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梅生偉:第四代​發電技術 新型碟式熱聲發電系統效率已...

2020-12-02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我們的碟式熱聲發電,本質上屬於光熱,把它叫第四代發電技術,我們可以看基本的原理,它的原理簡單的講是用光熱,相當於聚焦、製造一個熱端,經過熱到聲壓力波到機械能最後到電能,效率能達到32%。這是我們在青海大學裝的碟式發電系統,外表非常的美觀,效率很高,沒有任何汙染,完全靜聲的系統。」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長江學者、傑青、IEEE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T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 梅生偉

直播專題:第十一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

以「變革·創新·突破」為主題,集中展示分布式光伏、儲能、分散式風電、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工業園區綜合用能、氫能、智能電網等領域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由中國貿促會、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於2019年11月7-9日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和無錫君來世尊酒店隆重舉行。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作為戰略合作媒體將對大會進行全程直播。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長江學者、傑青、IEEE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T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 梅生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非常容幸有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智慧微能源網與太陽能高效利用方面我們做的一些工作。

我本人從2014年開始在青海大學兼職新能源學院院長,所以今天這個工作實際上也是我在青海大學工作的一個總結。

我主要內容分幾個部分,一個是提出技術的背景,第二是簡述一下我們對於智慧微能源網內涵的理解,第三是核心技術,要組成微能源網,核心是能源樞紐我們提出清潔能源網路由器,第四是我們做的實踐。

我們面臨的能源發展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我們國家的能耗總量和能耗強度都應該說是世界之最,所以發展清潔能源,提升清潔能源的佔比應該說是我們戰略性的選擇。

我們看一下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我們從左邊可以看到,從傳統的互聯電網到十年前的智能電網到今天的智慧能源網際網路是走過三個階段。傳統的互聯電網一次能源比如說我們常規電廠水電、火電,風光走向發電這一側,還有電力電網變壓器,現在涉及了智慧微能源網,以電能為核心把多能源進行傳輸存儲。在供給側是多種形式能量綜合利用,包括冷熱電,這裡面我們看到有核心的環節就是儲能和綜合能源系統,相當於我們過去傳統電網的變壓器,這麼一個層次。尤其今天要涉及的是能源網際網路分布式一個形態,我們叫智慧的微能源網,它也能夠提高我們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尤其是太陽能作為利用的重點。

儲能定位應該是戰略性的,美國的前能源部長朱裡文(音譯)先生說儲能技術與太陽能技術相結合其對配電和發電領域的影響可與當年網際網路造成的顛覆性衝擊相媲美,把儲能定位成非常高的戰略性位置。

微網實際上是區域電網,我們講有幾個要素,一定要有清潔能源,一定要有儲能,嚴格實現碳排甚至零排放。以自用電為主,裝機容量一般小於兩位兆瓦級,這是微網。怎麼叫智能?滿足三方面的指標,安全、經濟、環保,在我們傳統的物理系統加智能智慧的智慧控制系統,我們可以建立區域化的控制中心,如果實現安全、環保、自趨優的能力我們就稱為智能的微電網。

我們把這個概念從微電網擴充到微能源網,它是能源網際網路的分布式表現形態,由微網、區域熱網、區域共能網組成,關鍵是有能量的樞紐,把冷熱電無論是電源還是供給側能夠結合起來,同樣也是一樣,如果你要在前面加上智慧兩個字,從我們系統科學控制的角度來講你必須具有安全、經濟、環保多指標自趨優能力,有這樣的系統就稱之為智慧的微能源網。

我們看五大特徵,分布式是區域的綜合能源系統,多能互補,通過能量樞紐能夠耦合熱電、氣、交通等網絡,核心當然是我們的區域電網,併網、離網能夠平滑運行,滿足熱、電、氣需求,最大程度消耗可再生資源,就是安全、經濟、環保多指標趨優。

最關鍵的是能量的樞紐能夠把冷熱電集成起來。一般的冷熱樞紐傳統做比如說電器熱到電冷熱可以看到可以直聯、轉換、存儲,功能上也有不同的技術,熱電聯產、電熱水泵,通過樞紐進行連接,這個過程是單向的耦合,冷熱電到電器熱雙向實現耦合還要做工作。我們怎麼做?我們提出一種基於壓縮空氣的清潔能源路由器,可以看到輸入可以是風電、光伏,也可以是光熱,也可以說是餘熱。我的壓縮機可以製造產生壓縮空氣,我也可以存儲壓縮熱,我的蓄熱單位可以直接壓縮空氣,最終輸出端可以用空氣投屏(音),用蓄熱單元可以共熱,今天講的能量樞紐實際上是用壓縮空氣這種技術完成的。

