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人類自閉症基因也會影響牛的性情

2020-11-23 華龍網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引發人類自閉症譜系障礙(俗稱「自閉症」)的基因也會影響牛的性情,這可能有助於提高牛肉產量和質量。

牲畜性情對日常養殖和肉類商業價值都有重要影響。性情溫順的動物通常生長得更快,更易飼養和運輸,肉質也更好。反之,脾氣暴躁不利於動物自身生長,還可能危害同伴和傷害工作人員。

昆士蘭大學動物科學中心主任本·海斯介紹,養牛業常通過測量牛從圍欄中放出後的移動速度來衡量牛的性情,與圍欄一打開就兇猛前衝的牛相比,緩慢穩定前行的牛更受青睞。

海斯等人在新一期學術刊物《遺傳學選擇進化》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對9000多頭肉牛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分析與牛性情相關的數據點位。結果發現,控制人和牛大腦中有關功能和對恐懼刺激反應的基因存在重疊,一些在自閉症患者中常見的基因,也會使牛對新環境更恐懼,性格更暴躁。

研究人員說,通過分析相關基因的遺傳機制,也許可以培育性情更溫順、肉質更好的肉牛。

相關焦點

  • 新研究發現人類自閉症基因也會影響牛的性情
    新華社雪梨8月31日電(記者郭陽)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引發人類自閉症譜系障礙(俗稱「自閉症」)的基因也會影響牛的性情,這可能有助於提高牛肉產量和質量。牲畜性情對日常養殖和肉類商業價值都有重要影響。
  • Cell:新研究發現102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
    2020年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迄今為止針對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最大規模遺傳學研究中,來自全球50多個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102個基因與這種疾病有關,包括幾十個之前未被發現的基因。某些基因還與智力障礙和發育遲緩有關。但是其他的一些基因是這種疾病特有的,並且似乎與作為這種疾病的典型特徵的社交困難有關。
  • 新發現!恢復「忠誠基因」,能夠改善自閉症症狀?
    該研究發現了基因與自閉症之間的新聯繫:Nlgn3中的自閉症相關突變,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催產素信號轉導受損,降低催產素的作用,改變小鼠對社交新鮮感測試的行為反應。而此次研究發現,把以往關於自閉症的研究:基因突變與自閉症、催產素信號通路與自閉症,聯繫到了一起。
  • 研究發現CHD8基因突變的人可能會患自閉症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們發現,有CHD8基因突變的人「很可能」會患自閉症。新研究發現該基因突變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徵,如腸胃疾病、大頭、寬眼距。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它不是單一病種,是一種症候群。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 科學家發現與兒童自閉症相關的新基因!
    在我國,約有超過200萬0-14歲的兒童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ASD),且數量逐年攀升。這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會導致社會交流困難,語言發育落後,以及重複刻板的行為。作為遺傳性最強的神經精神疾病之一,成千上萬的常見或罕見性遺傳變異都會導致ASD風險。
  • 中國科學家新研究:「自閉」獼猴幫助解析人類自閉症「秘密」
    該研究整合了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與精神疾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數據,國際上首次設計猴-人跨物種的機器學習分析流程,為自閉症、強迫症的影像學精準診斷提供了新證據,開闢了利用非人靈長類模型服務臨床應用的新途徑。自閉症(ASD)是一種神經系統失調的發育性疾病,具有高度的異質性,同時自閉症患者常伴隨強迫症(OCD)、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等併發症,這給臨床診斷和病理機制研究帶來巨大的挑戰。
  • Science|識別基因功能的新技術Perturb-Seq並揭示自閉症風險基因
    導讀頂級期刊《Science》發布張峰等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開發一種新的體內大規模遺傳功能研究技術Perturb-Seq,可同時研究生物體內不同細胞類型中不同基因的功能,並篩選了幾十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揭示了相關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異常。
  •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健談基因」 有望幫助患有自閉症的兒童
    「點擊上方「三倉心理學界」關注我們 | 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來源  中國科技網催產素是維繫母體和胎兒的荷爾蒙,亦是影響胎兒長大後的社交活動的重要元素專家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檢視研究對象的腦部活動美國近日一項研究發現人類腦部有「健談基因」,是令人類善於社交的重要基因之一,有望助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重拾正常的社交生活。
