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引出能量治療深部腫瘤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俞錚)國家重大科學裝置——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最近成功實現了變能量慢引出。慢引出的重離子束可在多個能量之間自動切換,為實現深部腫瘤治療解決了關鍵技術難題。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院士說,利用重離子

束治療腫瘤,對健康組織損傷小,對腫瘤療效佳,可以準確進行適形照射,精確控制和嚴格監測照射劑量,是迄今最理想的放射療法。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實現了變能量慢引出後,加速器主環可提供能量在80-400兆電子伏(MeV)間自動切換的高能碳離子束,滿足人體全體位腫瘤治療的需要。

今年1月,科研人員已成功實現主環單能量慢引出,利用主環提供的100兆電子伏中能重離子束,進行了7批82例淺層腫瘤治療的臨床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但由於引出能量的限制,所治療的病例均局限於距體表2.1釐米的淺層腫瘤。

科研人員指出,變能量慢引出是實現深層重離子治癌最為關鍵的技術,中國成為繼德國、日本、美國之後第四個掌握重離子束深部腫瘤治療技術的國家。

科研人員正進一步提高硬體的穩定性,優化系統軟體,提高引出束流的性能,為即將開展的深層腫瘤治療臨床試驗提供技術保障。

今年7月通過國家驗收的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個規模大、能量高、實現全離子加速的重離子同步加速器冷卻儲存環系統。這個總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的大科學裝置主要包括主環、實驗環、放射性束分離器、實驗探測裝置、輻射防護系統、蘭州重離子加速器改進和建安工程。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主要科學目標是:以超重核合成研究為主的重離子核物理,以強子結構和性質研究為主的強子物理,以高電荷態重離子碰撞研究為主的原子、分子和團簇物理等。與此同時,該裝置產生的重離子束可以用於癌症的臨床治療。

傳統的放射療法利用γ射線、電子、X射線、中子等輕粒子。它們射入人體後,劑量主要損失在淺層,隨著射程增大而逐漸減小,到達病灶時其劑量已經不足以治療腫瘤。因此,γ刀是用6束γ射線從不同方向同時照射,以湊足治療必需的劑量,其結果是會對沿途正常組織造成很大的傷害。

而重離子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特點之一是其獨特的倒轉劑量分布,即在入射通道有一個低劑量的坪區,而在接近射程末端時出現一個高劑量的峰區,通過調節入射重離子的能量,就可以使入射重離子主要照射在腫瘤上,而對正常組織的損傷最小。

