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歡樂谷近日公布了今年暑期營業數據,今年7、8兩月間,上海歡樂谷接待遊客125萬人次,同比增長10%,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接待人數、營業收入均創開業以來歷史同期最高紀錄,水陸兩園遊客滿意率分別達92.3%、98.2%。
今年暑假,上海旅遊產業的最大新聞,莫過於上海迪士尼開園,上海若干遊樂園、古鎮等旅遊景點也紛紛卯足了勁,期待迪士尼的溢出效應。但之前據報導,商家期盼的大客流並沒有如期到來,迪士尼周邊景點更似乎在遭遇「燈下黑」的尷尬,周莊、烏鎮等江浙景區,遊客數量也僅僅勉強與去年持平,沒有明顯增長的態勢。
兩相對比,為何似乎單單只有歡樂谷避免了「燈下黑」?迪士尼究竟帶來的是「虹吸效應」,還是「帶動效應」?旅遊行業又能從中品讀出些什麼?
沒有易如反掌的「盈利」
上海迪士尼對上海及周邊景區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周邊景區也早早做好了相關準備。據解放日報·上觀記者了解,在上海迪士尼開園後,上海周邊旅遊區普遍都有與迪士尼合作形成聯動的意願,距離迪士尼5公裡的川沙古鎮,很早就進行了修復翻新,眾多商家入駐,並提出過聯動方案;而江浙的部分景區,還開通了迪士尼直達景區的巴士,銷售迪士尼+景區兩三日遊產品,做了部分產品規劃,但目前看,客流都並未有明顯增加,效果並不明顯。
相比而言,上海歡樂谷顯然準備更加充分、投入更大。在上海迪士尼開園後不到一個月,歡樂谷即連續擊出「重拳」,推出兩大重磅升級項目,歡樂谷不惜花費重金請來參與打造北京奧運會、米蘭世博的國際團隊,打造大型跨媒體實景水秀《天幕水極》,為遊客呈現電光流影、水天成幕、時空穿越的全感官浸入式震撼體驗,據數據調查顯示,今夏83.5%的歡樂谷入園遊客慕《天幕水極》之名而來。
同時,瑪雅水公園也特意選在今年推出2期項目「魔力水城」,從加拿大、美國引進「4滑道水上跳樓機」、瘋狂水戰,進一步吸引年輕遊客,同時打造瑪雅營地、快樂叢林等家庭遊戲區,增加100餘款親子戲水項目,滿足家庭親子客群需求,這也使瑪雅水公園從6月15日開園到8月15日,累計入園遊客已達63萬人次,超過去年整個開園期總客流。
幾項全新的設施耗資不菲,且顯然已是「早有預謀」,上海歡樂谷副總經理兼新聞發言人嶽峰對此也並不掩飾,「只有做強自己、苦練內功才是最關鍵的,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在當市場蛋糕擴大時搶到自己的那一份」。
這也是景區應對迪士尼的「秘籍」,前有香港海洋公園為改變劣勢連續多年斥巨資改造贏客,上海歡樂谷能在全國多地落地生根也少不了這一招。按嶽峰所言,必須要年年有新動作,才能持續增強樂園的影響力,「2013年瑪雅開園,2014年上海歡樂谷推出二期,2015年打造全新的颶風灣實現夜場開放……我們每年都有計劃」,目前歡樂谷的主題度假酒店又已開始動工。
從某種角度說,很少有「天上掉餡餅」式的盈利,正是這個道理。
創新節慶活動策劃市場
其實,諸多景區的遭遇,並不難理解,一位旅行社老總告訴記者,上海迪士尼的主要客戶群在華東,絕大多數到訪迪士尼的遊客就生活在長三角地區,這些遊客可能若干年前就已去過相似景區,因此除非景區有全新的內容、全新的變化,否則很難吸引這部分遊客到訪。
要有新的內容與新的變化,硬體升級只是其一,畢竟除非早有準備,大筆硬體的打造仍需要大量資金與時間,但還有一些方法,仍然可以彌補短期內景區的缺憾,歡樂谷找到的方法,是通過創新節慶活動策劃市場。
細數今年暑期上海歡樂谷的活動,過山車畢業禮、過山車婚禮、NBA巨星麥迪卡特見面會、網紅帶你看水秀等各種「噱頭」,可謂從暑假之初一直延伸到9月,為了提升遊客感受度,歡樂谷甚至不惜自己打造了6輛花車,推出狂歡大巡遊。瑪雅水公園的氣氛更熱烈,近期記者在現場採訪時,幾乎每個小時都能看到不同的演員,在園區內表演,據介紹每天的表演就多達60多場,同時還有水下接吻大賽、水槍大作戰等一系列活動,賺足了眼球。此外,整個景區也通過實現全園免費WIFI、增設冷霧降溫設備、推出遊客參與互通節目……進一步優化了遊客體驗。
「藉助各種主題活動,可以有效增強對特定人群的吸引力與粘性,同時,能夠讓遊客每一次來都有全新的體驗與感受,樂園最終才能真正提升消費層級,實現消費者的重複消費。」嶽峰表示,「從歷史經驗看,當年香港迪士尼開園,深圳歡樂谷當年也實現了客流量、收入的雙增,迪士尼在歐洲、日本、香港,都帶給當地旅遊業新的發展機會,並沒有阻礙其它樂園的發展,而是帶來了新的品質、理念,促使整個行業的整體提升。只有當你準確的抓住遊客特點,了解遊客行為消費規律後,再做強自己就會贏得認可」。
硬體投入與軟體服務,從來都是一項事業發展的兩面,缺一不可。
欄目主編:吳衛群 題圖來源:東方IC 圖片編輯:曹立媛 郵箱:wu-ch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