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八大古姓與百家姓的對應關係,看家族流源與傳承(一)

2020-12-05 銳士說歷史

一、上古八大古姓

原始社會時代,人們有名無姓,稱其名而不冠姓。母系氏族時代各個部落以自己的圖騰為標誌,這些圖騰是姓的最早來源。進入父系氏族後,各個部落與鄰近部落通婚,部落內部的人不得通婚,於是各個部落有了自己的姓。姓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別婚姻」,通俗地講則是同姓之人不得婚配,異姓之人才能結婚。

姓是一個部落的代名詞,先秦時代一個部落通常會發展成一個或多個諸侯國,於是氏就產生了,同姓但不同氏,氏的作用是用來區別貴賤的。舉一個例子說明,夏朝建立後,分封了許多同姓諸侯,比如有扈氏、有男氏、褒氏、費氏、杞氏等,他們同為姒姓,但夏后氏最為尊貴,因為夏后氏是夏王室的氏。

上古八大姓

古老相傳,中華的第一個姓是風姓,伏羲與女媧皆為風姓。在神話傳說中伏羲與女媧是一對兄妹,由於天降洪水,世間僅存兄妹二人。為了人類的繁衍生息,兄妹二人向上天祈禱:如果上天允許他們成婚,就將兩堆篝火燃起的濃煙合到一起。伏羲和女媧點燃了各自的篝火,過了一會兒,兩道煙居然合在了一起。伏羲和女媧得到了上天的旨意,就成婚了。

伏羲與女媧生育了四個孩子,其中之一為少典,少典生了黃帝和炎帝。黃帝居姬水,故姓姬;炎帝居姜水,故姓姜。阪泉之戰之,炎帝和黃帝的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華夏族。當時東方的蚩尤興起,他興兵擊敗炎帝,黃帝為了維護炎黃部落的生存,舉兵伐蚩尤。華夏族與東夷族在涿鹿展開大戰,華夏族戰而勝之,蚩尤部大部分融入華夏,少部分南下融入三苗。

女媧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得姓者十四人,共有十二個姓,分別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黃帝之子並非都是諸侯或者天子,只有諸侯或者天子的姓才會擴大成為八大古姓。除了姬姓、姜姓外,另外六大古姓為:姒、嬴、妘、媯、姚、姞。

姒姓起源於大禹,姒姓是夏朝及夏朝分封諸侯的國姓。大禹是人們對禹的尊稱,這個「大」字的含義跟大秦、大漢、大唐中大字含義一樣。大禹姓姒,氏為夏後,名為文命,字高密,號禹,用今天的通用稱法,大禹姓名為姒文命。越王勾踐的姓名為姒勾踐,因為越國是夏朝王室子弟的諸侯國,建立越國的目的是守護大禹陵。

嬴姓,起源於伯益,伯益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姓為嬴姓。大禹死前,指定伯益為繼承人,不過大禹的兒子夏啟取代了伯益,結束了禪位制,建立了夏王朝,推行了家天下制。兩千餘年後,伯益的後裔嬴政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國,開創了皇帝制。

秦始皇

姚、媯同源,都是起源於舜帝。《通志·氏族略》記載:"舜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舜帝是中華的第一孝子,他因孝道聞名於天下,堯帝因此禪位於舜。舜帝姓姚,名重華,字都君,國號有虞國,故稱為有虞氏,按現在的姓名規則,舜帝的姓名為姚重華。

妘姓,起源於祝融氏,其後祝融氏發展成了八個姓氏,分別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其中羋姓為楚國國姓,由於楚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故羋姓衍生出了許多氏。《史記·楚世家》:「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楚國人自稱祝融後裔,故崇尚紅色;後來楚國又尊黃帝為始祖,故楚國又崇尚黃色。

祝融

中國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融合的有力見證。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多元一體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從未間斷。這在姓氏文化的發展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出處具體,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劉姓就有五處起源。異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陳、田兩姓本是同源,都是陳國公室的後裔。

二、百家姓

秦朝統一全國後,廢除分封制,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先秦時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已然失效。反秦戰爭,楚漢戰爭過後,七國貴族死傷殆盡,貴族精英統治模式不再適合國家統治,在貴族精英統治模式下發展出的「氏所以別貴賤」已沒有存在的必要,故秦漢之際實現了姓氏合一。

《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年。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百家姓》中不僅僅包含了漢族的姓氏,還包括了宋朝以前漢化的少數民族姓氏。

《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並沒有包含全部的中華姓氏,清代出版的《千家姓》共收錄了1594個姓氏。出現在中國文獻上的姓氏則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

每一個姓氏背後,都有年深月久的歷史和極其豐富的故事。中國姓氏文化,不僅直接地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而且也形象地記載了中華民族交流融合、生成生長的歷程。

2010年國家出版了一本《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絕大多數漢字姓氏,數量竟達23813個:其中,單字姓6931個,複姓和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十字姓1個。

