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警告:美國爆發800年來最嚴重乾旱!與史前特大乾旱同軌道發展

2020-11-24 騰訊網

在最近幾個月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全球汙染水平大幅度下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氣候危機會因此消失。科學家通過分析本世紀初以來的降水量以及過去1200年氣候狀況發現,北美洲西南地區(SWNA)的氣候模型已出現前所未有的改變。科學家警告稱,美國加州和墨西哥灣的大部分地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特大乾旱。

研究人員表示,自2000年以來,氣候變化的發展軌跡與曾經的氣候模擬是相符合的,這意味著氣候模型的準確度很高。而最新模擬結果表明,北美洲出現特大乾旱幾乎是必然發生的。儘管2019年以來當地降水大有緩解,但事實上大乾旱才剛剛開始。

哥倫比亞生物氣候學家對當前氣候狀況與地球歷史上最乾旱時期的記錄進行了充分的對比和研究,數據的高度一致表明今天的美國與史前最嚴重的一次大乾旱正處在同一發展軌道。該研究結果發表於《Science》。

可靠的氣象記錄只能追溯到1900年左右,但為了追溯更久遠的地球氣候特徵,研究人員調查了數千棵樹木上年輪的圖案,以計算土壤溼度,從而得出降雨情況。科學家最終確定了四起特大乾旱,其中三起就發生在2000年至2018年這19年間,還有一次發生在1575年至1603年間。而目前這次特大乾旱則是其中(近8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模型顯示,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的特大乾旱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例如海洋溫度下降使得潮溼空氣無法抵達內陸。但是,近年來的種種氣候危機沒有一例可以和人類擺脫干係。研究人員表示,人為引起的氣候危機遠遠大於大自然自身的影響。

雖然這次發生特大乾旱的是美洲地區,但是受到氣候「全球一體化」的影響,整個生態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屆時特大乾旱會不斷地向全球蔓延。氣象學家認為,在未來像電影中那種全球性的氣候危機將成為現實。想要制止這類災難的再次發生唯有人類自己真心悔過,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節約用水、珍愛自然,和大自然和平共處才是人類長久生存之計。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Large contribution from anthropogenic warming to an emerging North American megadrought. Science. 2020.

