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空火箭射高37年來全球最高 逼近同步軌道

2020-11-23 騰訊網

資料圖:中國「天鷹」探空火箭

「我們認為這種裝置可以追蹤軌道上的衛星並將其催毀」

記者/白炎林

「(我們)已通過外交途徑要求中國證實相關事實。」5月17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這樣表態。他要求證的「事實」是一次實驗。據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介紹,13日21時,中國發射了一枚探空火箭,進行了一次高空科學探測實驗。然而在隨後西方媒體的嘴裡,這種完全正常的實驗卻變了味道。

37年來射得最高火箭

據介紹,這次實驗的學名為「空間環境垂直探測及空間科學主動實驗」。類似實驗並非第一次。在1個多月前的4月5日,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用一枚天鷹-3E運載火箭將「鯤鵬一號」探測儀送到距地191公裡的太空。該探測儀由3種探測設備組成:探測電子和離子垂直分布的朗繆爾探針、探測空間電場垂直分布的空間電場儀,以及研究電離層動力學特徵的金屬鋇粉釋放裝置。試驗中,「鯤鵬一號」在距地200公裡高度釋放了金屬鋇粉,完成了此次實驗。這種實驗只是用來進行空間環境探測,並無任何不妥之處,此次實驗之後,美國等國也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但是對於5月13日的實驗,西方很多國家和媒體都做出了激烈反應。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兩次實驗的高度差異。據試驗總指揮龔建村介紹,這次實驗與4月5日的實驗相比,探測高度有了較大提高,由數百公裡提升到1萬公裡以上,且搭載的儀器更多。

此前,中國火箭和飛彈的射高均不超過2000公裡,而這次實驗不僅打破了中國紀錄,而且打破了世界紀錄。據介紹,這是人類自1976年以來,射高最大的地球亞軌道火箭。美國國防部所做的軌跡分析發現,該火箭甚至曾逼近過赤道上空高度約3.6萬公裡的同步衛星軌道。

美國的緊張似乎源自對中國「反衛星武器」的擔憂。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反衛星武器只能打擊低軌衛星,對於導航衛星等2萬公裡高度以上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還沒有多少直接打擊手段。

但因中方的實驗完全正當,美國只好採用暖昧語言旁敲側擊。五角大樓發言人莫妮卡·馬託什5月15日稱:「我們跟蹤到了中國火箭在發射過程中攜帶的多個物體,但沒有觀察到任何物體進入軌道。可以說,太空中沒有留下與這次發射有關的任何物體。」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邁克·羅傑斯拒絕對這次火箭發射進行評論,但指稱中國很明顯正在太空展現「更具進攻性的姿態」:「任何時候當你看到一個民族國家在太空展現更富進攻性的姿態時,它都非常令人關注。」另一些人的看法則更加直白。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國防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我們認為……這種裝置可以追蹤軌道上的衛星,並將其摧毀。」

擔心獨霸太空遇挑戰

對於此次實驗的「軍事意義」,有軍事專家提醒,從實驗器材看,任何武器試驗都要搭載測試中的武器,而此次實驗中,中國的搭載物均為科學實驗用儀器;再從實驗目標看,如果是太空武器試驗,至少要有一顆用做目標的靶星或者靶彈,這在本次實驗中更是難覓蹤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日前中國科學院進行了一次高空科學探測試驗,並已發布了相關消息。我想強調的是,中國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外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學者喬森納·麥克道爾也認為,中國這次發射的火箭與美國上世紀60年代為了研究地球磁氣圈而發射的火箭相似,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此次實驗是為了測試反衛星裝置。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和全球安全項目博士後研究員邁克·古伯魯德則稱:「在美國嚴密的監視下,中國想用一大堆科學儀器掩飾反衛星測試技術非常愚蠢,這不可行,也不是測試一種新武器的正確方法。」

儘管如此,美國等西方國家一些人奉行的邏輯卻是「中國的火箭接近了高軌衛星軌道=中國具備了反衛星能力=進行反衛星武器測試=中國威脅美國」。這樣荒謬的邏輯反而暴露出了美國欲用軍事手段獨霸太空的野心,即:美國可以肆無忌憚地開發太空武器,而別國進行正常的科學實驗就被視為「冒犯」和「威脅」。有分析尖銳地指出,這種思維,才是目前太空空間和平日益受到威脅的根源。

