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ughtBox:乾旱期間枝條電導率及其溫度依賴的表型分析新工具

2020-11-22 騰訊網

本文描述並測試了一種可跨物種應用的低成本新型工具——DroughtBox:用於枝條的gres和Tp表型分析,植物表型資訊如下。

木質部水力衰竭是乾旱期間樹木死亡的主要原因。為了更好地了解樹木死亡風險,特別是在高溫乾旱期間,需要更多的氣孔關閉後枝條的殘餘水分損失率(gres)以及相變溫度(Tp)信息,超過這個溫度gres會顯著增加。

DroughtBox示意圖

本文描述並測試了一種可跨物種應用的低成本新型工具——DroughtBox:用於枝條的gres和Tp表型分析。該系統由一個可編程氣候控制室組成,可記錄枝條脫水及其質量變化。測試結果表明,DroughtBox在一定範圍的設定點上都能保持穩定的溫度和相對溼度,這是獲得準確gres和Tp值的前提。以四種針葉樹和一種被子植物為試驗材料,觀察到了一系列的gres(0.44-1.64 mmol H2O-2s-1)和Tp(39.4-43.8°C)值。此外,兩個針葉樹種之間的水力衰竭時間不同,而且在熱浪事件後,這兩個物種的水力衰竭時間都縮短了。

從對照分支(a和b)和暴露於熱波的分支(c和d)獲得的Cedrus atlantica(a和c)和Picea abies(b和d)的橫向顯微斷層圖像

綜上所述,DroughtBox是一種可定製的用於分析gres和Tp以及水力破壞時間模型測試的可靠新型工具,從而提高評估氣候變化對植物影響的能力。

在恆定溫度和相對溼度下(藍線和符號)以及在通過熱浪事件相同但在乾旱條件下(紅線和符號),脫水的莖幹木質部(大西洋雪松(a)和雲杉(b)的PLC和RWCof分支)的相對電導率之間的關係。

來源:

Billon L M., Blackman C J., Hervé Cochard H, et al. The DroughtBox: A new tool for phenotyping residual branch conductance and its temperature dependence during drought. Plant Cell Environ. https://doi.org/10.1111/pce.13750.