相關焦點

  • 楊學祥:氣象乾旱和構造乾旱
    我在2009年1月10日和2月4日相繼指出,2009年上半年拉尼娜現象將持續,做好防災準備,警惕2000年嚴重旱災重演[2,3] 地震是地震構造研究的課題,乾旱是氣象變化研究的課題,地震與乾旱的關係是跨學科難題。以己之短,搏人之長,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很少有人問津,也很少有人去評判,這方面的理論往往自消自滅,不為科學主流所關注。
  • 「超級乾旱」,要來了嗎?
    北極臭氧層空洞癒合、2015-2019年史上最熱五年……當然,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關係到人們「口糧安全」的——乾旱!從北半球到南半球,無論正在入夏還是即將入冬,乾旱的陰影籠罩在許多土地之上。甚至在世界上某些地方,還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災…聽了感覺是否有點淚眼汪汪?快來了解一下吧!美國過去幾個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經歷了持續乾旱!
  • 比普通乾旱更嚴重的這種「乾旱」,竟然是從海洋登陸的?
    近日《水資源研究》雜誌近期發文稱,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乾旱模式——「登陸型乾旱」。它始於海洋,而後向陸地區域遷移。這種乾旱也許能在其對陸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之前被預測。研究人員表示,與只發生在陸地上的乾旱相比,「登陸型乾旱」造成的後果更為嚴重。據統計,在1981年至2018年間影響全球陸地地區的所有乾旱中,大約六分之一屬於「登陸型乾旱」。
  • 澳洲即將進入200年來最乾旱時期,或持續20年!
    氣象專家警告:澳洲從明年起將會進入一場歷時20年的大乾旱!這場乾旱,可能是2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在過去50-100年間,兩者的軌道越來越相近,終於在明年會出現同步,也就是兩顆行星距離最接近的時刻。兩者的引力將會對地球氣候產生影響。而具體到對澳洲的影響,便是減少降水。
  • 乾旱有多可怕?古代大乾旱致東南亞文明消失千年
    據《科學》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家Joyce White是論文合著者,她表示,自己和其他人一直認為這是因為研究人員還沒有確定那個時代人們住在哪裡。現在,她認為這些定居點可能消失了,因為一場大旱迫使人們到別處尋找水源。為重現那個時代的氣候,White和同事調查了寮國北部一個洞穴中的石筍。
  • 乾旱讓「老實泉」不老實
    這座位於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內的間歇式熱噴泉因平均每隔90至94分鐘向空中噴出數十米高的熱水而聞名。現在,地質學家對公園裡的石化木進行了研究,發現有證據表明800年前為應對一場嚴重乾旱,「老實泉」有幾十年完全停止了噴發。日前,相關研究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據《科學》報導,世界上千餘個間歇泉通常處在火山活動活躍的地區。
  • 「水汪汪」的雲南,為什么正經歷嚴重乾旱?
    參考文獻:1.謝清霞,谷曉平,萬雪麗,李剛,劉彥華,張豔梅,吳磊.西南地區乾旱的變化特徵及其與大氣環流的關係[J/OL].乾旱區地理:1-9[2020-04-20].2. WANG Lin, CHEN Wen, ZHOU Wen,等.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A Review[J].
  • 美國多州出現乾旱,加州大火「重燃」,2020年真多災多難?
    而在這些「嚴重」乾旱的影響之下,對農作物生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導致其生長遲緩,牧草產量有限,而加上沙塵暴,井水水位下降以及野火的數量和嚴重性增加。這些地區大多數已經打破了2019年的異常情況,在2019年夏季美國是沒有這些乾旱跡象的。
  • 你知道嗎|「水汪汪」的雲南,也存在嚴重乾旱?!
    參考文獻:1.謝清霞,谷曉平,萬雪麗,李剛,劉彥華,張豔梅,吳磊.西南地區乾旱的變化特徵及其與大氣環流的關係[J/OL].乾旱區地理:1-9[2020-04-20].2. WANG Lin, CHEN Wen, ZHOU Wen,等.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A Review[J].
  • 歐洲極端性乾旱或增加7倍,人類何去何從?
    所以研究警告也說明了,如果不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到2100年歐洲極端乾旱的數量可能會增加7倍,這可以說是一個可怕的事件,這對生活在歐洲地區的人來說,算是一個「生命之災」了,地球氣候正在大變。那麼乾旱肯定也是會成倍上升,所以如今的排放就已經算是極端性的模式了,我們只能將排放量降低到最低才行。不然,歐洲將會新增出現4000萬公頃的耕地受到嚴重的乾旱影響,這就是最壞情況的模式。
  • 古代大乾旱致東南亞文明消失千年
    據《科學》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家Joyce White是論文合著者,她表示,自己和其他人一直認為這是因為研究人員還沒有確定那個時代人們住在哪裡。現在,她認為這些定居點可能消失了,因為一場大旱迫使人們到別處尋找水源。為重現那個時代的氣候,White和同事調查了寮國北部一個洞穴中的石筍。
  • 科學家警告:亞馬遜熱帶雨林正逼近「臨界點」,50年內或變成乾旱的...
