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能有多奇葩?答案都在沿海居民的餐桌上

2020-12-05 騰訊網

海邊人民依靠著豐富的海洋資源,總是喜歡嘗試各種奇特的海鮮。但有的時候,他們的追求可能過於獨特......

這奇怪的外形,讓人有點摸不透,它到底是不是能吃?

實際上,這傢伙叫海腸,是一種生長在淺水中的底棲生物,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海、渤海沿岸,最大產地是山東膠東半島,是一種季節性海鮮,只有在春天風浪大的時候才能捕到。

不僅中國人愛吃它,韓國人也喜歡吃,但因為韓國本土出產的比較少,所以經常需要從中國進口,而日本人就比較奇怪了,一直把它當作魚餌使用。

在國內,海腸比較常見的做法就是和韭菜一起清炒,這種海鮮雖然看上去嘎嘣脆,應該是清脆彈牙的口感,但其實並不耐火,所以把握好火候非常重要,如果炒久了就會變老,吃起來就會有種嚼橡皮筋的感覺。有的山東人還會把它做成海鮮湯,或者剁成餡包餃子。

也有人喜歡在燒烤的時候吃它,串在竹籤上撒點辣椒粉和孜然,嘖,真香。

來源:紀錄片《人生一串》

還有一種和海腸長相類似的海鮮,沙蟲,是一種穴居爬行環節動物,也有人叫它海人參、沙腸子。雖然和上面的海腸神似,但它們並不是同一種生物。

它外表灰溜溜,很接地氣的樣子,但沙蟲其實對生長環境十分敏感,一旦遇到汙染就很容易掛了,所以許多人會把它當作「環境標誌」。

廣西北海市和廣東湛江市是沙蟲的主要產地,當地人經常在沿海沙質灘涂裡捕捉到它,加工的時候需要先把它肚子裡的沙腸切掉,不然很難入口。一般的烹飪方法就是煲湯,或者做成沙蟲幹。

下面這個海腸、沙蟲的放大版叫象牙蚌,學名太平洋淺泥蛤。我們食用的部分是它長長的「象牙」,也就是它的虹吸管。

你大概想不到,象牙蚌小的時候是很萌的,而長大後它的虹吸管會伸展到不同的尺寸,有的甚至可以長到1.3米。

捕撈象牙蚌的過程也很有意思,它們有些喜歡棲息在海底,需要人們通過潛水捕撈;還有一些喜歡深埋在泥沙下面,捕撈更是個體力活,人們需要先用高壓水槍衝出一個洞,再用比較長的直筒搗入泥沙之中,這畫面有點狼狽......

來源:geoduck.org

還有的海洋生物,欺騙性極高。它們在海裡的時候可美麗了,像朵花一樣。

來源:搜狐

可誰知道,一旦被撈上岸後,就變了......

它就是沙蒜,學名海葵。本身構造非常簡單,沒有骨骼,沒有中樞系統,也就是說,它沒有大腦。雖然人家沒有腦子,但卻是非常厲害的捕食性動物,它的觸手中存在一種特殊的刺細胞,能釋放毒素。

在台州等地的海鮮市場,經常能看見沙蒜,比較典型的做法是辣炒沙蒜。

來源:搜狐

上面的「腸子類」海鮮,樣子已經很奇葩了,然而下面這幾種,還要更勝一籌?

比如這個魟(hóng)魚,有的人叫它「魔鬼魚」。雖然有點醜,但狂丸覺得它醜中帶萌。它是侏羅紀時期就出現的鯊魚同類,種類非常多。尾部背面有鋸齒狀硬棘一枚,棘基部有毒腺。全身軟骨無鱗,肉質鮮美,適合燒烤、清蒸、紅燒、煲湯。

來源:ETtoday

而說到醜,誰也醜不過安康魚,它是有名的深海魚,因為生活環境實在太黑了,所以看這樣子,應該是隨便長長的。

來源:steemkr

相比起中國,韓國、日本的安康魚商販更為常見。雖然模樣不太好,但它勝在魚肉肥美刺少,肉質彈性十足。對待這樣肥美的魚肉,清炒和燉湯最適合不過。只是看到這樣的魚,這湯還有點燉不下去......

