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 reports:sncRNA715水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髓鞘的形成

2021-01-13 生物谷

2012年11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美因茨大學醫學中心科學家們發現一種分子在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生理學研究所的Robin White博士將此研究結果發表在雜誌EMBO Reports上。

髓鞘(myelin sheath)是一層脂肪組織,包裹在某些神經元的軸突外,具有絕緣作用並提高神經衝動的傳導速度,並有保護軸突的作用。髓鞘的重要性在多發性硬化症中可明顯地表現出來,這是一種髓鞘功能退化的疾病。疾病會導致向肌肉傳導信息的速度減慢,並最終失去對肌肉的控制。

髓鞘是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外面的一層膜,即髓鞘有髓鞘細胞的細胞膜組成;目前研究注意髓鞘成分的抗原性,如:髓鞘鹼性蛋白(MBP)等。

這項新研究分析了合成髓鞘的鹼性蛋白(MBP),鹼性蛋白對髓鞘膜的形成和穩定是必不可少的物質。

與常見所有的蛋白質一樣,MBP的產生存在兩階段過程,首先,DNA被轉換成mRNA,mRNA作為模板合成MBP。在髓鞘的形成過程中,MBP在少突膠質細胞中的合成受到抑制,直到從一個神經細胞中發出的不同信號啟動髓鞘化。但至目前為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MBP合成的抑制機制還沒有被闡明。科學家們當前的這項研究工作能夠識別負責抑制MBP合成的關鍵分子。

這一分子稱為sncRNA715,能結合MBP 的mRNA,從而防止MBP的合成。Robin White博士解釋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髓鞘形成期間,sncRNA715的水平和MBP呈負相關。人為修改sncRNA715的水平是可能影響少突膠質細胞的MBP的生成。(生物谷:Bioon.com)

Myelin Basic Protein synthesis is regulated by small non-coding RNA 715.

Nina M Bauer, Christina Moos, Jack van Horssen, Maarten Witte, Paul van der Valk, Benjamin Altenhein, Heiko J Luhmann, Robin White.