  • 自閉症與基因和遺傳有重要關係
    那麼,基因檢測究竟在何種程度上能幫助人們預防和治療自閉症呢?在未來是否可以幫助趕走自閉症及其他精神類疾病呢?10月24日下午,在上海圖書館,由科幻愛好者組織「蘋果核」所主辦的科普活動「蘋果派」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仇子龍向大家介紹了自閉症的相關知識,以及基因測序對自閉症研究的影響。
  • 自閉症日 | 研究盤點:「垃圾」DNA突變導致自閉症?
    複雜的自閉症遺傳學機制目前發現與ASDs相關的致病基因有數百個,所發現的致病位點突變類型多樣。越來越多的自閉症相關致病基因的發現,正在為臨床檢測和治療策略的研發奠定堅實基礎。在基因、神經發育和認知功能之間架起橋梁,可能需要在轉化神經科學和臨床精神病學領域採用類似的大數據方法。基因的發現加速了這一過程,為臨床測序和ASD新治療策略的開發奠定了基礎。遺傳學研究已經發現了三類遺傳風險的結論性證據,包括在人群中常見的多基因變異、在人群中最近發生的罕見變異以及在後代中自發發生的新生突變。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4期:華大基因回應「試劑盒缺陷」,求臻...
    年輕癌症倖存者的基因表達表現出衰老加速信號一項新研究發現,年輕的癌症倖存者會表現出一種被認為是衰老有效標誌的基因的高表達。研究人員指出,這種基因生物標誌物可以用來識別那些因治療而面臨晚年衰弱風險的癌症倖存者。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一種叫做p16INK4a的基因在我們細胞中的濃度會逐漸增加,這使得它成為一種潛在的有用衰老分子標記。
  •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所謂的垃圾DNA突變會導致自閉症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研究人員已經證明所謂的「垃圾」 DNA突變會導致自閉症。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是第一個將此類突變與神經發育狀況進行功能關聯的研究。
  • Nature:基因編輯CRISPR 找到「國產」自閉症獼猴模型
    自閉症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發育性疾病,目前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且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自閉症的發生機制目前仍不清楚。針對自閉症的新藥研發和高度模擬人類自閉症症狀的實驗動物模型成為自閉症研究領域的瓶頸。
  • 研究發現自閉症譜系障礙的隱性基因突變
    研究發現自閉症譜系障礙的隱性基因突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6 20:38:01 近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教授Timothy W.
  • 迄今最全面大腦基因圖譜研究成果公布!揭示自閉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發病機理
    研究人員利用單一基因活性和調控網絡的絕對數據範圍,幫助研究人員快速評估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疾病的風險,其準確性比傳統遺傳風險變異分析高6倍。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風險變異在大腦發育早期就會影響基因功能,並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進入不同的組織器官,其顯現出症狀的可能性也增加。
  • 德國大學遺傳學家發現自閉症或致胃腸疾病
     最近據新聞報導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人類遺傳學家發現,自閉症的特殊形式,即伴隨的消化問題與胃腸道疾病有共同的遺傳原因,自閉症患者也經常患有胃腸道疾病。這個發現也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AJHG:新研究揭示PTEN突變對癌症以及自閉症的影響
    2019年9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由克利夫蘭診所基因組醫學研究所所長Charis Eng博士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鑑定了一種可代謝產物,可以用於預測PTEN突變的個體是否會患癌症或自閉症譜系障礙(ASD)。
  • 自閉症與食蟹猴的故事
    經過對大量自閉症病人的遺傳篩選,科學家們已經可以基本確認自閉症與遺傳因素關係最為密切,人們發現,有一系列重要基因在自閉症病人中發生了突變。對於神經生物學家來說,他們非常想知道這些基因突變是怎樣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及功能,進而導致了自閉症。
  • 新技術揭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新技術揭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8:27 美國哈佛大學Paola Arlotta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體內Perturb-Seq技術,揭示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 科學家發現影響大腦結構的8個基因突變
    新華網雪梨2月3日電 不同人的大腦有很大差異,這是生活中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科學家發現了其中的部分原因。一項大規模國際研究顯示,一些基因變異會顯著影響大腦中不同區域的大小,進而影響人的能力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