來源:知乎@匯堂環球

不過,在吃上面,海邊人民總是無所畏懼,再奇葩也能下得去嘴。

下面這貨是中華鱟(hoù),也叫馬蹄蟹,是一種古老的海洋生物,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和東南亞等國。

說到古老,這種生物已經有4.45億年的歷史了。它的外形有點像外星人,而且血液又是藍色的,這給它增加了不少科幻色彩。

不過,雖然外表獵奇,但其實它是一種喜歡風平浪靜的生物,平時行動相當遲緩,經常待在淺灣沙灘上產卵。它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在可不能隨便吃了。

中華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成雙成對地出現。在閩南春夏繁殖期,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雌鱟駝著雄鱟在沙灘上爬,以前的漁民們在捕撈期打撈中華鱟時,每次提起來就是一對兒,所以它們也被叫做海底鴛鴦。

對待這種奇異海鮮,我們以前的沿海人民喜歡把它劈成幾塊放進鍋裡煲湯,東南亞的朋友會用鱟肉炒海鮮面,還有人就直接放在燒烤架上,等肉熟了,挖挖就吃。

而有的時候,海邊人民總是想追求一點奇特的感受,比如,中毒......

河豚這種生物本身有毒,它是一種出沒於暖溫帶和熱帶近海底層的魚類,喜歡待在海洋的中、下層,不過也有少數會進入淡水江河中。每次遇到敵人入侵,河豚肚子那兒的腹腔氣囊會迅速膨脹,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這時候,它皮膚表面的小刺會應激豎起,用來保護自己。

來源:Venus's Blog

我們現在都知道海豚有毒,但在人們還未完全了解這個生物之前,曾發生過許多因誤食河豚而不幸中毒身亡的慘案。所以後來人們開始對市場上出售的河豚進行處理,把有毒的部分切掉,這一般是它的內臟部分。

來源:明報

不過有時也會發生烏龍,今年一月,日本有家超市在處理河豚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把內臟也一起打包出售了,這件事驚動了政府,他們立刻向廣大市民發布警報:尋找河豚內臟。而結局是內臟已經被吃了,不過還好......

除了上面這些大型奇葩海鮮,有些貝殼類小海鮮也讓狂丸開了眼界。

仔細看下面這魔性的小爪子,外殼如此堅硬,看來看去不知道它哪個部位能吃。

來源:蘋果日報

它就是狗爪螺,也叫鬼爪螺、佛手螺。這名字取得相當分裂,不管是誰的爪子,總之先吃了再說。

它在中國的佛山、寧波等地有少量出產,價格昂貴。狗爪螺是一種生長在海邊石縫中的節肢動物,一般是一群群地生長在石頭縫裡,常年不挪窩,靠著吃水中的微生物維持生命。

這種海鮮以前數量還挺多,現在卻越來越少,採摘方式比較困難,它們都聚集在海邊石縫裡,只能人工採摘,所以價格也漲了不少。狗爪螺能吃的部分是外殼裡面的嫩肉,冬季的狗爪螺最美味,做法也是清炒或者入湯。廣東人比較偏愛白灼,這樣才能完美呈現狗爪螺的鮮甜。

來源:deskgram

還有些海鮮可能長相普通,但沒想到一捏就會變形。

來源:趕海號

它是貓眼螺,是山東省青島市常見的海鮮,它本身帶殼,肉身遇到水會膨脹,但用手一捏就會噴水縮小。等它的肉身縮進殼裡後,整個外殼看上去像貓的眼睛。買的時候你只要不怕被老闆打,可以多捏幾下。

