腳腫一倍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李劼若副主任醫師介紹,造成扭傷的常見場景有兩種:一種是「低頭族」習慣邊走邊看手機,一不留神扭傷了;另一種是因為天氣寒冷,人體對外界的敏感度降低,反應變慢,容易滑倒扭傷。

  一些人認為扭傷是小問題,自己在家處理一下就可以了,結果因一些常見錯誤導致病情加重。李劼若介紹,數日前,一名30多歲的女患者扭傷了腳踝,當晚進行了冷敷,次日醒來發現情況有好轉,於是塗抹了活絡油並按摩,結果腳部突然腫脹一倍以上。

  醫生介紹,錯誤應對方式導致傷情變重的病例還有很多:有的患者四肢或關節受傷,3天後雖已基本不影響活動,但還感覺疼痛,聽信了「運動傷後24小時內冷敷,超過24小時採取熱敷」的說法,結果腫痛加重,影響了活動,局部還出現紅、熱,只能到醫院就診。

  「患者病情加重就是因為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上述兩種場合都應該冷敷,卻用了熱敷,而且不該用活血類的藥物時候用了活血的外用藥。」李劼若說。

  急性損傷 警惕三大錯誤處理方式

  臨床看診多了,李劼若總結出急性扭傷或撞傷後患者常會犯的三大錯誤。

  第一種:扭傷後第一天發現腫痛,24小時內立刻冰敷,第二天發現沒什麼事了,就不管了。實際上,扭傷後腫脹是一個逐步蔓延的過程,這種腫脹情況往往在2~3天內達到頂峰,有的甚至一周,高峰期過後,腫脹逐步往下波段走,而在腫脹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很可能內部處於緩慢出血狀態,受傷部位內部會發熱,這時候應該繼續採取冰敷幫助降溫。

  第二種:扭傷後腳長期垂下來,隨意走動加重受傷部位負擔。李劼若介紹,急性腳部扭傷後,按理說應該儘量讓腳部抬高至與心臟持平的水平,以克服腳部血液回流心臟的阻力,並減少受傷部位所受重力的負擔。保持腳部與心臟高度水平比較難做到,可以採取儘量讓腳部稍微墊高一點的方法休息,以幫助緩解病情。

  第三種:急性損傷後患者感覺沒太大問題,立刻塗抹活絡油或者紅花油,希望活血化瘀。「這時候無異於火上加油!」李劼若解釋,急性損傷發生時,局部處於出血狀態,這時應該儘快幫助內部止血,用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油只會讓出血更嚴重,「塗抹藥油按摩幾下,水腫更厲害了,這裡面除了出血性水腫,還有受傷部位因為刺激產生炎症因子而出現的反應性水腫」。

  支招:受傷後的正確處理方式

  急性損傷:儘快冰敷

  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馬上引起疼痛。急性損傷後,局部發生出血、炎症反應、腫脹以及疼痛,必須立即控制。此時儘快冰敷能夠降低組織溫度、降低代謝率和神經傳導速度、收縮周圍血管,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

  根據損傷的面積及深度,冰敷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每隔2~3小時可再次冰敷。這階段,千萬不能使用活血類的外用藥物(各種活絡油、紅花油等)揉擦,否則會加重腫痛的情況。

  在急性損傷的最初3~5天內,出血只要被控制住了,後續也沒發生炎症,可以交替進行冷敷和熱敷。10分鐘冷敷,然後直接10分鐘熱敷。冷敷時血管收縮,轉換為熱敷後血管會舒張,大量的血液流入受傷區,有利於受損組織修復。血液是供應能量和營養的重要因素,對於傷後組織修復有重要作用。

  不過,醫生提醒,有時不是專業人士很難判斷出血是否得到了控制、炎症是否存在,用了熱敷有時也會加重症狀。在這階段,不懂判斷的人士最保險的辦法,還是繼續間隔冷敷,並隨時觀察。

  慢性損傷:通常用熱敷

  慢性損傷,通常長時間因反覆勞損和過度使用而緩慢起病。當然慢性損傷也可能是由於急性損傷後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發展而來。

