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立地球深部探測中心 致力於發展深部探測技術

2020-11-23 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深部探測中心29日成立。該中心將致力於發展深部探測技術,創新地球科學理論;開展深部地質調查,拓展能源、資源和國土資源利用空間;搭建深部探測平臺,培養人才,促進國際交流。

  據介紹,該中心的五大任務包括:海陸深部地質調查與深部過程理論創新;深部礦產資源、能源富集區「透明」探測;實施科學鑽探,開展地下科學實驗;開展深部過程與地球動力學模擬;搭建我國「入地」計劃平臺。

  中心下設探測與能源研究室、金屬礦產資源探測研究室、科學深鑽與地下實驗研究室、深部地質與地殼演化研究室、探測數據中心與綜合研究室5個實驗室。

  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地球深部探測中心的成立非常必要,符合國際地球科學的發展趨勢,也是國土資源空間向深部開拓的需要,以及地質調查由淺表走向深部的需要。面向國家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重大需求,地質調查領域不斷向深部進軍,深部探測與深部地質調查成為地質調查的重要發展方向,為組建地球深部探測中心提供了重要基礎與保障。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在地球深部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尤其是地殼探測工程培育性啟動計劃——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實現了探測技術創新與重大科學發現的並舉,形成了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深部地質問題的探測技術方法體系,在深地前沿研究和深部資源能源探測領域取得重要發現,培養了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深地科技人才。