    科學家們於本周二稱,亞馬遜熱帶雨林正在逼近一個臨界點,一旦越過這個臨界點,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將在半個世紀內變成乾旱的大草原科學家們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稱,另一個主要的生態系統——加勒比海珊瑚礁——如果越過了自己的「不歸路」,可能僅在15年內就會滅絕。他們警告說,每一次所謂的「系統更迭」都會給人類和其他與我們共享棲息地的物種帶來可怕的後果。在這兩種情況下,不可逆轉變化的臨界點都是由全球變暖和環境破壞造成的——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以及珊瑚的汙染和酸化。
  • 科學家警告!人類死亡、森林大火、普遍乾旱……溫室效應危害遠超...
    據《歐洲時報》報導,當地時間9月17日,法國科學家發出警告稱,溫室效應問題比人們先前想像的還要嚴重,最壞的估計是: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增高7攝氏度。科學家呼籲人們採取行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據報導,聯合國氣候專家小組將於2021年發布新的有關氣候變化的報告,這將是自1990年以來的第六個報告。
  • 科學家:為何「潮溼」氣候比乾旱更致命?
    極端氣候已經發生,比科學家預期得早 過去,科學家透過研究大範圍地區的平均溫度、溼度來探討氣候趨勢;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研究7,877個特定小區域,抓出更精細、地區化的氣候趨勢。根據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資料,從1979到2017年,致命高溫與溼度的發生次數成長了兩倍,強度也增強。例如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區域,這些致命天氣就發生了數十次;而波斯灣沿岸是極端天氣最嚴重的區域,有14次超過人類的生存極限。
  • 研究結果顯示:全球變暖不一定導致氣候乾旱
    研究顯示全球變暖與乾旱沒有必然聯繫  【搜狐科學消息】近來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發生的一系列乾旱天氣事件使得部分科學家警告稱,全球變暖將引發全球各地陸續遭遇極端乾旱天氣。然而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全球變暖與乾旱天氣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  一直以來學界都認為全球問題升高將導致地球表面水分蒸發加速由此使得乾旱發生的頻率增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曾經發布一份報告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發生乾旱天氣的次數已經明顯增加,乾旱所持續的時間也較之前有所延長。」
  • 西班牙氣候乾旱缺乏降水 遭遇嚴重乾旱土地龜裂
    西班牙氣候乾旱缺乏降水 遭遇嚴重乾旱土地龜裂 (1/4) "← →"翻頁
  • 乾旱是怎樣形成的——專家詳解氣象乾旱成因及發展趨勢
    近一個月以來,我省氣候總體表現為氣溫異常偏高、降水異常偏少、蒸發量偏大,乾旱狀況呈持續發展態勢。 據省氣候中心統計,過去30天(9月11日至10月10日)湖南氣溫異常偏高,位居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1高位。同時,降水異常偏少,位居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1低位。蒸發量偏大,7月16日至10月10日,全省的平均蒸發量較常年同期偏多67.1%。
  • 溫州現2004年以來最嚴重氣象乾旱 入秋至今全市雨量近50年最少
    昨天,記者從市氣象部門了解到,入秋以來,全市平均雨量僅12.5毫米,較常年同期的130.1毫米偏少90.0%,是1971年以來最少的一年。  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由厄爾尼諾向拉尼娜狀態轉換影響,我市今年氣候異常,夏季颱風偏少,秋季晴多雨少,出現了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氣象乾旱,全市氣象乾旱等級達到中旱-重旱、部分地區特旱。
  • 歐洲將在2020年下半年面臨乾旱,NASA給出證據
    但是,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卻截然相反,歐洲在經歷了溫暖的春天和炎熱的夏季之後,正面臨著夏季的乾旱。2019年至2020年的冬天,歐洲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冬天,全年的溫度都沒有下降。春天比平時更熱更乾燥,再加上五月的熱浪,夏天已經開始了,美國宇航局的衛星數據顯示,歐洲今年正面臨著乾旱。
  • 1257年印尼火山爆發影響全球氣候,中國遭遇乾旱
    世界一些地區受影響嚴重的地區,導致戰爭、饑荒、疾病,甚至被遺棄。也有一些其他地區也變得富饒繁榮,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解釋這種現象為什麼會發生,但是對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這是一個可能的假設。罪魁禍首可能是1257年發生在印尼龍目島的薩拉馬斯火山爆發。在這一事件之後,世界各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