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槍顯示:LO、34度、32度……測得到底準不準?

2020-11-24 騰訊網

導讀

發熱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狀之一,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不少社區和商超等營業場所都在門口設置了體溫測量關卡,大多數地方採用的是紅外額溫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額溫槍」,甚至有網友戲稱,這是「溫柔一槍」。但是,也有人發現很多地方額溫槍的使用並不規範,令人擔憂。

市民:測溫不規範

體溫計分為接觸式體溫計和非接觸式體溫計,我們常用的玻璃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就屬於接觸式體溫計,在疫情期間,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大多數地方採用非接觸式體溫計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就是其中的一種。

體溫計分類/受訪者供

但市民王先生表示,他在幾天前去銀行的時候發現,工作人員沒有落實非接觸式的測量。

王先生:我去北京建行辦業務的時候,保安要測我的體溫,那個體溫槍離我太近,都碰到我了,而且測了三次都測不到體溫,我看體溫槍顯示的是LO,這個LO的意思就是低,我認為它低是因為環境溫度低,測不準。

紅外額溫計/蘇寧攝

王先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 據他了解,額溫槍的使用是有嚴格的規範的。

王先生:測溫槍的使用對環境溫度有要求,一般都是16~35度,這是常規的。另外還有一個測溫的距離,有的要求5公分左右,有說6~8公分的,但都要求一定不能接觸。

紅外額溫計/蘇寧攝

當他詢問工作人員是否接受過相關培訓的時候,得到的回覆卻讓他大跌眼鏡。

王先生:當時我就問他,我還把他們經理叫來了。經理跟我說12毫米。12毫米是測量比不是距離。經理說他是通過百度查出來的,我說要通過百度查,那就不是培訓了。

除了操作方式的不規範,王先生擔憂的還有使用環境的不規範,他發現,自己在進出小區的時候測量的體溫總是不準,他認為,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

王先生:我們小區測溫就在室外,有時候我問他我多少度,他測好幾次以後告訴我35度多。我體溫也不可能35度多,就是他使用的條件沒達到要求。我建議,媒體呼籲一下,應該規範使用測溫槍,不規範使用就是形式主義,就是糊弄老百姓、糊弄抗疫指揮中心。

困惑:體溫總是過低?

和王先生有同樣擔憂的還有家住呼家樓街道的唐女士,她說:

唐女士:我用水銀體溫計自己在家測是36度5。但是在外面不管去超市,還是去水果店,他們用的那種電子測溫器,在你的手腕上測一下,體溫基本上都是35度以下,有的是32度,有的說我34度。

各個場合有人測溫/來源於網絡

在唐女士提供的和小區門口保安的對話中可以聽出,保安也對溫度有困惑。

唐女士:多少度?

保安人員:32度1,實際上你就是34度1,外面冷。

唐女士:這個不準呀。

工作人員:因為這個手腕在外邊比較冷,本身溫度也不會太高!

網友調侃/來源於網絡

專家:測溫位置儘量避風

在記者之前的採訪中,有社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經常得把額溫槍揣在懷裡,不然額溫槍顯示的讀數非常低,或者只顯示英文low,也就是溫度過低,無法顯示數字的意思。有媒體曾經報導,盧溝橋街道豐體時代社區的工作人員給測溫槍穿上了一層「小棉襖」,這才得到了較為準確的數值。

媒體此前報導/來源於網絡

既然測量體溫是為了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關,測量的準確性就至關重要,否則就會流於形式,檢測不出真正的病毒攜帶者。記者帶著現有的問題詢問了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熱工所所長,高級工程師史去非,他首先介紹了額溫槍的使用規範。

史去非:每一臺額溫計使用都有一個環境溫度範圍的要求。一般來講,是16度到30度,測量的距離現在五花八門,但是沒關係,只要您買的是正規的額溫計,它上面都有寫。假如您手裡邊拿著測溫槍什麼沒寫或者說明書找不著了,那我們建議您是在3釐米左右的距離,測量人體頭部的溫度。

紅外額溫計詳細使用方法/受訪者供

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進一步把好測量關?史去非建議,首先檢測點最好是在室內,小區可以選在門房裡。

史去非: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每個小區、商場檢測的位置儘量避免有風。

紅外額溫計/來源於網絡

還要保證額溫槍的溫度

如果實在沒辦法滿足以上測量條件的話,也要保證額溫槍的溫度,同時對異常人員進行接觸式測量。

史去非:看到人員來了,儘量保持大家一個狀態,比如快遞人員跑得很累了,就讓他適當等個兩分鐘,比如要測開車人員的話,現在冬天車裡邊肯定都開著暖風,儘量讓他把車窗先搖下來,待5分鐘以上,不然檢測車裡邊人的體溫都會偏高。

