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課第一周,聽聽這些北大老師的教學心得

2020-12-06 人民資訊

夏的餘熱退場

秋光釀造出嶄新的北大

未名湖邊的低吟淺誦

奔赴圖書館的步履匆匆

一切都是熟悉卻新鮮的模樣

久違了,燕園

開課一周以來

各部門聯動開展保障工作

為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保駕護航

儘管經歷了

八個月的「超長待機」

此刻的燕園卻更加光彩照人

課堂上

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面對面的交流

在頭腦中激蕩出智慧的火花

北大數學學科的學者們

分享了開課第一周的教學心得

其中有經驗,也有思考

或許也是許多北大教師的心情

一同來看!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辦公區為中式四合院,這裡有隨處可見的黑板和數學公式

田剛老師「幾何分析

「這學期我開了一門本研課程,叫「幾何分析」,這是一門有學分的課,北大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來上。幾何分析是當今國際數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近年來有不少重大進展,與數學其他分支也有深刻聯繫。

在這門課中,我首先講凱勒幾何的基礎知識,之後討論凱勒幾何前沿研究的一些重要進展。我希望通過這門課程,同學們對凱勒幾何有較全面的了解。目前大概有25人選課,這周二剛上了第一節課,來了40多人。」

董彬老師圖像處理中的數學方法

「這學期我開了一門課程,叫「圖像處理中的數學方法」,主要介紹近30年圖像處理領域的主要數學方法以及近幾年的一些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方法,學生以研究生為主,本科生為輔,課堂規模一般是30人上下。」

劉毅老師「幾何學I」(實驗班)

「我這學期教幾何學I」(實驗班)。這門課主要是面向數院大一新生,屬於「三高」基礎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幾何學),但程度上相當於國外學校所謂的榮譽課程(honor course)。50人的班。」

肖梁老師「數論專題:費爾馬大定理

「這學期我開的是「數論專題:費爾馬大定理」。學生以大三大四和博士生為主,這門課是數論方向基礎課「數論I」和「數論II」之後的專題課程。第一天上課教室基本坐滿,有50個左右的同學。」

張磊老師「計算方法(B)

「我這學期開設了「計算方法(B)」,這是北大數學學院為新設立的大數據專業的本科生開的必修課,是計算數學方向三門基礎課(「數值代數」「數值分析」「最優化理論與算法」)的整合,一般是大三和大四的同學選修這門課,也有一些其他院系的同學,課堂大概有30到40人,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課堂規模。」

周珍楠老師「高等數學A

「我這學期開設了「高等數學A」,學生基本上是來自信科、物理、地空、元培等學院的大一新生。目前課堂已經達到上限150人了,但是也有一些同學還在旁聽和試圖補選。」

教學QA

Q1

您覺得,要保證教學質量,老師需要做哪些工作呢?老師們可以通過哪些辦法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田剛老師

可以說北大會聚了全國最好的數學苗子,我們非常重視教學、人才培養工作。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一直以來北大數學都保持著院士、學科帶頭人、資深教授給學生上課,指導學生做科研的優良傳統。老師們在教書育人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除了正式課,老師們還在課下開設學生討論班,學生在討論班上就某個專題作陳述,老師學生參與研討,不僅能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能培養提高學生獨立探索科研問題的能力,還能加強學生的表述能力。

北大校友惲之瑋、朱歆文等當前活躍在國際數學界的傑出青年數學家就參加過我在北大開設的學生討論班,當時大概是2001年左右,他們才大二,我還擔心他們能否跟上,實際上他們在討論班上表現非常好,思考問題也有深度。事實證明我們的人才培養是卓有成效的,北大數學培養了一大批思想活躍、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也做出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

董彬老師

多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困惑點和興趣點,再結合自己授課的目標進行調整。授課老師自己也要與時俱進,尤其是研究生課程的授課老師。

劉毅老師

我感覺備課非常重要。像有的課教過多次,進度也逐漸定型,但我每次還是會在課前把教案在腦海中預演一遍。因為教過的課再教,特別容易產生「他們已經會了」的錯覺,所以每次都得在心理上調出新鮮感