相關焦點

  • 中國地科院將創建國家地球深部探測中心—新聞—科學網
    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中國地質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嚴光生在會上指出,「建設國家地球深部探測中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向地球深部進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戰略科技問題總要求,是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
  • 我國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與國際同步—新聞—科學網
    隨著板塊構造「登陸」遇到的諸多科學難題,地球科學家已經把研究大陸形成、演化的地球深部動力學過程視為地球科學的前沿,競相開展大陸動力學與深部探測研究。地球深部探測作為當前大陸巖石圈探測與流變學研究的系統工程技術,充分應用科學最先進的技術手段、提取深部基礎信息、逐步揭開地球深部奧秘。
  • 探測地球深部:看如何給地球做「CT」
    探測地球深部:看如何給地球做「CT」 人類有一個「毛病」,總想窺視物體內部的結構。用大刀切開一個西瓜,綠皮紅囊黑子的排布就一目了然了。人體不是西瓜,不可隨意切開,因為碰一碰肉體中的神經,也常常令人痛苦難堪。
  • 地球深部探測 了解地球內部奧秘
    19世紀,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描寫了人類到地球深部進行探險的故事,與《地心遊記》中對地心熔巖、火焰等新奇想像相比,人類對地球內部的真實了解還遠不夠豐富。科學家們是如何了解地球內部結構的?利用深地震反射技術如何得到地球深部的結構圖像?
  • 聚焦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成果
    4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成果匯報交流會,即將完美收官的專項碩果纍纍,讓我們自豪地看到:地球深部探測,中國與世界同行。  在地質春天裡,開啟中國深部探測新時代  中國的深部探測項目,啟動於地質事業春風浩蕩的季節。
  • 地球深部探測——深反射地震剖面揭露大陸地殼演化
    報告題目:地球深部探測——深反射地震剖面揭露大陸地殼演化報告人:高銳 院士時間:2017年4月6日 上午9:30地點:地質宮449主辦單位: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報告人簡介: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巖石圈研究中心主任。
  • 向地球深部進軍!中國鈾資源科學探測最深孔開鑽
    12月15日,我國鈾資源探測領域設計施工的最深孔——中國鈾礦3000米科學深鑽開鑽儀式在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相山鈾礦田順利舉行。 「中國鈾礦3000米科學深鑽項目是核地質系統向深部找礦進軍的一大戰略舉措。」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項目總負責人李子穎在啟動儀式上表示,中國鈾礦3000米科學深鑽的實施對獲取深部地質結構和鈾多金屬成礦信息,全面提升核地質深部探測技術和鑽探工藝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相山礦田作為我國最大的火山巖型鈾礦田,對我國鈾資源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向地球深部進軍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地球深部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絕大部分的資源和能源,是維繫萬物繁衍的物質基礎,是重大自然災害(地震、火山等)產生的根源。地球深部的物質運動和能量轉換與社會經濟發展、人類生存安全息息相關。然而,由於地球深部充斥著堅硬的巖石、處於高溫高壓極端環境,人類對地球深部的認知還非常膚淺,遠沒有達到對太空和深海的認識程度。
  • 向地球深部進軍|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地球深部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絕大部分的資源和能源,是維繫萬物繁衍的物質基礎,是重大自然災害(地震、火山等)產生的根源。地球深部的物質運動和能量轉換與社會經濟發展、人類生存安全息息相關。然而,由於地球深部充斥著堅硬的巖石、處於高溫高壓極端環境,人類對地球深部的認知還非常膚淺,遠沒有達到對太空和深海的認識程度。
  • 科技創新人物 | 呂慶田:探向地球深部
    >全方位推動我國礦產資源勘查事業的發展呂慶田:探向地球深部 「地球物理」四個字對於呂慶田來說,有一種特別的意義。 長江中下遊成礦帶多尺度深部探測試驗,形成了一套解剖大型成礦帶成礦系統結構的技術解決方案,發展了多種地球物理數據處理與解釋技術,為國家「創新2030—地球深部探測」重大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技術儲備。 創新深部資源探測技術 如何「看透」地球內部,精準發現深部資源,技術創新最為關鍵。
  • ...阿爾泰增生造山帶大宗礦產資源基地深部探測技術示範」項目啟動
    2018年10月16日,由新疆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簡稱「深地專項」)「天山-阿爾泰增生造山帶大宗礦產資源基地深部探測技術示範」(2018YFC0604000
  • 到地球深部找答案(關注·探秘「三深」·②深地)
    董樹文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他現在一個更引人注意的身份,是我國「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以下簡稱「深部探測」)專項首席科學家。深部探測,這項中國地學史上最大的科學項目,代表著當前我國地球深部研究的最高水平。
  •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項目招標公告項目概況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中央政府採購網(http://www.zycg.gov.cn
  • 深地探測:探索大地蘊藏的奧秘(圖)
    如今,隨著各國對地球深部探測,人類對地球內部的了解將從科幻小說逐漸走向現實。  地球深部既是重要的戰略空間,又蘊含著豐富的資源,還是重大地質災害的策源地。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其深部情況不得而知。2011年7月公布的中國「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
  • 給地球深部「做CT」(厲害了,中國科技)
    針對這些長期困擾地震學界的難題,不久前,我國啟動了地震科技創新工程,擬通過「透明地殼」「解剖地震」「韌性城鄉」和「智慧服務」4個計劃的實施,未來10年,我國的地震科學研究水平以及防震減災能力將大幅度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開展對地下結構的探察,讓地殼逐漸變透明,尋找地震規律  地表發生的一切地學現象幾乎都能在地球深部找到答案。
  • 【走向深部】我國初步構建大陸地殼/巖石圈結構框架
  • 入地篇:深入地球深部的望遠鏡
    在了解科學鑽探--深入地球深部的望遠鏡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地球相關知識。NO1. 地球由哪些圈層構成?但是由於實施該計劃技術難度大且費用高昂,1966年8月美國國會投票否決了對該計劃的撥款預算,計劃宣告終止。該計劃雖然中途夭折,但對於地球科學的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開啟了科學鑽探的先河,證明了實施深海鑽探,獲取洋底的沉積層和基巖樣品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 南科大景志成團隊在地球深部碳循環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副教授景志成團隊及合作者在地球深部碳循環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上在線發表。碳是構成地球生物和化學能源的基本元素,亦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
  • 廣州海洋局完成我國規模最大海底大地電磁探測
    ◎喬靜蕾 羅賢虎 高妍/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大地電磁科學探測航次日前勝利返航。該航次完成了我國首次橫跨南海海盆古擴張脊的深水大地電磁科學探測,這也是目前我國實施的規模最大、平均作業水深最深的海底大地電磁探測。
  • 地球探測「領跑者」
    目前,國際主流探測方式以航空、地面和井中為主,並在向空-天-地-海立體探測的模式發展。文/於平地球探測技術的先進性和科學組合,決定著獲取地學信息的廣度、精度、效率,進而影響著對探測目標的發現能力。目前,國際主流探測方式以航空、地面和井中為主,並在向空-天-地-海立體探測的模式發展。長期以來,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法國等研發的地球物理探測裝備及軟體產品佔據了全球主體市場。近年來,國外一些研究機構和相關企業更是憑藉材料製備工藝、微弱信號檢測技術和系統集成方法等方面的突破,不斷鞏固著地球物理探測裝備技術引領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