我們看看壓縮空氣的三代史,1978年德國第一代常規壓縮空氣儲能,第二代提出的壓縮空氣儲能,第三代是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今天講的重點是第三代的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用它來做能量的樞紐。

第一代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從這邊看,德國的補燃式電站,有排放還要依賴天然氣。2011年當時清華大學提出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我們把高壓空氣存到儲存室,把壓縮熱存到儲熱室,電力向壓縮熱能解耦存儲。這是一個全部的物理過程沒有任何排放,工作介質就是空氣,末端可以輸出電,因為我是空氣透平,我還可以輸出冷量,我存在儲熱室高端可以發電低端還要發熱,可以取代燃氣輪機的冷熱電三聯供,我們想拿它來做能量的樞紐。這是在安徽蕪湖做的工業試驗電站,能量就以高壓氣體和熱能的形式分別存儲,發電的時候高壓加上高溫的空氣驅動空氣透平發電,完全清潔綠色的冷熱電安全系統。

我們第三代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就把這個概念大大擴展了。輸入側不光可以輸入風電、光伏和低谷電,還可以輸入光熱也可以進來,我可以儲氣,可以有熔融焰對應500度的高溫,水可以對應100多度的高溫,成梯度的工作可以形成梯度趨熱系統,我可以供電不同的熱,比如說熱蒸汽、熱水等等還可以輸入冷量,實現能量梯級利用,形成新一代的能量樞紐,把這個叫做清潔能源路由器。

它的核心就是複合式的壓縮空氣儲能,所謂複合不光是光伏和風電,還有光熱等等也可以進入,主要的功能八個字,多能聯儲、多能聯供。

我們下面看一看我們在青海大學做的工作。青海位於青藏高原面積是72萬平方公裡,國家把青海定為清潔能源綠色能源的輸出基地,太陽能利用實際上關乎我們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講的是集中開發,還有一種利用是分布式這個系統的利用。我們在青海大學嘗試這幾年做了一個工作,就是校園我基於太陽能搭建了微能源網系統,這個系統有十個子系統加上人工智慧的調控系統,就是安全、經濟、環保多指標的自趨優,大家看到我有多功能電站,我有光熱系統,我有屋頂光伏、太陽池、熱氣流、全光譜,今天國內外四代太陽能技術、儲能技術、光熱技術等等在我這個微能源網裡面全部都有體現。

從內往外看我這個網絡,電、熱、冷三個網絡,要實現冷熱電的綜合供給,綜合的生產,我靠什麼把它集結起來,就靠下側的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集結起來形成一個網絡,最後達到智慧多指標自趨優的層次。

要引入在壓縮空氣儲能在輸入端引入熱源提供熱量我們就瞄準了光熱這樣一個技術途徑。實際上給儲熱系統加上光源。我們做性能比較槽式、塔式和碟式我們最後在經濟比較來看選擇了槽式作為主要來源。中間有一個吸熱管,這個原理我就不說了。把這樣一個槽式系統輸入到儲熱單元裡面,提供高溫的熱量,就在青海大學的校園裡面首先建設了這樣一個能量的樞紐,我們叫Energy Hub我有壓縮機我利用光伏把空氣壓倒儲氣室裡面,工業四個鋼罐。我壓縮熱還有後面的儲熱器,我用的高溫導熱油有320的溫度,完成了太陽能向壓力勢能高壓氣體還有壓縮光熱能量存儲,現在是可控的原來是波動的我輸出的時候可以輸出電力和不同的熱量包括冷量,實現多能聯供、多能聯儲。

我們做的這個測試系統有三種逆變器,微逆、智能優化和組串式,我們可以維尼十種組合方式,這是組建類型齊全測試功能完備的試驗電站,服務於青海大學乃至青海的光伏電站科研包括教學的工作。