  熱敷治療一般需要15~20分鐘,可以用熱瓶子、熱毛巾或者市面上賣的熱敷袋進行。使用熱瓶子之類的需要外裹毛巾或者衣服,防止熱灼傷。

  慢性損傷後通常使用熱敷,幫助緩解肌肉緊張、減少疼痛、增加韌帶和肌腱的彈性、增加局部血供。運動前熱敷慢性損傷處,可以幫助熱身,增加組織靈活性和柔韌性。

  警惕: 拍X光片沒事≠真的沒事

  李劼若介紹,一般扭傷過後,拍X光片看到骨頭沒事,並不等於「萬事大吉」。因為關節除了骨頭,還包括軟骨、韌帶、膝關節的半月板等軟性組織,X光片能查看到的是骨頭情況,難以發現軟組織是否受傷。

  專家表示,如果不是太嚴重的扭傷,一般人休息4~6周靜待軟組織完成修復,但是有的患者在這個期限過後發現關節還疼痛,這說明內部還有損傷,自身的修復能力弱。有的患者甚至無法做到自我修復,需要外界治療輔助。

  這時候,患者應該到醫院專科,通過核磁共振或者專門的關節B超,觀察軟組織受傷情況,儘早介入治療。否則,關節軟組織的損傷被忽略了,內部修復沒有完成,對關節保護削弱,容易造成關節不穩,進一步發展成創傷性關節炎,可就麻煩了。

  李劼若提醒,對於一般扭傷,也應該儘量佩戴支具,幫助受傷部位固定,必要時打上石膏,以儘量提供穩定的外部環境幫助受傷部位做好內部修復工作。

  急性處理後,在後期的康復階段,也要注意科學康復的方法,練習肌肉的力量。

  提醒: 天冷要注意關節保暖

  慢性損傷如老年關節炎、腰肌勞損等,可以掌握一些熱敷的方法。

  李劼若提醒,慢性損傷中,比較常見的是老年關節炎,一些人50多歲就開始發覺上下樓梯或者蹲下時膝關節疼痛,這說明很可能有膝關節炎了。「膝關節有三個關節面,內外側脛股關節面和髕股關節面,其中髕股關節面最容易磨損出現退變,表現常見為上下樓梯疼痛、下蹲起立時感覺疼痛。」

  當膝部關節炎出現時,冬天可以採取一些熱敷的方法幫助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血液的新陳代謝。如物理工具熱敷,又如配合使用活絡油、紅花油搓熱,也可用雙手在膝關節部位用球形按摩方式搓熱,可以緩解疼痛症狀。

  但是,專家強調,這些方法只能是日常保健,並不能達到治療的功效,膝關節炎的早期介入時機非常重要,因此,一旦發現有早期膝關節炎症狀,要儘早幹預,接受規範治療,以免病情逐步加重。

  醫生提醒,這兩天氣溫明顯下滑,關節也會「怕冷」,老人要注意關節的保暖,必要時可以在膝關節部位加護墊,晚上睡覺時也要注意肩關節不要著涼。(記者梁超儀)