還有就是保持交流渠道暢通,比如讓課程的信息、通知等出現在儘量觸手可及的位置(頁面),經常鼓勵學生提問,帶頭問,總之是要使教學的過程隨時向可能的互動敞開

肖梁老師

專題課程的一般特點是沒有現成的教案,老師需要根據專題自己組合各種內容,這其實是最困難的一步。我們可能對某些理論相當的熟悉,但要把理論以最自然、最直接、最高效而且沒有邏輯漏洞的形式展現出來,我們自己還需要花很多的功夫把細節吃透。有些時候需要在幾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之間徘徊很久,比如一個定理的證明需要三個預備知識,那麼這三個預備知識按什麼樣的順序進行討論,是否某個預備知識穿插在定理的證明中討論會讓邏輯上更為順暢,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內容。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作業和習題的設計也是需要時間的。在必須完成的作業之外,我會留更多的練習題。在完成基礎課程之後,我認為學生們學習哪個科目完全就是個人意願決定了。如果學生想專注這個方向,那麼他就應該花一些時間在這些額外的練習題上,因為這些題目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問題的理解,並且有些題目會涉及到周邊的知識和研究課題,讓學生開闊視野。而另一些學生可能只是對這個專題有興趣,想來聽聽找找感覺,而自己的研究方向並不是數論,我覺得也很好,他們也不一定要做這些額外的習題,正常的作業足夠幫助他們理解課堂內容,並且跟上課程的節奏。

我認為一個好的教案就要讓各個背景的人都可以獲得他們所尋求的知識,並且為他們提供各種可能性。

張磊老師

我在北大已經有7年教學經歷了,如果從博士後單獨承擔教學任務開始算,已經從教11年了。我教學上比較傳統,始終堅持寫板書,現在有的時候會輔助ppt。我覺得北大數學有很多教學非常好的老教授,講課特別好,如果年輕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去聽聽老教授們的課

周珍楠老師

我的經驗是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了解教材和了解學生。另外,如果需要板書的話,在準備課程時按照板書的布局寫一遍教案會讓自己在講課時更遊刃有餘。在教學態度端正的前提下,也許逐漸找到自己的最適合的教學風格是最重要的。

北大在教師的培訓方面已經非常全面了。此外,與學生交流學業心得的活動不僅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也會幫助老師更容易了解學生們的思想動態。

Q2

大學老師要兼顧教學和科研。您是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的呢?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可以結合起來嗎?

田剛老師

大學老師要兼顧教學和科研,看起來好像是負擔,實際上是幸運。

我們都說,教學相長、教研相長,適當的教學與教師的研究是可以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北大數學專業的學生雖然年輕,但很多學生的數學功力都很強,對數學研究有很高的悟性,很多老師都說在北大教書,既是教師教學生,也是學生教老師,從某種程度上說確實是這樣。

老師教給學生技術、方法,提升學生們的學術視野,學生的問題、探究、追問則能為科學研究帶來新的思路和靈感。在大學裡,教學和科研緊密相連、相互促成,這既是大學的特色,也是大學的魅力所在。所以教學和科研是可以相互依存的,關鍵在於自己能否努力。事實上,很多著名的數學家都很重視給學生上課,與優秀的年輕人交流接觸對於科研很有幫助。

張磊老師

教學和科研其實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把數學的思想,無論是通過上課的方式,還是指導學生做課題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都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經常能學到很多知識,有時候忙一點,但覺得很充實,也就不去管平衡不平衡了。

周珍楠老師

在我看來兩者之間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矛盾。高年級的本科生課和研究生的課本身就有科研的味道。不過教低年級的課也會讓老師有溫故而知新的機會,特別是與剛接觸到這門學科的同學進行思維碰撞,也是很有樂趣的。

Q3

本科生的課堂和研究生的課堂有哪些差別?您如何在不同程度學生的課堂之間切換呢?

董彬老師

本科生還是以基礎訓練為主,培養的主要還是基本功,偶爾穿插一些有趣的例子,讓學生們保持興趣,不會被持續枯燥的推導磨掉了熱情。研究生課程就更加貼近科研的前沿,課上舉的例子也更加鮮活,讓學生初嘗學以致用的樂趣。

從博士後(UCSD)期間到現在,我有11年授課經驗,早期授課以本科生基礎課為主,現在基本上是本科生高年級或者是研究生為主的課程。上課方式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喜歡啟發式授課,用貼近大家生活、更加新穎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

劉毅老師

數院本科生的課一般是核心的專業課。研究生課則不少是本研合上,所以也有很多本科生選。相比起來,研究生課更注重研究方面能力的培養,會關注文獻、進展等延伸話題。本科生課的內容、進度、考核都比較嚴格。