相關焦點

  • 小火箭聊太陽同步軌道之三
    小火箭試著手繪不同的太陽同步軌道,但是考慮到數據直觀化之後依然要堅持精確性的原則,還是用小火箭計算中心給出的軌道計算圖吧!上圖為小火箭寫本文時(公元2019年1月30日上午9點半)的地球,估計完成本文時已經會是2月了吧! 咱們回過頭來再聊太陽同步軌道。
  •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12月6日11時5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 小火箭聊太陽同步軌道:軍事意義非常巨大
    這是日出號探測器在2012年6月5日拍到的一張難得的照片:金星凌日。風雲風雲是中國的氣象衛星系列,由上海航天局研製,主用戶為中國氣象局。目前,風雲系列有地球靜止軌道風雲二號E、F、G星、風雲四號A星;太陽同步軌道風雲三號A、B、C星7顆衛星在軌運行。
  •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 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12月6日11時5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2019-04-21 00:37:24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2019年04月21日 00:37
  • 中國民營火箭新戰績!「穀神星一號」成功入軌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1.4m,全長 19m,起飛質量 31t,500km 太陽同步軌道上的運載能力為 300kg。圖 | 圍觀的人群(來源:攝影師陳肖)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的第 4 次民商火箭發射,也是民營火箭第二次入軌成功。圖 | 火箭升空(來源:攝影師陳肖)星河動力由此成為國內首家首次發射即挑戰 500 公裡 SSO 太陽同步軌道的民營火箭企業,也是全球從公司成立到實現入軌所花費時間最短的民營火箭公司。
  • 長徵八號來了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
    王偉童 高崇芮 董佳瑩 錢 航   本報記者 付毅飛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22日12時37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完成首次飛行任務。
  • 中國發射全球解析度最高、幅寬最大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高分四...
    至此,2015年19次航天發射全部成功,中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這是搭載「高分四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將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專項(高分專項)稱為創新工程、「天眼」工程和應用工程。通過系列高解析度衛星的發射,到2020年形成我國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陸地、大氣、海洋對地觀測能力。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2020-12-2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葉源昊 自海南文昌報導圖為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當人們還沉浸在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的興奮中時,中國航天再踏徵程。
  • 太原發射中心:彈道飛彈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場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簡稱(TSLC)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的高原地區,地處溫帶,海拔1500米左右,與蘆芽山風景區毗鄰,是中國試驗衛星發射中心擁有火箭和衛星測試廠房、設備處理間、發射操作設施、飛行跟蹤及安全控制設施。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具備了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的能力,擔負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資源、通信等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
  •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並回收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
    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李江濤、鄧怡)5日下午,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喜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設計研製的「北航二號」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飛行試驗獲得成功,這是中國首次成功發射和回收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
  • 全球最重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1月5日10時1分,中國自主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 科普來了 | 揭秘海射火箭:陸地那麼大,為什麼還要去海上?
    | 9月1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一箭九星」發射成功(王偉童 攝)9月15日,我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到哪一步了?
    2015年3月,翎客航天在內蒙古發射了翎客一號、二號。通過仿真模擬計算射高,兩枚火箭分別到12千米和68千米。雖然射高與57年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製造的探空火箭相比還有差距,但蜂擁而至的媒體,大量的曝光,給胡振宇和翎客航天冠上了「中國馬斯克」、「中國『SpaceX』」的頭銜。
  • 太陽同步軌道火箭有何特別之處?專家話你知
    為什麼用長徵八號發射太陽同步軌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告訴記者,長徵八號(CZ-8)構型為基於新一代低溫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發動機和模塊化箭體結構研製而成的新中型運載火箭,將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由3噸升級至4.5噸。
  • 開家公司發火箭,是不是很酷?中國「太空人」做到了
    9月7日,由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第二枚商用亞軌道火箭——OS-X1火箭暨「重慶兩江之星」在西北某國家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兩天前的9月5日,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星際榮耀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枚代號為雙曲線1Z(以下簡稱SQX-1Z)的固體亞軌道探空火箭。
  • 除了發射塔,火箭還能怎麼射?
    1997年12月24日,「起飛一號」將美國Digital Globe公司的Early Bird 1對地觀測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中。時至今日,這種火箭已經完成了7次發射,其中6次成功、1次失敗。除了能夠變廢為寶、消耗裁減的武器外,這種車載發射的方式還具備機動性強的優點。在配備相應測控條件的情況下,幾乎可以在陸地上的任何地方進行火箭發射。
  • 馬斯克射向太空的特斯拉跑車:第一次逼近火星
    馬斯克射向太空的特斯拉跑車第一次逼近火星啦!北京時間2018年2月7日,SpaceX首次發射了重型獵鷹火箭,同時「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實現了一個壯舉——將自己心愛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入了太空,就在10月8日,該跑車與火星進行了首次近距離接觸,相距只有不到800萬公裡,也就是大約0.05個天文單位
  •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回收固液混合發動機的探空火箭
    我國首次將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成功進行發射和回收。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消息證實,12月5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該校宇航學院15位大學生設計研製的「北航二號」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飛行試驗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