第二個系統我們搭建了50千瓦的光熱系統,地日鏡、反視鏡形成600度的光斑,本來是飛機的碳纖維回收的,實際上就是光熱電站的流程。大家看到我有地日鏡、反射鏡,實際上也可以作為鍋爐發電的。

第三個我們開發了高原的熱氣流系統,這實際上就太陽能煙囪,我有一個煙囪,用玻璃鋼搭一個溫室,溫室的四周是開放式的,底下用鵝卵石或者水泥混凝土搭一個平臺,相當於溫室效應,用溫室燥溼空氣,然後溫度升高密度降低,與外界環境形成氣壓差,通過煙囪引導空氣產生上升氣流,從而驅動渦輪發電機發電。混凝土是吸熱的材料,到晚上太陽落山仍然可以發熱,這是國外做的這樣一個系統,100千瓦的。我們在青海大學搭建國內第一個能夠發電的太陽能熱氣流系統,唯一需要的資源就是土地和陽光再加上熱空氣,所以對青海這樣一個地域廣闊加上太陽能豐富的地方這是一個完全有推廣前景的一個系統。

這是第四代太陽能電池技術,我們現在光伏電站用的光伏能量只是紫外和可見光,只佔太陽能全光譜的58%的能量,紅外這一塊是沒有利用的。我們開展了全光譜發電技術,把可見光和紅外分開了,一旦紅外分出來以後它就能夠形成一個熱端,我再加一個冷端,冷熱端有溫差。再一個是BITV,我們在青海大學圖書館有五種發電單元,屋頂、門口欄杆、光頂的木牆還有相當於溫室實際上是用來發電的,也是光伏建築一體化的創新研究平臺,我們說形成了現代建築藝術美和技術美的統一。

我們做了基於太陽能人居環境,主要用太陽能這個能量可以發熱、供電,尤其是熱,我有蒸汽發射器可以做飯,有蒸飯櫃和冷藏臺,還可以淋浴,實現熱的梯級利用,這是系統具體指標,有辦公環境、人居環境,還可以發展農業,這是不同品類熱量供給的情況。

再一個研究的是利用青海的豐富鹽湖資源,實際上是修鹽水池,兩米深,因為重力的原因會形成上層是低密度的鹽水,下面是高密度。分層以後上層就吸收紅外長波的太陽光,低層就吸收短波,就是紫外和可見光,中間形成了一個隔絕層,上下層的對流被阻擋住了,所以下層的高鹽分就可以大量吸收熱量,僅僅兩米深的鹽水池就可以產生將近100度的溫度,所以是一個聚熱器。青海鹽湖資源非常豐富的,修建這樣一個池子成本也很低,太陽能的輻照強度也是全國最好的。

我們看國外,看以色列的太陽池,七千平米,發電功率可以達到150千瓦,巨大的熱容量能夠每天產生將近上千噸的開水。所以它可以拿去供熱也可以做製冷。所以我們在青海大學也做了這樣的系統,我們對於長波、短波、上下分層吸收不同,用這個原理。

再一個就是我們的碟式熱聲發電,本質上屬於光熱,把它叫第四代發電技術,我們可以看基本的原理,它的原理我簡單的講可以從這裡看見,是用光熱,相當於聚焦,製造一個熱端,這裡面是一個封閉的腔體,裡面裝上惰性氣體,受熱以後會膨脹,膨脹到冷端,冷了以後又會回流到熱端,冷端膨脹的時候產生一個前向的波,回去又產生反向的,就形成一個聲波,我們從太陽能、光熱到熱端,然後產生聲波前後向的聲波,中間裝一個連感,我用斯特林機就可以發電。經過熱到聲壓力波到機械能最後到電能,效率能達到32%。這是我們在青海大學裝的碟式發電系統,外表非常的美觀,效率很高,沒有任何汙染,完全靜聲的系統。

那幾種主要系統裝了以後我最後通過壓縮空氣儲能樞紐集成在一塊兒再裝上監控系統就可以實現多指標,也就是安全、經濟、環保綜合優化運行。可以觀測到整個冷熱電從生產、存儲到供給過程,實現全過程的優化。這是我們這個系統裝設三年以來指標的統計,主要給校園用,今天高校系統,雖然我們起步比較晚,1.7萬平米,是國內高校應該講設備最全、功能最完整也是技術最先進的一個微能源網的試驗平臺。