比較常見的做法就是用姜蔥蒜清炒,或者做成醬香口味的。

有些螺外表沒有貓眼螺那麼多變,看上去比較乖巧,但放入嘴裡可能會嚇你一跳。

下面這個野生螺它自帶辣味,叫做辣螺。它的辣味來源於尾部的辣囊腺,會產生一種極強烈而又和生薑辣椒不太一樣的辣味。

來源:網潮海鮮

還有一些貝殼類特別迷你,比如薄殼,又叫海瓜子,是一種小型蛤。它的殼很薄,而且在烈陽下會閃爍著五顏六色的礦物色澤,是廣東、福建等地比較有名的下酒菜。

貝殼類海鮮還不至於讓狂丸下不去嘴,但下面這幾個黏液類,就不好說了......

這全身帶刺的「黑煤球」,是風靡日本的海膽。它的外殼肯定是無法下嘴,但最初發現海膽的人們肯定不願死心,撥開殼後驚喜萬分,裡面是軟乎乎的海膽黃。海膽黃是它的生殖腺,也就是海膽的精巢和卵巢......但營養價值很高。

最新鮮的吃法是日本人迷戀的生吃,或者加點芥末、醬油一起拌飯。

在日本有一個職業叫做海女,她們是一群不依靠潛水工具、隻身潛水捕撈海鮮的女性,海膽就是她們常年捕撈的對象。如果你到日本偏遠的海邊村落旅遊,就可以等在岸邊吃海女們剛撈上岸的海膽,撥開硬殼一口悶,嘴裡還殘留點鉻牙的砂子,嗯,大海的味道。

除了海膽,日本人還喜歡吃金槍魚。他們不僅盯上了人家的肉,甚至不願意放過金槍魚眼睛。

這可怕的凝視,在日本市場上卻十分火爆。為了享受它獨特的爆漿感,日本人習慣洗乾淨後直接食用。

來源:iFuun

還有一種吃法是專吃眼睛裡的黏液,他們為它起了一個很二次元的名字,叫做「龍之淚」。汁液黏黏糊糊的沒有顏色,可以直接飲用。但狂丸多少有點接受不了......

不過說到粘液糊漿,日本人還是輸給了溫州人。下面這是屬於溫州人的回憶:蝦蟣醬

它的製作原料就是海鮮蝦蟣,很多人以為它是用蝦搗成的,實際上蝦蟣和蝦沒關係,是一種學名為劍水蚤的浮遊生物,它生活在沿海淺海,一般是搗成醬下飯吃。

來源:溫州新壹周

海邊人民對海鮮的迷戀已經讓狂丸顫抖了,不管它有沒有毒、樣子如何,只要是個活物,可能都逃不過他們的嘴。做法也是多種多樣,優雅點的可以炒一炒或者燉湯裡,生猛點的可以洗乾淨直接吃,不知所措的時候還可以做成醬。

總之,在吃方面,海邊人們總是略勝一籌,狂丸覺得輸了輸了......

