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丁燕敏 記者黃辛)記者日前從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獲悉,該院研究人員與國外同行合作發現,在外周血糖低於正常範圍時,中樞神經系統白質內精氨酸釋放增多,從而激活神經纖維髓鞘少突膠質細胞膜上NMDA受體,導致神經纖維髓鞘脫失和神經傳導受損。相關成果已在線發表於《神經病學年鑑》雜誌,並得到國際神經病學權威專家的高度評價。
論文第一作者、瑞金醫院神經內科青年醫師楊欣解釋說,在很多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白質疾病如多發性硬化(MS)中,可能同樣存在由於能量缺乏而導致中樞神經纖維髓鞘損傷的情況。MS多見於中青年女性,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部位為脊髓(61%),其次為大腦(55%)和視神經(41%)。患者會在短時間內四肢麻木無力,雙眼視力急劇下降,疾病反覆發作,遷延惡化致殘乃至死亡,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負擔。然而,該疾病的致病機理仍不明確。
此次研究人員證明了在臨床上反覆發作性低血糖事件,如胰島素瘤或不當節食等,都可能導致不可逆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而阻斷NMDA受體,可有效保護神經纖維的完整性和神經傳導功能。
該項研究成果提示,在MS急性發作期,早期採用NMDA受體阻斷劑可能有助於改善MS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
據了解,針對近年來MS發病增加的趨勢,瑞金醫院神經內科研究團隊通過建立上海市MS協作網絡,歷經多年聯合攻關,首次報導了我國MS的患病率為1.39/10萬,白介素-6、17、18和23與MS的發病相關並可能成為監測MS的生物標誌物。這些研究成果先後發表於《神經病學》和《神經免疫學雜誌》,為更好地認識及診治MS提供了理論和實驗依據。
《中國科學報》 (2014-01-08 第1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