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總是能夠看見一個頻繁出現的神器,那就是火摺子。火摺子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一吹就燃。那麼這個火摺子真的存在嗎,一吹就燃是什麼原理呢?
火摺子出現在什麼年代已無據可考,在沒有火柴的時代,古人曾通過鑽木取火,也用過火鐮子和火石打火,鑽木取火這種方式太麻煩,而火鐮子和火石只能打火,不能存火種,因此火摺子就被發明出來了。所以說,這個火摺子並不是小說中編造出來的,火摺子在民間是真的存在。
火鐮和火石
那麼火摺子為什麼能夠一吹就燃並且還能保存較長時間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民間的火摺子是如何製作的。
火摺子是用很粗糙的土製紙捲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後再把它吹滅,這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火星在隱隱的燃燒,就象灰燼中的餘火 ,並且在火摺子中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這個原理很像是我們點燃薰香的過程。需要點火時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復燃,不過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氣量要大。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理。
土製紙捲成緊密的紙卷後,紙張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較小,火焰吹熄後,火星也是一種燃燒,但放出的熱量較少,溫度較低,所以燃燒的速率也較慢,當然持續時間就會相對較長。需要引火時,使勁一吹,其實是增加了氧氣的量,從而使其燃燒更旺,溫度升高,引燃周圍的紙。
其實火摺子的重新點燃在化學上應該叫「復燃」,指的是那些沒有明火的燃燒在條件重新滿足後,繼續燃燒的現象。
由於火摺子便於攜帶,而且一吹即燃,因此也就成了古代最為便捷的點火神器,而且比燈籠火把這些招搖過市的玩意兒隱秘很多,所以,它也就成了月黑風高夜的作案輔助工具!
據古書上記載,還有比較高級的火摺子:把乾枯的地瓜秧加水浸泡,取出捶扁,再把溼棉花、蘆葦纓子加入一起再捶,曬乾,然後加少量火硝、硫磺、松香、磷等物質和多種香料混合,放於金屬或竹筒中。火硝就是硝酸鉀,加熱時能緩慢釋放出氧氣,硫磺、松香和磷都是易燃物,控制好用量,可以使用較長時間。這種火摺子的最大優點就是不易熄滅,想想看,如果火摺子自己偷偷熄滅,到使用的時候,怎麼吹也不復燃,那將是多麼尷尬的一件事啊。
另外,這種火摺子具有一定美觀性,甚至可以作為禮物贈送他人,很受古代帥哥們的歡迎。
圖文整合自網絡
01. 2016-2018年三年高考化學試題分類彙編
02. 2018全國高考7套化學試題+分類彙編
03. 高中化學選修1- 5 + 必修1、2共七冊全部教案
04. 高中化學課堂演示實驗視頻集(黑背景清晰版)
05. 全國各地2019屆高三期末質檢化學試卷(增加到32份)
06. 高中化學教材全部實驗和模型視頻(上課用)!
07. 高中化學各版本全套電子課本
08. 高一化學必修1課件(附初高中銜接課學案)
09. 初中化學全套資源(教案、課件、視頻、電子課本)
10. 初中化學實驗視頻合集,傾情分享!
11. 【化學教師必備】ChemWindow :好用到哭!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精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