這或許是美人魚傳說的由來

相關焦點

  • 餐桌上有毒海產品:吃海星會中毒 螃蟹能夾破眼球
    如果被這種沙蜇蜇傷後不及時搶救,會有生命危險。「這種海蜇的危險性堪比一條大白鯊。」 鄭志芳說,前幾年,在我們附近的威海和青島就有被海蜇蜇死的例子。    其實,像海蜇這種以活體毒素攻擊人類的海洋生物遠不止這些,像海葵、海膽等體內都有大量神經毒素,只是這些生物一般體型較小,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也不大。但是,在海邊遊玩時,還是應該防著點。
  • 沿海低氧區擴大 海洋生物恐遭新一輪全球性滅絕
    多名科學家參與撰寫的一份報告顯示,汙染和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正把海洋生物推向大規模滅絕的邊緣。  他們呼籲,保護海洋,刻不容緩。  報告說,海洋健康惡化程度和速度較預期更為糟糕,珊瑚礁死亡、外來生物入侵威脅海洋生物多樣性、沿海低氧「死亡區」擴大等現象加速出現。  「我們當前面臨在一代人時間內失去海洋生物物種和整個海洋生態體系(的殘酷現實)。」
  • 《五彩繽紛的海洋生物》第一章 世界的一角-認識海洋生物
    我們不得不讚嘆科技,它猶如魔法師手中的魔杖,使人類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將人類從頭到腳都武裝起來。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我們都知道,海洋生物是指海洋裡的各種生物,包括海洋動物、海洋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包括各種螺類和貝類;脊椎動物包括各種魚類和大型海洋動物,如鯨魚和鯊魚等。  海洋生物富含易於消化的蛋白質和胺基酸,食物蛋白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於胺基酸的組成。
  • 海洋生物的「顏值」到底能多高?
    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的沿海:名字很好聽,而且的確很多彩。但千萬不要用手去碰它因為它是有毒的。四、碎毛盤海蛞蝓(Jorunna parva)草莓鐘螺的殼非常美麗,它也是這篇文章中唯一有殼的動物,它們分布於非洲東南海岸,以礁石上的海藻為食。
  • 【奇葩說】世界十大最奇葩生物 長相太罕見了
    也許你覺得你知道的神奇物種已經挺多了,但是現存的仍然有不少你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神秘物種。今天阿里百秀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世界上最奇葩的10種動物,來看看這些長相奇葩的生物吧!人齒魚產自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地居民親切地稱呼它為「ball cutter」,說牠們超愛吃人的蛋蛋…漁民們發現它在水裡的時候壓力都很大!
  • 「藍眼淚」現象在中國沿海爆發擴張,或會危害海洋生物!
    每到夏季,海面上頻繁出現藍色螢光,仿佛看到了「阿凡達」的世界一樣,這種奇特的現象被稱為「藍眼淚」,被CNN列為世界15大奇景之一。據每日郵報6月13日報導,中美科研團隊日前在《地球物理通訊》上發表一項研究稱,「藍眼淚」現象在我國沿海頻繁暴漲,或會危害附近海洋生物生命。
  • 龍涎香來自於哪種海洋生物 很多玩家都不知道這個答案
    龍涎香來自於哪種海洋生物 很多玩家都不知道這個答案時間:2020-03-10 13:54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龍涎香來自於哪種海洋生物 很多玩家都不知道這個答案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3月10日今日題目答案!
  • 海洋生物有哪些,海洋生物的分類
    海洋生物有哪些,海洋生物的分類海洋生物學是研究在海洋性生存空間(即大海以及大洋)中棲息的生物及其生活歷程的科學。 海洋生物的實地考察主要是由海洋考察隊實行的。此外漁業也提供了一定的供科學研究的材料。對於上層海域還可以通過潛行進行開發研究。對於更深層的海域則需要利用潛艇以及潛水遙控機械裝置。
  • 被搬上餐桌的活化石,珍貴程度堪比熊貓,如今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說到活化石,大家第一時間能聯想到的一定是熊貓了。由於數量稀少長得又萌,出現的時間可追溯到幾百萬年前,因此也被稱作活化石。不過很多朋友一定不知道,我國沿海地帶也有如此珍惜的動物,繁殖期長達13年,雖然可以產下幾萬顆卵,但是成活率卻不到萬分之一。
  • 一口可以毒死1個成年人,這種海洋生物外表美麗,致命性卻極強
    在世界上,有很多動物生得外表美麗,卻有帶著致命的危險,比方說毒蛇、水母等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被評為世界上10種最危險動物之一的動物,它生活在海洋之中,名字叫做「雞心螺」,同樣,它也是世界上最毒的海螺。
  •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縱貫澳洲東北沿海長2000多公裡,卻即將消亡
