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乾旱」竟然是從海洋登陸的?
「登陸型乾旱」在海洋上形成,然後向陸地遷移。它會造成更大範圍、更嚴重的乾旱。近日《水資源研究》雜誌近期發文稱,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乾旱模式——「登陸型乾旱」。它始於海洋,而後向陸地區域遷移。這種乾旱也許能在其對陸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之前被預測。研究人員表示,與只發生在陸地上的乾旱相比,「登陸型乾旱」造成的後果更為嚴重。
-
判斷河流乾旱與否,請看海洋
科羅拉多河是美國西南乾旱地區的重要水源,如今,研究者可能找到了更精準的、預測這條河流乾旱情況的方法。(HERDIEPHOTO / FLICKR)河流的乾旱和洪澇難以捉摸?長期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海洋溫度與大陸性天氣模式之間的關聯。比如最為人熟知的、發生在太平洋中部的厄爾尼諾現象與非洲乾旱有關,而發生在南美的野火,很可能與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暴雨產生聯繫。現在,隨著氣候模型愈發精確,計算機運算能力日漸強大,研究者正在起伏的海洋與大氣變化中,尋找更確鑿的證據。「如果我們能預測出明年可能遭受嚴重乾旱,水資源管理者可以積極協調。」
-
科學家警告:美國爆發800年來最嚴重乾旱!與史前特大乾旱同軌道發展
在最近幾個月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全球汙染水平大幅度下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氣候危機會因此消失。科學家通過分析本世紀初以來的降水量以及過去1200年氣候狀況發現,北美洲西南地區(SWNA)的氣候模型已出現前所未有的改變。科學家警告稱,美國加州和墨西哥灣的大部分地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特大乾旱。
-
西班牙氣候乾旱缺乏降水 遭遇嚴重乾旱土地龜裂
西班牙氣候乾旱缺乏降水 遭遇嚴重乾旱土地龜裂 (1/4) "← →"翻頁
-
楊學祥:氣象乾旱和構造乾旱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就是拉尼娜現象。由於氣體總是由高壓帶流向低壓帶,因此在往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往往在冬季給相對處於低壓區的中國大陸帶來海洋中溼潤的氣體並形成降水。在去年形成的拉尼娜氣候的影響下,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趨冷,由於大氣與海水之間的複雜的影響關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也因此出現強度減弱並往東移,令受惠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中國北方陷入了大面積的乾旱。
-
如果海洋乾涸了,結果是乾旱?還是極度溫室效應?你猜想不到!
乾旱已持續了五年。焦黃的大地從車窗外掠過,時值盛夏,大地上沒有一點綠色,樹木全部枯死,裂紋如黑色的蛛網覆蓋著大地,於熱風揚起的黃沙不時遮蓋了這一切。有好幾次,顏冬確信他看到了鐵路邊被渴死的人的屍體,但那些屍體看上去像是旁邊枯死的大樹上掉下的一根根幹樹枝,倒沒什麼恐怖感。這嚴酷的乾旱世界與天空中銀色的夢之海形成鮮明的對比。
-
「水汪汪」的雲南,為什么正經歷嚴重乾旱?
參考文獻:1.謝清霞,谷曉平,萬雪麗,李剛,劉彥華,張豔梅,吳磊.西南地區乾旱的變化特徵及其與大氣環流的關係[J/OL].乾旱區地理:1-9[2020-04-20].2. WANG Lin, CHEN Wen, ZHOU Wen,等.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A Review[J].
-
四大因素施威南粵乾旱嚴重 省內各地紛紛叫渴
本省北部和中部不少地區春夏秋三季連續乾旱,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今年晚造的生產,北部的一些地區還導致群眾生活用水受影響的現象。氣象專家分析認為,有四個因素導致了近期的乾旱。今年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卻非常有意思,強颱風盡往北走,光臨廣東的兩個熱帶風暴都很弱小,登陸廣東時威力已大為減弱,其帶來的雨水也少得可憐。 颱風「潰不成軍」,雖然使廣東避開了颱風災害,但颱風雨水少,後汛期雨水欠帳太多,為今年嚴重秋旱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
乾旱讓「老實泉」不老實
現在,地質學家對公園裡的石化木進行了研究,發現有證據表明800年前為應對一場嚴重乾旱,「老實泉」有幾十年完全停止了噴發。日前,相關研究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據《科學》報導,世界上千餘個間歇泉通常處在火山活動活躍的地區。地面滲水在接近巖漿室時達到沸點,但由於水在地下深處且處於高壓狀態,無法變成蒸汽。最終,過熱的水在噴泉口引發水和蒸汽的爆炸性噴發。
-
科學網—科學家用海溫變化判斷河流乾旱與否
科羅拉多河是美國西南乾旱地區的重要水源,如今,研究者可能找到了預測這條河流乾旱情況的更精準方法。 長期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海洋溫度與大陸性天氣模式之間的關係。比如最為人熟知的、發生在太平洋中部的厄爾尼諾現象與非洲乾旱有關,而發生在南美洲的野火,很可能與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暴雨產生聯繫。 現在,隨著氣候模型愈發精確、計算機運算能力日漸強大,研究者正在海洋與大氣變化中尋找更確鑿的證據。「如果我們能預測出明年遭受嚴重乾旱,水資源管理者就可以積極協調。」
-
科學家用海溫變化判斷河流乾旱與否
本報訊 河流的乾旱和洪澇難以捉摸?研究者將目光投向了海洋。通過觀察數千公裡外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溫度變化,研究者可以預測出美國西南部科羅拉多河的乾旱情況。現在,隨著氣候模型愈發精確、計算機運算能力日漸強大,研究者正在海洋與大氣變化中尋找更確鑿的證據。「如果我們能預測出明年遭受嚴重乾旱,水資源管理者就可以積極協調。」參與這項研究的猶他州立大學氣候動力學家吉本元說。科羅拉多河的水力發電能量可覆蓋75萬戶家庭的照明需求,為加利福尼亞州興盛的農業注入生命力。
-
海邊也能很乾旱?為何很多沙漠緊挨海洋卻寸草不生?