我教的大都是基礎數學的課程,所以,不同課堂的學生雖然程度有區別,但主要不在於能力上,而在於低年級學生還沒有掌握高年級的內容。如果剛講完本科生的課,馬上去講研究生的課(或者討論班),一般不會出現不兼容的問題,經常還講得好懂一些,板書也比較認真。反過來確實要隨時提醒自己聽眾的背景。教本科生的課,我會設計更多的練習,這樣能促使學生充分地接觸材料。關於定義、定理的評註也會比研究生課程更多,就是講得比較細。因為本科生課程還有習題課、期中考試等機制,所以學生實際水平其實在平時也反饋得比較清楚。

肖梁老師

北大的傳統是學生很強,教得越有挑戰性,越受學生喜歡。我教授的這門課主要受眾是高年級本科生和高年級博士生,從切換教學方式和觀點的角度看,我覺得首先是要帶領學生從上基礎課的習慣中慢慢過渡到專題課程中來。

基礎課的目的是紮實地學好相對固定的知識體系,重點在於理解知識的邏輯和體系架構,所有證明都要瞭然於胸。但是專題課程的目的在於引入一個思考數學的不同視角,關注在具體問題下如何靈活運用基礎數學知識和技術,並且有時需要學會在不了解證明的情況下直接引用困難的數學定理。

張磊老師

本科生的課程偏重基礎知識的學習,通常圍繞一本教材講授,掌握數學的方法和思維。而研究生的課程我更傾向不受教材的限制,可以結合領域內一些經典的文獻或最新的成果,把教學和科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對課程的內容產生興趣,這是做研究最好的動力,也是創新的源泉。

Q4

什麼樣的學生會令您感到驚喜?除了學習成績,您對學生還有哪些期待呢?

劉毅老師

學生們坐在教室裡的時候表面上看上去挺相似的,其實各自都有閃光的特點。比如有的學生交上來的作業解答,能感到非常用心,是在比較了各種可能途徑後,有挑選有謀劃地寫成的;有的學生能在學習狀態不佳的時候主動提出面談,而且能清楚分析和表達自己的狀態;還有的學生自己已經知道許多超前的內容,還能融入同學們的討論,分享自己的想法,聽取他人的想法。我覺得這些都是特別寶貴,有些甚至是值得尊敬的優點。希望他們對自己都抱有認真的態度,互相增益。

教一件東西,有人願意聽,這本身就是挺令人開心的事情,更何況有時還能把不懂的人講懂。學生突然明白一件新東西的時候眼睛會放一下光,像突然被點亮了一樣。這樣的時刻可能不多,但每次都會感覺特別高興。

周珍楠老師

可能是逐步提高獨立思考和自我規劃的能力吧。雖然課堂仍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進入大學之後,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個人學業的成長越來越重要了。這也是很多新同學從中學來到大學後,需要在心態上做好調整的地方。