對設備來講,給額溫槍穿一個小外套,或者拿一片暖寶給他貼一下,能夠保證設備溫度接近額定使用溫度。這個額溫槍不管怎麼用,它的穩定性還是存在的。比如說,同時測三個人,第一個人一測35度2,第二個人測35度3,第三個人測36度6,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第三個人有必要用接觸體溫檢測了。紅外額溫計只相當於一個初步篩檢,在人群當中找出體溫相對較高的人。

全國疫情發展拐點還沒有到來,我們也希望在這關鍵時期,執行測溫的工作人員能落實好測溫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積極反映。廣大市民如果出現體溫異常,要自覺第一時間去發熱門診就診,全民一心,共抗疫情。

小 問 說

規範使用很重要,

像市民說的,

「不規範使用就是形式主義,就是糊弄事了。」

原創稿件 轉載需授權 否則舉報

記者丨蘇寧 編輯丨小晨

值班主編丨唐言

相關焦點

  • 紅外體溫計到底準不準? 紅外測溫儀的工作過程了解一下
    紅外體溫計到底準不準? 紅外測溫儀的工作過程了解一下時間:2018-11-26 16:38   來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紅外體溫計到底準不準? 紅外測溫儀的工作過程了解一下 你的肌膚常說,冷冰冰的水銀溫度計,我是拒絕的。
  • 不確定度系列1:測量不確定度的誕生
    在漫長的歷史中,誤差理論深入骨髓,人們說到測量準不準,最先想到的就是誤差大不大,誤差小就是準,誤差大就是不準。在測量儀器的溯源(檢定或校準)中,經常會得到示值誤差,這裡的示值誤差很多情況就是低等級測量儀器和高等級測量儀器測量同一被測量得到的測量結果的差值。這是誤差理論的典型應用。
  • 實測阿巴町兒童測溫手錶準不準
    然而,作為兒童手錶界的異類,體溫計的挑戰者,測溫準不準,有沒有效果,還要接受實踐的考驗。兒童測溫手錶開箱簡單、低調——這是我開箱後的第一印象。無論是整體包裝,還是內置配件,或是手錶的外觀設計,無不透露著實用主義,不玩花樣,夠用就行!西瓜紅版本,看起來也是相當素雅、安靜。
  • 智能體脂秤到底準不準?編輯為此去了趟醫院
    體脂秤可以與手機上專屬的App配對,並根據用戶輸入的年齡、性別、身高及測得的體重、體脂計算出用戶的身體狀況,類似醫學上的人體成分檢測。體脂秤的分析令身體狀態變得更直觀「一拍肚皮就能知道的事,還整得挺複雜。」這大概是不少網友對智能體脂秤的第一印象。確實,一個人胖不胖,我們從他的身材就能輕鬆判斷出來,何必特意買個秤來告訴自己到底胖不胖?
  • 孩子500多度近視,「亨得利」卻配了700度的眼鏡,醫生都大吃一驚
    根據熊女士提供的單據,去年9月和今年3月,豪豪都重新配了眼鏡,眼鏡的度數都是雙眼200度。一直到今年的6月13號,豪豪在博士眼鏡店驗光測到的近視度數,還是維持在200度。可是8月份,等熊女士帶兒子去南昌大學二附院體檢時,發現兒子的實際度數是300多度,相隔一個月增加了一百多度。
  • 臺北今天午間32.9度 創今年以來氣溫新高(圖)
    臺北今天午後32.9度,創今年以來氣溫新高。(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全臺今天天氣晴朗,臺北13日午間高溫再創今年以來新高,達到32.9攝氏度。 臺灣氣象部門表示,天氣晴朗穩定,受到吹南風影響,臺北中午12時26分氣溫測得32.9度,超越昨天,是今年以來最高溫。
  • 示波器測量到底準不準
    打開APP 示波器測量到底準不準 發表於 2017-01-05 13:55:09   2格顯示和儘量滿格顯示最明顯的就是,波形被「拉長」了,也就是垂直檔位變小了,而垂直檔位的變化直接影響了垂直測量的準確性。這其中最重要就是示波器8位ADC與垂直量測量的關係。
  • 家用體脂秤測的準嗎?實驗結果是……
    聽說現在體脂秤很火~ 但是,它到底準不準啊? 那麼,這種「方便」「快捷」的 家用體脂秤 測得的體脂率準不準呢? 來看看家用體脂秤 「趣味」實驗吧!
  • 解讀:為什麼熱成像測體溫有時會顯示35度以下?
    對於人體而言,體內溫度相對是恆定的,而體表溫度受環境溫度影響通常在31~34℃,相較體內溫度要低很多。而業界普遍的做法是在產品設計時已經將測得的體表溫度通過測溫補償算法調整至更方便理解的人體體內溫度,讓測得的數值更接近正常37度左右的體溫。那影響熱成像人體測溫測溫精度的因素又有哪些?
  • 三個水溫計顯示三個樣,到底哪個準?這樣的問題誰都可能遇到
    一位魚友發來圖片和問題,說是自己購買的水溫計,三個溫度計顯示三個不同溫度,而且和加熱管的顯示溫度又有誤差,請問,到底哪個準?無獨有偶,還有一位魚友也在詢問這個問題,問您一下,我的蝴蝶鯉魚缸,魚缸顯示溫度是25度,加熱棒顯示溫度是30度,我也不知道哪個準確,怎麼辦?
  • 霍金留下的四大預言準不準,如成真的話,人類將何去何從?