中華姓氏樹

三、姬姓對應的百家姓

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姬姓有長達五千年的歷史。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姓氏有411個,佔《百家姓》總數568姓的7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

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 ,黃帝因長居姬水,故以姬為姓。姬姓得以發揚光大,得益於西周的分封諸侯制,許多周室宗親被分封為諸侯,這些姬姓諸侯以國為氏,於是就衍生出了許多姬姓諸氏,姓氏合一後,由姬姓產生的姓氏最多。

黃帝

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國所滅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朝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周王室及其遺民是周氏來源的最大一支。

吳氏源於周朝分封的吳國,吳國是周文王的叔伯太伯、仲雍所建。周文王姬昌的爺爺古公有三子,其中三子季歷的兒子為姬昌,古公想讓姬昌繼承家族,就有意把繼承權交給三兒子季歷。太伯、仲雍兄弟倆深知父意,於是南走吳越地區,建立吳國,季歷取得繼承人位置並傳給姬昌。

鄭氏源於姬姓,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在鄭國,遠祖為鄭桓公。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鄭國公室子弟以鄭為氏,以紀念亡國。

王氏源於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稱王子晉,因直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後來秦滅六國,部分六國王室後裔也以王為氏,比如齊國王室一支就改氏為王,其後代王莽建立了新朝。

春秋諸侯國

魯氏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嫡長子伯禽之後,以國名為氏。公元前256年,魯國被楚考烈王滅掉,魯頃公姬仇被迫遷居下邑,其部分後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魯氏,望出扶風郡。魯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姬旦為得姓始祖。

曹氏源於姬姓,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鐸,受封於曹,建立曹國,後為宋國所滅,子孫便以國為氏,曹叔振鐸亦被認為是曹姓始祖。

蔡氏源於姬姓,武王滅商後,封其五弟叔度於蔡,史稱蔡叔度。周成王時,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於蔡,新蔡國在河南的上蔡縣。楚滅蔡後,國人以國為姓,散居各地。

蔡文姬

楊氏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晉武公(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為楊侯,春秋時楊為晉所滅,其後裔以楊為姓。

毛氏,本姓姬,是黃帝後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鄭之後。毛叔鄭始建有毛國,後遷於今陝西岐山、扶風一帶,再後舉國避難於河南滎陽地區。在毛伯鄭的後裔子孫以及國民中, 皆有以先祖爵號、封國之名為姓者,史稱毛氏正宗。毛氏族人大多尊奉毛叔鄭為得姓始祖。

衛氏源於姬姓,周文王第九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後來轉封衛地,國都在殷商舊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遺民。後來衛國又遷到今天的河南濮陽,衛國被秦所滅後,衛國貴族子孫便以國名"衛"為氏。大名鼎鼎的商鞅就是衛國公室後裔,本名衛鞅。

衛鞅

管氏源於姬姓,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其三弟叔鮮于管地,建立了管國,讓他與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遺民。管叔後來興兵作亂,被周公旦誅滅,其後代子孫以管為氏。春秋時期,大名鼎鼎的名相管仲就是管氏名人。

張氏源於姬姓,出自上古黃帝之孫姬揮,張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這一支張姓以青陽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

李氏源於姬姓,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當然李姓的主要一支來源於嬴姓,後面再說。

蔣氏源於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蔣國滅亡之後,姬伯齡的後裔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蔣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蔣氏正宗。

韓氏源於姬姓,晉國六卿之一的韓厥受封於韓原,後來韓氏建立韓國,韓國被秦國攻滅後,韓國公室子弟以韓為氏。

韓雪

魏氏起源於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魏國,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後魏國被晉國消滅,封給大夫畢萬,後人以邑為氏,尊畢萬為得姓始祖。

杜氏源於姬姓,周宣王時,唐杜國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稱杜伯。杜伯風流瀟灑,杜伯與宣王的寵妃有了矛盾,最終宣王殺了杜伯。杜伯死後,其子孫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國的遺族便以國為氏,稱為杜姓,他們尊杜伯為杜姓的得姓始祖。

古氏源於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後代子孫,以古為氏。

顏氏源於姬姓,周武王時分封了一個姬姓邾國,為魯國附庸。邾挾之後,至於夷父,字顏,又稱邾顏公。邾國被楚國滅掉後,顏公的支庶子孫有人以祖父的字為姓,稱顏氏。周公的長子魯侯伯禽被封於魯。伯禽的子孫有人被封在顏邑,遂以封邑為姓,稱顏氏。

顏丹晨

西周時期,僅僅是分封的姬姓諸侯就有53個,這些諸侯國亡國後以國為氏;部分諸侯國的公室子弟又出展出了其他的氏,因此源於姬姓的姓氏太多,再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相關焦點