來源: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編輯:孫可心

相關焦點

  • 【在線教學進行時】水利系教師各顯神通迎接開課「雲挑戰」
    【在線教學進行時】水利系教師各顯神通迎接開課「雲挑戰」2月17日,清華大學如期開課第一天,「雲課堂」上正活躍著幾百位精神飽滿的課程「主播」,他們集十八般武藝於一身,講解課程的同時,隨時根據分散在各地聽課學生的視頻反饋情況,調整自己的直播方式。
  • 清華+北大博士生項目如何在線上課?
    PTN課程委員會決定線如期開課鑑於PTN項目模塊課程是由不同單位的教授共同授課上課學生也涉及清華、北大兩校學籍的學生老師們悉心授課(左上:清華大學那潔老師;右下:北京大學林一瀚老師)02模塊課程順利開課,授課教師各顯神通在PTN項目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開課第一周,5個模塊課順利開課,教學情況整體良好。
  • 同心戰「疫」,師生線上教學心得體會分享
    經過全體師生齊心協力,線上教學穩定有序地完成了前三周的正常秩序。經過這三周,師生們對線上教學有著不同的感受,有收穫更有思考。這兒給大家分享兩位授課老師和兩位同學的心得體會。結合到所講授的《空氣動力學基礎(雙語)》這門課程,在第一節課中做了如下安排:1)開場白中借用《三字經》講述了學生、老師以及課程三者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和認可了教師的意圖;2)課程重要性是通過三個歷史故事加以闡述的,中間注重故事中相關情節的關聯性,做到既把故事講好,又潛移默化地將課程的重要性講清楚;3)課程知識的講解時注重「先禮後兵」,即講述前讓學生知道即將要講什麼,這些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可能存在的邏輯關係
  • 北大老師變身,這一輪課亮啦!
    這次疫情下的教學給出了生動的案例,暴露出了各種約束,課程、軟體、網絡、技術保障等各方面,當然也有教師、學生的約束因素,而各種網絡教學方式則提供了這些約束條件下儘可能接近學校課堂教學的手段,令人感嘆技術進步的強大。
  • 線上開課第一天家長擔心孩子自律性差,老師的建議快來看
    一名女生在線上課堂學習 受訪者供圖昨日是全市中小學線上教育開課的第一天。面對特別的學習方式,不一樣的授課方式,學生、老師和家長都有著怎麼樣的感受與反應呢?學生:有了更充足時間補短板就讀初中的怡婧告訴記者,她感覺線上教學還不錯,「有了比平時更加充足的時間,可以利用此次機會來補短板。平時在學校時間被排得比較滿,想補弱科很難抽出時間來。大家一定要自律,懂得利用好時間。」初三的可怡也覺得線上教學很方便。
  • 謝謝您,北大老師!
    謝謝您,北大老師!拓寬了為人師表的內涵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在園子裡那些默默耕耘的老師們身上向他們表達我們最誠摯的情感線上教學,跨時空相遇疫情打不倒的是責任距離敵不過的是真心
  • 在線教學一周巡禮丨這場「教學攻堅戰」,北師大這樣做!
    ,多元教學保質量」的原則,學校黨政集中統一領導,教務部與信息網絡中心等多部門協同合作,各培養單位認真落實開課準備工作,各任課教師積極調整適應在線教學方式,全力保障在線教學有序推進。校領導視察在線教學2月26日,黨委書記程建平和副校長塗清雲前往教學樓,查看了學校遠程教學情況,對教師使用的各種教學平臺演示進行了觀看。程建平現場連線馬克思主義學院熊曉琳教授、系統科學學院周亞副教授,詢問第一周教學開展情況和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 彝良地震災區帳篷學校開課 第一課學「堅強」
    第28個教師節,彝良震區臨時安置點的帳篷學校開課了。上午,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彝良縣9·7地震抗震救災總指揮長李紀恆到震區學校,向堅守崗位的教職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    「老師,節日快樂!」孩子們從早到晚地為老師送上祝福,老師雖未像往年那樣收到成堆的鮮花和賀卡,但收穫到更多的祝福。老師們給學生的回饋,則是一堂心理輔導課。
  • 解剖學開課儀式,湘雅醫學院師生緬懷「大體老師」
    9月29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形態樓臨床解剖手術實驗室內,匯聚來自2017級臨床醫學八年制的一百多名學生,舉行「大愛無疆,醫路有你,感恩體師」局部解剖學開課儀式。湘雅醫學院師生及湖南師範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湘南學院代表身著白大衣,手持白菊,感恩和致敬默默無聞的大體老師。 「沒有解剖學就沒有現代醫學」,與其他課程不同,解剖學知識需要在大體老師的身上實操來獲取。
  • 南科大開課用全英文教學 頂尖物理學家授首課
    戴曉曉/攝採用全英文教學,本學期課時有16周,7月8日結課  昨日上午10時,隨著一串長長的鈴聲,南方科技大學第一堂課開始了。每節課50分鐘,周一和周二上下午要上滿8節課,主要是英語、數學和物理,以老師講授為主;周三則輕鬆一些,只有下午4節課,分別是國學經典和體育,為學生留出自由安排的時間;周四和周五同樣要上8節課,但以練習和實驗課程為主,例如微積分練習題,特別開設導師輔導課,讓老師更專注於每個學生個體,同時為學生大三進入研究院「預熱」。
  • 千聊免費提供開課工具和轉型方案