彭博社新聞中的植物表型平臺PhenoMate

相關焦點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近日,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在《農業大數據學報》發表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該文章概括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的發展背景、含義、產生過程和特點,系統綜述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研究進展,植物表型資訊介紹如下:
  • Plant Phenomics | 高通量表型分析滯綠相關的高粱動態冠層性狀
    乾旱,作為一種反覆出現的現象,會減少農作物產量,並威脅全球人民的生計。滯綠是在高粱和其他糧食作物中發現的一種乾旱適應表型,表達滯綠的作物會表現更少的乾旱誘導衰老反應,並在灌漿過程供水不足時使功能性綠葉保持更長時間,從而提高產量。滯綠現象出現的生理原因可能是作物通過減少冠層大小等機制來節水,或者通過深根等機制獲取額外的水分供應。
  • 科學家研發出檢測梨石細胞表型的新工具—新聞—科學網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梨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基於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檢測梨石細胞表型的工具Pearprocess。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農業科學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2020年第6期。 論文作者、南京農業大學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紹鈴介紹,我國梨樹栽培面積和產量均佔世界總量的70%左右。
  • Plant Physiology |中國農業大學李天紅課題組 |提高蘋果的乾旱脅迫耐受性研究新進展
    snRNAs通過調控靶基因表達在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在蘋果中,對於它們乾旱脅迫耐受性的了解甚少。本研究中,我們通過高通量測序和降解組分析從蘋果中鑑定得到多個snRNAs和他們的靶基因。40個已知miRNAs和8個新的snRNAs在乾旱脅迫2或4小時時差異表達。我們實驗驗證5個挑選miRNA和它們靶基因的表達模式。
  • 「水汪汪」的雲南,為什么正經歷嚴重乾旱?
    參考文獻:1.謝清霞,谷曉平,萬雪麗,李剛,劉彥華,張豔梅,吳磊.西南地區乾旱的變化特徵及其與大氣環流的關係[J/OL].乾旱區地理:1-9[2020-04-20].2. WANG Lin, CHEN Wen, ZHOU Wen,等.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A Review[J].
  • 河南農大丨高溫乾旱脅迫致ABA和ROS積累影響水稻萌發
    HT and drought stress resulted in a H2O2 efflux, but only drought stress significantly induced Ca2+ influx.
  • 你知道嗎|「水汪汪」的雲南,也存在嚴重乾旱?!
    參考文獻:1.謝清霞,谷曉平,萬雪麗,李剛,劉彥華,張豔梅,吳磊.西南地區乾旱的變化特徵及其與大氣環流的關係[J/OL].乾旱區地理:1-9[2020-04-20].2. WANG Lin, CHEN Wen, ZHOU Wen,等.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A Review[J].
  • 瀋陽生態所揭示植物性狀對極端乾旱事件的響應規律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乾旱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不斷加劇,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了巨大影響。植物群落穩定性與植物群落的功能屬性或性狀緊密相關。群落功能多樣性實質上反映了群落內植物間的功能屬性差異,因此解析群落中物種內和物種間性狀變異能夠有效地反映群落內植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對新環境的適應,是理解群落穩定性與功能性狀格局關係的新視角,但目前相關數據和證據還比較缺乏。
  • 電導率溫度補償的原理
    溶液的電導率與溫度密切相關,因為溫度發生變化時,電解質的電離度、溶解度、離子遷移速度、溶液黏度等都會發生變化,電導率也會變化。
  • PROTOPLASMA :河南農大丨高溫乾旱脅迫致ABA和ROS積累影響水稻萌發(附NMT實驗體系)
    主題:高溫和乾旱脅迫導致水稻脫落酸和活性氧的積累,抑制種子萌發生長標題: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stress cause abscisic acid and reactive
  • :水稻泛素連接酶調控乾旱脅迫信號轉導研究獲進展
    目前擬南芥中一系列研究表明泛素介導的蛋白酶體途徑也參與對植物乾旱脅迫響應過程的調控,但泛素蛋白酶體途徑是否同樣參與水稻乾旱響應過程調控還不清楚。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謝旗實驗室等通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相結合的方法,研究鑑定出SINA類型泛素連接酶OsDIS1負調控水稻乾旱脅迫響應過程。
  • 廣州大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基因在模式植物中調節乾旱脅迫響應的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而在作物物種中卻知之甚少,例如全球主要作物大豆。近日,廣州大學分子遺傳與創新研究中心劉寶輝/李美娜團隊在New Phytologist 在線發表了題為Two homologous LHY pairs negatively control soybean drought tolerance by repressing
  • 水分來源深度直接影響喀斯特石生植物水勢調節及乾旱脆弱性特徵
    近期,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博士生丁亞麗在陳洪松研究員和聶雲鵬副研究員的指導下,基於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的野外原位控制試驗平臺,聚焦經歷持續135天(7-11月)的遮雨處理樣地(大塊孤立出露基巖),以無處理樣地為對照,利用碳氫氧穩定同位素技術,結合植物生理生態學研究方法,跟蹤監測分析了喀斯特典型石生環境不同生活型11種木本植物對生長季乾旱的響應特徵。
  • 科學家警告:美國爆發800年來最嚴重乾旱!與史前特大乾旱同軌道發展
    科學家通過分析本世紀初以來的降水量以及過去1200年氣候狀況發現,北美洲西南地區(SWNA)的氣候模型已出現前所未有的改變。科學家警告稱,美國加州和墨西哥灣的大部分地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特大乾旱。而最新模擬結果表明,北美洲出現特大乾旱幾乎是必然發生的。儘管2019年以來當地降水大有緩解,但事實上大乾旱才剛剛開始。
  • 技術前沿 | 溫室環境下植物表型研究平臺
    植物的表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因素複雜交互的結果,基因型是表型得以表達的內因,而環境是表型得以表達的外因。植物表型研究是研究在特定條件下植物所表現出的可觀察的結構、功能等形態特徵及其變化規律,正成為學術和產業界公認的核心研究和應用領域之一,是解決面向未來的農業挑戰(糧食安全、環境可持續發展、生物能源、人口老齡化等)的核心技術領域之一。
  • 研究揭示水分來源深度直接影響喀斯特石生植物水勢調節及乾旱脆弱...
    近期,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人員基於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的野外原位控制試驗平臺,聚焦經歷持續135天(7-11月)的遮雨處理樣地(大塊孤立出露基巖),以無處理樣地為對照,利用碳氫氧穩定同位素技術,結合植物生理生態學研究方法,跟蹤監測分析了喀斯特典型石生環境不同生活型11種木本植物對生長季乾旱的響應特徵。
  • 研究揭示水分來源深度直接影響喀斯特石生植物水勢調節及乾旱脆弱性特徵
    另外,接收自然降雨的不同生活型植物種在生長季期間各項理化指標變異程度較小;而乾旱處理樣地隨著遮雨天數的增加,生境內可利用水分急劇減少,目標物種呈現出明顯的兩類響應特徵。(2)遮雨期間能夠以物理深度較深、僅能被較大降雨直接補給、基本不受蒸發影響且同位素值相對穩定的「水庫」(即穩態庫)為主要水源的物種,黎明前和正午水勢均相對穩定,屬於偏等水勢類型植物,該部分物種固有水分利用效率高,且植物個體普遍較大,遮雨試驗期間未出現乾旱致死。
  • 項目文章 | New Phytol:轉錄因子 PdNF-YB21 參與毛果楊乾旱響應
    2020 年 3 月,北京林業大學夏新莉教授為通訊作者,在 New Phytologist 雜誌(IF: 8.512)在線發表了題為「Root‐specific NF‐Y family transcription factor, PdNF‐YB21, positively regulates root growth and dr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