相關焦點

  • 物理降溫 扭傷後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當你不小心崴腳了,造成踝關節扭傷,你的第一反應是做什麼呢?會不會有人在一旁提醒,趕快活動一下腳腕子,回頭拿熱毛巾敷敷。倘若真有人這麼和你說,你可千萬別這麼做,否則只會讓你的扭傷加重。道理何在?正確的做法又是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 關節扭傷後冰敷要選對時機
    □記者林輝通訊員陳燕    關節扭傷或是肌肉拉傷,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情,一般的醫學專業書籍和科普書上都說要冷敷或冰敷。不過,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王紅軍提醒,選擇冰敷的時間非常重要,正確的做法是在受傷後儘快進行冰敷。
  • 法媒:跌打扭傷難避免 消炎止痛靠冰敷
    因此可以藉助冰敷減緩疼痛,並有效治療跌打扭傷。近年來,冰敷和冷敷都已成為運動醫學界認可的治療方法,可以減緩因肌肉拉傷、肌腱炎、脫位或扭傷造成的痛苦。使用時應避免受傷者的皮膚與冰塊直接接觸,且每次持續時間不宜太長(不超過20分鐘)。然而,從傳統冰袋到如今新型的全身冰敷治療方法,醫學界在這方面一直缺乏可靠的研究數據。
  • 何時冰敷、何時熱敷?
    來源:新浪財經11月5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公布健康知識《何時冰敷、何時熱敷?》。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跌打損傷。扭傷之後到底該如何正確處理呢?跌打損傷後究竟是冷敷還是熱敷呢?其實,損傷後該採用冷敷還是熱敷,應當取決於是急性損傷還是慢性損傷。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立即引起疼痛。對於急性損傷,應該儘快冰敷。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
  • 急性損傷後冰敷和熱敷的區別及最佳時間您知道嗎?
    1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馬上就疼得不行。此外,冰敷可以改善周圍血管通透性、防止水腫和滲出。
  • 運動損傷:扭傷後想辦法馬上冰敷
    扭傷後立刻冰敷是關鍵 扭傷是運動損傷中較為常見的一類。一旦運動中出現扭傷,應立即停止活動、保護受傷部位,避免加重損傷。省人民醫院骨科王榮茂主任醫師介紹,扭傷後,最好在現場找到冰塊立刻冰敷,損傷早期(24~28小時內)冰敷可以起到收縮毛細血管、減少出血、避免傷處繼續腫脹的作用,所以十分關鍵。如果找不到冰袋,就應該用繃帶或衣服把傷口纏緊,減少出血。
  • 腳踝扭傷別急著冰敷!把握3要點 減少疼痛、復原快
    醫生指出,當腳踝扭傷時,有許多韌帶都有可能受傷,這時要避免冰敷、石膏固定,最好是保持輕柔運動,才能加速腳踝復原。腳踝扭傷是一種最常見的運動傷害,醫學上扭傷指的是連接兩塊骨頭的韌帶遭受部分或是完全的撕裂傷,最常遭殃的通常是腳踝外側的韌帶,尤其是連接距骨和腓骨的韌帶,但是在嚴重的傷害當中,腳踝內側的韌帶也可能受傷。
  • 受傷後如何正確冰敷?何時熱敷?按摩理療有用嗎?
    關節扭傷、長骨骨折等是骨科常見的創傷,為了保證骨與關節功能的迅速康復,傷後的正確處置就變得十分重要。冰敷、熱敷以及適度的按摩理療是簡單易行且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其中,冰敷是一種常見的外傷治療手段,尤其在我們機體發生急性損傷之後。
  • 何時冰敷?何時熱敷?
    那麼,扭傷之後到底該如何正確處理呢?下面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跌打損傷後究竟是冷敷還是熱敷呢?損傷後24小時內冷敷,超過24小時採取熱敷的說法靠譜嗎?其實,損傷後該採用冷敷還是熱敷,應當取決於是急性損傷還是慢性損傷。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立即引起疼痛。對於急性損傷,應該儘快冰敷。
  • 跌打損傷後到底該冰敷還是熱敷?權威解答來了
    我們都知道跌打損傷後,敷一敷傷口有利於緩解疼痛,促進傷口恢復,那跌打損傷後到底是該冰敷還是熱敷呢?損傷後24小時內冷敷,超過24小時採取熱敷的說法靠譜嗎?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網站對該問題做出說明。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帶您了解。
  • 摔傷之後冰敷,是否不利於恢復?牢記正確處理方式