  • 新百家姓意義何在
    對歷史心懷溫情敬意「姓氏基因」乏科學性  近日,一項歷時兩年的調研推出了新的「百家姓」,甫一出爐,即招致「意義何在」的質疑,不少學者指稱其淡薄空洞意義不大,而此次調查主持人提出的「百家姓裡蘊涵著遺傳密碼的說法」,更是引來無數反對之聲……新百家姓意義何在?
  • 上古時期八大著名姓氏,看你是不是「上古皇族」
    上古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神奇的時代,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上古時期的八大著名姓氏,一起來看看有你的姓嗎?在西周初年,周進行諸侯國的大舉分封,其中姬姓分封國就有53個,但這些姬姓國的後代多數改以國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號為姓,久而久之,姬這一姓氏就漸漸減少了。到唐玄宗時,為避皇帝李隆基名諱(姬和基同音),開始改為周姓。
  • 家族傳承:不是階層固化,而是文明延續
    歷史上一些家族的成長發展,甚至改變了人類社會。英國王室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傳承了70餘代。如今英國女王已經看到自己第四代的出生。如無意外,百年後溫莎家族依然是英國象徵。日本天皇家族有1200多年歷史,傳承百代。
  • 山大師生設計「百家姓圖騰」 用圖案解讀姓氏密碼
    張:張源於姬姓,出自上古黃帝之子揮,屬於以職官稱謂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陳:陳字從阜,從東,東亦生。「東」本義為「生長之方」,轉義為「生長五穀」。「阜」本義指「土堆」,轉義指「土埂」。「阜」與「艹」聯合起來表示「土埂圍成方形的田,裡面種植五穀」。
  • 泉州版「百家姓」排行榜 看看你的姓排第幾位?
    泉州以陳姓為首,有827630人,佔泉州常住總人口的10.18%,超過一成。泉州百家姓之末「紀」姓,僅有7000多人。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上,「王」姓者最多,有9468萬人,佔總人口的7.1%。前20大姓氏是:「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
  • 特寫: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大團圓」(組圖)
    中新網雅加達4月30日電 題: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大團圓」  中新網記者 林永傳  30日的印尼雅加達,一個風和日麗的大好日子。近1500名華人華僑匯聚唐人街旁的太陽城,參加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盛典。  各個姓氏的旗幟首先入場,安插在典禮臺旁。臺上,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巨大影像和印尼華人各姓氏祖先的牌位。
  • 收穫上古傳承《精靈食肆》妖神試煉指南
    精靈食肆是一款綺幻美食經營手遊,玩家扮演的店長將在這個遍地美食的奇妙世界裡經營一家會飛的餐廳,一邊招待八方來客,一邊集結來自各個地域,身份、背景、能力迥異的店員們,為尋找珍稀食材,傳世廚具,神奇靈寶而展開冒險和挑戰。
  • 上古八大奇鳥,傳聞有些乃佛教聖鳥,有些更是上古傳說圖騰
    在遠古時代的文化傳承中,有著非常之多的飛禽走獸,他們的形態跟如今我們看見的完全不一樣,更加充滿傳奇色彩,所以很多看似祥瑞的神鳥被人類始祖們作為圖騰以示尊重,更有一些被佛道兩家視為「神」,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上古八大奇鳥,傳聞有些乃佛教聖鳥,有些更是上古傳說圖騰:第一:玉雞
  • 雪梨地區「百家姓」排名 三漢語民族姓氏躋身前十
    雪梨地區「百家姓」排名 三漢語民族姓氏躋身前十 2014-07-21 16:26: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社會學家近日對一份即將於下月啟用,最新版本的雪梨電話薄白頁(White Pages)進行了研究,發現該地最常見的姓氏及其分布情況,並據此排出了雪梨地區「百家姓」排行榜,其中英語民族最流行的姓氏史密斯(Smith)依然毫不動搖地固守在排行榜首位
  • 奶爸修仙文,他重生都市,上古傳承橫掃都市,回家秒變超級奶爸
    導讀:奶爸修仙文,他重生都市,上古傳承橫掃都市 ,回家秒變超級奶爸哈嘍大家好 ,我是每天都會給大家推薦小說的小編「夕陽落雪」,現在又到了小編每天給大家分享小說的時刻,今天推薦的是修仙文,書荒的朋友們簡直是有福了,其中第二本奶爸修仙文,他重生都市
  • 浦江縣黃宅鎮第二小學播報︱書百家姓 繪香樟木
    這幾日一走進浦江縣黃宅鎮第二小學,一些懸掛著的香樟木特別引人矚目,仔細一瞧,原來是全校學生的120個姓氏都寫到了香樟木上,洪、鍾、吳、董、岑、曹、程、崔、鄧……這是浦江縣黃宅鎮第二小學開展了「墨香百家姓 香樟綴海棠」書法特色活動。黃宅二小一直行走在書法特色教育的道路上,本次活動通過用「書百家姓」來展示師生的書法作品。