    2.視頻互動模式      · 可提前設置好開課時間,開課即可觀看      · 互動性強:學員上課時,上方播放視頻內容,下方互動區可提問交流      · 老師還可以在互動區發送文字/圖片/語音/文件/圖文卡      案例:北大爸爸數學大講堂(少兒奧數培訓機構)      授課形式:錄製板書教學視頻模擬真實上課場景,下方發放補充教材,實時答疑互動。
  • 《現代數學與中學教學》學習心得
    通過這學期對現代數學與中學教學課程的學習,我不僅對中學的課程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中學教學方法有了更進一步改進,還更新了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相信這些都是對我今後成長為一個好老師的寶貴指導思想。在課堂上,我們老師會把班裡的同學分成幾個組,然後大家會先一起探討高中書本上的一些疑難點,引導我們站在更高的知識層面上來分析高中課本。
  • 見識「強」大「基」礎,北大博雅學堂開講!
    842名學子在名師大家的帶領和啟發下在北大強大學科基礎的支撐下領略學科魅力開啟創新之旅講堂開課,維度多元大咖雲集,明星璀璨根據教育部統一安排,北京大學今年開始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時,北大中文系的楊紫嫣同學如是回答——老師們不僅「腹有詩書氣自華」,更是風趣幽默的性情中人。在他們授課的言行中體現的精神風貌,讓人領略到大師的學者風範。課堂之上,教授們展現了豐富的知識畫卷,使初入校園的新生盡情領略到學科前沿的魅力;同學們與老師真誠溝通的氛圍,也令她對未來在燕園的學習生活滿懷憧憬。
  • 什麼樣的學歷才能當大學老師呢?清華北大的老師,學歷有多高呢?
    什麼樣的學歷才能當大學老師呢?清華北大的老師,學歷有多高呢? 現在小學、初中、高中老師的學歷要求大部分在本科,一些大城市學歷要求會更高,面對這樣的學歷要求,大家就都很好奇大學老師的學歷要求是什麼,碩士還是博士呢?下面就給大家來揭秘。
  • 開課吧數匠師winter:認知能力的提升是職業進階的關鍵
    重點是焦慮的主體是什麼,他主張讓學員把焦慮都放在職業發展上,去焦慮自己的技術夠不夠好、焦慮能力不足,而不是焦慮工資、消費水平這些學習以外的東西。而開課吧也是力求用教育產品去解決掉你在職業發展上的焦慮問題,從而培養出真正的數位化人才。
  • 納米盒網校胡榮端老師:博雅教學,教導學生 「學會」英語
    在騰訊新聞開課live系列大師課的直播課上,胡榮端講到家長需要關注的重點,不自覺又提高了音量。騰訊新聞開課Live是由騰訊新聞出品的知識類直播課程,聯合垂類頭部課程老師共同打造。在英語博雅教學的實踐中,胡榮端則認為,小學階段,家長和老師要一起上好孩子對英語這門語言的「起始課」,在孩童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展現英語的語言之美和老師的魅力,使學生產生興趣,調動學習的自驅力和主體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素質和理解能力,為後續的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 齊心投入 積極探索 復旦大學「在線教學」十五天
    內科學課程負責人、臨床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世耀表示,此次內科學線上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除了赴武漢前線的朱疇文,還有不少教師奮戰在上海的抗疫一線。「一線開課讓教學變得更為鮮活,老師們奮戰在前線的狀態本身就是最生動的教材。」陳世耀表示,這些一線課堂除了傳授學科專業知識,更傳遞著醫學教育中的人文情懷。
  • 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國欣老師蒞臨海上藝號設計大講堂
    >· 創新    旨在分享自身對設計的一些看法以及設計心得  海上藝號,讓設計考研更精準  設計手繪班  (學習周期: 14天)  開設專業:建築、景觀、規劃、室內、產品  開課時間: -期2019年07月12日--07月25日  二期2019年07月28日--08月10日  三期2019年08月13日--08月26日  課程內容:第一-階段:繪圖工具
  • 從面對線上教學的「新鮮感」到混合式教學的「新常態」——高等...
    為了應對這一突發狀況,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保證三千餘名大一學生「開學第一課」的順利進行,高等數學教研組在學校和學院的引導和幫助下、在課程負責人張瑩和武海波老師的積極組織下,首先對學情進行了深入透徹的分析和研判:課程特點——難度大、邏輯性強、內容多、班容量大、學時長;學生特點——硬體條件多樣化、基礎不同、00後佔比高、課程多;線上教學——網絡和設備依賴性大
  • 網上教學怎樣不「翻車」?上海交大慕課團隊回答了全國老師8000多個...
    在家開課給全國教師疫情之下,全國學校延期開學。停課如何不停學?「在線教學」成了很多學校眼中的最優解。長期從事高校慕課建設,餘建波的工作就是推進利用在線教育進行課程改革。於是,宅家的日子,他琢磨著做點什麼。如何快速完成課程資源、平臺建設,如何結合平臺開展線上混合式教學,如何通過直播答疑,餘建波和團隊擬好大綱就著手公益直播課的技術支持和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