詹文龍說:「重離子束在物質中的劑量損失集中於射程末端,這種物理學特性使之成為對付腫瘤理想的放射療法。」

相關焦點

  • 「射頻深部熱療+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晚期肺癌新研究屢獲國際腫瘤...
    10月15日~18日,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第十八屆世界肺癌大會 (WCLC 2017)在日本橫濱召開,會議吸引了來自100多個國家的7000多名業界領袖、專業人士和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病理為鱗狀細胞癌的患者對上述兩種治療更敏感。據了解,該研究論文此前還在今年的歐洲肺癌大會上作壁報交流,並被2017年美國腫瘤學年會收錄。目前,研究論文已於9月刊發於《歐洲藥物科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影響因子:3.77分)。
  • 「中央媒體看甘肅」首套國產碳離子治療裝置的自主創新路
    近日,在甘肅省科學技術獎答辯現場,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肖國青介紹了首套國產重離子治療裝置的應用情況。自上世紀60年代建設1.7米回旋加速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以其能量和規模享譽物理界,從精確稱重原子核、合成新核素、農作物育種、輻照材料改性,到成功研發碳離子治癌裝置,重離子加速器的應用可謂「柱天踏地」。目前,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已投入臨床治療,並成功推廣5套裝置。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研製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自主研製的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關鍵突破,標誌著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  相比國際上同類裝置,該加速器超導磁體電流密度可達到每平方毫米140安培,是國內外同類裝置磁體水平的3倍;靜電電場達到每釐米170千伏的國際最高應用水平;加速器實現3.0特斯拉最高場強;直徑縮小25%,僅2.2米;重量降低50%,總重不超過50噸。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近湊型的質子加速器,具有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精度更高、能量切換更快的顯著特點。
  • 我國自主研製質子治療裝備取得重大進展
    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診斷和治療設備有望實現國產化本報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袁於飛 從中核集團獲悉,我國230MeV超導回旋加速器質子束能量日前首次達到231MeV,這標誌著我國自主研製質子治療裝備邁出關鍵一步。
  • 上海光機所利用近紅外雷射實現深部原位肺腫瘤光動力和光熱協同治療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實驗中採用黑磷納米片複合材料,在近紅外雷射的誘導下,實現了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增強的深部原位肺腫瘤光動力和光熱的協同治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生物材料學報》(Acta Biomaterialia)。
  • 利用近紅外雷射實現深部原位肺腫瘤光動力和光熱協同治療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實驗中採用黑磷納米片複合材料,在近紅外雷射的誘導下,實現了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增強的深部原位肺腫瘤光動力和光熱的協同治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生物材料學報》(Acta Biomaterialia)。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
    HIRFL 是我國規模最大、可以加速全離子的重離子研究裝置,可提供多種類、寬能量範圍、高品質的穩定核束和放射性束,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1 年 8 月13日,原國家計委批准成立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
  • 科學島研製成功……
    近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自主研製的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MeV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緊湊型的質子加速器,具有體積更小、重量更輕、耗能更低、精度更高、能量切換更快的顯著特點。依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平臺,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在建設運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凝鍊關鍵技術,加速推動大科學裝置衍生技術的落地生根,將聚變大科學工程項目中的超導
  •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研製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12月16日發布消息,該中心旗下的合肥離子醫學中心近期取得關鍵技術突破,他們研發的「合肥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治療系統」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標誌著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
  • 為深部腫瘤診療提供新方案 上海光機所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獲進展
    東方網記者解敏3月29日報導:光動力療法是一項用光敏藥物和雷射活化治療腫瘤疾病的一種全新方法。近期,上海光機所團隊在雙光子光動力治療技術的實驗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有望應用於深部腫瘤治療。這一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Nanoscale[Nanoscale, 2019, 11, 3386]上。
  • 懷柔科學城這16個科學裝置對人類有多大影響?
    質子放療造福人類腫瘤治療 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所長顏學慶介紹了雷射加速創新中心項目。「超強雷射具有非常大的加速電場,2018年諾貝爾獎就頒發給了這項領域。」顏學慶介紹,北京大學在過去10年提出了新的方法,首次實現從雷射加速到雷射質子加速器的跨越。
  •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基於超聲輻射力的深部腦刺激與神經...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基於超聲輻射力的深部腦刺激與神經調控儀器研製」現場考察會議在深圳召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3 08:17 來源: 自然科學基金會網站2015年9月9日,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基於超聲輻射力的深部腦刺激與神經調控儀器研製
  • 中國地科院將創建國家地球深部探測中心—新聞—科學網
    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中國地質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嚴光生在會上指出,「建設國家地球深部探測中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向地球深部進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戰略科技問題總要求,是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
  • 我國成立地球深部探測中心 致力於發展深部探測技術
    【每日科技網】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深部探測中心29日成立。該中心將致力於發展深部探測技術,創新地球科學理論;開展深部地質調查,拓展能源、資源和國土資源利用空間;搭建深部探測平臺,培養人才,促進國際交流。
  • 楊道科教授:腫瘤熱療領域重要進展
    傳說,中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曾用加溫治療過腫瘤。現泛指用一定能量的物質(微波、射頻等)向一定深部組織傳遞能量,產生生物效應的一類治療方法。它利用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對能量吸收後產生的生物學效應的差異,達到既治療疾病,又不損傷正常組織器官的目的。被廣泛應用於腫瘤和非腫瘤疾病。
  • 大劑量維生素C聯合射頻深部熱療或成肺鱗癌晚期患者治療新方向
    核心提示:在5月5日至8日,2017年第7屆全球肺癌領域最知名的歐洲肺癌大會(ELCC)上,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區俊文主任團隊的研究顯示,用大劑量維生素C聯合射頻深部熱療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上,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綜述及基本情況裝置概況強磁場實驗裝置(HMFF)項目是由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聯合申報並獲批准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強磁場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議書的批覆意見》(發改高技〔2007〕188 號文件),強磁場實驗裝置採取「一個項目,兩個法人,兩地建設,共同管理」的建設模式。
  • 南大團隊展望光催化腫瘤治療前景
    11月6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鄒志剛團隊在《化學趨勢》上發表綜述文章,著重介紹了腫瘤治療中光催化材料在近紅外光、紫外可見光和X射線波段的作用機理和研究進展,討論了當前的局限性,並展望了其發展趨勢。傳統的癌症治療方法(如放療和化療)在低劑量下無法達到預期的療效,高劑量下則對健康組織造成很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