    很多人都有過摔傷的經驗,部分情況較為輕微的人稍事休息便可生龍活虎,但摔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大多需要儘快對患處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理。一、人在摔傷之後應該怎麼處理?正常情況下,人在摔傷後應首先檢查是否有外傷,若有外傷可以先將傷口周圍的汙物去除,然後用酒精及時進行必要的消毒、止血。若創面較大或創口較深,則應儘快前往醫院進行處理。
  • 腳崴了,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運動場上,運動員發生崴腳,在最初劇烈疼痛緩解後,運動員自己或者由隊醫來「掰」一下踝關節,然後讓運動員起身自己試著走一下,來大致判斷扭傷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可以簡單描述如下: 輕度扭傷,可以負重行走,僅有輕度的疼痛; 嚴重的扭傷,負重可以有顯著疼痛,不能負重行走。
  • 扭傷後24小時內用冰敷?那可不一定,聽聽專業康復師怎麼說!
    很多患者本來是一個小的扭傷拉傷,搓一搓,揉一揉後出現症狀加重,損傷部位腫一個大包。後期要耗費更大的精力和財力,才能消腫和鎮痛。今天,就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給大家普及一些冰敷與熱敷的知識。冰 敷什麼時候冰敷?
  • 扭傷腳之後,到底是冰敷還是熱敷?看完之後,再也不會搞錯了
    但事實上,你至少要花費10-20分鐘來用水衝,或者冰敷。因為燒傷之後,熱量會傳遞到皮膚深處,幾分鐘只能讓皮膚表面冷卻而已。 3.扭傷之後馬上熱敷 扭傷之後熱敷會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加重扭傷部位的腫脹程度
  • 關節意外扭傷,是熱敷還是冷敷,該採取哪些緊急措施?
    關節扭傷的情況也有輕微與嚴重之分,當人體的關節經受不住突然來襲的力量發生扭傷時,如果只有軟組織撕裂拉傷,骨頭完好無損,那就是「傷筋」,若是骨頭出現骨裂或者骨折現象,那便是「動骨」了。不論大家是在運動還是在幹體力活時發生關節扭傷,都應該即刻停止一切活動。如果周圍環境安全,可以原地休息;如果周圍有危險因素,可以在其他人的幫助下移動到適宜環境中修養。二、及時進行冰敷。關節扭傷會造成毛細血管破裂,若是立即熱敷反而會加速血液循環,加重傷處腫脹現象。
  • 冰敷對於傷痛真的是「包治百病」嗎?
    一旦在運動過程中發生肌肉損傷例如拉傷、腫痛、外力因素造成的傷害,以及關節扭傷等等,第一反應就是冰敷和休息。這來自於RICE原則——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休息、冰敷、壓迫、抬高患肢。RICE原則自1987年被世界利用為治療運動損傷的應急措施。
  • 冰敷與熱敷?區別在哪?如何選擇?(史上最全)
    3、冰敷的適應症1)肌肉、韌帶、骨組織閉合性急性損傷72小時內(無皮膚損傷時),如踝關節扭傷、膝關節扭傷、肌肉拉傷、脊柱小關節嵌頓;2)慢性損傷急性發作72小時內;3)體溫過高時;1)閉合性急性損傷或慢性損傷急性發作72小時內:可將冰袋置於組織損傷疼痛部位,儘量與體表貼服。一般每日冰敷4至5次,每次不超過20分鐘,同時嚴密觀察冰敷處組織的血液循環情況,防止凍傷的發生。
  • 受傷了到底該冰敷還是熱敷?短短一篇文章說清楚!
    冰敷一下?腳踝崴了怎麼辦?熱敷一下?小腿腫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受傷後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你該聽誰的?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簡單點說就是: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的用冰敷,慢的勞損型的損傷用熱敷。
  • 受傷了冰敷還是熱敷?傻傻分不清
    在急性受傷的初期,應該立即採取冰敷而不是熱敷。這也是國際上公認的RICE原則中的重要的一步。冰敷可以迅速收縮血管,減少出血,阻止水腫繼續發生。另外,冰敷可以降低疼痛感,有點類似的麻醉效果,防止痙攣。即使受傷時你身邊沒有冰塊,也可以用冷水進行冷卻處理。
  • 冰敷 VS 熱敷,冰敷如何正確使用,居然還有那麼多原則!
    沒錯在很多運動損傷,如崴腳、扭傷、急性損傷等中常常會利用冰敷,一些專業訓練後也會利用冰敷作用在身體上,以求緩解疼痛、消除水腫、減少出血、減輕症狀、加速恢復等。在運動損傷發生後,要儘快進行冰敷,在第一時間減少腫脹,越早越好。後期要持續進行至少2天的冰敷,直到肌肉組織大致恢復,冰敷的位置選擇受傷部位的皮膚,不要將冰袋甚至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冰敷,應在中間間隔毛巾類保護物體,同時可以緩慢的移動,已到全區範圍冰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