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發熱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狀之一,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不少社區和商超等營業場所都在門口設置了體溫測量關卡,大多數地方採用的是紅外額溫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額溫槍」,甚至有網友戲稱,這是「溫柔一槍」。但是,也有人發現很多地方額溫槍的使用並不規範,令人擔憂。
市民:測溫不規範
、
、
體溫計分為接觸式體溫計和非接觸式體溫計,我們常用的玻璃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就屬於接觸式體溫計,在疫情期間,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大多數地方採用非接觸式體溫計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就是其中的一種。
體溫計分類/受訪者供
但市民王先生表示,他在幾天前去銀行的時候發現,工作人員沒有落實非接觸式的測量。
王先生:我去北京建行辦業務的時候,保安要測我的體溫,那個體溫槍離我太近,都碰到我了,而且測了三次都測不到體溫,我看體溫槍顯示的是LO,這個LO的意思就是低,我認為它低是因為環境溫度低,測不準。
紅外額溫計/蘇寧攝
王先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 據他了解,額溫槍的使用是有嚴格的規範的。
王先生:測溫槍的使用對環境溫度有要求,一般都是16~35度,這是常規的。另外還有一個測溫的距離,有的要求5公分左右,有說6~8公分的,但都要求一定不能接觸。
紅外額溫計/蘇寧攝
當他詢問工作人員是否接受過相關培訓的時候,得到的回覆卻讓他大跌眼鏡。
王先生:當時我就問他,我還把他們經理叫來了。經理跟我說12毫米。12毫米是測量比不是距離。經理說他是通過百度查出來的,我說要通過百度查,那就不是培訓了。
除了操作方式的不規範,王先生擔憂的還有使用環境的不規範,他發現,自己在進出小區的時候測量的體溫總是不準,他認為,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
王先生:我們小區測溫就在室外,有時候我問他我多少度,他測好幾次以後告訴我35度多。我體溫也不可能35度多,就是他使用的條件沒達到要求。我建議,媒體呼籲一下,應該規範使用測溫槍,不規範使用就是形式主義,就是糊弄老百姓、糊弄抗疫指揮中心。
困惑:體溫總是過低?
、
、
和王先生有同樣擔憂的還有家住呼家樓街道的唐女士,她說:
唐女士:我用水銀體溫計自己在家測是36度5。但是在外面不管去超市,還是去水果店,他們用的那種電子測溫器,在你的手腕上測一下,體溫基本上都是35度以下,有的是32度,有的說我34度。
各個場合有人測溫/來源於網絡
在唐女士提供的和小區門口保安的對話中可以聽出,保安也對溫度有困惑。
唐女士:多少度?
保安人員:32度1,實際上你就是34度1,外面冷。
唐女士:這個不準呀。
工作人員:因為這個手腕在外邊比較冷,本身溫度也不會太高!
網友調侃/來源於網絡
專家:測溫位置儘量避風
、
、
在記者之前的採訪中,有社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經常得把額溫槍揣在懷裡,不然額溫槍顯示的讀數非常低,或者只顯示英文low,也就是溫度過低,無法顯示數字的意思。有媒體曾經報導,盧溝橋街道豐體時代社區的工作人員給測溫槍穿上了一層「小棉襖」,這才得到了較為準確的數值。
媒體此前報導/來源於網絡
既然測量體溫是為了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關,測量的準確性就至關重要,否則就會流於形式,檢測不出真正的病毒攜帶者。記者帶著現有的問題詢問了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熱工所所長,高級工程師史去非,他首先介紹了額溫槍的使用規範。
史去非:每一臺額溫計使用都有一個環境溫度範圍的要求。一般來講,是16度到30度,測量的距離現在五花八門,但是沒關係,只要您買的是正規的額溫計,它上面都有寫。假如您手裡邊拿著測溫槍什麼沒寫或者說明書找不著了,那我們建議您是在3釐米左右的距離,測量人體頭部的溫度。
紅外額溫計詳細使用方法/受訪者供
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進一步把好測量關?史去非建議,首先檢測點最好是在室內,小區可以選在門房裡。
史去非: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每個小區、商場檢測的位置儘量避免有風。
紅外額溫計/來源於網絡
還要保證額溫槍的溫度
、
、
如果實在沒辦法滿足以上測量條件的話,也要保證額溫槍的溫度,同時對異常人員進行接觸式測量。
史去非:看到人員來了,儘量保持大家一個狀態,比如快遞人員跑得很累了,就讓他適當等個兩分鐘,比如要測開車人員的話,現在冬天車裡邊肯定都開著暖風,儘量讓他把車窗先搖下來,待5分鐘以上,不然檢測車裡邊人的體溫都會偏高。
對設備來講,給額溫槍穿一個小外套,或者拿一片暖寶給他貼一下,能夠保證設備溫度接近額定使用溫度。這個額溫槍不管怎麼用,它的穩定性還是存在的。比如說,同時測三個人,第一個人一測35度2,第二個人測35度3,第三個人測36度6,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第三個人有必要用接觸體溫檢測了。紅外額溫計只相當於一個初步篩檢,在人群當中找出體溫相對較高的人。
全國疫情發展拐點還沒有到來,我們也希望在這關鍵時期,執行測溫的工作人員能落實好測溫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積極反映。廣大市民如果出現體溫異常,要自覺第一時間去發熱門診就診,全民一心,共抗疫情。
小 問 說
規範使用很重要,
像市民說的,
「不規範使用就是形式主義,就是糊弄事了。」
原創稿件 轉載需授權 否則舉報
記者丨蘇寧 編輯丨小晨
值班主編丨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