接下來有一個五分鐘的視頻。百聞不如一見,我們看一下現場建設的情況。

我最後簡短總結一下,智慧微能源網是一種高效的多能互補能源系統,我們講智慧還是安全、經濟、環保,今天講的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清潔能源路由器,可以構成微能源網的一個中堅。最後講太陽能的利用其實包括光伏、光熱、微電網、太陽能建築一體化BITV等多種技術,總之是希望實現太陽能的高效利用。

謝謝大家。

(發言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理化所研發出新型熱聲發電原理樣機
    日前,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羅二倉帶領的熱聲研究團隊在大功率熱聲發動機/熱聲發電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研製成功一種「聲學共振型氣體雙作用熱聲發動機/發電機原理樣機」。該實驗原理樣機最大聲功輸出達到10千瓦,持續輸出功率達到7.2千瓦電能,最高發電效率達到20%,是迄今國際上研製成功的最大發電功率的熱聲發電系統(目前國際上最大持續輸出功率僅為1千瓦電能),也是國際上首臺基於此新型熱聲發電流程研製的原理樣機。  熱聲發電技術是一種全新的熱功轉換與發電技術,熱聲發電系統主要由熱聲發動機和直線發電機組成。
  • 太陽能熱發電基本原理
    太陽能熱發電概述   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太陽能聚光器先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熱能,然後經過各種方式轉換為電能的技術形式。   太陽能熱發電包括: 聚光太陽能熱發電(CSP)、太陽能半導體溫差發電、太陽能煙囪發電、太陽池發電和太陽能熱聲發電等。
  •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概念與分類
    目前主流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集中在塔式、槽式和碟式,它們因開發前景巨大而受到極大的關注。聚光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主要分類1、塔式太陽能熱發電,驅動熱機做功發電.隨著鏡場中定日鏡數目的增加,塔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聚光比也隨之上升,最高可達1500,運行溫度為1000℃~1500℃.它因其聚光倍數高、能量集中過程簡便、熱轉化效率高等優點,極適合太陽能併網發電。
  • 世界首臺大面積碟形聚光光伏發電系統試運行
    世界首臺大面積碟形聚光光伏發電系統試運行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2年1月13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世界首臺大面積碟形聚光、分光高效發電系統科研樣機,在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D區草坪,完成安裝調試,已開始試運行。
  • 新技術讓風能發電效率倍增
    原標題:新技術讓風能發電效率倍增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禾)深圳邦忠風力發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斜軸風力發電機」技術日前在北京通過了科技成果評價。該技術是根據深圳邦忠創立的「風能推力和阻力都能發電原理」研製而成,其發電效率是同功率水平軸機組的3倍以上,技術水平達國內領先。
  • 成本是光伏發電3-4倍 光熱發電靠譜嗎?
    碟式光熱發電是利用旋轉拋物面聚光鏡將太陽光聚集在集熱器上,集熱器內的工質被加熱從而驅動發電機做功發電的一種發電方式,是目前發電效率最高的,可達30%。這種系統具有壽命長、效率高、靈活性強等特點,可以獨立運行,非常適合作為邊遠地區的小型電源使用。一般碟式太陽能熱發電功率為10.25kW,聚光鏡直徑為5.10米。
  • 向日葵式光熱發電系統效率達34% 被評為世界最高效的太陽能系統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瑞典Ripass oEnergy公司在南非納米比亞沙漠建造了一個如同向日葵一樣緊隨太陽方向的碟狀斯特林光熱發電系統,可將34%的太陽能轉化為電力,並將電能直接無削減地輸入到電網。這一光熱發電系統比傳統太陽能系統的光電轉換效率超出兩倍之多,被英國《衛報》評為世界上最高效的太陽能系統。
  • 天加發布中國熱電效率最高的低溫發電系統
    該發電系統的核心部件——膨脹發電機,採用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簡稱 UTC)旗下的普惠公司的成熟透平技術及集成控制系統,熱電效率遠高於同類的螺杆膨脹機,是目前中國熱電效率最高的低溫發電系統。  據悉,天加與UTC在2015年建立了全球戰略合資合作。UTC將其Pure Cycle -ORC低溫發電產品及技術全部轉移至天加,相關技術領先國內同行30年。
  • 太陽能光熱發電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鏡面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
  • 亞臨界煤氣發電技術推進鋼鐵企業高效綠色發展