    導語: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縱貫澳洲東北沿海長2000多公裡,卻即將消亡。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我們國家雖然幅員遼闊,旅遊資源豐富,但在海洋景觀上還不算特別突出。目前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美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大堡礁縱貫澳洲東北沿海,北起託雷斯海峽,南至南回歸線,全長超過2000公裡,最寬的地方足有160多公裡,像一條彩帶漂在澳大利亞東部的海面上。大堡礁由2900個大小不一的珊瑚礁島組成,海域內除了美麗的珊瑚礁,還生活著眾多形態各異的海洋生物,一些珍稀物種也能在這裡找到身影,因此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 「長沙產」澳洲龍蝦「爬」上市民餐桌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龍蝦或許不...
    但經過精心試養,漂洋過海而來的澳洲淡水龍蝦逐漸適應了長沙的環境,最近已經「爬」上市民餐桌。本地澳洲龍蝦的上市,填補了冬春龍蝦空白,讓一年四季吃龍蝦成為可能。「身嬌價貴」,本地養殖不容易澳洲淡水龍蝦屬於較名貴的經濟蝦種,因肉質鮮美而頗受市民歡迎。此前,市民食用的澳洲龍蝦基本來自進口。
  • 我的世界:動物們都有哪些奇葩的習性?雞既能胎生也能卵生
    作為一款高開放度的沙盒冒險遊戲,我的世界生的物體系隨著版本的疊替也是變得愈發完善,主世界中生物群落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變化,諸如狼,羊駝等生物都具備自己獨有的棲息空間,同時有著自己的食譜和天敵。不過,這些生物雖然都是基於現實世界的動物為原型的,但是還是具備很多超出我們認知的特性哦。
  • 海洋生物有多奇妙?海豚和鯨魚也能有「混血兒」
    海洋生物有多奇妙?海豚和鯨魚也能有「混血兒」 2018-08-07 16:59: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世界最大螃蟹,長4.2米重達40斤,能捕食鯊魚!卻還是被端上餐桌
    大家都知道地球有近7成的面積都是海洋,海洋裡存在的生物也是非常的多,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有很多的海洋生物我都被人類逐漸的發現,甚至成了美食,不過還是存在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生物,畢竟海鮮很神秘,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螃蟹,長4.2米重達40斤,能捕食鯊魚!
  • 海南島西部沿海部分海域發生赤潮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新華社海口2月11日電(記者  夏冠男)海南島西部沿海儋州、洋浦、昌江等海域近日出現魚蝦等海洋生物死亡現象。海南省海洋漁業部門組織專業單位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取樣調查,初步查明原因為球形棕囊藻異常繁殖引發局部赤潮,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據海南省食安辦通報,在洋浦等地近海海域出現不同程度的死魚現象。
  • 幾種潛水時才能看到的奇葩海洋生物,快看看你認識幾個
    我們都知道海洋生物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的,很多海洋生物的長相都會讓我們大跌眼鏡。更有的生活在海洋深處的生物,他們的長相就像是外星怪物一樣,甚至很難讓人相信它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盤點幾個在潛水的時候才能遇到的奇葩生物。
  • 時隔9年,福島核洩漏的「餘波」仍在,日本沿海出現大量變異動物
    如今,時隔9年,當很多人開始遺忘了福島核洩漏事故的時候,前段時間,日本卻表示要將福島核洩漏事故中的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之中,受到了國際上強烈的譴責和反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日本沿海地區,又發現了變異動物,專家初步認為,或許福島核洩漏事故有關。
  • 《動物森友會》部分「海洋生物」遊戲和現實圖片對比
    既然有大海,那自然少不了海洋生物。在潛水時,玩家可以在海中捕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種類之多足以讓人眼花繚亂。這些海洋生物中,有些大家可能曾見過甚至吃過,但有些長得比較別致,足以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來自外星的生物。下面我們就整理了遊戲裡部分海洋生物與現實中對應生物的對比,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 那些隨手扔掉的一次性「吸管」,總有一天換個身份爬上你的餐桌
    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塑料正以多種形式回到你的餐桌上,每天「吃塑料」已不是危言聳聽。面對塑料給身體帶來的未知影響,《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告訴你為什麼要遠離「一次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