    綜合霍金留下的四大預言是熱議最多的,到底準不準我們不知道,但是其中後面兩個確實與我們人類息息相關,並且是我們都有目共睹面臨的問題。全球變暖持續加劇是趨勢?在2020年前幾個月,我們地球的溫度已經連續創下同期新高,同時在南北地區也出現了異常的高溫,最為典型的就是北極出現38度的高溫天氣,並且世界氣象組織已經認證這個數據真實存在,所以北極都這麼熱,地球沒有變暖肯定就是說不過去了,這明顯是地球發燒持續之中。
  • 水銀體溫計7年後消失 電子體溫計貴而不準被嫌
    然而記者走訪青島發現,水銀體溫計目前仍然是不少市民和醫生的首選,而「替代品」電子體溫計因為測量結果不準、價格偏高等原因而難以推廣。紅外線體溫計則是通過接收人體發出的紅外線,將其熱像顯示在螢光屏上,從而準確判斷人體表面的溫度分布情況,其中紅外線體溫計還可以分為耳溫機和額溫機,耳溫機需要放在耳朵裡一分鐘左右,額溫機則對準額頭「打」一下就可以,不用接觸皮膚。    記者走訪了各大藥房發現,雖然聽上去相當「高科技」,實際上電子體溫計遠遠不如水銀體溫計受歡迎。
  • 你家的體脂秤到底準不準?記者親測驚呆了,真相你想不到!
    眼瞅著夏天就要來了是該買個秤督促一下自己聽說現在體脂秤很火但它到底準不準呢?什麼是體脂率?百度百科解釋,體脂率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成年女性體脂率正常範圍在20%-25%,成年男性在15%-18%。
  • 額溫槍測體溫究竟準不準?這個很多人都好奇的問題 專家來揭開謎底了
    但是問題來了,額溫槍測得究竟準不準,我們在測的時候應該跟額頭保持多遠的距離?315臨近,杭州網和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杭州市消保委聯合推出315特別欄目——《防疫用品怎麼選?專家教你辨別真偽》,通過評測對比小實驗,告訴大家在購買時注意避開哪些消費誤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防疫用品。
  • 隨身溫度計到底準不準?榮耀Play4 Pro紅外測溫版體驗評測
    到底該機測溫的準確率和實用性如何,其它方面又有何亮點,接下來送上榮耀Play4 Pro紅外測溫版的體驗評測。紅外測溫如何裝入手機中?說起測溫,大家很容易聯想起水銀溫度計或者手持測溫儀,前者體積相對細小,但測量耗時往往較長,後者雖然測量時間快,但體積普遍偏大。
  • 孩子高燒39度,體溫計卻顯示正常,退貨店員稱:2度誤差正常!
    最近有這樣一個較真的媽媽,在藥店裡花了247買了一個紅外線的體溫計,應該是高端上檔次了,本想著高科技嘛,那肯定是準的。有天夜裡3點多,這位媽媽摸著自己的寶寶好像有點燒的樣子,然後就拿出這個體溫計,給寶寶測了一下,顯示36.8度,不超過37度是人體正常體溫。
  •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自然是正常的。不大正常的是「正常體溫37度」的這個說法。因此,我們測量腋窩溫度,「都是36度多」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當然,在一些老年人測得35℃多的溫度也正常。為什麼維德利希測量腋窩能測出直腸的體溫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他那個時候的體溫計根本不準。
  • 小明:華氏32度就等於攝氏0度,對嗎?
    小明:華氏32度就等於攝氏0度,對嗎?老師:是的。小明:那攝氏0度+攝氏0度=華氏64度,對嗎?醫生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假如你想活久一點的話,那你真的應該把煙給戒了。」「現在再戒已經太遲了。」「怎麼會!戒菸永遠不算遲的!」
  • 雙頂徑看男女到底準不準?
    且不說這寶媽圈裡流傳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我們先來看看雙頂徑、股骨長到底是什麼?它們的影響因素有哪些?1、什麼是雙頂徑?什麼是股骨長?雙頂徑是一項B超測量的指標,是指做B超的時候測量胎寶寶頭部左右兩側之間最寬部位的長度,它也叫做最大頭顱橫徑。
  • 中央氣象臺自嘲「天氣預報是不準的!」明兒北京最高溫28℃,會準嗎
    今天官方承認了中央氣象臺正式回復大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中央氣象臺微博明確表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中央氣象臺科普時間第一,首先要明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嗯,不是百分百保準那種。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