比如我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因為距離海洋太過遙遠,再加上天山崑崙山等高山的阻隔,使得來自太平洋上的水汽很難到達這裡。但世界上的很多其他沙漠,例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地理位置就瀕臨大西洋,卻終年乾旱少雨;而位於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則更過分,緊鄰太平洋的它卻是全球名副其實的幹極,曾創下91年滴水未降的空前紀錄。
-
你知道嗎|「水汪汪」的雲南,也存在嚴重乾旱?!
參考文獻:1.謝清霞,谷曉平,萬雪麗,李剛,劉彥華,張豔梅,吳磊.西南地區乾旱的變化特徵及其與大氣環流的關係[J/OL].乾旱區地理:1-9[2020-04-20].2. WANG Lin, CHEN Wen, ZHOU Wen,等.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A Review[J].
-
1500年前,這種馬達加斯加的「巨獸」躲過了乾旱!卻沒躲過人類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儘管當時的「乾旱」,為象鳥的生存製造了惡劣的環境,但它們仍然頑強地倖存了下來;而人類——則成為了壓垮這種巨獸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馬達加斯加島上,人類曾經與象鳥、巨型狐猴、矮河馬和巨型烏龜等大型動物一起生活化石顯示,這種巨大的生物在1500年前滅絕了,但直到現在,原因還不清楚。
-
研究發現,天氣乾旱會影響動物繁殖率,未來或因人類而更加嚴重
這次被選作研究的熱帶鳴禽,分別來自於38個不同的鳴禽物種(其中委內瑞拉18種,馬來西亞20種),雖然是熱帶地區,但是委內瑞拉和馬來西亞經常會發生嚴重的乾旱,導致當地鳴禽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糟糕。研究發現,在乾旱發生的年份裡,鳴禽的繁殖率就會明顯降低,最低可以降幅可以達到60%以上,不過,伴隨著繁殖率的降低,鳴禽的生存率卻顯著提高,簡單來說,就是繁殖率和生存率之間,存在著一種此消彼長的狀態。為何乾旱會影響動物繁殖率?
-
乾旱有多可怕?古代大乾旱致東南亞文明消失千年
作者:文樂樂對寮國北部洞穴巖石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場持續了1000多年的大乾旱可能在5000年前曾困擾東南亞,並導致區域文明發生巨大轉變。研究人員認為,當遙遠的撒哈拉沙漠的乾旱擾亂季風降雨,並引發亞洲和非洲的乾旱時,東南亞的乾旱也就開始了。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
地球最乾旱之地是哪裡?南極幹谷100萬年不下雨,卻並非最乾旱
雖然撒哈拉沙漠大部分地方都極度乾旱,但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屬於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據說這裡大部分地方一百年都沒下一滴雨,甚至有的地方數百年都未下雨。,為什麼還會那麼乾旱?這和當地的氣候特徵有關,這片沙漠在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離岸風和秘魯寒流綜合影響下,來自太平洋的潮溼氣流很難進入沙漠所在的地區,可以說完全不具備降雨的條件,使得這片緊靠著海洋的沙漠成為世界最乾燥的地區,被稱為世界的「幹極」。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乾旱研究是一個漫長的徵程
近年來,乾旱所確立了「乾旱形成機理與乾旱監測預測技術」「乾旱陸-氣相互作用及區域數值模式發展」和「乾旱氣候變化影響與適應」三個學科方向,圍繞「中國乾旱氣象科學研究計劃」和「西北區域數值預報模式發展」兩大科技攻關任務,取得了一批創新成果並推廣應用。
-
全球氣溫升高,水的蒸發量加大,現在反而比較乾旱,是什麼原因?
全球氣溫升高, 我們先看看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的最新消息,看看他們對全球氣溫統計的結果:2019年的全球平均氣溫距1980-2010的平均值高出了0.92攝氏度!我們再看看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情況:自從8月颱風利奇馬從我國沿海登陸後,米那、羅莎、琵琶等這麼多颱風一直與我國無緣,日本像捅了颱風窩一樣,颱風相繼轉彎去了日本、東北,颱風雨非常多,而我國南方此時卻出現了極為乾旱的災害。
-
「超級乾旱」,要來了嗎?
事實上,美國遭遇的乾旱,已經不局限在某一年份之中。近日,《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示,過去20年,美國西部部分地區持續處於「乾旱狀態」,其逐漸演變為1200年來,全球最嚴重的「特大乾旱」之一。這一狀況還可能進一步惡化,其成因之一正是人類活動加劇氣候變暖!德國歐洲今春同樣遭遇旱情。在德國,當地經歷了一個異常溫暖、乾旱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