    以前讓鋼鐵企業心煩的富餘煤氣,如今成為了企業掙錢的"香餑餑",從廢物變成寶貝的關鍵是煤氣發電技術的持續升級和發電效率的大幅提升。最新一代的亞臨界發電技術再次提升8%的效率,為使用企業進一步實現了減排、增效,為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 > 光熱發電的前景和弊端 - 光熱發電
    ,其目的是保留碟式聚光器高聚光比優勢,探索光熱規模化利用或發電的可能性。此次湖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光熱聯用技術集供熱及發電的太陽能綜合利用於一體,以新型光伏板結合光熱板光熱聯用,輔以空氣源熱泵提高整體太陽能利用效...
  • 太陽能光熱發電的主要形式_太陽能光熱發電有哪些特點
    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而且,這種形式的太陽能利用還有一個其他形式的太陽能轉換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後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
  • 16%:一張圖看懂光熱發電效率
    guangfu.bjx.com.cn/news/20201216/1122640.shtml 2020-12-16 日前,雲南省人民政府開設的「我為2021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及「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專欄內,有民眾建議「利用雲南風光資源大力發展光熱發電等綠色新型能源
  • 如何看待光熱發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定位與價值?
    ,其目的是保留碟式聚光器高聚光比優勢,探索光熱規模化利用或發電的可能性。此次湖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光熱聯用技術集供熱及發電的太陽能綜合利用於一體,以新型光伏板結合光熱板光熱聯用,輔以空氣源熱泵提高整體太陽能利用效...
  • 塔式光熱發電創新技術之選擇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眾所周知,塔式光熱發電技術始自上世紀 50 年代,前蘇聯科學家最早建立小型實 驗裝置,在碟式聚光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其目的是保留碟式聚光器高聚光比優勢, 探索光熱規模化利用或發電的可能性。上世紀 80 年代又在克裡米亞建立 5 兆瓦實驗裝 置。
  • 淺談溫差發電技術
    當無量綱值ZT趨近於無窮大時,熱電發電模塊的發電效率無限逼近於卡諾效率。ZT與材料的塞貝克係數S、電導率σ、熱導率K(主要由電子熱導率與晶格熱導率之和構成)及溫度T相關。熱電材料主要分為常用類和新型類兩大種類。常用類主要是指Bi2Te3系列、PbTe系列和SiGe系列等;而新型類主要是指低維熱、納米結構、聲子玻璃和超晶格等熱電材料。
  • 美國能源部撥付3900萬美元 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技術商業化
    按照DOE的目標,到2030年含12小時儲熱系統的光熱發電成本將降低到50美元/兆瓦時(5美分/kWh,約合RMB0.35元/kWh),而儘快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商業化則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據悉,本次撥付的3900萬美元將用於一到兩個研發項目,以建設和演示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相關系統需實現在550°C到630°C之間實現熱能儲存。
  • 新型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CPV)用的玻璃菲涅爾透鏡
    菲涅爾透鏡是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CPV)的核心部件,目前大多採用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壓鑄菲涅爾透鏡,也有部分採用玻璃上加矽膠的菲涅爾透鏡。這些透鏡的最大問題是可靠性和壽命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防礙高倍聚光太陽能光伏發電(CPV)技術推廣的主要問題。
  • 斯特林熱發電商業化應用步伐加速
    斯特林技術屬於蝶式熱發電的一種路線,作為最前沿的市場探路者,開始在世界各地推廣項目應用。          據了解,美國1991年開始開發斯特林熱發電系統,受制於高昂的發電成本,斯特林熱發電技術並未實現大規模推廣。然而,近年全球各地相繼試水斯特林發電系統,發電優勢逐漸突顯,美國在1997年推出的25KW蝶式斯特林發電系統,具有發電成本低,具有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前景。
  • 全球第一座四代核電站》|核反應堆|核燃料|核電站|高溫...
    日前已完成了反應堆殼體組裝,預計將於2021年正式投產。這座核電站由於採用了結構獨特的高溫氣冷堆技術,使其安全性與熱效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了世界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那麼這種新型核電站,有哪些特點?它在安全性上,又真能做到萬無一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