Oligodendroglial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synthesis is essential for myelin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uring oligodendrocyte differentiation, MBP mRNA is kept in a translationally silenced state while intracellularly transported, until neuron-derived signals initiate localized MBP translation. Here we identify the small non-coding RNA 715 (sncRNA715) as an inhibitor of MBP translation. SncRNA715 localizes to cytoplasmic granular structures and associates with MBP mRNA transport granule components. We also detect increased levels of sncRNA715 in demyelinated chronic human multiple sclerosis lesions, which contain MBP mRNA but lack MBP protein.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價值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外面的髓鞘損壞或脫失,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受損的一組疾病,多發性硬化及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是典型的疾病模型。1.多發性硬化症:自身免疫相關性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使信號通道在大腦和身體之間傳導受阻,臨床表現多樣性,肢體無力是首發症狀,可發生神經系統運動障礙,可影響生活自理能力。2.視神經脊髓炎:一種主要累及脊髓和視神經的炎性脫髓鞘疾病,其病程較多發性硬化進展更快,致殘率更高,好發於青年女性。
  • 小膠質細胞吞噬髓鞘以改變發育性髓鞘形成
    小膠質細胞吞噬髓鞘以改變發育性髓鞘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8 8:59:45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ruce Appel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中胼胝體的神經影像學改變
    本研究回顧了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中人類胼胝體最可靠的神經影像學數據,以促進對不同胼胝體病理學實體的認識,及其在可能的預後結果的評估作用。在對胼胝體的正常解剖和功能進行簡要描述後,本綜述審查了使用常規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獲得的最有價值的發現;還闡述了胼胝體特徵如何影響脫髓鞘疾病預後因素的最有序的發現,這對於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具有很大的價值。
  • 心理所等通過定量脊髓磁共振成像評估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demyelin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臨床較常見的類型是一種病因不明的T細胞主導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
  • 最新中樞神經系統瘤樣脫髓鞘病變診療指南發布!_中樞神經系統瘤樣...
    《中樞神經系統瘤樣脫髓鞘病變診療指南》,其目的在於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在鑑別與診斷疑似TDLs患者時提供指導,使診療過程更加規範,特別是為沒有條件開展腦活檢或家屬不願意行腦活檢的患者提供診療參考,其臨床指導意義更加突出。
  • 線上講座預告:劍橋大學教授解讀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再生
    講座題目: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再生,扭轉時間的流逝!他的實驗室致力於中樞神經系統再生的機制,特別著眼於髓鞘再生,這是一個成年的幹細胞/前體細胞介導的過程,其中新的髓鞘被還原為脫髓鞘的軸突。富蘭克林實驗室使用廣泛的體外和體內模型,正在研究控制CNS損傷後成人神經幹細胞向少突膠質細胞和其他神經膠質分化的外在(環境)和內在(轉錄,表觀遺傳)因素。富蘭克林教授還是MS協會劍橋髓磷脂修復中心的主任,也是醫學科學院院士。
  • 髓鞘「救星」!腰果殼中的一種化合物,居然可以修復受損的神經
    這種覆蓋物遭受的損傷——脫髓鞘(demyelination)——是多發性硬化症(MS)和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標誌。在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中,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神經周圍的這層「絕緣層」。當「絕緣層」消失時,信號就很難傳遞出去,從而導致協調性、肌肉和視力方面的問題。脫髓鞘疾病——包括潛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代謝原因相關的疾病等也容易因此在人體內「泛濫成災」。
  • PNAS:果皮中的天然小分子可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髓鞘損傷
    人類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多灶性脫髓鞘疾病,其病理特徵為中樞神經系統炎性浸潤、局部脫髓鞘和軸突破壞。目前MS臨床標準治療可在早期降低炎性反應以延緩疾病的進展,但對已經損傷的髓鞘尚無針對性治療措施。因此,研發兼具免疫調節和神經保護作用的多效藥物,是提高MS等炎性脫髓鞘疾病治療效果的有效策略。
  • 以少突膠質細胞為基礎的體外系統用於髓鞘再生藥物的研發
    脫髓鞘是多因素事件,主要發生在髓鞘形成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及其前體(少突膠質細胞前體細胞),例如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中,但也涉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病理損傷和疾病,例如新生兒腦病,腦和脊髓損傷但是,許多病理機制可能會干擾妊娠後期和產後時期發生的發育性髓鞘形成,以及成年的中樞神經系統中發生的髓磷脂替代/修復(再髓鞘化),並可能導致髓鞘化/髓鞘衰竭失敗。
  • 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
    大腦接受外界信號、產生感覺、形成意識、進行邏輯思維、發出指令產生行為,形成了四大基本功能,即感覺、運動、調節(適應)和高級功能。其中高級功能是指認知、注意、學習、記憶、語言、思維等。從信息理論上講,人類大腦可儲存的信息相當於藏書1000萬冊美國國會圖書館的 50倍,大腦神經功能細胞之間每秒可完成1000萬次的連結。對於腦的複雜高級功能的了解還停留在初始期,還有待突破。
  • 反覆發作性低血糖有損中樞神經系統—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通訊員丁燕敏 記者黃辛)記者日前從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獲悉,該院研究人員與國外同行合作發現,在外周血糖低於正常範圍時,中樞神經系統白質內精氨酸釋放增多
  • 得了「脫髓鞘」幾年內就會癱瘓?這究竟是種什麼病?
    「脫髓鞘」,只有三個字,看起來很簡單,可真正的要診斷一個脫髓鞘疾病,需要排除許多非脫髓鞘的疾病,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涉及的很多疾病估計很多非本專業人士也聞所未聞,今天,我就帶您大開眼界,見識一下您三生三世也見不全的疾病,我可不是吹牛,咱們一起看!
  • 腦白質脫髓鞘德勝門劉泉鵬:脫髓鞘疾病的危害有哪些?都有什麼表現?
    脫髓鞘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容易出現在中老年患者身上,雖然腦白質脫髓鞘的發病率非常高,但是它的危害性不是特別大,只要病人注意治療,一般都不會減少病人的壽命,質脫髓鞘經常會造成病人頭痛,還可能使病人的記憶力出現下降。
  • 膠質細胞衍生的轉化生長因子β1是促進髓鞘再生的潛在靶標
    處於巨噬細胞1階段的小膠質細胞會損害髓鞘修復。另一方面,M2巨噬細胞的活性通過激活素A介導的信號傳導誘導少突膠質前體細胞分化為少突膠質細胞,從而促進髓鞘再生。因此,M1期將促進炎症過程,損害髓鞘再生,而M2小膠質細胞/巨噬細胞將通過誘導少突膠質前體細胞成熟等途徑允許並促進髓鞘修復。
  • ...基底節區|橫斷面|徵象|影像|腦橋|黑質|髓鞘|脊髓|白質|-健康界
    白質病理變化主要是髓鞘內 和間質水腫。髓鞘內水腫的有髓纖維內可見髓鞘板層破裂、空泡形成,粗大的纖維內髓鞘脫失,間質性水腫有時在白質形成裂隙。有文獻報導 T1WI 增強後病灶無強化或輕度強化,可能與疾病的病程有關,當髓鞘脫失、膠質增生導致血腦屏障破壞時,可以出現強化。2.
  • 2024年中國中樞神經系統醫藥市場規模將超2500億 多重因素驅動行業...
    中商情報網訊:中樞神經系統是神經系統的一部分,由大腦和脊髓組成,控制著身體的知覺、感官、思想和運動。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是指影響大腦或脊髓結構或功能的一組神經障礙,主要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功能性紊亂、結構性障礙、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和脫髓鞘疾病。
  • 5年內,中樞神經系統醫藥市場規模將超2500億
    【製藥網 市場分析】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腦和脊髓的組成(腦和脊髓是各種反射弧的中樞部分)是人體神經系統非常重要的主體部分。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則是指影響大腦或脊髓結構或功能的一組神經障礙,主要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功能性紊亂、結構性障礙、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和脫髓鞘疾病。
  •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恢復:轉化神經科學原理綜述
    作者總結了不同的「細胞分子原理」,即轉錄因子、細胞外基質因子和幹細胞的影響,以及不同的「系統迴路原理」(宏觀)如神經元可塑性和腦機接口對中樞神經系統恢復的影響。然後,他們認為,實現功能恢復的最佳和必要方法是協同地將這兩種不同尺度的方法結合起來。這一點已被有效誘導損傷後神經元連接性而不是恢復正常功能的研究所證實。他們描述了一些有關免疫治療和行為幹預的最新進展數據。
  • 科學家發現修復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的「分子開關」
    科學家發現修復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的「分子開關」  Winnie Lee • 2020-01-16 09:48:15 來源:前瞻網
  • 腦科學日報:大腦「看見」不用「眼」;大腦內部狀態如何影響決策
    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特殊的調節性機制如何促進早期小鼠胚胎中不同組織和器官的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受試者的決定慢慢改變,6,高分裂型特質人群的腦結構連接及功能連接異常來源:中科院心理所近期研究表明,「連續體」研究方法可以將疾病症狀水平和精神病性相關特質整合為相應疾病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水平變化。分裂型特質是指在廣大普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低於臨床診斷閾值的精神病樣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